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女儿国
本篇不说美景,只说那女儿国里人和事---梦-常把我带回到那片安宁静谧的泸沽湖,还有那个神秘的“东方女儿国”。关于摩梭人,在人们的传说中很神秘,对她们的婚配也有多种传说和误解,那究竟是怎样一个母系氏族?摩梭人走婚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云南西北的泸沽湖畔,生活着一群摩梭人, 人口四万余人,目前在不断的减少中,摩梭人至今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以女性长辈当家,大家庭的未来属于女孩。因而被誉为"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最后的领地"。由于摩梭人没有文字,随着老人们的相继去世,文化在不断的流失,现代化的冲击更加速了摩梭文化的灭绝。本文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还原了的真实摩梭人,那喜庆的盛典,那熊熊的篝火晚会,都不是“演”,而是原始的!在云南宁蒗县永宁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交界处,在群山的环抱中,静卧着这片美丽的泸沽湖,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
不去景点去乡下--永宁坝子温泉村
吸引我的不只是风光旖旎的泸沽湖,更让我充满好奇的是那神秘的摩梭民族风情。几年前,我在丽江和香格里拉驻足三个月,丽江朋友建国介绍我们去他曾经采访过的永宁坝子温泉村的摩梭姑娘拉姆家,永宁坝子是摩梭人最为集中的居住地,这种接地气的探访最是我爱,刚好嫂子来丽江找我玩,于是和嫂子欣然前往。
早上八点多的车离开丽江,经过九个小时的烂路颠簸,傍晚时分才到达永宁坝子温泉村拉姆的家摩梭姑娘 拉姆
这里,世代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族群,那就是传奇而神秘的摩梭人,他们至今仍然保留“母系大家庭”和“走婚”的习俗。在这个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母系氏族大家庭中,视女为“根”,以女为重。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男方晚上到女方家,早晨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摩梭人到了13岁便行成人大礼(摩梭人的重要仪式),便有了走婚的资格,而实际上现在已经推迟到20岁左右了。女孩子到了成人阶段,便在自家的二楼(俗称花楼)有了自己的花房,走婚开始阶段还是幽会,男孩子半夜潜入花房,天亮之前离开,直到有了第一个孩子,确立男子的父亲身份后,才可以公开的走婚,所以第一个孩子的满月酒是摩梭人的一个隆重的庆典,相当于我们的结婚。我们就那么幸运的赶上了拉姆哥哥第一个孩子的满月酒。
摩梭人的婚礼/满月酒
摩梭人生了女娃娃相当于我们汉族人生了男孩一样的,对性别的重视完全与我们相反。拉姆家举行隆重的仪式,就是为了这个“女娃娃”到来!
我们到拉姆家的时候,庆典正在隆重的准备中,拉姆家已经高朋满座了,在那个氛围中我们充分领略了摩梭人的真诚善良和热情好客,拉姆哥哥的相爱对象是一个汉族姑娘,按照汉族的礼节,拉姆家要给女方一个婚礼,所以满月的庆典和结婚庆典一并进行了。摩梭人既信仰藏传佛教,同时也信仰本土"达巴"教,拉姆最小的叔叔是附近寺庙的活佛,是自己亲侄子的事,所以早早的就来了,宗教仪式由他主持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了拉姆的二姨妈阿七独之玛的家里。晚上我们围着火塘聊天,阿七讲起了温泉村,讲起了带领摩梭妇女的创业历程,讲起了她们摩梭人的纺线和织布。并把录制过的光盘放给我们看,至今深深打动我的不是光盘的影像,而是那背景的歌声,没有伴奏,那声音似乎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了过来,一个摩梭女人如歌如诉的声音,所有形容歌声的词语用在此处都不恰当,嗓音很清澈,很空灵的感觉,我实在是被那歌声震撼到了,忙问歌声缘于何处?阿七说:就是她啊!
她叫二车娜姆,是阿七的表姐。一个晚上她都微笑着坐在那里,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她的歌声,开心的笑着,她唱歌没有歌谱和歌词,完全随心所欲,我当即让她再唱,时过境迁,她已经唱不出当初录制时的歌声了,很是遗憾。但是她还是用摩梭语为我们唱起了那一时刻的心声,大致意思就是欢迎和祝福的语言,当时用的还不是智能手机,所以没有录制和记录,只记住最后一句:远方的姐姐啊,祝你们平安吉祥!你们何时会再来?远方的姐姐啊,盼望你们早日再回来!二车娜姆织的披风被嫂子收藏了!
