前言
同往常一样,出发前并没有做过多的了解,而是因为《土耳其瞭望塔》这一个剪辑视频,让我对这个国度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十天说长也不长,很多时间都是在车上看风景,然而在短时间的游历下我还是经历了许许多度的美景。
我看到了黑海冲击土耳其海峡的怒吼,看到了朝圣的穆斯林轻抚过棉花堡的手,看到了星月血旗上飘扬的凯末尔国父,看到了两千多年前荷马留下的华章。我看到了少年的双眼,倒映着时间静止时蓝色爱琴海边垂钓的永恒瞬间,看到了鸽子掠过卡帕多西亚天空的奇迹,看到了所有圣城人的笑脸,我终于看到了神的视角。
行程
行程:第1天广州、德黑兰第2天德黑兰、安卡拉、卡帕多起亚(巴士约5小时)第3天卡帕多奇亚、安塔利亚(巴士约8小时)第4天安塔利亚、棉花堡(巴士约4小时)第5天棉花堡、库萨达斯(巴士约4小时)第6天库萨达斯、恰纳卡莱(特洛伊古城)(巴士约4小时)第7天恰纳卡莱(特洛伊古城)、伊斯坦布尔(巴士约4小时)第8天伊斯坦布尔第9天伊斯坦布尔、德黑兰、广州第10天广州
窗外的风劲凉,已经习惯了某天置身于异域的感觉,那么多次旅行回来在脑中总是充满了对旅行的回忆,加上时不时修个图留点回忆什么的,感觉世界就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二十几个小时经历的地方还是让我很惊讶的,因为出发没提前做好攻略,很多风景都是超乎意料的美丽。
提前三小时到了白云机场,在行李寄存处拿到了环球漫游的wifi就去登机了,这次用的环球漫游Wi-Fi是新版的,电量足很多,而且有led显示屏,不过个人还是喜欢以前小小的那种。我们坐的是马汉航空,时间也还可以,反正到了这边都是要倒时差的,到伊朗我才知道原来五点降落后八点才转机,其实一直以来对于伊朗的向往甚至比土耳其还多,然而土耳其电子签还有了旅游成熟度,让我出游更放心些。
到达机场以后那崭新的地毯铺设以及漂亮的地面射灯,将整个机场打扮得很新,换好登机牌以后我们就匆匆离开了伊朗,机场有一小时的免费wifi,还有许多漂亮的旅游广告牌,也算是小小的满足了,然而飞机起飞时还有更大的满足。准备登机的时候侥幸拍了一下雪山,起飞的时候居然还能看驾驶舱的实时画面,起飞的一刻当然是毫无悬念地从地面美景转入天空,然而降落时看到的是全都是白色的,还以为一直都在云层里,原来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跑道周围全是白雪,摄像头还是很高清的,雪花飞舞的模样看得一清二楚。出了机场右手边就是atm,貌似只有一台是可以银联的,拿华夏卡不收手续,被窗外的大雪深深吸引了,差点把队友忘了。
首都安卡拉在一片白色中不动声色的就路过了,没有留下任何感觉,大雪飘了没几分钟就没了踪迹,感觉刚才那么大的仿佛是在逗我。后来才知道这样的暴雪同时导致了伊斯坦布尔交通瘫痪,飞机停飞了两天,去机场二十分钟的路开了四个半小时。幸好这样的惨状我没遇见,反倒是一路上巴士开的特别快,感觉路况十分的好哇。
可是一看这大雪,估计是寸步难行的了,天空灰蒙蒙的,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了明天热气球全部停飞的消息,我倒没什么所谓,反正我是不会坐的。
古罗密露天博物馆(Goreme)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旅游点之一,此处最大的特点是平地上有着许多形状奇特的小山峰拔地而起,有的成了圆锥形,有的则成了圆柱形和蘑菇形,有的上罩圆锥形石块,像是头上带了顶帽子,千奇百怪。
古罗密露天博物馆(Goreme)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旅游点之一,此处最大的特点是平地上有着许多形状奇特的小山峰拔地而起,有的成了圆锥形,有的则成了圆柱形和蘑菇形,有的上罩圆锥形石块,像是头上带了顶帽子,千奇百怪。
光阴荏苒,历史上不断有入侵者对卡帕多奇亚产生兴趣。其中的波斯人称卡帕多奇亚为“Katpatuka”,在古波斯语中的意思为“纯种马之国”,这是因为当时卡帕多奇亚人用马匹作为祭品。卡帕多奇亚的奇岩地貌仿佛月球的表面,绵延几千公里。而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数个世纪前,人们掏出岩壁里松脆的石头,挖成窑洞居住。除此之外,还凿出了寺庙和教堂。早期的基督教徒在这些教堂中绘制壁画,以表示自己虔诚的信仰。时至今日,已经发现了超过六百个民居、教堂和寺庙的遗址,其中大部分都装饰有湿壁画。通过这些绘画,可以看到卡帕多奇亚的守护者——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遭受的苦难。由于中世纪早期席卷当地的一场宗教运动(禁止出现人的形象,以抵抗偶像崇拜),画中的人物脸部大都遭到毁损。
这样的峡谷蜿蜒曲折,仿佛迷宫。小溪流经其中,河床逐渐形成了一个个难以进入的小峡谷。谷底葱翠的绿洲和贫瘠、干涸的谷壁形成鲜明的对比。风、雨和地表径流一道,造就了仿佛来自童话故事或者科幻电影中的景色:一路上,你可以饱览如神话般壮美的神奇“烟囱”,有的高耸陡峭,有的象笋尖,有的如柱形,还有色彩斑斓、高低起伏的小山,以及一丛丛绿意盎然的杨树和橄榄树。
