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始终觉得用视频记录一段旅行是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我现在沉迷于此,充当着脚本、导演、摄像、录音、美术、剪辑、配乐等所有角色,偶尔还会客串下演员。无论未来的什么时刻再次打开它,都能直接带我回到当时的“电影”里......高清视频地址:https://www.skypixel.com/videos/dancing-australia
机票信息2000多元人民币往返澳大利亚的机票,还犹豫什么呢?! 中国飞往澳大利亚的机票经常有着特价的优惠。租车信息渠道:用租租车zuzuChe预订,中文界面,还可以车型比价和查看租车公司的评价,非常方便易用。公司:我们在租租车上预定了两个公司的车辆,分别是......塔斯马尼亚——Apex Car Rentals公司 车型 赛拉图大洋路——Bargain公司 车型 卡罗拉澳大利亚租车,需要提前在租租车上申请免费办理驾照翻译件(俗称小白本),如果有轮换驾驶员需要一并办理驾照翻译件,自己出个快递费用即可。在租租车预定成功后,租租车会跟踪你的订单,自动提醒你取车+还车时间,以及相关的事项提示,非常的细心。住宿信息我们是情侣二人,所住酒店均为双床或大床标准间,本着不奢侈也不自虐舒适即可的原则。悉尼:Woolbrokers Hotel (达令港沃布科尔酒店)塔岛:Seaview Holiday Park(海景假日公园)The Pickled Frog (皮卡丽德富格旅舍)大洋路:13th Apostle Backpackers (第十三使徒背包客旅舍)Kismet B & B (天命住宿加早餐旅馆)墨尔本:YTI花园酒店行程信息我们将本次的澳洲旅行分为四个目的地悉尼(4天)达令港——悉尼市政厅——维多利亚女王大厦——鸟笼街——海德公园——圣玛丽大教堂——悉尼港码头——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皇家植物园——华特森海湾——悉尼大学塔斯马尼亚(4天)罗斯 ——比基诺——里士满——鹰劲峡——亚瑟湾——霍巴特大洋路(3天)十二门徒——穴岩——伦敦桥——沉船湾——群岛湾——洛克阿德峡谷——吉布森台阶——阿波罗湾——洛恩——白皇后灯塔——托基——吉朗墨尔本(3天)皇家拱廊——弗林德斯街车站——圣保罗大教堂——涂鸦街——墨尔本市政厅——卡尔顿园林——皇家植物园——维多利亚州立美术馆——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维多利亚女皇市场旅行花费情侣俩人旅行15天,机票+食宿+租车+油费+其他开销共计26000元人民币。摄影装备单反器材:机身尼康D800,镜头尼康14-24 2.8G、70-200 2.8G无人机:Mavic pro(航拍)手持云台相机:Osmo pro(视频)可能许多朋友会问我是不是去了一个假的澳大利亚,因为全篇里没有看到袋鼠和考拉, 好在还有打卡的悉尼歌剧院与十二门徒,不然连我自己都要开始怀疑了。
悉尼
悉尼给我的印象好似一位混血的大男孩,他英俊、开朗、时尚、阳光,每一天都会带给你“灿烂”的情绪。
达令港之夜
Darling Harbour 达令港位于市中心,是悉尼集美食、购物与休闲于一体的最大娱乐区。从唐人街北起沿着海扇湾两岸,东临国王街码头西至派蒙城区,可以尽情体验这个也被成为“情人港”的无限魅力。我们刻意选择入住在港湾附近的酒店,这样步行不远就可以拥抱到达令港。
海事博物馆边特别显眼的停靠着三大镇馆之宝,“吸血鬼”号驱逐舰、皇家海军“奋进”号的复制品和“昂斯洛”号潜艇。
开篇前再次感谢那些和我们互动过的外国朋友,感谢你们的热情和微笑,你们的 中国话说的真的非常棒!这位棕黑肤色的道士头小伙,是悉尼 达令港Pyrmont Bay Park遇到的滑板青年,他接近185cm的个头儿却显得有些羞涩。
达令港呈现它最迷人的时刻那便是夜晚,微微的海风驱散了下午的燥热,整个港湾换上了璀璨炫目的夜妆,吸引着众多游人欢聚在它的身边。