跟二车娜姆学习织披肩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仪式就开始了,而我们却因为前一天晚上喝酒聊天睡的太晚,早上错过了仪式,非常可惜。参加这么隆重的仪式是要打扮一下的,入乡随俗,阿七给我找了一套服装,我像摩梭人吗 ? 带上头饰头重的总是有点失去平衡的感觉,脑门秃秃的
还是把头饰取下来舒服一些
拉姆家经堂--那天早上,我在这个经堂呆了很久,拉姆的活佛叔叔一边跟我聊天,一边用青稞面捏着各种小人,供奉在佛龛前。
一对新人带上吉祥的哈达 !
一对新人 郎才女貌
沾沾喜气
拉姆的父亲是普米族,拉姆的家庭不是走婚习俗的那种家庭,她的几个姨也都各自组成了固定的家庭,拉姆的父亲和她的姨父都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照片中是拉姆的父亲、叔叔和哥哥。
仪式没有赶上,下边的活动可不能错过,估计拉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凌晨没有叫醒我们。九点四十分喜宴开始,我们作为贵客首先坐了下来,推杯换盏之间就感觉奇怪,那么多客人怎只有一桌呢?
吃的差不多了,只见众人起身一起走了出去,我们也跟着起身走了出去,不知道去做什么,走到村口先臭美一下呗!
随着人流来到这家人家,挺美的院子,刚刚坐定,一桌丰盛的饭菜又端了上来,很是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当地摩梭人的礼节,拉姆家办喜事,这个村子里与拉姆家沾亲带故的所有亲戚都要在同一时间大摆筵席,所有的客人按照先后的次序马不停蹄到各家去吃,第一批客人走后,菜品拿到厨房,再补充好,第二批客人到了再重新端上桌子,如此循环
酒到酣处,拉姆的另一个叔叔拿着酒瓶,大家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拿着酒瓶子当麦,唱起歌来
我们就那么跟着大家走了一家又一家,非常幸运的是拉姆家在这个村子里有十家亲戚(不包括她的亲姨家),如果有20家可咋办啊
我虽然不胜酒力,但是盛情难却也小酌几口,到了第八桌的时候,为了逃酒,我居然以肉代酒了,他们心里一定在说:这个女汉人一点也不斯文!摩梭人管这大肥肉叫“千年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大都在冬天择吉日制作,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据说放置的越久肉就越香。常用于祭祀和置办酒席招待客人。遗憾的是我吃到第八桌才开始品尝,已经品不出味道了
从早上9:46到13:42分,四个小时,吃了十桌席,想必也是没谁了。这也让我走了十户摩梭人家,因此也对摩梭人家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村里随处可以见到这种木楞房,它是泸沽湖摩梭人家的一种标志。看到没--阁楼下有个梯子,那是不是给走婚的男孩子留的
右边稍矮的二楼应该是姑娘的花楼,左边这个太高了,走婚的男孩子难以进入
摩梭人家的最重要最神圣的厅堂-祖母屋,火塘象征着摩梭人家族命脉的生生不息。火塘上方供奉的是冉巴拉神灵。家中所有重要仪式和聚会都在火塘前进行。家庭中最年长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着家族的权力,是家族中地位最高、最尊贵的人。最右边那张窄窄的床便是尊贵的老祖母的床。
温泉村的老祖母
摩梭人的成年礼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拉姆的三姨妈--阿七卓玛
和拉姆三姨妈聊天时问她:摩梭人13岁便行成人大礼,然后就可以走婚了吗?我们汉人总是用很可笑的问题问他们,对他们的了解也不都是完全真实的。卓玛笑着说不是那么回事。相传摩梭人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遭受了灭顶之灾,只留下一个人和一条狗,神就问,说:人的寿命给你六十岁行不行,那个人因为劳累睡着了,恰好狗咳了一声,神就说,好吧,狗的寿命是六十岁。那人醒来后问神说,神啊,我的寿命是多少?神说,人的寿命是十三岁。人和狗听后都很伤感,狗就对人说,人啊,你只活十三年,你死了谁来管我,咱俩换换吧。就这样,狗把自己的寿命给了人类。从此摩梭人把狗作为自己最忠实的朋友,逢年过节,把丰盛的饭桌上每一样的饭菜都夹出一点给狗吃,狗吃饱了,大家才开始吃。