歌乐美露天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陡峭的山谷之中,浓缩了卡帕多西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这里汇聚了30多个石窟教堂,最初是由为躲避政治迫害迁移到卡帕多西亚地区的基督徒修建,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选择将山体凿空建造教堂,内部都有已经斑驳的彩色壁画,这些壁画虽然造型并不完美,有些看起来还有些稚嫩,但每个小教堂都有一段当年留下的美好传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修道士为了信仰背井离乡,在这里修建大量教堂,并住在周边的洞窟,他们的虔诚可见一斑。早期的教堂艺术因基督教旧约禁止偶像崇拜,再加上伊斯兰教对人像的禁忌,在8、9世纪的“破坏圣像运动”中,这些壁画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有的全部被毁,有的将人物的脸部刮去,使这些壁画成了残酷历史的见证。时间有限,我们看了其中最著名的苹果教堂、圣巴巴拉礼拜堂。
卡帕多奇亚的奇岩地貌仿佛月球的表面,绵延几千公里。而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让卡帕多奇亚久负盛名的还有建于十世纪、装饰着华美湿壁画的拜占庭风格的岩窟教堂。徒步穿越卡帕多奇亚繁多的峡谷是探寻这些壮观岩窟教堂的最好方式。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格莱梅(G.reme)露天博物馆所包罗的数十座中世纪岩窟教堂。
卡帕多奇亚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与世隔绝,不通音信。在这里,自然的伟大力量锻造出了世上独一无二的神奇地貌。这种地貌的形成起源于几百万年前Erciyes、Hasandag和Golludag三座火山于尔古普(ÜR?ÜP)是岩壁洞窟最为集中的观光景点之一, 游客不能不看。在这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洞窟生活。于尔居普的街上有很多地毯店,花色品种丰富。当地人非常热情,会请客人喝茶、咖啡或葡萄酒,并与客人愉快交谈。于尔居普还是葡萄酒的产地,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很久远,因此,内夫谢希尔每年10月都举行国际葡萄酒节。
从于尔古普往南,可到人烟稀少的潘加勒克(Pancarl?k)溪谷和一些小村庄,这里有许多12—14世纪遗存下来的装饰着色彩斑斓的壁画的教堂遗址。于尔居普以北4公里有壮观的德乌仑特(Devrent)溪谷,岩石被风雨侵蚀, 形成尖塔形、圆锥形、方尖塔形等,被叫作“仙人的烟囱”。在向西2公里的恰塔卡亚(Çatalkaya)溪谷有一个仙人的烟囱,为独特的蘑菇形,成为街道的象征。
看着同时一百多个热气球升空对我也不是特别重要,反倒是发现洞窟不只是住人,还有很多生动的壁画呈现着,感觉好似在看敦煌一样。虽然没有接近到蘑菇林那边,但是站在露天博物馆看远处已经满足了,景色真的很不错,虽然大多数只是灰白一片的世界,却一点也不比夏日的彩岩差,反倒更为磅礴。
博物馆很快就在黄昏时关门了,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民居里参观,真真实实的从岩洞里开凿出来的一个房间,还听说这边最奇特的就是岩洞酒店,然而感觉会很冷很简单。他们房间里铺满了地毯,从门口的楼梯就一直延伸到室内,花样各异。
阿里巴巴苹果茶听起来有点意思,合起来就是天地壹号加热的味道。这个民居所处的地理位置挺好的,可以揽括所有的石头城堡景色,如果可以我想在这等到夜色阑珊时,夜景一定很好看。
酒店距离景区还是有点距离,但是五星级不在老城区边上也是可以理解的。酒店配有一个酒吧,还有壁炉。他的餐厅特别好,没想到自助餐居然还有这么丰富的甜点,整个行程并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还是能吃好的。酒店有浴缸,负一楼还有泳池。打开床,看到远处的古城亮着灯呢。房间的床不是很大,酒店的wifi也是一直搞不懂账号和密码。
都说卡帕多奇亚的日出是世界上最美的日出,数百个热气球同时升空的场面的确壮观。然而现在是冬季,经常刮风下雪,加上近月以来土耳其的治安不太好,地面的景观也都被积雪覆盖了,所以做不到热气球,看日出也是一大遗憾。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早早地出了门,在路上就看到了一场非常好看的日出。日出说是一场,那是因为它好比上天演绎了一场精彩的魔术,猩红色的天空之下是棱角分明的高山,再往其下则是宽阔的平原,犹如火星般的地貌让这场魔术增色不少。
回家以后修图发现竟然还把卡帕多奇亚的地质奇观拍到了,一个个的小蘑菇塔,让这片土地有了更加童话般的景色,该是有多么的幸运才能够目睹这一切。回家以后修图发现竟然还把卡帕多奇亚的地质奇观拍到了,一个个的小蘑菇塔,让这片土地有了更加童话般的景色,该是有多么的幸运才能够目睹这一切。
雪国的惊奇还在继续
土耳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卡帕多起亚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地方,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控制丝绸之路的贸易获得的巨大财富。当海上贸易的发展替代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时,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也不可避免。绚烂的日出后,又是一片简约的空白,路过盐湖、平原、山脉,各种事物覆盖上雪以后都很不一样。
