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那个著名的城市形象宣传片里,“ 成都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凭借着悠闲的生活方式和骨子里的闲散气质吸引着无数人的向往。而今赵雷的一首《 成都 》,又让多少人将这座蜀中之城当作是心中之地,在难得闲暇的时光里,游荡在这座慵懒的城市。成都 的舒适慢生活,源于那千百年间流淌和滋润在天府之国的自在、安然和笃定,就像是一种含苞待放的风情万种故事娓娓道来,却又点到即止。小酒馆、老茶楼,宽窄巷子、春熙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钟爱 成都 的人们的话题里,有些却是相同的, 比如 美食与酒,音乐和诗......
作为一个在 成都 学习工作了十年的人儿,除了回老家我很少会在其他城市停留一个礼拜以上,就算偶有停留,也忍不住心中对 成都 美食的牵挂,忘不了那地道 成都 味儿。这一次出远门主要是为了陪我外公出去玩,广州 、 深圳 、 宁波 、 余姚 ,中途我自己还去了一趟 温州 。75岁高龄的老人,玩乐看稀奇是其次,最想要的大概是儿孙陪伴吧所以我们一路慢行,等回 成都 时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
最西昌的醉西昌
地址: 成都 鸿云悦街13栋3F人均:100元成都 的街头走一走,闻到的,不是火锅味儿那一定就是烤肉香。久未回城的我们下车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回家,而是闻香寻肉。醉 西昌 鸿云店在二环边上,距离 成都 东站不到四公里,成都 北站虽然远了点,但在二环高架坐快速公交也是很快哒
烤肉店在三楼,分室内和室外。室外是一个装饰得非常清新的小花园,餐桌坐落在一个个小亭子里,不畏风雨,环境好,空气好,很是喜欢。
因为对坏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店家在每个餐桌都装了顶吸,还是原来的炭火烧烤,却没有以前的油烟弥漫,敲棒!
吃 西昌 烧烤必点的几个菜,除了醉虾那一定是大 凉山 高山放养生态小山猪肉,硕大的肉块被穿在一米左右的竹片上面,端上来的时候简直是让人一脸懵,不知道能不能烤熟......
结果,肯定是熟了的!服务员阿姨帮忙先把肉块从竹片上戳下来放在铁网上烤制,等烤一段时间后用剪刀把肉块剪小再烤,过程很复杂,耗时比较长,点了这个菜的建议上桌子后先把它烤上再说,哈哈
五花肉切得超薄,放在铁网上翻转几次很快就熟,裹上辣椒面和黄豆混制的干蘸碟,配上几丝提味的酸菜,肥而不腻,口齿留香。
这个是小猪肉还是什么的,几乎全是瘦肉,也是极薄的肉片,烤出来特别香,一片一片又一片,根本停不下来!
若是觉得肉肉吃多有些腻,也可以要一份生菜,用生菜叶裹着吃是另一种感觉哟,也可以试试。
秘制小肠烤出来很香,没有什么怪味道,很绵,有嚼劲适合慢慢嚼着玩,嘿嘿
因为我们只有两个人,素菜就点了一个小南瓜一个土豆,吃完肉肉再吃点清爽的小南瓜感觉非常舒服。
圆土豆个数不多但分量足,只烤了吃了两个吃就吃不下啦,人家说:到了 成都 你才觉得自己胃小,事实上真是这样呢
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天已经完全暗下来,店里餐桌已经全部坐满,生意超好,服务员阿姨又换了另外一桌帮忙烤肉烤菜,不得不说他们家服务也是超级好哒
四川博物院
地址: 成都 市青羊区青华路5号(杜甫草堂旁边)门票:无(凭身份证进门)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成都 ,蓉城,锦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中国 十大古都之一。究竟有多古老?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来看,成都 建城史大概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而关于 成都 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 成都 而得名蜀都。成都 历史如此悠久,想要了解她,最便捷的就是通过博物馆啦。成都 有 成都 博物馆和 四川 博物院两个综合博物馆,想着“ 四川 ”名头比“ 成都 ”要大,于是我们去的是 四川 博物院,事实证明,这里确实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展览区总共分为三层,从大门进去其实是二楼的位置,根据人的习惯性反应,我们是从右手边第一个展馆——陶瓷馆开始参观的。