在岸边纳凉、就餐、游戏的人们,和各式各样的街头艺人让这里热闹的仿佛是一个节日。
一首欢快的歌曲和几位靓女俊男扑面而来,在街头艺人架子鼓前玩儿嗨了的青年,热情的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舞蹈中,我真心害怕自己抽筋儿一样的舞姿吓坏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做个摄影师会保障安全
漫步悉尼
送走了昨夜的狂欢,悉尼又迎来了不同的全新的一天。我们也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开启漫步悉尼的模式,从达令港向着悉尼港出发......建于1869年的悉尼市政厅耸立在市中心的乔治街头,这座充满浓郁维多利亚风情的建筑内,拥有着百年纪念堂和宽25米的巨大管风琴。
市政厅面对着同样历史悠久,结合众多世界顶级品牌的著名商场——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即使什么都不买都要去感受一下“世界最美购物中心”的豪气。
悉尼邮政局隔壁,藏着一条并不宽敞挂满鸟笼的小巷——鸟笼街。看似平平的鸟笼街,在点亮华灯和新人出现的那一刻,却显得如此艺术和浪漫。
穿过繁华的街区进入市中心的海德公园,便会立刻与周围的喧嚣划清了界限。
若要感受公园的特别之处,那就是高耸着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和海德公园旁边坐落着的圣玛丽大教堂。
圣玛丽大教堂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
我们碰巧遇到了教堂里盛大的耶稣受难日崇拜活动。
教堂门口的安保阻止了所有亚洲面孔的大妈,包括韩国和日本。我能够理解,他这不是歧视,因为“大妈”们真的是走到哪里吵嚷到哪里......为了活动的正常进行他只能如此。
位于皇家植物园东门附近的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因为耶稣受难日给了我们一个闭门的“惊喜”。
悉尼港码头感觉这里繁忙的程度用北京高峰期的地铁来形容都不过分,几条热门游船的航线都排满了游客。码头周边的空地上也围满了人群观看街头艺人的表演。
后来发现这两位“舞林高手”并不是这里固定的表演者。
只有这位售卖纪念品的“土著小哥”,才会每天都在码头吹着他神奇的“乐器”。
悉尼歌剧院若想得到一个宁静的悉尼歌剧院,那只有赶在晨曦时分来到这里,歌剧院还没有迎来蜂拥的人群。身在南半球的我总是找不对方向,竟然感觉太阳是从西边升起来似的......
我们邀请悉尼歌剧院旁执勤的警察录制了:“你好,中国!”老婆觉得他非常帅气,我略带妒忌地说:“我戴上墨镜也显得帅”,老婆却说“你戴墨镜更像盲人好嘛”
还邀请了这位悉尼歌剧院遇到的摄友。
除了清晨,悉尼港将会持续它一天的繁忙直到夜晚。我们环绕了一整圈,悉尼歌剧院无论什么时间和任何角度,都在绽放着它的美好!
自认为美美地拍了张歌剧院的合影,回头一瞧,喔K!能把这里拍成了老上海的赶脚,这“技术”除了我也是没谁了。
以悉尼港为中心,简单地可以分为三条游玩的线路。线路一:沿着港口西侧一直走向海港大桥。海港西侧每天都会有来自远洋的豪华游轮停靠在这里,我们还没有过游轮旅行,有机会真应该去体验一下。
面对着歌剧院的草坪上布置着浪漫的婚礼会场,但是没有见到新人和嘉宾,不晓得婚礼会在什么时间开始。
悉尼海港大桥对岸脚下的游乐场,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并不缺少欢乐。(注:我们是其他时间通过达令港乘坐游船来到对岸的,然后从对岸登上海港大桥走回悉尼港)
太阳色泽的变化,让我意识到是时候应该登上海港大桥了。
没料到要登上海港大桥的步行距离并不近,我加紧了脚步也没能赶在最好的光线前到达桥顶......站在桥上吹着微风,一艘巨轮鸣着长笛从桥下缓缓穿过,我忽然领悟到其实任何时间,只要拥有自由的心境就是最好的......