路上遇见一个死火山, 不止一个火山锥的它显得十分壮观,更为神奇的是在马路上还遇见一群鸟,贴着地面飞行穿过马路的时候几乎要和我们的车相撞了,数量也特别的多,黑压压的一片。
丝绸之路上的驿站
我们看的这处古驿站,就位于半岛腹地的苏丹哈纳(Sultanhan)小镇,人称“苏丹大客栈”,近奥布鲁克高地。这一广阔地区自古即有卡帕多西亚之称,处在横贯半岛的东西方通道上,以更大范围论,当属丝绸之路系列的一部分。
临丝绸之路而建的旅馆和古驿站在此期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像堡垒一样为长途跋涉的商人保驾护航。除此之外,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驿站精美的石材装饰和精确的空间设计也可圈可点。这些旅馆和驿站大多呈矩形结构,坚固的外墙和宽大的大门让其看起来极像一座堡垒。
城门即见一方宽敞庭院。院落中央矗立一座四方建筑,分两层,上为四扇狭长尖窗,分朝四方,下部四面分别为互通的半圆拱门。建筑上部业经修缮过的部分,以红砖镶嵌,以与石构区分,体现的显然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文物保护和维修理念。
庭院的两旁,紧挨城墙,是连排的敞开式圆形拱廊,或曾为当年的客房、餐厅、浴池、驿站管理机构,或亦作马房、骆驼棚和商队活动场所。驿站拴放马匹骆驼的地方,平时一般就在庭院或敞廊内,而到特别寒冷的冬季,为避免冻坏牲口,也会移至室内,就是穿过庭院到底,一处相当进深的城堡式后厅。
这种罗宋汤在餐桌上非常多见,有时候还有薄荷在里面,那味道太。。刺激
安塔利亚
翻过高山,准备去地中海边上的安塔利亚,气温最大和山的北边差20度,山顶顶积雪翻过山简直就是我见过的最多的了,厚的可以有三米。下山后就基本上没有看见雪了,反倒是下暴雨刮大风,路边的积水都像洪灾一样了,这时候还说明天参观古城我感到一阵悲凉,脑中出现的走在破破烂烂的老城里,脏脏的积水弄得鞋子都湿透了,横风让人打着伞也寸步难行。
然而随着距离的变近,远处的云雨已经被我抛在后头,反倒是看到链接天地的彩虹,然后暖暖的阳光也照进车里面了。开了很久,天都黑了,看见一个不错的酒店,外墙还闪着炫彩的灯光,本以为是我们住的地方,然而也就是在旁边的,也是不错,就叫做安塔利亚酒店。
酒店就是在海边的悬崖上,外面有蛮多地方可以随便走走。酒店就叫做安塔利亚酒店。想必他一定有曾经非常重要的地位,老牌子了。昨天晚上一打开,就马上引来一阵狂风,所有的空气都被换一边,门也马上关掉了。酒店的餐饮和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早餐比较悠闲,可以喝到别处没有的热可可,感觉挺好。
夜里鬼哭狼嚎的海风过去,就变成了劈劈啪啪的大雨,窗台都被雨淋湿了,半夜因为时差醒来的时候总觉得明天什么也别想做了,有些伤心的卷在被窝里。然而到了吃早餐的时候天也越来越亮了,海边的疯狗浪翻滚得让人不敢下去。在外面吹吹冷风,然后再喝点水,咖啡,热巧克力,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里说一下,土耳其的水质不好,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外购买瓶装水的,有时候想着够就没买了,结果到那些不方便的地方买,12块人民币只有1.5L,实在可怜,又担心自己烧自来水喝,其实也就是碱性而已。我们去到安塔利亚少有的石质沙滩边的悬崖上观赏,海的背后还有积雪的高山,特别是山间的彩虹,让整个景色变得更为壮观,这城市竟然也可以有如此雄浑的景色?
来到古城的时候还是很受震撼的,不再只是有山海做背景,而是它保留完好的古街道,以及从高处俯瞰的红瓦屋顶,这就是地道的欧陆风情呀,真想马上走进下面的大街小巷去迷失一番。
古城内,到处能看到不同时期的文明留下的遗迹。当初本来有3个城门入口,如今只剩下罗马和希腊大门依稀可见,而希腊城门早已残破不堪。从罗马大门进入,不远处是两层楼高的一面墙,上面曾刻有当时的国王、王后等人的雕像。南侧是古罗马人最爱的浴池。据说,当时城中无论男女,每周必来公共浴池一次,女人与孩子还免费。
城中还有一座76平方米的广场遗迹,其中心曾有直径13.4米的圆形建筑,据考证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如此复杂而细致的设计,即使用现代眼光来看,也令人叹为观止。可以想像,当时派尔格人的生活是多么悠闲,而昔日昌盛一时的古文明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泡澡、吃喝中迷失、衰败的。
从观景平台往下走,就是古老的街道,并不会像我昨天想的那么糟糕,石板路都还是超级完好的,水流就沿着道路中间躺下去,并没有污泥浊水到处都是,房子虽老旧的构造,但外表都被整饰一新了,期间有很多老房子被改成了漂亮的旅馆。 港口的风浪也还是蛮大的,许多海岛船都在湾里摇晃,导游说连椅子都吹到水里去了。
现在的安塔利亚有着令人惊叹的景色,是土耳其具有代表性的游览胜地?绵延的椰树环立的林荫大道,拥有一级游艇基地的魅力无穷的城市?隐现着往昔如画一般美丽的卡勒伊奇地区,狭窄曲折的街道,木造的古老住宅与古代城堡相比邻?安塔利亚船艇及消闲中心,是土耳其国内最受欢迎的船艇中心?
