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的博物馆太多太多,但是,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有且只有一座,那就是全球第一座以文字为主要“藏品”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安阳市汽车东站边上。距离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的都城遗址大概8公里路程。而中国文字博物馆里的展品,也是出自这个商朝的都城遗址: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主题建筑分两部分,一个是前面的字坊,一个是后面的场馆。字坊就是一个大大的金色“字”字,字体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字坊和场馆之间是一个宽阔的广场通道,广场两侧分布着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代表着28星宿,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主建筑造型如同象形文字的“墉”字,采用殷商时期的浮雕金顶,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深具唯一性的博物馆,围绕着“文字”集中展示了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简牍和帛书、历代碑碣、汉字信息印刷术、汉字信息处理、少数民族文字等诸多内容,就像是一部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对于市民不设门槛,凭身份证就能免费参观。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这种文字距今已三千多年,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现有的甲骨刻辞大致可分为两类:占卜刻辞和记事刻辞。殷商时代是一个鬼神崇拜的时代,上至国家大事,下到家庭生活,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来预测吉凶祸福,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这就是占卜刻辞。而记事刻辞则是人们以特有的记事文例形式,在龟甲兽骨上刻写下文字,并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仰追求。虽然甲骨文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多年来安阳殷墟附近一直也都有甲骨出土,但是却一直被人误作为药材来使,当时的人们叫它“龙骨”,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和脓疮。直到1899年秋天,清代学者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了细小的刻画,这才给甲骨文验明了正身,让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在20世纪初的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震惊天下。因为碰到了王懿荣,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一变而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继续毁灭。一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甲骨约达15万片,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自甲骨文发现以来,近120年来先后出土甲骨15万片以上,整理出来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其中已被学者释读、能与现在使用的汉字相对应的不到1500字。自甲骨文被发现100多年后的今天,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一片甲骨,再次“震惊”天下。
恰似双胞姐妹花
这次带娃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我们带去的两个小姐妹格外抢眼。一样的头发微卷,一样的白雪公主裙,几乎一样的身高和年纪,使得见到的人忍不住都会说,你们家的一对双胞胎真可爱。而且这对小小的表姐妹,就连名字也取得非常近似。尽管,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也难得见上一面。从文字博物馆出来,两个小姐妹嚷嚷着还要玩儿,哪怕是玩玩超市门口的摇摇车,哪怕是玩玩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总之这对小姐妹在一起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玩。即便是在略显枯燥乏味的文字博物馆,她们也一样玩的阳光灿烂。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