参观博物馆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若是不听讲解,很多东西看了也就看了,根本不懂,在这里的话可以先关注 四川 博物院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各个展馆的语音讲解,很是实用。一进展厅看到的就是一面挂满了陶器和瓷器的墙面,上书“泥与火的艺术”。对于陶瓷,我们都不陌生,家里的花瓶摆件、杯碗盘碟有不少都是陶瓷制成,而且咱们 中国 是陶器和瓷器的故乡,自唐代以来,西方国家正是通过陶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
从展馆的展柜一个个看下去,你会发现巴蜀的陶瓷发展史浓缩了 中国 陶瓷的发展历程,从稚拙古朴的 大溪 彩陶、生动形象的汉代陶塑、多彩多姿的宋三彩俑,到别具一格的青羊宫窑、邛窑、玉堂窑、 广元 窑、磁峰窑、琉璃厂窑……无不展示出巴蜀陶瓷自然质朴的魅力,虽没有官窑瓷器的精美华贵,但却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里面有一个很华丽的单独展区,里面展示的是朱元璋之孙蜀庄王朱悦燫墓里的陪葬品,这些彩釉陶俑里面有 文成 武将、礼仪迎仗、马匹之类,葬品非常丰富。据说这个展厅的样子还是原墓室复原的,装饰考究,很是精美。
从陶瓷馆过去的第二个展馆为青铜器馆,里面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青铜器皿、兵器和工具,种类繁多、样式精美。另外巴蜀青铜器上多有特殊文字的铭文,并铸出手心、花蒂、虎、鸟等形状的符号。
第三个展馆为张大千艺术馆,进门左手边的多功能厅反复播放着张大千先生的生平事迹,不了解的可以先看一下再进展馆参观。张大千, 四川 内江 人,是二十世纪 中国 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先生的书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山水画的意境,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之与感情相融合,平中求奇,使他的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自成风格,被后人称为“大千体”。
张大千先生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已达到乱真的程度。1941年张大千先生在范振绪陪同下奔赴 敦煌 ,并留在 敦煌 临摹壁画,前后历时两年七个月,留下了大量的临摹 敦煌 壁画,很多画卷在展馆内可以看到。
自唐代开始,很多避乱而来的外地书画家来到了 四川 ,给 四川 留下了难以计数的书法名画,抗战时期,四川 作为大后方,又汇集了四面八方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所以说, 四川 确实是个好地方。
蜀锦蜀绣也非常出名,在三楼有单独的展馆。
象牙雕刻仕女像,也很有特色。
万佛寺,第一次听说。它是一座湮没在地下的寺庙,南朝叫“安浦寺”,唐代称为“净众寺”,历史上的万佛寺位于 成都 西门外通锦桥边,是 成都 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展厅里展览的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古石佛像,这些佛像大多只有身子没有头的残像,或者是只有佛头。纵观历史,南朝佛教兴盛,佛像和寺院众多,诗人杜牧曾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万佛寺石佛像的出土填补了 中国 南朝造像的空白。
还有藏传佛教文物馆、汉代陶石艺术展厅、 江口 沉银......因为走得很累了留了一小部分没有参观,这样,下一次我才会想要再来啊,哈哈
漫步浣花溪
地址:青华路9号门票:无开放时间:全天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天气正好,太阳晒得暖洋洋的不想动,于是我们准备去旁边的浣 花溪 公园坐一会儿。浣 花溪 公园比邻杜甫草堂和 四川 博物院,是 成都 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
虽然已经十一月了,但是银杏黄得还不够彻底,而且浣 花溪 又很多都是常青树,这个季节依然一片郁郁葱葱,绿得耀眼。
大概是天气比较好,公园里人还比较多的,这一对儿大爷大娘一起看一颗树上掉下的“胡须”,嘿,好神奇呀
今年粉黛乱子草特别出名,这个这个草也很好看哒