和国内古镇古街还有什么仿古或者是殖民建筑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一砖一木还有居民都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样美的古城在安塔利亚就还有三十多个,土耳其的历史实在是悠久呀。
离开安塔利亚,我们又经过了覆盖积雪的山脉,继续往北去棉花堡,棉花堡所在的城市以前的意思是猪,后来改成了海的城市,然而这里并没有海,反倒是一个寒冷的内陆城市,好在它有温泉可以享受,不然这个晚上的不知道要怎么过了。去酒店的路上看到了一大片白色的钙华山,心想这就是棉花堡了吧。
酒店周围啥都没有,首先进行的活动就是探索酒店一周,这个温泉中心还是挺大的,泡温泉的池子就三个,一个大泳池,附带上面的出水口,旁边有个水流喷泉池,最外面是红汤温泉,有很多矿物质凝结在上,这大概就是真的温泉了吧,这样的水色也看不出是不是因为不干净才这样。。。
这家酒店位于棉花堡旁边。可能是我们这次行程里面住的最大的一家,他的客房特别多,而且还有温泉,所以也是spa酒店,酒店的人,矿泉水要12块一大瓶,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客人。他们的温泉池和游泳池都挺大的,不过泳帽要自己买。晚上周围是没有什么地方逛的,所以就泡温泉了。它的温泉只有一种,除了温泉就是恒温泳池。
游到户外去有很大的温差,头要一直浇水才能保持温度,户外气温晚上七八点是10度,如果是冰岛那种气温该把头发冻住了。泡温泉是要戴泳帽的,五里拉一个,然而我们不会说泳裤还有浴袍的英语,最后就什么也拿件毛巾进去了。同学说他总是被几个外国大胖子盯着,我看也是,那几个外国人从更衣室就一直和我们呵呵的笑了,还真是憨态可掬。。。
温泉没有特别的味道,但就是这样的朴素才是最为自然的,尽管水汽氤氲我们还是戴了泳镜进去了,由于周围没有其他地方去了,所以这样一泡还是比较好的。
由于在棉花堡上的温泉是不收费的,所以来此泡温泉的游人络绎不绝。进入浴场,一定要赤脚,以防鞋底磨损棉花堡的石灰岩。棉花踩上去并不光滑,走上去甚至有点举步维艰,但为了保护这片大自然的礼物,多数游人还是把它当成是免费的脚底按摩了。伸脚踏进去,暖暖的泉水让人有马上泡进去的冲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温润凉爽的泉水更令人感谢这大自然赐予的奇迹。“棉花”正在变黄,棉花堡最早由罗马人发现,当时的达官贵人与财阀富豪,都以到这里来泡温泉安享晚年为荣,有些来此治病的人也老死在了这里。
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阿佛洛狄西亚卫城,至今残存着希腊风格的澡堂、拱门、横梁、石柱长廊、指向天空的大理石柱,它们全部由雪白的大理石雕筑而成,花纹繁复,造型宏伟。而空地上孤独伫立的月女神殿,永远在月光下闪烁清冷的光辉。希拉波里斯卫城一样是希腊风格的建筑,已经被大地震毁得只剩废墟,考古学家只发掘出城外规模
古坟场里的墓陵都是用大理石块堆砌而成,雕刻精致的大理石棺木,过去都是埋葬一些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物,一座座完整的棺木错落在辽阔的荒野上,夕阳的昏黄光芒披泽万物,更显出岁月的荒凉之感。
古老的小亚细亚那些曾经让人们惊叹的古迹,就这样被时光蹉跎为废墟,而不远处的棉堡,依旧绿水如镜,丘岩如冰,沐浴着众神的光辉,成为永恒的奇迹。
大冬天看到这样的温泉水,所有人都会想下去泡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剧场,比以弗所到还要完整,但是走上去大概要十五分钟的样子,同学觉得太累了不想爬,我就看着时间冲了上去,一般一个人走都走得很快很急,就算时间足够也是心里不踏实,上去拍了几张照片我就又跑下去了,其实不登上剧场顶上看是感受不到他最美丽的一面的,剧场的舞台保存得相当完好, 雕塑也十分清晰。海尔保利大剧场是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露天圆形剧场,顺山势挖掘。
为了去门口集中,我已经不能原路返回,直接从野山坡跑了下去,周围都是破碎的遗迹,快速冲下去的时候耳畔风声呼呼作响,已经没时间去想石拱门是怎么搭建起来的,棉花堡会不会有更好的角度去拍美照。最后离开时还太早了,结果在外面白等了二十分钟。
酒店和我们之前住的都一样,设施齐全,而且还有一套土耳其spa可以自费体验。我在日落前和日落时都去了一次海边,每一次都冷cry了,沙滩不是特别柔软,海水倒是很蓝,竟然在日落时分和橘黄色的晚霞共存,也是十分美丽惊艳的。
风还是特别的大特冷,周围都是度假区,所以,到了冬天也是没有什么人。这里有很多很多的猫,都是游走在外面。夏天的人应该会多一点,而且外面有非常漂亮的海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美丽的日落,但是周围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逛的,沙子也挺粗,所以还是夏天来的比较好。
酒店和我们之前住的都一样,设施齐全,而且还有一套土耳其spa可以自费体验。我在日落前和日落时都去了一次海边,每一次都冷cry了,沙滩不是特别柔软,海水倒是很蓝,竟然在日落时分和橘黄色的晚霞共存,也是十分美丽惊艳的。
首先看到的是一条松柏道,刚在门口就可以看到大剧场,的的确确比昨天在棉花堡看到的要大,但是还是对导游所说的容纳上万人感到难以置信。以佛所现在的样子已经蛮难看出来哪里是用作居住的场所了,留下的都是一些公共设施。在剧场外面,通往图书馆的那条大理石路上,有一块石头,上面的图案特别直白,一颗被箭射穿的心,一个女人,就表示前方是红灯区了。
