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天时间里,从米兰出发,自驾2500公里,途经拉文纳、维琴察等世界文化遗产古城,路过圣马力诺、瑞士二国,顺利穿越多罗米蒂山区。
被拉斐尔故乡乌尔比诺的细木镶嵌技艺震惊
在人生第37国圣马力诺一起看夕阳西下
在全城打码的限制级古城拉文纳感受马赛克艺术
人品爆发买到last minute参观票,欣赏了比《最后的晚餐》还难看到的乔托大作——斯克罗威尼礼拜堂湿壁画
进入山区第一天清早等出了日照金山
支三脚架自拍被路过的陌生人们祝福
见到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多罗米蒂深秋
一时兴起跑去瑞士,深夜无雪胎驶过世界上十条最危险的公路之一——黑暗之心
在维琴察讨论帕拉迪奥和他创造的城市以及梁思成
在维罗纳朱丽叶的阳台下见证世界各国爱人的誓言
总之,在我心中,可以打100分的游玩体验就对了。
拉斐尔故里——乌尔比诺
秋天的意大利北部阳光明媚,植被已经部分变为了金黄或火红的颜色,整个世界都是暖暖的色调。看看地图,这里离阳光灿烂的托斯卡纳已经不远,道路两旁是刚刚泛黄的绿绒草毯和高大笔直的柏树,从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初识意大利,此时感觉好像穿越到老电影里一样。认真夸一下意大利的高速公路,不愧是欧洲强国,高速修的又平又直,非常适合兜风,中国司机们刚出国门不熟悉国外的自驾操作,可以考虑拿意大利练练手。文艺复兴之路的第一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乌尔比诺。这个城墙环绕的中世纪古城正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故乡。
古城中央的公爵宫是一栋上了岁数的宫殿,除了华丽的玻璃彩窗和回廊外,最让人惊艳的就是精致的细木镶嵌画。完全用木头颜色的深浅表现打开的柜门、滑落的图书、亭台楼阁,让人忍不住想要用手去摸摸看是不是立体的柱子,仔细观察却是镶嵌平整的一面墙。
公爵宫里还保存了一些名画,都是欧洲艺术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师之作。有拉斐尔经典风格的圣母像,也有提香画的耶稣,镇馆之宝《乌尔比诺公爵夫人》,虽说作为中国人欣赏不来这种风格,但据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突破性进展的代表作,外国游客都要排队欣赏,看样子非常宝贵了。
意大利国中国——圣马力诺
除了位于罗马城内的教皇国梵蒂冈,意大利还有一个同样迷你的国中国——圣马力诺,就坐落在E45公路边。这个小巧精致的国家只有悬崖上的三座堡垒及其看护的一片城区那么大,可以用“弹丸之地”来形容,却在二战时不惧列强炮火的威慑,向轴心国和同盟国同时宣战,这份霸气令人肃然起敬。所以虽说圣马力诺没有机场,没有铁路,也值得千里迢迢来亲自拜谒。
从乌尔比诺开车1小时,就跨入了另外一个国家,没有海关关口,也没有国境线,要不是飘扬的圣马力诺国旗,真的感受不到“出国”了。这也是欧洲自驾的一大奇妙体验,油门一脚就出国,比在国内堵车出趟城都快。
黄昏时登上堡垒,山上的树叶已经洒金,灯火初上,正是一天里最美的时刻,俯瞰山下一片安静祥和的民舍,再远眺远方蓝紫色幽深的亚得里亚海,突然萌生一股“岁月静好”之感。转眼一想,海域已属于意大利,不禁震惊,这一眼望去已经越过了圣马力诺的国界线。
全城打码的“限制级”古城——拉文纳
次日一早,趁大波游客还没入侵拉文纳古城,我们就踏着晨露出发了。意大利古城往往禁止车辆进入,一个不小心就是高额罚款,而且即使不禁行,单行道和狭窄的石板路也让车周转不开,所以早早抢占城外的停车位非常关键。都知道中国有九朝古都洛阳,可谓是抬脚踢到秦文化,伸手摸到汉砖瓦,殊不知意大利也有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古城,这个国内少有人知的古城就是拉文纳。它身世显赫,曾是西罗马帝国、东哥特王国、拜占庭意大利的都城。可以说历史的车轮稍微偏移下方向,拉文纳就是现在梵蒂冈的地位。
踩着晨光走进圣维塔教堂,只见双重八角形殿堂上复以穹顶,层高极高却大气恢弘,目之所及的拜占庭风格装饰无比精美,众多神像均是由不同颜色的马赛克瓷砖拼接而成,甚至用明暗变化表现出了面部的立体感,这样巨幅的马赛克壁画真是让人仰头看得脖子都酸了。