天空从淡蓝色渐渐变成了深深的蓝紫色,圆圆的月亮从云层里钻了出来,和城市的灯光一起把悉尼照耀的绚烂和温暖,一场美妙的悉尼之夜开始上演了。
线路二:悉尼港东侧的皇家植物园沿着悉尼歌剧院向东南的小路,会发现草坪上一片古遗迹的废墟,它与现代大都市一墙之隔却有着百年时间的距离。继续沿着小路向前便进入了悉尼皇家植物园。
皇家植物园面积30多公顷,这里是殖民时期第一家农场,1816年总督麦夸里将其建成了植物园,后来成为澳大利亚最早的植物研究机构,现在成为了悉尼的游览、休闲娱乐的胜地。植物园内有植物10960多种,45124株。但是此时的我们并不迷恋这些绿色,而是环绕着园内的U型湾前往麦考利夫人石椅,说是石椅应该只是个形象的比喻罢了。
坐在麦考利夫人石椅,可以同时将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收录眼底。
悉尼皇家植物园里可爱的小姐妹。
顺着旁边的台阶,攀到麦考利夫人石椅上面的小山坡。
与其他的游人各自分得一片树下的绿荫,悠闲的环顾着整片的海湾。
这个坐标是观赏悉尼港日落的绝佳位置,每一个晴朗的黄昏都会吸引众多游人与摄友前来,尤其当夕阳降临,游轮缓缓地穿过海港大桥,映红在夕阳里的悉尼歌剧院,仿佛是悉尼港这串项链中间那最名贵最闪耀的钻石,那份美好会深深的印在心底。
从落日至夜晚,悉尼港逐渐地更换着她的衣衫,每一种色调都彰显着时尚与华丽。
眺望悉尼夜色的魅力让我们忘记了时间,返回时却发现来时的路因为举办演出关闭了,不远处植物园的小门也关闭了,只好沿着最外围暴走了好大一圈,才寻找到最近的BUS站前往市区。
线路三:由悉尼港乘坐游船前往周边的港湾。我们所选择的是4号码头乘坐F7 Eastern Suburbs,去往华特森海湾Watsons Bay。
游船行驶约30分钟,途中会遇到见各式各样的船只,甚至还有水上飞机,悉尼人已经把水上活动发挥到了极致。
游船刚刚靠岸便会发现满满的都是人,顺着人群往深处走,游人才会被 Watson Bay 吸收的越来越稀疏。华特森海湾的沙滩算不上柔软,但是在海边浅泳晒太阳,远远的望着远处的悉尼市会有另外的一番感觉。
想漫步在华特森海湾的小巷里,但正午火辣的阳光绝对会催促你加快脚步,去选择海边的树荫才更为适合。
说实话我很是羡慕这些把海水保护的如此纯净的地方,走在这样的海边感觉连心灵都变得清澈透明。
重来没有驾驶帆船的我不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体验,但是驾驶无人机拍摄划过磷光的帆船,已是让我非常的兴奋。顺便说明一下华特森海湾的部分区域有警戒区,有明确的标牌警示不允许飞无人机,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切记!
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大学,是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也被称为“澳大利亚第一校”。悉尼大学始建于1850年,坐落于悉尼市中心。当我们穿过幽静的广场,远远望到的悉尼大学像是一所城堡。
周末的悉尼大学为我们唱了一场“空城计”,校区里安安静静的见不到学子,仅零星的会遇到几个游人。
从小就是学渣的我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景点,没有更多的逗留便匆匆离开,去寻找大学附近的中国 餐馆美餐了一顿。
在悉尼的几天里,我们并没有像在新西兰那样自己做饭吃,因为找到价格适合又美味的中国餐馆很容易,一些菜系的味道似乎比国内的某些地方还要正宗的。
悉尼的街头经常会看到少则四五个,多则七八人的滑板青年。他们最喜欢的不是道路上穿梭,而是障碍跳跃和翻板特技,当然成功率并不是很高。
我们感觉秋天里的悉尼,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
高耸的钟楼提醒我们,是时刻要与悉尼告别了。
结束了悉尼的旅程,乘火车赶往悉尼机场,火车站里的灯箱刚好符合我此刻的心情......“小伙砸”(指 悉尼),“我年纪大了,你这整天跳啊蹦的,我跟不上你的节奏啊,我的银行卡也都为你刷爆啦......现在需要到乡下清净几天,我们回头再见吧”
自驾塔斯马尼亚
离开了繁华喧嚣的悉尼,前往澳洲的“乡下”塔斯马尼亚,给自己兴奋的神经一个喘息的时间。塔斯马尼亚岛可以比作中国的海南,塔岛的霍巴特和朗赛斯顿这两座城市分别对应三亚与海口,而其他地方依旧保持着原本的气息。不同的是塔岛没有高铁,自驾才是最好的打开方式。
比吉诺至亚瑟湾