不仅如此,摩梭人从此把狗的寿命作为摩梭人孩子们成年礼的年岁。这个是阿七卓玛的老母亲讲给她的,她现在又讲给我们。口口相传,这样的民间传说还有多少?我们到处旅游,匆匆赶场,而我们每到一处多汲取一些这样的民间神话,才是旅游最大的收获是不是?关于走婚,外界的传说和误解很是让她们不齿甚至气愤。所谓走婚只是婚姻的一种形式,并不是随意乱走, 仍然信奉一夫一妻。所以我们在好奇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她们。现在温泉村那种姊妹一起生活的大家庭不多了,相当我们汉族的弟兄分家单过,拉姆的几个姨妈都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女人是一家之主的传统还没有变。
摩梭人的篝火晚会
晚上,拉姆家门前点燃了篝火,村里的姑娘小伙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拉姆家的门前,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大家紧挽手臂,五指相扣,逆时针方向环动歌舞,青年男子在前面,姑娘们拖曳着白裙随着舞步整齐地抖动,挽着手臂有节奏地摇起又落下,时而加入呼喊声,气氛欢快热烈,节奏强烈,男人们的腿有力的踏跺,粗犷而有力,女人们面带平静的微笑,那是一种含蓄的陶醉。这是摩梭男女选择心上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据说小伙遇到喜欢的姑娘,将邀其共舞,用手指抠女子手心,以此“暗送秋波“。
现代舞跳的更嗨!
那个夜晚,究竟谁扣了谁的手心不得而知,但是这一切都在夜色的掩护和篝火的照耀下,显得神秘,显得光彩迷人!
寻找画中人
泸沽湖的温泉村,六年前我在那个村里吃流水席,在拉姆家住过两宿。在村子里很多人家串过门,村里的男女老少我拍了很多照片。美女拉姆,我们去温泉村的时候,她刚刚生了一个女娃娃
拉姆的姐姐--给汝,她是家里的长女,相当于我汉人家里的长子。而实际上她的性格真的像男人,豪爽!
拉姆的二姨妈阿七独支玛阿七独支玛在云南可是名人,她是温泉村第一个女初中毕业生,现在是温泉村的村支书,也是摩梭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她被评为丽江市民俗民间工艺继承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是她坚守着传统的手工编制技艺,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省级电视台都做过专题报道。她现场手工纺织表演为各国媒体广泛报道,被称为"原始社会走来的绚烂的手的舞蹈",由她设计和制造的摩梭人传统手工纺织品深受海内外客户的喜欢。 在福岗市博物馆内,陈列着两套摩梭服装。现在《阿七独支玛》是摩梭人手工披肩品牌,是一个被注册了的商标。
拉姆的三姨妈--阿七卓玛她和她的二姐阿七独支玛相信“一定要用最天然的棉线,用最虔诚的态度,才能织出衣物的温度“。目前这项传统的人工编织技艺正在被现代手段冲击,摩梭人传统手工纺织品是摩梭人世代延用的麻棉线做成的手工纺织品,制造工艺需经过十几道程序,是摩梭妇女勤劳善良的结晶。阿七卓玛在束河《阿七独支玛》的专卖店里,每天坐在梭织机旁,一梭一线的编织着漂亮的披肩,向世人展示摩梭人的传统技艺。
吹笛子的阿舅
我当时就承诺要把照片送给他们每个人。本来邮寄过去就好了,但是我一直有个愿望,想再访温泉村,亲自把照片交给他们的时候再拍一张。后来几次到丽江都因为雨季路不好没有实现愿望。今年再去丽江,到访的第一站就是拉姆的三姨妈卓玛,种种原因,还是没有成行,在束河见到几位,也算聊表我的心意了
给汝的儿子-七斤
女大十八变吧
如今拉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右下角这个仰着头傻笑的小子,是给汝的儿子七斤,今年已经履行过了成人礼!襁褓中的这个女娃娃是拉姆的女儿,如今已出落成小美女了,左下角这个小姑娘是拉姆的表妹,是个漂亮的摩梭姑娘!
很潦草的走过,因为硬盘的损坏,还有一些照片丢失了,剩余在脑海里的记忆也已经丢了不少,唯有二车娜姆那空灵悠远的歌声冲过万古群山,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如今的女儿国已经不是与世隔绝,我还会回去看你们!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