这座桥好像是新修建的,以前没有。
公园里有一座万树山,一个沧浪湖、一处湿地(白鹭湖),两幢景观建筑、四个大型休闲广场,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用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 川西 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城市公园,也是 成都 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这里面大多是这样的林荫道,有时间的话可以多逛一逛。
如在蜀火锅
地址:锦江区上东大街段246号人均:70元于 四川 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吃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再吃一次。在越来越冷的初冬季节,吃火锅差不多成了我们的日常。
成都 的火锅那么多,在哪里吃是一个问题。首先得是菜品新鲜味道好,其次还得环境好,服务好......嗯,其实我们都很挑。“挑”这个字外地人估计有点不明白了,大概就是“择优”的意思,不好的不去。
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融合了古蜀文化的精髓,如在蜀,如穿越时空到达那个历史中的时代,三两好友一起聊天涮火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选好位置坐下,接下来就要开始点菜啦,咱们不用菜单,直接微信扫桌面二维码就可以点菜。现在吃火锅锅底一般都会有微辣、中辣、特辣之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选了一个中辣,毕竟店里的小姐姐说不够辣的话咱后期可以加辣,若是觉得太辣吃不了减淡这个怕是不好操作了,嘿嘿
浓郁的牛油锅底,一烧开香味扑鼻而来,只能一个字形容“馋人”,啊哈,馋得字都数不清啦
无骨鸭掌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道菜,就是很难煮。等锅底烧开,首先把它放下去,一直到快吃结束的时候捞上来,咬一口软糯入味。
吃火锅黄喉、毛肚、千层肚、鸭肠、鹅肠都是好菜,精选新鲜优质原材料,挑一筷子在锅里七上八下涮几下,就可以吃到嘴里,方便快捷又美味。
平时我吃火锅有两样是必点的,千层肚和牛肉,这里的牛肉颜色鲜亮,看起来就很新鲜,很大一片一片的,口感超好。
还有很多其他菜品,比如 好吃的虾滑、一烫就熟的雪花肥牛,外酥里嫩的酥肉块,有意思的现剪金针菇。
店里的小哥哥帮忙把这个剪下来之后还端去洗了一次,吃起来脆脆的,带着微微的甜。
当我们吃完出来的时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好在我们来得早,要是让我闻着火锅香等桌子我会馋得受不了哒,哈哈
锦里夜色
地址:武侯祠大街123号门票:无成都 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望江 南· 成都 好》 仲殊第一次看到这首词的时候,我想到的就是锦里,锦里就是古蜀国的缩影,古蜀国就是放大版的锦里。锦里这个地方其实我已经来了无数次,这回来是因为吃完火锅后在如在蜀门口看到的 成都 锦鲤,心血来潮之下,坐上1路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了锦里门口。
初冬。晚上八点半的锦里有游客,但是人不多,没有记忆中的夸张。两旁的红色灯笼依旧亮着微微染红了夜空。
锦里里面的民俗客栈,从外面看还不错,但是身在这个地方,想来价格会更加不错的。
锦里有很多民族特色和民族工艺的小店,如剪纸、皮影戏、脸谱、三国玩偶,因为过来的目的就是看夜景,所以我和老爷子也不着急,一路慢慢看慢慢行......
篆刻?似乎是。
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成都 的芙蓉糕和张飞牛肉不容错过,你也会喜欢的。
三生还是三生川?不明白。不过红红的干辣子倒是川味儿十足。
这里是锦里的酒吧街,不是 玉林 的小酒馆。同样的配方,不同的味道。
结义楼大戏台似乎还可以看戏,可惜当我们逛完一圈回来的时候太晚,这个得赶早。
四川 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风味。锦里小吃街,将川内各地名小吃悉数收罗于街内,现场制作,现场叫卖,有的吃,有的看,真的是好吃看的见。
在街道的另一边,有一颗大大的许愿树,挂满了红色的祈愿结,我们从那里经过的时候,还看到有人在往树上系,这里,有你的愿望吗?