有戏剧就要有表演戏剧的场所,于是古希腊人发明了半圆形的露天剧场。剧场一般包括乐池、景屋以及观众席三个部分。乐池位于剧场中央,是演员表演和歌队吟唱的地方,也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因为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酒神狄奥尼索斯密不可分,所以古希腊人还会在乐池中间设一个专门用来祭奠狄奥尼索斯的祭坛。雅典最早的戏剧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最早的古希腊悲剧就是酒神祭典中悲叹酒神多么不幸的颂歌,而喜剧则起源于酒神祭典中的狂欢歌舞和滑稽表演。土耳其到处都是猫咪,尤其以弗所这的最听话而且最像无处不在的雕塑,还不时充当向导。他会跑到你身边,蹭一下你然后还跳上你大腿,想让你的体温去温暖它。
就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是原来的圣保禄大教堂在一场大火之后仅存的正立面那样,塞尔苏斯图书馆也曾发生过火灾并导致建筑的大部分遭到损毁,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这个图书馆的正立面了。而且,这个正立面其实也是经过后来修复的,但由于这个修复工程非常成功,所以现存的塞尔苏斯图书馆正立面已经被认为是非常真实的历史建筑了。
再试想一下,两个陌生的男人可以在浴室里面一番海阔天空的闲聊之后一起再去一家餐馆酒吧继续欢笑,然后再一起坐到这个男厕里继续刚才没有完成的话题,身心是何等的愉悦啊!古罗马人似乎只有在与别人的沟通交流中才能够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乐趣,因此很多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交流的平台,比如剧场、浴室、斗兽场等等,当然了也包括厕所。
古罗马人都是相当有经济头脑的,古罗马的厕所是一定要收钱的,收的钱都不是很多,只要几个零钱就可以了,都是由税务机构的承包人经营的;而在寒冷的冬天,贵族如厕,冰冷的石板往往有地位低下的仆人先坐上去用体温将石板坐暖了,贵族再坐上去放松!
从大理石道往前走,这些功能场所竟然挨得紧紧的,图书馆对面是妓院,妓院有浴场,旁边又是公共厕所,这里还可以看到马桶的雏型,奴隶温热完这个坑以后,主任才坐上去,眼前看到的还是一个能流水的小池子,环境貌似很不错,因此成为了以前人交流的场所之一。一边拉,一边聊天。。。
你不得不惊讶于这一片小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功能的建筑存在,古代的生活貌似并不现代乏味多少,每一个廊柱上的壁画都有故事,地砖上的马赛克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了,如今仍具有鲜艳的色彩。
地上的石板路如今超光滑,有种温润如玉的质地,古代的贵族们就是乘坐马车穿梭于此,浏览热闹的集市风光。
以佛所是一个大型的遗址至今只挖掘了一部分。已经挖掘出的那部分向我们展现了该城原来的繁华。戏院非常之大,是通向海港的海港街道的主要景观。
以弗所于公元前10世纪建城,早期是古希腊城市。在古罗马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该城几经沉浮,最终衰落,再也回不到昔日的辉煌了。还好,留下的遗迹已足够让我们一瞥旧日荣光。
午餐,土耳其烤肉~~~土耳其烤肉,(土耳其语:donerkebap),即“旋转烤肉”,在德国通常简称Döner,Döner即“旋转”,俄语称之为шаурма,而土耳其语“烤肉”即kebap,又音译作“卡巴”。这是一种把旋转烤羊肉、牛肉或鸡肉削下来的肉加上配料而成的土耳其菜式。
又是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下一个酒店,在恰纳卡莱省,风雪又开始了,而且下得很大,四处飞舞的雪花阻挡不了我们要外出的热情,吃了饭我还是先走的,回房间也就烧了壶水,没想到其他人都已经到了家乐福。人行道上全是刚下的雪,所以特别容易沾到鞋子,不得不在车行道上走,还要躲避来往的车辆。
土耳其木马
可能现在去的时候是个比较大了,所以不能像以前那么有度假风。都是比较典型的商务型酒店。坐了电梯到楼上,已经到房间以后,有一个很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景色,旁边就是家乐福,我冒了很大的风雪才走出去。
由于风大,我们实在是冷到不行所有开始奔跑,简直就要变成暴风雪的节奏,都刮进脖子里去了。家乐福东西还行,就买了一些零食。没有找到泡面,出门之后看到汉堡王就没想那么多吃了,完全没有刚吃过晚饭的感觉,天冷了就是饿啊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特洛伊,天才刚亮,这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估计也就是零下十度,马路上都刮起了白毛风,实在是太吓人了……出去以后又看到蜷缩的猫,还有特大的狗凑过来,有时候还把猫吓走。进门以后就看到了特洛伊木马,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
来到土耳其才知道原来那么多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历史一点也不比埃及中国少。特洛伊也称“伊利昂”。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后由古希腊人所建。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东南。199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考古学家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9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的特洛伊城遗迹,找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这些建筑虽已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气势相当雄伟。这里有公元前2600公元前2300年的城堡,直径达120多米,城中有王宫及其他建筑。