朗塞斯顿下飞机顿取到车,直奔比吉诺 Bicheno。我作为10多年的老司机,自驾在塔岛的乡村公路上依然觉得道路有些狭窄,经常会将车辆偏离道路,压到路边的沙石。罗斯Ross,途中经过的一个安静的小村庄,它安静的就连知名的古桥和教堂都像是沉睡了一样。
古老教堂外围的栅栏上了锁,显然是不对外开放了。
活蹦乱跳的袋鼠一只也没有遇到,马路上反倒是时不时会看见被撞死的袋鼠尸体......画面有些血腥,还是奉上一张途中美丽的河流会更好些。
到达的比吉诺,是塔岛东岸的一座美丽的海滨小镇,它与其他海边小镇略有不同的是,在日出方向拥有一个随着海浪大小,可以喷射不同高度水柱的喷水洞 Blow hole。
清晨的喷水洞岸边已经聚集了许多游人,却自然地分成了两个小组,喷水洞近处是忙着拍照的亚洲面孔;离喷水洞岩石30米开外的是一群静观日出的歪果仁。待到日出完毕再回过头去那群歪果仁竟然全部没了踪影,就像根本没有来过一样,真是文化不同喜好也不同啊。
喷水洞旁边的岩石成为我们无人机自拍的绝佳视角。躺在石“床”上晒着太阳,吹着海风,听着环绕立体声的浪花伴奏,那真是......真是有点隔腰哇
等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喷水洞的喷射规律,好不容易用手机抓拍到一张跃起的水柱,老婆又说我把她拍的傻兮兮的,我必须承认拍人像是我的短板。
离开了比吉诺前往里士满镇 Richmond 刚巧中午到达。猫途鹰app上找到一家新开业不久的餐厅,餐厅不大但里面的客人却很多,由于没有预定我们只能坐在一个角落低矮的空位里。餐单是没有图片的,索性看看其他人都吃的什么,参照着点餐应该是最稳妥的决定。我没有美食照片,是因为经常都吃完了才想起来。
澳大利亚最古老的石桥理查蒙德桥和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里士满小镇的标志。安静地坐在小河边,点开一首喜欢的音乐,望着漂浮的白云,远处的教堂,时而车辆和行人经过的古桥,还有从身边水流中游过的一群野鸭,仿佛是在观赏一部音乐电影。
里士满镇的古教堂是开放的,游人可以进入到内部参观和祷告。
棋盘阵Tessellated Pavement,鹰劲峡Eaglehawk Neck海边的独特地貌的海滩。从停车场向海面望去并没有什么特别,沿着小路步行到海边,却发现岸边的岩石呈现出颇有规则的矩形,整齐的就像棋盘一样。
塔岛棋盘阵遇到的夫妇。
正午的鹰颈峡是蔚蓝的宁静的,即便动用了无人机也没有拍到它的全貌。
说起动用无人机,塔斯曼拱门Tasman Arch是我本次旅行航拍中,唯一惊的一身冷汗的地方。我带着炫耀的心态将无人机起飞至洞穴之上,然后尝试着下降穿越拱门,当穿行到一半时无人机突然失去GPS定位变成姿态模式,(姿态模式:无人机无法精准悬停和操控,会随机漂移,及其考验飞手操控内功),我果断后撤飞行,无人机异常灵敏的向后倒飞并受到洞穴内气流影响迅速下沉,一转眼就在我的视野内消失了,我心里一惊心想完了,四处的崖臂怕是要炸鸡......如果在这里炸鸡连尸体都无法拿得到。迅速平复下自己紧张的神经,看着手机图传结合无人机消失的位置,我继续轻轻向后掰动摇杆,然后全速拉升无人机。无人机几乎是贴着崖臂越出了洞穴,看着无人机重新回到视野,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塔岛的亚瑟湾 port arthur,一个美妙的名字,这里有着壮观迷人的海岸线景色,同时也保留着囚犯工作生活过的煤矿历史遗址(Coal Mines Historic Site),参观监狱遗址是收费的,折合成人民约几百元,价格并不便宜。
遗址公园里的叶子已经彻底黄了,映在阳光下分外的惹人喜欢,伴随着微风飘散的落叶,像在童话世界里一般。
由亚瑟湾出来不久,路边的一座栈桥惊艳住了我,桥上一个人都没有,几艘小船飘动在波光粼粼之中。此时的场景就是我脑海里栈桥应有的样子,总算弥补了新西兰格林诺奇小镇没有拍成栈桥的遗憾。
霍巴特塔斯曼大桥
霍巴特清晨的天空像是被大火点燃了一样,那种艳丽的色彩让人既欢喜又不安,都说朝霞预示着阴雨,后来发现这并非是绝对的。
继续在青旅的厨房里忙起来,相比歪果仁牛奶泡麦片的早餐,我们的就显得丰盛过头了。
青旅中还设置了桌球,如果是平时我可能就会玩上几局,但现在更吸引我的就是走出去。
好好瞧瞧塔岛这个最大港口城市的面貌。
塔斯曼大桥全长1395米,横跨宽阔的德文特河,是霍巴特两岸的交通枢纽,也称得上 霍巴特最壮丽的景观。我曾经设想着让无人机由远处飞向大桥,可是实际飞行却无法实现,德文特河上空的风很大,摇杆推到极限无人机拼了命的向前也飞不过去,而且被风吹得反倒后退了,果断采取斜前方向飞行才让无人机安全的返回。好在是逆风飞行,如果我贸然顺风飞行也许无人机就再也飞不回来了.......
