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古镇的城门
青岩古镇,它是贵州的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至今已有600多年了。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上午游了天河潭、中午看了夜郎谷,吃完午饭我就赶往了青岩古镇。古镇门票10元,里面有文昌阁、赵公专祠、状元楼、财神庙、寿佛寺、万寿宫、慈云寺、川主庙,进这些地方就要买套票80元,60岁以上免票。头天晚上在天河潭时就在网上订了一个房间,电话联系了旅店所在的位置,到了古镇找到一个私人停车场,把车停好后,来到了旅店。东西放好后,问老板娘到南门怎么走,然后就从旅店的位置走到了文昌阁,经南明清街到了定广门即南门。定广门上古城墙,从城墙上下到西门,经状元街、北明清街到了北门;再由北明清街回到文昌阁,从东明清街到了东门,然后出东门回到旅店,结束了古镇游。
茶马古道必经之路——定广门(南门)
青岩古镇在历史上,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兵家争夺要地,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过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逐渐成街巷纵横错综的石城。定广门(南门),初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4),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班麟贵之子班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增建定广门,清嘉庆三年(1798),武举人袁大鹏重修。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远看城墙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是古时贵阳南面最重要的军事防线,俗有“筑南门户之称。”
古镇的街道
青岩古镇有3平方公里,东有东明清街,南有南明清街,西有西明清街,北有北明清街,还有清幽僻静的背街。城内巷道交错,青石板路幽静曲折。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镇建筑交错密布,点缀其间。走在热闹的明清街上,古老的明清房屋,老式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以前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前的民居,变成了各种商店,各种各样的东西,吸引着人们参观购买品赏。走得发亮的青石板,记录下历史的痕迹,打磨出岁月的沧桑。
古镇的寺庙祠堂
古镇人文历史厚重,古建筑比比皆是,有文昌阁、奎光阁、云龙阁、三宫阁和玉皇阁;还有九大寺:龙泉寺、慈云寺、寿佛寺、圆通寺、凤凰寺、朝阳寺、观音寺、迎祥寺和莲花寺;有八大庙:药王庙、黑禅庙、川主庙、雷祖庙、财神庙、孙膑庙、东岳庙、还有二祠:赵公专祠、版麟贵土司祠;另外还有万寿宫、张公馆、状元故居、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可看的古迹和人文景点数不胜数。
古镇城墙换新颜
与青岩古镇一同诞生的便是古镇城墙,当然那时还不是现在的石墙,而是用泥土建造的土墙。其后班麟贵之子班应寿对城墙进行了修缮,将其改为石墙。城墙蜿蜒逶迤,依山就势,护卫着城里的人们。城墙是古镇历史的见证者,历史上古镇东南西北四个大门都建有城墙,由于战争和历史的缘故,如今,只有南边定广门周边的城墙保留了下来。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城墙进行了修复,90年代末期,又将城墙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才使我们看到的城墙石梯和墙体焕然一新。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