在一座王家宝库中,发现了许多金银珠宝及青铜器,陶器以红色和棕色为主。此外还出土有石器、骨器、陶纺轮等。特洛伊城是一座被烧毁的城市的遗址,它的石垣达5米,内有大量造型朴素,绘有几何图形的彩陶和其他生活用具。
特洛伊就是那种推平了再建,不断加盖的城市,基本上是范围越来越大,我们参观的是城市中心的皇宫所在,有的地方城乡达到了三十多米,所以以前的特洛伊战争才是如此的艰苦,特洛伊的财富令人垂涎,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 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
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那么多复杂的故事,大家就看2004年的电影好了,眼前积雪覆盖并且寒风刺骨的特洛伊我是没有什么兴趣久留了,只是看过这样的遗迹,自己也亲身到了这个地方,那就是意义所在了吧。
伊斯坦布尔的一日繁华
坐了那么多天的车终于到了伊斯坦布尔,而且我还是肚子痛着来到这的。两小时前去厕所的时候已经觉得有些不妥。结果上了车吃了同学的巧克力,于是还没下肚就开始不行了。昨天买的巧克力我估计都是代可可脂的,每次看见巧克力豆都不分了直接吃,最后往往悲剧收场。
酒店无疑成为了这几天最好的一个,非常的新而且现代,视野还是不错的,它的旁边更是一个超大shopping mall和宜家&迪卡侬所在,旁边就是地铁站,这个优秀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我们出门的直接原因。
下楼的时候出去就是一个刺激的过程,入住的时候导游说这里特别多穷人住,然后容易丢东西,我们都到马路上结果车都不让的还到处是冰水,一下子鞋子又湿了,也许我们是跟着别人走到了马路上罢了。走进mall以后倍感亲切,而且这里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装饰都是很温馨的那种。而就是因为特大导致我们去的时候找地铁回的时候找出口找了快一个小时,回的时候不记得怎么来的,于是里三层走了个遍,出去后又进来还要案件,最后mall都打烊不让过了,我们只好绕着巨大的商场走了一圈,走到转角处又发现只有车行道。
这个大概是全程的最新的一个酒店,房间也比较高,可以看到不错的景色 你之前的客人说这里发生过盗窃。我觉得还挺靠谱的,毕竟酒店安保也是挺强的。而且有保险柜,不用担心贵重物品的问题。说是附近都是贫民区,然而旁边有一个超大的商场,还有地铁经过,地理位置特别好。酒店的沐浴用品是挺齐全的,特别值得一赞的是它淋浴喷头实在太强劲了。洗澡洗的真爽。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走向了唯一的,一出地铁就不走的反方向的路。说那么多,也许你们不会住这,然而这边的商厦都特大号,也是别乱走就是了,以车行为主。
地铁站的空间很大,不像国内小小的矮矮的密集,装饰采用了古代的马赛克造型,到了独立大街,也就是刚过河的地方吧,老城区的地铁站也修得很深,转角处是古代的壁画,充满了历史感。地铁车厢和其他地方的没两样,就是短促班次很多而已,导游说是堵城,然而我并没有太多感觉,也许去过马达加斯加首都的我再也不觉得其他地方会堵了。地铁票超级贵,但是人不是很多的样子,8¥一次就算了,换乘还要重新买票,也许这就是堵的代价。
出了sishane地铁站,我们就往加拉塔方向走去,没那么辉煌但是路旁边都是老建筑还有支路,在不想走的时候居然就看到了加拉塔,门票很贵的哦,25里拉,看日落感觉还行,我刚匆匆瞥过夜景不是那么的璀璨于是就没去了。
之后沿着胜利大街的主街走到了头,然后又往回都到了地铁站,没有去等叮叮车,毕竟走也差不多快,只是多了点积雪罢了。感觉这条路上有很多的老字号,连地板都铺满了老旧的瓷砖,墙壁天花板装饰得就像个皇宫,挂着水晶灯,这条几公里的老路上里里外外都是历史的痕迹,美轮美奂。
早上大概是导游或者啥原因,绕了一下才到蓝色清真寺,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都是连在一片的,而独立大街则在海峡的另外一边,两岸不管从什么角度拍过去都很美。前两天下了暴雪,机场停了两天,今天开始滑雪了,到处都在滴水,很容易滑倒。蓝色清真寺要脱鞋进入,就算铺了地毯,冬天还是很冷的。大约有一半的地方是用来做祷告的,所以游客都不能进去,都不知道这么多高大的大理石柱从哪里取材,实在是太令人赞叹了。
蓝色是土耳其人最喜欢的颜色,蓝色的邪恶之眼,蓝色的传统浴室,而位于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则蓝得更为梦幻,更为惊艳。
近日来土耳其到处都搞刺杀和恐怖袭击,如果在室外抱团听导游讲解都会有危险,之前就有一波游客成为了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因而在外面游览时都小心翼翼,直到通过安检进入清真寺内。清真寺外的方尖碑有个从埃及运过来,底座都被锯断了才能装上船,可见石碑有多么巨大。
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而且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相传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蓝色清真寺属阿拉伯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寺院共有8个入口,分布于宽阔的院子的三个方位,使人们从其中的任一个方位都可以进入。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便进到内庭,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占据了内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中央圆顶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