拉文纳古城里除了这座教堂,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也都是满满的立体马赛克拼图装饰,就连古城里的门牌也使用了马赛克,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拉文纳定义为“马赛克之城”,并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像这样重要的文明古城,初次见面一定要深呼吸,做好准备,要面对的是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在这样地位显赫的地方行走,你永远不知道它会给你怎样的惊喜。无意走至古城一角,看到一座寂寞的陵墓,仔细看看碑文,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但丁,就是那位在黑暗与蒙昧的中世纪末期,用一首《神曲》窥见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引领人们走向文艺复兴的但丁。
朱丽叶故乡——维罗纳
一路北上,沿路是意大利北部经典的田园风光,庄稼地连绵至天际,偶尔看到远方一排利剑一样直指天空的地中海黑柏,好像守卫田野的卫士。田野的尽头便是焦糖色的维罗纳。因为下雨行车缓慢,路上的车辆都友好礼让,也不见加塞行为,不管再拥堵,没有车鸣笛催促或是抢占应急车道。这一点倒和印象里脾气暴躁的意大利人挺不一致,但是这行车礼仪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车行至维罗纳刚好雨后初霁,古城积雨的广场刚好倒映着线条优美的回廊和昏黄的灯光。就是在这样美好的时刻,我们参观了意大利爱意最浓的城市。众人熟知最浪漫的桥段,莫过于在朱丽叶的阳台下,罗密欧深情求爱。而据莎士比亚所说,这一故事原型便源自意大利某个古城。维罗纳便当仁不让接过了“朱丽叶故乡”的美名,还认认真真给小说里虚构出的人物“找”到了那个阳台。
时至今日已无人知晓朱丽叶到底来自哪里,阳台前是否有夜莺的歌声。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来到这里,在这座阳台的墙面黏上口香糖并签名留念,久而久之,这面见证无数爱情的口香糖墙吸引了更多寻找真爱的人前来朝圣。不知道当初留念的情侣们,有多少还在一起呢?
味蕾的极致享受——摩德纳
相传意大利贵族流亡到法国,随行的大厨把技艺改良,才有了当今享誉全球的法餐,因此意大利人骄傲地说“法餐只是意大利人的残羹冷炙”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我当年第一次穷游意大利的时候深深被意餐坑过,为此特意写过一篇黑稿,所以一路上对意餐保持警惕和怀疑态度。毕竟我所在的西班牙赫罗纳小镇可是有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所以这回可以插着腰鄙视一下意大利美食了。哎?殊不知这排名第一的头衔让位给意大利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莫德纳的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居然抢了我们西班牙的风头。心中暗暗不服气。
在吃客们的世界里,米其林三星是“值得买机票特意去吃一顿的美食”,没想到人均2000元还要提前两个月预约的餐厅,居然只有国内奶茶店那么点的门头,连店名都省了。金属大门紧锁,不见究竟,真是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只有偶尔开门是露出侍者剪裁服帖的高定西装,也把那份意大利式的高贵表现出来。把事情做到极致都值得被尊敬,美食也是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吃一顿正儿八经不踩雷的意餐,才能消除当年的阴影。
除了有享誉全球的美食之外,摩德纳古城本身也很有看点,橙色黄色蜜粉色交错分布的古老房屋和罗马柱回廊比比皆是,治愈系的暖色调让人大爱,这些我们东方来客脑海里无数次遐想的“欧洲元素”,正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欧洲古城模范——费拉拉
费拉拉古城距离摩德纳只有1小时车程,沿路是意大利北部经典的田园风光,绿绒草场一样的庄稼地连绵至天际,偶尔看到远方一排利剑一样直指天空的地中海黑柏,好像守卫田野的卫士。
田野的尽头便是焦糖色的费拉拉古城。在连续几日游览众多古城后,逐渐熟悉了它们的套路,一座城池,少不了一小块平坦的市中心广场,广场边通常便是象征国家政权的市政厅,以及配套修建的教堂,可以登顶俯瞰全城的塔楼。就在步行范围内便能找到古老的宫殿,如果是建在山区的老城,那就会在山势险峻的地方建有城堡。费拉拉古城也是如此。
为“小天使表情包”而来——帕多瓦
