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墙
城墙,一个历经多少朝代的防御工程。有城墙的地方就一定有一座城,虽然这座城的兴起和发展与城墙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城墙却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兴盛、繁荣和衰败。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一座城墙。也许是影视作品的熏陶,也许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也许是中国人深入骨子里的观念,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愿意将城墙作为一个生活的一部分。仿佛只有有了城墙,城市才能和农村分开;只有有了城墙,人们才有了安全感。所以一个房屋,有了院墙;一个城市,有了城墙;一个国家,有了长城!
今天我们抛开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不提,单单说一说城墙。在中华大地上,有太多太多的城市,也就有着太多太多的城墙!而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每一座城墙又承受着不同的命运。有的现在成为城市旅游的宠儿,有的成为城市的象征,有的则被掩埋在城市的缝隙中,偶尔露出点断壁残垣,让人感叹。
我们今天说的这段城墙,其实很特别,虽然它的名气并不大,但是它见证了时代的境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并且,最为特别的就是这座城墙前前后后连续建造了2000多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奇观!这段城墙就是开封城墙!
城墙,记录了历史
现在的开封城墙,全长是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并且开封城墙同南京、西安等共计十四座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并已经列入了预备名单。
说起开封城墙的奇特,主要是因为这座城墙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和黄河水的泛滥,如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段城墙下面,还叠压着五层古城墙,虽然历经了多个朝代修复,但是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的坐标都未曾改变。
开封的这座城墙,最早的应该建于公元前300多年的战国时期,当时的魏惠王为了实现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迁于此地,并修筑了一座大梁城。从此,这座魏都的城墙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唐朝中期,汴州城(南北朝时改名)的刺史重筑了这座城墙。据文献记载,扩建后的城墙实际上奠定了开封城墙的基础。
公元960年,宋朝定都开封,史称东京城,历经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作为里城的城墙,开封城墙见证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大都市的繁荣。而后又见证了金、元、明、清各朝代,开封城几经战火、水患,一代名都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
说起开封,最瞩目的就是“城摞城”的故事。在开封地下3米到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而这些深藏在龙亭湖下面的城池,我们终不得见。但是在开封城墙,我们还能清晰的看到明清两个不同时期修缮的城墙和马道!这种叠罗汉般的神奇建筑,足以见证了人们一次又一次在原址上重建家园的盛况。
细数下来,从战国时期到清朝,前前后后两千多年的时间,在无数次的战火和水患的洗礼下,这座城墙一直都在建设修葺,从未停止过。
城墙,围住了文化
在冷兵器时代,城垣是防御外敌侵袭和骚扰的工程,同样是也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基础。一座座历史名城都诞生在城墙中。城头变幻大王旗,历史的车轮势不可挡。城主在旦夕间岁更交替,城墙却始终屹立在那里。人来了又走了,城在。人来了又走了,文化在。
曾几何时,大宋帝国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虽然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更愿意把自己以“汉”、“唐”代称,毕竟汉唐在古代的历史长河里代表了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但是宋朝,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期。
说起开封,自然离不开宋朝。因为在宋朝的这座都城中,留下了太多的宋文化!提起宋文化,有几点就不得不说:第一自然是宋词。先不说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属于宋,单说现在连小朋友都能随口诵出几句宋词来;第二,也许大家不知道,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被称为元宵节,或者是上元节。而元宵节吃元宵就是在宋朝留下的习俗。也许没有这种习俗的流传,现在的正月十五还应该叫上元节呢!另外在宋朝还诞生了很多的美食,比如说饺子、火腿、火锅、豆芽菜、爆米花……等等。只要你打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你就能看见舟桥夜市的盛况。
时光穿梭,朝代更替。开封古城墙虽然并没有南京城墙、西安城墙那么火热,但这里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记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兴衰。不觉间唏嘘感叹,如果说当年的城墙是为了围住城市,保护安全,那么今天的城墙就是为了锁住文化,见证历史。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