该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共有21043片。这些瓷片的蓝色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所以人们称为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它那透光性能极强的260扇窗户。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原来色彩丰富的窗户进行了修缮,这么一来,室内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强,但有人认为却失去了原来的神秘感。大殿内的吊灯都垂下到很低的高度,是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灯架,架上是一圈灯泡,很简洁,几百只小灯泡组成光环,像繁空中闪烁的星星,耀眼夺目。
窗间细镶板为17世纪的瓦所覆盖,分别为深绿、深红、蓝和白色。这一瓦饰的惊人的特点在于内部深蓝的背景下又有一组冷淡的白色铭文。圆顶和墙是泥夯的。在面对入口的大理石神龛上,写着奥斯曼二世关于建造该陵的碑文。
圣索非教堂外墙的都是经过加固的,而且还从基督教的改成了伊斯兰教,造型上都特别有看点,导游在外面都不做过多讲解,怕我们太紧密了然后称为恐怖分子的目标,进去以后那些漂亮的吊灯还有穹顶上的壁画已经够令人赞叹了。
没想到走进去才看到50多米的圆形穹顶,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果真不同凡响,内部的维护甚至还搭建了几层的电梯上上下下,宗教的力量真是伟大
我们在桥的中央吃了午餐,今天的海鲜餐竟然有两条半鱼,还有一个炸虾球。在桥上吃饭风景那是一流的,窗外还有飞来飞去的海鸥,船只络绎不绝。吃完饭我们就沿着轻轨站走去,看了google才发现所有景点都在轻轨站线上,于是就沿着铁路走啊走啊
首先就走到了圣索菲亚教堂旁边,水宫就在蓝色清真寺和圣索非亚大教堂附近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给这座都市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据说可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
在伊斯坦布尔城中,地下宫殿为数众多,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而这些石柱据说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过来的。
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2016年12月28日上映电影《但丁密码》在此处取景。
往脚下望去,只见浅浅一汪水,却极清澈透明,鱼群穿梭往来,好似闲庭散步般悠闲自得,似乎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这里囚禁着的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究竟为何如此放置,就不得而知了,听着诡异的音乐,呆久了人的精神都有点迷糊,出去外面明晃晃的。
大巴扎
继续往前走,朝着土耳其浴场的方向,先走到了大巴扎,大巴扎四通八达,我们从五号门进去的,在里面还点了个烤肉,虽然看起来很平民但是30还是有点贵,然而并不是很好吃。然后就肚子痛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没那么熟。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集市莫过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集市(GRAND BAZAAR,原意:有顶蓬的市场)。起源于征服者默罕默德时期的一个围有栏杆的小小石制品交易区,后来不断有商家要求加入,并为自己的商铺建起了屋顶和走廊,这样无论天气如何,人们都可以在这有顶蓬的商铺里,舒舒服服的进行交易了,不怕风吹雨打。
坐有轨电车T1到Grand bazaar站,下车即可看到大巴扎。热闹,人多是它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这里涌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是他们选购手礼的好地
大巴扎的东西虽然多,可是没有什么可以大买特买的,都是纪念价值为主。从大巴扎出来就是伊斯坦布尔大学,然而也是在这里,走着走着雪都化了,完全就是走投无路的感觉,湿鞋之下正当午后特想睡觉,于是看到前面没啥了就坐轻轨又到了海峡对面,坐到终点站就是新皇宫,今天早上来的时候已经路过一次了
土耳其烤肉来自在世界上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的土耳其菜系,又名清真菜系。故在正宗土耳其烤肉是以牛羊肉,鸡肉,鱼肉为食材的。(世界三大菜系:世界三大菜系是指中国菜系,土耳其菜系,法国菜系。)
本以为在大巴扎吃烤肉可以消除之前对烤肉的不好印象,没想到烤出来还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到还没有中国街头卖的新疆羊肉串有味道~价格也并不是很便宜,也许这就是土耳其正常的消费水平吧。