提前预约购票,分批次入场,进入前强制观看15分钟参观指南视频,限时参观。斯克洛维尼教堂的架子摆得真大。这个比《最后的晚餐》观看流程还要严苛的地方,究竟藏着什么宝贝?帕多瓦古城本身已经非常美了,但这不是我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因为没及时预约,只能到现场等退票名额,居然人品爆表拿到了两个半小时后的入场券。
晚七点,在连续几日的信息轰炸和日夜兼程下已经略疲惫犯困,还是被映入眼帘的青金石蓝拱顶惊艳到。小时候在《读者》夹页看到的名画《犹大之吻》就在眼前,文艺复兴的先驱,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在这座教堂里留下了里程碑意义的人类杰作。从此以后,画家笔下的人神开始有了情绪,不再是中世纪迷茫空洞的样子。耶稣受难时,他身边盘旋的小天使或扶额,或皱眉,每一个表情都不同,一位妇女嚎啕大哭,眼泪混着眼影流下来,细节的刻画生动形象。不远万里前来感受到大师真迹的魅力,可谓是不虚此行。
阿尔卑斯山麓——多罗米蒂
接连两天好像生活在历史书里,终于可以到荒山野岭里透口气了。多罗米蒂山区是阿尔卑斯山麓里山势最俊俏的地方。淡粉色的石灰岩嶙峋奇特,在晨雾烟雨和夕阳的交汇里变幻多姿。
当天的重点是多罗米蒂难度略大、距离较长的一条徒步线路。
沿途风景实在惊艳,这样山势险峻的群峰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碎石路爬升缓,慢慢走无压力。 然后在山顶支起三角架,手机连上相机的无限wifi控制快门,拍下了一张很酷炫的合影。
当晚住在山脚下,看坐标这里离奥地利边境只有12公里了,有趣的是这里的当地人说德语、挂奥地利国旗,生活方式也相当奥地利,自我认知上并不觉得自己归属于意大利,新上任的奥地利总理甚至说这个地方的人们可以自愿选择加入奥地利国籍。所以晚餐吃到了非常奥地利风味的炸猪排和土豆,这道菜相当于中国的火锅或者意大利的通心粉,国宴级别。
这个家庭旅馆非常温馨,走廊和房间里都挂有鹿角等装饰,沙拉+头盘+主菜+甜点的晚餐貌似不到10欧,而且非常精致,特别是甜点冰激凌搭配的葡萄都切开去了籽,可以说非常良心了。(所以你看我在意大利吃得最开心的一顿居然还是奥地利菜哈哈)本来想着找地方看星星,但是大清早起来,又加上徒步,真的超级超级累所以玩了会儿手机就睡过去了。
说走就走的旅行——瑞士
早上醒来发现阴天,好开心,可以睡个懒觉。发现山区里整个雾蒙蒙,之前找好的拍摄点完全无用,通透度不够群山隐在云层里根本拍不到。
瑞士一派山间大农村的气质,刚好是秋天叶黄的时候,所以的确漂亮,前往伯尔尼纳的路上穿过了瑞士唯一的国家公园,还路过了圣莫里茨湖,虽说天气不好但还是能看到连绵的雪山。
回程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导航显示这段200多公里的路居然要开近五个小时,此时我们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直到夜色降临,山路越来越陡,再看一眼窗外,已经是一片雪山,连道路两边都有积雪。看看海拔已经2500+,谷歌地图显示的的之字拐已经是很夸张的样子,我都在感慨中国滇藏那边的道路也不过如此险峻,甚至有部分路段是断崖上生凿出来的,类比中国河南的郭亮挂壁公路。事后才得知这段翻越斯泰尔维奥山口的公路在21.5公里间垂直爬升1500米,其中48个发卡弯急拐,平均坡度有7.4%,而美国公路设计的坡度上限是6%,可想而知我们几乎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翻过山口回到意大利,临时找到一家吃大肘子的餐厅。这个公路边的小镇在夜里几乎没有路人,推开餐厅的大门,感觉全镇的人都在这里了,居然还要排队(在欧洲非热门旅游地需要排队的餐厅非常少见)。屋外是零下的温度,屋里居然是穿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的服务员和许多家庭派对的当地人,我们两个东方面孔还有点扎眼。相当实诚的大肘子上桌,还配了啤酒。在欧洲这边喝杯啤酒再开车是不算酒驾的,所以就任性喝了一点。这一天累到。。。连朋友圈都没发,真的是累毙了。所以可想而知开了10个小时车(我们开的是正经车)的男朋友更是累,心疼一下。
道别多罗米蒂
早起先看天色,下雨。。。所以之前期待的湖光山色都泡汤了。冒着雨匆匆兜了一圈。
所谓“晴看水,阴看山,有雨看云烟”,不是没有道理。驶离多罗米蒂的路上眼瞅着群山被云烟环绕,美如仙境。车打双闪停路边随手拍了几张,就是这幅样子,可以想象一路欣赏这样的山景是多么愉悦。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