我佛慈悲大慈寺
地址:锦江区大慈寺路21-23号门票:无开放时间:8:00-20:00;素餐厅:10:00-14:00,17:00-19:00在时尚地标太古里的中心,有这样一个地方:红尘俗世与我佛慈悲一墙之隔,这里有千年历史百年银杏,还有玄奘和苏轼的故事。
1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大慈寺最终沉淀为现在的模样。红墙内是信仰的净土,红墙外是物质与欲望的乐园。
太古里广场的一侧便是大慈寺的南门,进入大门沿着右侧走,沿途经过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再后面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殿与殿之间都有供香客上香的地方,香火之旺。
大慈寺,始建于魏、晋,宋代普济《五灯会元》就有说,“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到了唐宋,大慈寺发展到了极盛时期,高僧玄奘法师于西天取经前,曾在此受具足戒,并在 成都 生活长达5年。
唐玄宗李隆基逃避“安史之乱”时,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 成都 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深受感动,立马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并钦点云游至蜀的原新罗国(今 韩国 )三太子无相禅师兴建大慈寺,面积几乎占了 成都 老城东区的一小半,而后就有了“震旦第一丛林”的称号。
不过,盛衰转换是历史的必然。现在的建筑格局基本上是清顺治以后陆续重建而成,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要说占地面积,现在恐怕只能算是极盛时期的一个零头。
银杏叶大部分还是绿的,只是黄了的也心急,迫不及待的就掉落下来,疏疏密密间地上铺了一层。
在百年银杏的一侧还另有乾坤,大树 背后一排是连着的茶舍、素餐厅和客堂。大慈茶社已经开了很多年,在这里还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老 成都 ”味道,就算大慈寺在繁华热闹的市中心,自踏入茶馆的那一刻,又能时光穿梭回到“过去”。
集渔海鲜火锅
地址:下东大街169号晶融汇2期洋展购1号门人均:120元感觉这是在我朋友圈火了一整年的一家海鲜火锅,经常看到有朋友去吃。从大慈寺走过来也就两分钟的时间,我到店里的时候还不到12点,然而,已经需要排队了。
好在并不需要等多久就有了位置,小清新的风格,很喜欢。
点了一个双人套餐,端上来才发现分量超级多。鲫鱼熬制的汤底,加上冬阴功汤,再加上新鲜的椰汁,服务员全程服务,我们只用坐等开吃。
看着分量就知道我们吃不完......锅底烧开之后,服务员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开始帮我们煮菜煮虾。
以前我很少吃虾,因为剥壳太麻烦,在这里完全就没有这个烦恼好么,服务员主动端走帮忙剥好之后送回来,大写的赞!
这个蟹被坐我对面的妹纸吃完了,我还不知道什么味儿,看来吃饭动作要快才行啊
非常好吃的爆浆蛋糕,简直想打包回家。
集渔还有一个加分项,各种免费小吃提供,服务员会推着小推车在店里巡视,需要的话找服务员帮忙取就可以了。可惜的是我和妹纸都吃不下啦......
人民公园
地址:青羊区祠堂街9号门票:无人民公园以前叫做少城公园,反正有些历史了。不仅有着老 成都 的韵味儿,也是 成都 出了名的相亲地。最近人民公园北门办了个菊花展,里面游客超级多,长枪短炮的老法师也不少,不想和他们一起挤,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我们就去了鹤鸣喝茶。
关于鹤鸣茶社,简介上面是这么说的:这铺子“有些年头了”,“老茶客非常多”。只要“一出太阳”,院子里就“摆满椅子”,老先生、老太太们“打牌、掏耳朵”,老外们“看书、打瞌睡”,自个儿呢,可以“云淡风清地喝一晌午茶”,眯起眼“消磨大把时间”。