比起我在风里紧张的操控着无人机,老婆悠哉悠哉地坐在车里,吃着零食欣赏着夕阳,这也许就是苦逼的摄影师和游客的区别。
海拔1270米的威灵顿山是霍巴特附近最高的山峰,站在山顶德文特河与霍巴特城尽收眼底。想要在山顶逗留,最好是待在玻璃屋里,或是准备好厚厚的衣物,因为山顶上一直吹着寒冷的大风。如果饿了轻轻张开嘴,那西北风绝对管饱。
即便如此,在山顶从黄昏待到塔斯曼大桥与霍巴特城亮起灯光,这样的守候来的风景我感觉也是值得的。
一对外国爱好摄影的夫妇,各自陶醉在自己的创作里。没见过世面的我完全不知道这位男士,使用的是什么高级“武器”。
火烧云渐渐暗去,霍巴特迎来了亮闪闪的夜晚。
直到离开塔岛的这一天,我们都没有在塔斯马尼亚捕获到南极的极光。
我想迷醉在极光里的兴奋应该留给冰岛才是对的。
而现在我们将要前往澳大利亚的另一经典—— 大洋路。
大洋路
无论在澳大利亚选择什么线路和玩法,大洋路都是不得不去的地方。这条长近300公里的世界最美海滨公路,会连续带给你惊艳的自然风光,多样的海滩活动,选择自驾更是能将那种自由畅快的感觉体会的淋漓尽致,难以忘却。由于塔岛飞往阿瓦隆机场的航班改到了国际机场降落,让我们不得已选择在墨尔本国际机场取车自驾,然后沿着内陆高速马不停蹄地驶向十二门徒预定的旅馆,到达时已经是漫天星斗。
永恒的十二门徒
破晓前的十二门徒慢慢张开它的双眸,慵懒地用雨滴清洗着它暗黄色的面颊。大名鼎鼎的十二门徒是大洋路最为著名的景观,但如今的十二门徒只剩下了“七位”,另外的“五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继被不曾停歇的大海狂澜冲击成碎块磨成了细沙。
天边的一线光亮唤醒了这里的风,这里的海,这里的沙石和草木,它们用不同的声音和姿态,向我讲述着它们经历过的传奇。
天空中粉红色的云霞渐渐变成明亮的金黄色,在海平面上翻滚着,像是被阳光煮的沸腾了一样。
正当吉布森台阶那边上演着火热的朝霞时,一道缤纷艳丽的彩虹突然出现在我身后的岩柱之上,宛如上帝赠予十二门徒一支巨大的水晶发带。
随着彩虹渐渐淡去,十二门徒迎来了他新一天的“繁忙”。
傍晚的十二门徒一改早上的冷清,游人们陆陆续续的赶来,不多时间已经把观景步道全部填满,好像要等待即将上演的超级大片。
缓缓下落的阳光将眼前的一切染的金黄,岩住拖着长长的影子依然坚韧地站立在浪花里,他无暇理会围观的人群,面对着渐暗的天边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此刻的我势将这绝美的时刻印在心里,让它成为永恒......
