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的皇匾
在北京待了这么些年,几乎每年都要去大觉寺转上几圈。一是喜欢爬山,大觉寺后面的西山是我常去的地方。二是大觉寺春有古玉兰,秋有古银杏 ,所以喜欢摄影的我一年至少要跑上两趟。大觉寺始建于1068年,距今已经950年的辽朝。由于寺院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清水灵泉,所以叫“清水院”。金朝的时候寺名被换成了“灵泉寺”,大概是由于金人想跟前朝做个区分,可又不想跟寺里的清水灵泉脱了干系。直到大明王朝宣德年间重新修建才正式定名“大觉寺”,一直用到今天。大觉寺虽然有着近千年历史,但是却始终没能跻身千古名刹的行列,甚至在明末还一度被毁。最辉煌的时期,恐怕要属清朝乾隆皇帝宠爱她的那些年月了。史料记载,乾隆不光为大觉寺写了好几块御笔牌匾,而且还多次为大觉寺写过他擅长的打油诗游记,如果放到今天,拿个旅行家活动的特等奖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了。所以大觉寺特意腾出了一个展厅来,向世人展示着乾隆和大觉寺不得不说的那些陈年往事。
大觉寺的古树
别看大觉寺不大,但是寺里的古树却是数不胜数。据官方说大觉寺里一共有160多株古树。千年银杏树、三百年玉兰树、古松古柏随处可见。无量寿佛殿前的那株银杏王更是声名远扬,独木成林枝繁叶茂,三四个人都难以合抱。也难怪当年乾隆皇帝还专门为它赋诗一首: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乾隆的诗我等平民不敢妄自评价,但是当你亲眼看到那棵银杏王,站在那棵千年银杏树前的时候,能感受到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大多数人这时节来大觉寺,多半就是为了看这棵千年银杏树。然而,今年我来的还是失算了,满树的叶子都还是绿色的,只有旁边一棵小银杏树早产了几片黄叶。
大觉寺的禅猫
大觉寺里除了古树比较多,还有寺内随处可见的禅猫。之所以不叫馋猫,是因为它们听惯了大觉寺的暮鼓晨钟,多少也悟出了些许禅意。当然,只要你手里有食物,禅猫们还是一样会馋的。拿着食物冲它们摆摆手,胆子大的也就围拢过来了。因为容易得到食物,大觉寺里的禅猫也是越聚越多。碑亭两侧、放生池旁、天王殿前、大悲坛边,以及大觉寺任何一处建筑的任何一堵墙上,都有可能遇见三两只禅猫在那里,或闭目养神,或信步闲逛。听听大师傅诵经,看看善男信女们礼佛,这世上的猫儿,再也没有比它们更佛系的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