石桌、竹椅、盖碗茶,不论风雨流年,鹤鸣茶社还是当初的样子,一直都没有变。
盖碗茶瓷白的茶盖上书“鹤鸣”二字,蓝色的字体干净而素雅。
叮......叮......叮......那是掏耳朵的师傅们在揽客了。耳清才能目明,掏掏耳朵整个人也会舒服很多,有机会的话可以体验一下哟
旁边人工湖里三三两两的游船翩然而过,远远传来笑语声。
一下午,我们就在鹤鸣茶社里,看游人来来往往,听周围的人说些家长里短,悠闲的空气里茶香依旧,可惜那天没有太阳。
锅儿匠辣子鸡
地址: 红星 路三段99号银石广场5楼人均:60元四川 人嗜辣,无辣不欢。湖南 人来了 四川 ,我们一起吃了一顿火锅。他问我,不是说你们 四川 人能吃辣吗?为什么我觉得不辣。不辣吗?对不起,我错了,我带错了地方。锅儿匠辣子鸡,一斤辣椒两斤鸡,我应该带你来这里。
棒棒鸡,此为川菜凉菜中的一种,宰切的鸡肉片配上秘制的红油,香醇入味,令人叫绝。不能吃辣的别急,这个不辣,喜欢吃辣的也别急,下一道菜满足你。
传说中一斤辣椒两斤鸡的辣子鸡就藏在这只鸡的背上,小米辣增辣、青椒提鲜、干辣子添香,再配上脆脆的花生米,啊哦,我口水都快流下来啦
意面加上辣子鸡,辣得够味儿,看着小伙伴挑了这么多,其实她也只敢一根面一根面的吃。都是正宗辣子,尽管辣味十足,但是不烧心吃得很舒服。
烤串儿,烤鸡肉、鸡皮什么的,喜欢的可以来一点。
土豆和玉米排骨是一国的,端上来的时候盘子里放了干冰,看起来超级仙,哈哈都不辣,而且有解辣的效果哦。
还要了一份秘制红豆羹、一份砂糖冰粉,还有咱们桌上的那一壶茶,都被我用来解辣了,最后我们还剩下好多辣子鸡没有吃完,让服务员帮忙打包带回了家。
U37创意仓厂
地址:水碾 河南 三街37号门票:无在几年前的某一天,几个朋友去了一趟U37。我问他:U37是做什么的呀?他说:拍照的,里面有很多文艺小清新的店,拍照很好看。于是我就记下了,可惜这么多年,我一直欠自己一趟 成都 游。
最近 成都 都是阴沉沉冷飕飕的天气,实在是憋屈得慌,干脆睡了个自然醒。等我们到了U37,小伙伴把我拉到了一旁,哦,原来是卖糖油果子的小贩已经在摆摊了。
它原是医药集团的仓库用房和办公用房,有老旧的仓库和办公楼共计10栋建筑。跟其他创意园一样,这里汇集了文创风格的工作室、餐厅、咖啡馆、花店、青旅……建筑以单层板房为主,使用大胆的色彩粉刷和搭配,如同儿时理想中梦幻童话的世界。
一栋楼与一栋楼之间的距离,用无数有意思的小物件堆满。原本以为这个季节会比较颓废,没想到还在园区里面遇上了好几对拍婚纱照的新人,以及和我们一样来打卡的游人。
零零落落的大小旧物,变为了当今的时髦货,用新时代的方式感受旧时代,也是延续“旧物”生命的一种方式。
这一排几乎都是多肉店,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有开门,我只能透过带锁的栅栏往里面张望,拉长镜头把它们留下。
清新的花草世界,很适合带女孩子来拍照,浅色系衣物为佳。
十栋楼,五个巷子,可以拍照的地方很多,可惜天气不好妹纸也不给我拍,只能意兴阑珊的离开......
成都吃客
地址:致民路48号附1号人均:80元这是我很喜欢的餐馆之一,只因为它的味道完全符合我的爱好。创意搭配最佳伴侣,酸甜辣香,回味无穷。
致民路这一家是才开不久的 新店 ,我也是第一次来,成都 味儿的装修风格,优雅又随意。
点菜依旧是扫描桌上的二维码,感觉现在 成都 饮食上比较流行这个,和以前的纸质菜单,用笔记录相比,确实省事又环保。
先端上来的酸菜豆腐汤,和烤鱼串是一对儿。看着满满的红辣子就知道一定“够味儿”,辣得爽歪歪。辣子里面的菠萝也是酸甜中带辣,我还挺喜欢这个味道。
若是辣着了也别急,喝点它的好伴侣酸菜豆腐汤就好啦,真是好伙伴,解辣又开胃。
茶香掌中宝也是一道颜值颇高的菜,铁观音茶叶、干辣椒轻微油炸后和掌中宝一起炒制,然后被放到造型独特的鸟槽里,再配上几颗鹌鹑蛋,不仅看起来非常养眼,吃起来酥脆中带着淡淡的茶香,很是新奇。
绝情蛙是一道酸辣味儿的菜,鲜嫩的蛙肉被覆盖在红红的辣子下面,扒开一块,就露出雪白的一坨。里面还配了一些鲜脆的嫩黄瓜快,吃起来酸酸脆脆,千万别错过了哟。
看起来就像是钵钵鸡一样的这货叫奔坨坨虾,去了外壳,挑了虾线,只剩下肉肉的虾虾被穿成串泡在热油里面,端上来的时候还冒着泡儿。一口一个,肉质紧致香辣还带着点回甜!