太阳已经完全沉入海面留下一片火红的天空,人们依然安静的守望着久久不愿离去,像是在等候结局的彩蛋,对我而言你们就是我的彩蛋。
自驾大洋路
无论什么天气自驾大洋路都建议全程打开车灯,不管当地交规是否强制要求,这样做都可以保障安全,最最关键的是不要超速。我们的大洋路自驾是倒叙的(十二门徒——墨尔本),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开众多前往十二门徒的车流和人潮,坏处是把最精彩的先游玩了,缺少了逐渐惊喜的过程。
小雨淅沥的The Grotto(穴岩)停车场,遇到了一位前来问路的印度小哥,闲聊时他得知我们是中国人,便很自豪的说:“中国,我去过北京,在三里屯,学过做烤鸭”。哈哈哈,中国的美食已经被世界的人们普及和发扬光大了。
退潮的The Grotto 里漏出几个石台,站在石台上望着外面的波涛汹涌,石窟里却平静的略显一丝孤独。
原本有两个拱门的伦敦桥 London Bridge,在1990年的时与陆地链接的部分,被海水冲击侵蚀突然坍塌了,现在仅有一个拱门孤单地浸泡在海水里。
午后的阳光把海岸的风景变得活跃,似乎使我们的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许多。
阳光仿照海岸边石桥的样貌,也在海天之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之桥。
Bay of Martyrs 沉船湾里安安静静没有游人。1818年一艘满载着从英国伦敦到澳洲的移民,快靠岸的前夜开了一晚的PARTY。轮船在清晨的浓雾中偏离了航线,当船长发现要撞上巨大岩石下令抛锚时,为时已晚。撞击的砂石落到船的一侧,船很快的下沉酿成了海难。
我们不想有灾难也不需要奇迹,平平安安的活着就是幸福。
Wanannbool 群岛湾在大洋路的尽头,许多游人没有到达这里或者并不知道群岛湾。
其实群岛湾也是极为的壮观,尤其是在空中俯览整个海岸,拥有无人机的我就是有这样的优势。
层层叠叠的海浪从深蓝、浅蓝到白色的浪花冲击着赤色的岩壁,构成了电影大片中固有的色调。
群岛湾的观景台上,我们又邀请到了一对情侣,
和几位美女们来说:“中国你好!”
Loch Ard Gorge洛克阿德峡谷这两张看似孤独和悠闲的照片,我可以很负责人地告诉你,我们的背后全是人......下午的洛克阿德峡谷一波又一波的旅游大巴将游人聚集在这里。真的想要悠哉悠哉的在这里游玩还是清早赶来为好。
Gibson Steps 吉布森台阶在十二门徒的隔壁在准备离开十二门徒的这一天早晨,我们才到访吉布森台阶。换一个角度近距离的接触十二门徒的海和顽强的石柱 。
早晨吉布森台阶下面的沙滩上,几乎见不到游人。我们拥有了与这自然奇景独处的机会,坐在石柱的对面,听听他在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迎面的海风着实的有些寒冷,冻得老婆的手已经变了颜色。
我们在海滩上留下的足迹不一会便被浪花抹去不留痕迹。告别了吉布森台阶我们沿着大洋路向着墨尔本方向出发。
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乌云尽散。无人机俯瞰大洋路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蜿蜒的大洋路好像似五线谱,一辆辆行驶的汽车变成了音符,海浪拍击着岩石的混音合成了完美的乐章。
由于是逆向游玩,所以一路上只见从墨尔本方面驶来的各种车队,摩托、房车、轿车、旅游大巴......与我们同向的道路上却见不到一辆同伴,前行的路程真是绝对的畅通啊。
apollo bay阿波罗湾,大洋路途中一个人气聚集的小镇。
许多游人会选择在阿波罗湾悠闲的度过几天。
我们驱车绕过小镇的繁华,来到阿波罗湾后面山坡上的Mariners Lookout。
Mariners Lookout一览阿波罗湾的全貌,是一个拍照或发呆的好地方。
Mariners Lookout上遇到的一位老姐和她的小姑娘,继续请她们说“你好,中国 ”。很明显小姑娘的中文发音会比老姐的标准很多哦。
Lorne洛恩小镇见惯了大洋路上的大场景,洛恩栈桥(Lorne Pier)就不觉得这是个景点了。
Split Point Lighthouse 白皇后灯塔
屹立在洛恩小镇和托基小镇之间海边的山崖上,那红色的塔顶映衬着海天之蓝格外的醒目。她一身洁白的盛装,威严的守望着这片海湾,可谓名副其实的“白皇后”。