多少个世纪以来这里都是整个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中心,在典型的土耳其式拱顶覆盖下,这里有超过四千家小商店、有数公里长的通道,还有清真寺、银行、警察局、餐馆和手工作坊等等。整个集市纵横跨越七、八个街区,几乎全部有屋顶覆盖。在商场中经营金银首饰、皮毛、地毯、食物、香料、土耳其特色铜器精品、各色工艺品、纪念品等,其中以各色手绘的工艺瓷盘、瓷花瓶和手工地毯最著名。
这里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绝大部份都是一两个铺面的小商店,分工很细。如果你想一家一家的逛过还要讨价还价的话,请你一定要提前休息好,确定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带上你的好心情,在这个迷宫般的大巴扎集市逛上一整天吧。
它让奥斯曼帝国破产了
到达方法:第一种:从老城区到新皇宫,先要乘坐Tram到终点站Kabatas下车,沿列车前进方向步行200米,走不到10分钟就到了。参观完之后就回到Kabatas站,走地下通道去坐最短的地铁线(0.6km)到Taksim广场,其实这条地铁和香港太平山的缆车一样的,说Metro当地人可能不知道,只要说到Taksim广场他们就会知道了。第二种:先去参观新皇宫,然后在路口过对面马路,有个小土坡,小道上山,沿着路靠左继续走15分钟左右,就可到达一个有5条路的马路口。选左面第二个路口(方向向南),就是步行街了。
奥斯曼帝国一个如此庞大如此强盛的穆斯林帝国为何沦落到成为“西亚病夫”的地步?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并且抛弃了祖先的节俭作风,变得奢华浪费腐败。 位于海峡边上的多尔玛巴赫切宫就是这一豪奢的代表建筑,抛开历史缘由不说,单是建筑本身就非常值得品味的。
来到皇宫门口正好四点,闭馆是五点,门票60有点小贵,同学都不愿意继续看了,在我一番劝说下终于进去了。进去是有导游的,全程英文,我也听懂了挺多。除了海龟壳做的时钟,可以由下而上散发热量的土耳其传统浴室,贴金的天花板以外,最让人感叹的就是大厅的地毯,100平方米纯手工的地毯啊,不到一平米的手工地毯都上万了,这个如此巨大的价值该是有多少。走到这个建筑外面,就是漂亮的庭院,以为这就是一个长方形建筑,没想到又是各种造型的拐角,这下子鞋子在雪地可是湿了又湿啊。
多玛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 这一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建造多玛巴切宫,奥斯曼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为此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新皇宫耗资十亿马克,里面的装饰摆设包括窗帘都是世界各国的皇室送的,皇宫内极尽奢华,内部宝藏令人目不暇接。
欧亚两岸风景秀丽,隔海相望。著名的多尔玛巴赫切宫——一个载有帝国流金岁月印记的梦幻般的宫殿,则是众多风景中的亮点之一。坐地铁来到皇宫边上,看到了前段时间发生爆炸的球场,也正是这次爆炸,让皇宫内部都出现了一些裂痕。
多尔玛巴赫切宫建于19世纪中叶,因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而后者被称为旧宫。新宫坐落在海峡的欧洲沿岸上,宫殿建筑顺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600米,高大宽广,气势恢弘,隐约透露着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富庶。
这是一座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最后的6位苏丹和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时期的历史建筑。皇宫内有不少的水晶灯,其中大厅的那盏是最为震撼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这个当时世界最大的水晶灯送给奥斯曼帝国后,觉得英国没有了世界第一的水晶灯而懊悔,于是下令重新制作了一个重达5吨的水晶灯,把第一又拿回去了。这个灯一般一年开两次,有重要人物来访时会在这里举办国宴,最近接待的是奥巴马。
宫内还收藏有不少名家名画,分布于大厅及客房。新宫的后宫建筑更加气派,尽显豪华,让人叹为观止。浴室和卫生间全用白色大理石镶嵌,所有的门窗都是优质木材精雕细刻。卧室宽敞明亮,摆满豪华家具,一张巨大的铁床摆在房间的显要位置。门口台子上摆放的两个来自东方中国的精制大花瓶格外显眼。
新宫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鸟类大帐。过去,为取悦于住在皇宫中的帝王贵人,这里曾饲养过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凯末尔于1938年11月10日在新宫去世。2004年7月,当雅典奥运会的圣火在伊斯坦布尔传递时,新宫是当时的终点站,人们在这里举行了庆祝活动。
黄昏时分,天边的云有些厚,于是我们不再等待,海峡也没找到特别好的位置拍照,同学在这样被我拖下去会累死的,再转地铁的时候没有看到有啥好吃的地方,加上肚子又痛了,于是回了酒店把鞋子吹干了再出门。躺在床上休息差点就不出去了,结果回到昨天那个匆匆路过的商场以后都惊呆了,以外那些漂亮的专柜不就和中国一样华而不实,价格也差不多,没想到居然全部半价,那些打折的信息不是骗人的。于是疯狂的开始买起来,然而没有经验,退税也没去问了。总之衣服的款式都非常时尚,土耳其也算是潮流前线了,物超所值,我们一直穿衣换店看都不够时间,永远意犹未尽。这样的购物经历比双 11还开心,完全颠覆了我对土耳其的想象。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