这个秘制小番茄也是解辣密器啊酸酸甜甜特别好吃,还是桂花味儿的哦
旧时光里鸳鸯楼
地址:红瓦寺街18号门票:无位于红瓦寺街18号的鸳鸯楼,实际上是没有名字的。因为这两栋楼房有两个相对而立共用的楼梯,所以人们亲切的给它取了名字:鸳鸯楼。
我们到这里大概是下午三点左右,光顾这里的除了我们这些被吸引而来打卡的人儿,还有爬楼好几趟的外卖小哥。
走进鸳鸯楼,就像是坐上了时光列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眼见底的陈旧和满目疮痍,破烂的门窗、凌乱的家具......楼内交错纵横的阶梯和一眼见底的沧桑,让这栋房子就像旧时的遗孀,充斥着无限的神秘。
这里每家每户的家具,灶台都摆在外面的阳台上,做饭的时候都能看到彼此,就像是电影里面的那些邻居们,大家一起笑笑闹闹,一起生活!
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楼梯,摇摇欲坠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毕竟不是每一个老楼老巷子都会像宽窄巷子那么幸运,可以轻松的留存于世。
马路边边麻辣烫
地址:致民路48号人均:70元人越是长大,越是回忆从前,多希望回到过去,三轮车1元起价,冰棍儿五毛钱一根,还有那穿梭在马路边边的麻辣烫永远座无虚席。八十年代老 成都 风格的壁画,恍惚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书里所说老 成都 的样子,满满的市井烟火味儿。
马路边边有两种锅底,一种是经典麻辣烫锅底,搭配原汤碟,就是记忆中的味道;另一种是传统牛油锅底,辣味更浓。回忆着过去,我们点了一个经典锅。
菜品都在冰柜,按需自取,品种繁多,荤素加起来估计有五六十种,喜欢什么拿什么。
在等待麻辣烫的时间里,我们点的特色菜品千层肚、牛肉、脑花用搪瓷碗装着端了上来,满满的记忆中的味道。
锑锅里油汤滚滚,菜品熟了就可以吃啦。经典锅更适合原汤碟,所谓原汤碟就是在原本端上来的碟子里放上蒜泥、香菜、葱花再打一勺原汤进去搅拌均匀,用串串蘸着吃。
看红浪翻滚,听人声鼎沸,小伙伴说,吃麻辣烫还是得喝北冰洋。我想了想,还是选择了酸奶。小伙伴说,你来这里怀旧都不走心啊。我说,我想要走胃。悄悄告诉你们,吃火锅串串麻辣烫配酸奶真的超级棒哒。
吃完麻辣烫,告别了传统锑锅,告别了小卖部,告别了壁画上昏黄的路灯和老旧的自行车,只留下背影在这里,穿过这道门,我们又回到了当下,2018的尾声里。
写在最后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小巷子老小区被改造,拆得拆,毁得毁,新鲜的事物总是快速的掩盖掉曾经的模样。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用笔记录,用镜头回忆,用心收藏。那些如今看起来古老陈旧的事物,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岁月。如今灿烂光鲜的地方,也会变成未来的老 成都 。变化从不停歇,成都 如此,我们也该是如此。明天,我又该去探访 成都 了......我的微博:@沐家菇娘我的微信:cdws0329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