继续前行见到的这个Great Ocean Road的牌子,说明我们已经离开了美丽的大洋路了。
Torquay托基冲浪爱好者的天堂,海湾边任何一朵浪花的高点便能望见冲浪者的身影。
首次利用无人机拍摄冲浪,设置跟随模式尝试了半天,没有找到窍门。急性子的我干脆打到手动模式,人工操作反倒是自如了许多。看来我真的笨人,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
山坡上斜射下来的阳光,将海面照耀的鳞光闪闪的,冲浪者伴着浪花划过好像是穿越了星河一般的梦幻。
没有了阳光的海边开始变得寒冷,感谢托基的冲浪爱好者忍着寒冷为我们录制了“中国,你好!”,说完便一路小跑的赶回车上取暖了。
又是一个美妙的夕阳,此时此刻我们的大洋路自驾宣告正式的结束。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与国外当地居民同住的民宿。清晨不知道是民宿主人没有起床,还是刻意让我们优先使用厨房。
老婆在厨房里准备早餐,那份娴熟感觉她就是这里的女主人一样。
Geelong吉朗墨尔本西南约75公里处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海边城镇。可以形容他是墨尔本的后花园;大洋路起点;木偶之城,随你喜欢。
由于归还租车时间的原因,我们并没有走遍吉朗,仅是在吉朗的海边找到栈桥和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木偶。
个人感觉居住在吉朗会比在墨尔本悠闲许多,但是吉朗是否也是遍地的中国餐馆就不得而知了。
墨尔本
距离合同期限还有30分钟的时间,我们将车加满油还给了租车公司,验车完毕后工作人员用小巴载我们返回墨尔本机场。再由机场乘坐双层大巴前往墨尔本市区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因为可以坐在巴士二层头排观赏墨尔本的街景。
在墨尔本市中心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食物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里聚集着众多的亚洲美食餐厅,来到这里的首餐——泰式时蔬脆面和水晶虾饺。
美餐让我们有了足足的能量,开始墨尔本扫街模式。
同是澳大利亚具有影响力的大都市,墨尔本却与悉尼有着不同的性格。他不像悉尼那样的激情四射,更像具有文化内涵同时也并不缺少活力的绅士。Royal Arcade 皇家拱廊建于1869年,是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的历史遗产建筑,从外部看并不惹人注目,走入拱廊就别有洞天的感觉。是非常华丽的商业街。与其琳琅满目的商品相比,似乎皇家拱廊的建筑更吸引人们前往这里。
墨尔本的交通有着自己的规则和福利,市区内的特定区域乘坐有轨电车是免费的,超出区域就需要刷公交卡了。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弗林德斯街车站是墨尔本人约会见面的地标,“大钟下见面”指的就是弗林德斯街站前的大时钟。车站由黄色的石材,青铜色圆顶构成,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它是墨尔本最大和最繁忙的火车站。大钟下的拱门正对着路口,每一时刻都有人们进进出出显得非常忙碌。
圣保罗大教堂就矗立在弗林德斯街车站斜对面。它初建于1891年,是墨尔本最早的英国式教堂,1932年教堂又加建了3根尖塔,这使它看起来更加的雄伟。
金色的圣保罗大教堂下,行走着白色的古典马车,浓郁的英伦范尽显着特有的高贵。
当然乘坐的价格也是高贵的。
墨尔本的涂鸦街并没有想象中的规模,但是创作者的画工确实值得敬佩。顺便说一句涂鸦街感觉有些脏乱。
夜幕降临的斯旺斯顿街繁华依旧。
Melbourne Town Hall墨尔本市政厅一改白天威严的色调,彩虹一般的灯光把它照映的略显可爱。墨尔本市政厅建于1869年,由当地著名建筑师约瑟夫里德设计。它除了作为墨尔本市政府的办公地之外,还会举办戏剧表演、展览和音乐会等等,是一个多用途的场所。今天很明显是在举办什么活动。
墨尔本斯旺斯顿街头偶遇一些公益青年。
他们在告诫人们,放下沉迷的手机,去做些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你放下手机没有?不要看别人,就问你呢?!
HM商店的门口,一位亚裔面孔的青年在穿梭的人群中专注着他的演出。
我们也随着人们坐在台阶上,听着悠扬的歌声,似乎能将这一天疲劳的身体变得轻松了许多。
墨尔本之约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皇家展览馆和卡尔顿园林穿过马路一踏入园林的正面,长长的绿荫大道正通往皇家展览馆,还不到深秋的树木没有彻底的变黄,朝霞里艳丽的花坛围绕着的喷泉,不停歇地流淌着,这样的景色已经足够让人陶醉。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在战争纪念碑旁边。
个人觉得皇家植物园更适合当地人去休闲和散步,作为游客去观赏的话没有什么惊奇和特别之处。
天空的云层遮盖了太阳,带来了短暂的凉爽。墨尔本开始了它很平常的一天,而我今天将要约会两位特别的人物。
是我曾经的女上司和她的宝贝公子,女上司被我们称之为“老大”,是我钦佩和感激的一位女强人,曾经给过我很多的帮助。现如今她们就居住在墨尔本,我们此行无论如何都要来拜访下的。数年的时间老大风采依旧,她的公子已长成活泼开朗的小帅哥了。短暂的时光却让我感觉又回到了一起努力共事的年代。
老大说我们非常的幸运,刚巧遇到汇集了32个国家、100多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三年展(NGV Triennial)。这是美术馆历届展览中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她们已经参观过感觉非常赞,于是亲自带领我们又参观了一遍。我虽然是个美术出身,但是上升到艺术层面应该说我连门把手都没有摸到。参展的作品众多,我只能将几个大作呈现与此。进入美术馆的大堂里,一眼便看到16米长的卧佛与各种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艺术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徐震的巨作,它融合了东西方宗教的经典。
右手边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是最聚人气的草间弥生 迷幻花屋(Flower Obsession Rooms),在这个居家的空间里,有厨房,客厅,卧室,浴室等等都布满了红花。参观者可以在入口领取新鲜的红花,然后在参观时可以增加到花屋的任何地方。
老婆对于这个作品甚是欢喜,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花房姑娘”。
中国时尚设计师 郭培 的系列作品, 其灵感来自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精美礼服。
来自日本创作团队teamLab的光速互动装置,作品使用数字化的投影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空间。投射在地面上的光线和亮点,会因为参观者的运动行为而产生对应的变幻。
这种梦幻的体验,仿佛置身在多维空间一样。
澳洲超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Ron Mueck(让·穆克)的艺术作品,相当的凝重和震撼人心,他打造了100多个巨型骷髅分布展屋的各处。据说这些骷髅不是统一复制的,都有各自真实的原型只是放大了比例。提示人们对生命的敬畏。
参观美术馆展览过后与老大和小帅哥告别,我们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由衷的祝愿她们。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图书馆,它成立于1854年。走进竖立高大罗马柱的图书馆内,二楼的Redmond Barry阅览室,和三楼著名的La Trobe阅览室是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最具代表性的空间。
La Trobe阅览室由白色的墙壁围成的多边形,巨大的玻璃圆顶透进来柔和的阳光,它广阔的像是一个宫殿。尤其是由环廊一侧的楼梯登上顶部,站在拱门俯看整个阅览室更是显得非常大气。阅览室内非常的安静,连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似乎都成了噪音。为了避免过多的打搅他人,我们选择悄悄地离开。
维多利亚市场
离开安静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前往繁华热闹的维多利亚女皇市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炸街利器哈雷摩托轰鸣着从我身边一闪而过。其实骑哈雷应该去大洋路才对味,哈雷与大洋路是绝配。
维多利亚女皇市场(Queen Victoria Market),可谓是南半球规模最大的露天市场。市场按照类别设立了不同商品的区域。餐饮区、服装区、纪念品区、手工艺、糕点面包、水果蔬菜和肉类水产等等非常的丰富。
老婆来到这样的市场就变得兴奋了,几乎是一行不漏的逛起来。这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绝对是看花眼的节奏。
好在水果蔬菜的食品区域老婆仁慈的放弃了,要不然女生逛街的方式还真的让人疲惫。
我发现市场内的商贩,似乎接近一半的亚洲面孔。他们不仅单纯的售卖,从绘画、针织到其他手工各自展露着精巧的手艺。
我们并没有太多的行李空间留给这里的商品,挑选几个轻巧便于携带的特色物件,带回家去做个纪念。
再会澳大利亚
墨尔本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是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华德尔所设计,其充分展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十九世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里是我们墨尔本之行最后计划到访的地方。
只是我们找到教堂时,教堂内的游人已经开始只出不进,绕着教堂还没有拍上几张照片就被工作人员礼貌地请出了。
只好在教堂后面的公园里升起无人机,远远地记录下日落下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墨尔本中央购物中心的玻璃穹顶,据说夜晚时分会点亮彩灯,可是我等候了多时也没有遇见。
饥饿让我失去耐心和气力,美味的晚餐才是此刻更好的吸引。
唐人街里的一家麻辣香锅味道超赞!我们接连吃了好几顿。“还是不放蒜吧”,瞧!服务员都记住我的口味了
这是离开墨尔本前的夜晚,我们返回酒店途中又路过了UGG的橱窗。老婆:“你爱我吗”?我:“爱”老婆:“爱我就把这座椅买回家吧”!我:“那你听话吗?”老婆:“我听话”。我:“听话,咱不买”
“亲爱的,在我们将要告别澳大利亚的时刻,你愿意和我跳支舞吗......”“座椅都不给买,自己一边儿跳去”......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