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目录前言
接上三篇游记【瑞典·斯德哥尔摩·随拍游记(一、二、三)】,这一天,与以往相同,我们首先大致了解一下瑞典,以及斯德哥尔摩这座北欧大国。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瑞典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瑞典国家政府、国会以及皇室的官方宫殿都所在地。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地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尔摩市区为大斯德哥尔摩的一部分。 斯德哥尔摩城市名称直译过来为木头岛,建于13世纪,1436年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 斯德哥尔摩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斯德哥尔摩也是瑞典的金融中心,瑞典主要的银行和总部都在这里。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之上,70余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算上郊区的岛屿,共有24000个岛屿,因此被称为“北方威尼斯”。 斯德哥尔摩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78.3万。2004年斯德哥尔摩一共有765,044人口,其中370,482是男性,394,562是女性。平均年龄是39.8岁,其中40.5%在20岁到44岁之间。40.4%的人口没有结婚,27.5%已婚,11.1%离婚。 斯德哥尔摩大区包括周围4个市区,位于辽阔的波罗地海西岸,坐落在梅拉伦湖入海处,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市内水道纵横,70余座大小桥梁把它们联为一体,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面积142.5平方公里。人口65万,包括郊区154万(1982)。现代化城市。建筑物排列整齐,有宽敞的林荫道和许多公园。钢铁、机器制造(电机、造船、机车)、化学、炼油、纺织等工业发达。设有科学院、大学和原子能研究中心。有宫殿、教堂,斯坎森露天博物馆保存着十二、三世纪的文物。市内有音乐厅,诺贝尔奖金授奖仪式在此举行。 斯德哥尔摩由格姆拉斯坦(老城)城堡建筑发展而来。至今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物,景色秀丽。中央车站、大酒店以及其他设施主要集中在格姆拉斯坦以北的诺鲁玛尔姆地区;东部为幽静的高档住宅区埃斯特尔玛尔姆;南部的索德玛尔姆街则是艺术家和年轻人聚集之处;使这里被称作世界最美丽的首都之一。 冬季:十二月至三月,冬天多雪,寒冷,给斯德哥尔摩带来白茫茫的雪景,白日短暂,给斯德哥尔摩带来神秘的光亮。气温般在+2℃-7℃。 春季:四月至五月,气候多变,夜晚越来越亮,有时你尚未及体验春天,夏天就已降临了。气温在+5℃至+15℃ 。 夏季:六月至八月,瑞典夏天比人们所期待的还要好,经常是连续多日的晴朗温暖天气,一般气温在+25℃ 以,夏天日光充足,昼长夜短,六月和七月的初夏都没有全黑的夜晚。 秋季:九月至十一月,多为秋高气爽之日,斯德哥尔摩披上了五彩缤纷的秋装,气温在+5℃至+18℃。夜晚较凉。
D二: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宴会厅、金色厅)
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有一个巨大的宴会厅。宴会厅也有“蓝厅”的誉称。每年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诺贝尔奖金颁发后(颁奖在音乐厅),瑞典国王和王后都要在宴会厅,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举行隆重盛大的宴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众多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学、文学领域专家的毕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市政厅内还有一个被称作“金厅”的大厅。大厅纵深约25米,四壁用1800万块约一厘米见方的金子镶贴成,在明亮的灯光映射下,无数光环笼罩,金碧辉煌。其间,还镶嵌有用各种彩色小块玻璃组合成的一幅幅壁画。正中墙上大幅壁画上方,是端坐着一位神采飞扬的梅拉伦湖女神。女神脚下尚有两组人物,分别从左右两边走近她,右边一组是欧州人,而左边一组则是亚州人。仔细观看可以从中发现有一穿着清代服饰的中国人。这幅镶嵌壁画象征着梅伦湖与波罗的海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是人类向往的美好之地,不仅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也是市政厅的“镇厅之宝”。
去往金厅的途中,国会厅也是必经之地,这里的国会厅类似国内的大会堂,主要用于国家首相选举和审议国事的地方,国会厅中包括主席台在内共101个座位,之前说过,瑞典是母系国家,女人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在选举的时候也不例外,参会的议员中也必须给到女人绝对的地位,国家规定,参议员必须是51位女性,50位男性。国会厅的两侧,既照片的右上侧和下面照片的左上侧一排排长条座椅是专门为各大媒体记者及参会的民众准备的,左边是媒体区,右边是民众旁听区,这一点与中国礼仪相同,右为上宾,意思是把民众比座上宾,尊重民众旁听与监督。
梅拉伦湖畔的瑞典金色大厅是斯德哥尔摩市的象征,金色大厅的建筑高一百零五米,塔尖带有三个金色皇冠。这座建筑的外部呈红色,既然是红色的建筑,那么为什么会被称为“金色大厅”呢?因为,进到建筑的里面就别有洞天。红色建筑里面便是纵深二十五米德金色大厅,这里有1800多万块黄金片及200多万快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三幅大型壁画,这里也是斯德哥尔摩市的骄傲。中间一幅是梅拉伦湖女神,她右手托皇冠,左手执权杖,胸怀中容纳着斯德哥尔摩城;女神周围簇拥着来自东、西各方的使者,大家对她表达着敬贺与拥戴之前。左、右两幅分别为从波罗的海海盗时期至近代工业化阶段的瑞典历史典故和世世代代曾经做出贡献的各界名人画像。
D3:诺贝尔颁奖大厅【诺贝尔和平中心】
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于2005年6月11日建成,是以面向世界和平、提高人们对战争和解决纷争的关心程度为目的建造的,它展示了历代和平奖获奖者以及阿尔弗烈德·诺贝尔的相关资料,同时此中心也具备多种用途,可以进行演讲展示等,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在此举办 ,之后去往市政厅那边的兰厅和金色厅那边进行庆祝,诺贝尔颁奖大厅-也叫诺贝尔和平中心,可是不巧的是,我们运气不佳,今天不是对外开放日,于是我们围绕四周转了一圈,看了一下外貌离开。
D四:瑞典·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瑞典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 斯德哥尔摩的瓦萨沉船博物馆建于瓦萨号遗址附近,号称为当年最豪华的战舰,1628年首航时不幸遭遇强风沉没在距离港口仅2公里处沉没 。瓦萨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富有传奇色彩的打捞过程和她的沉没历史同样引人入胜;而且博物馆中所有珍贵的物品都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馆内还介绍了瓦萨号是如何建造、如何沉船、以及如何从斯德哥尔摩阴暗的梅拉伦湖中打捞出来,并保存完整供后人景仰。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 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数百米,一阵微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这是一艘共有 5 层甲板的军舰,上面有 64 门大炮。第一斜桅下蹲着一具巨大的金狮塑像,船尾龙骨有 6 层普通楼房那么高,分 50 多层,精心雕刻700 多件雕塑品,简直可以和瑞典皇家宫殿媲美。这些涂色或镶金的雕塑品,有威武的戴盔披甲的骑士,有婀娜多姿的美人鱼,有挥剑砍杀的罗马士兵,有神话里的各种人物,有形形色色的纹章和基督教的“圣经”,还有象征着美好和纯洁的裸女。雕塑品的最上部,则是被烘托着的满布金箔的瑞典皇家盾形纹章上的两只雄狮。远远望去,这一切是那么的瑰丽多彩,金碧辉煌,寓威严于富丽之中,真不愧为是显赫一时的战舰。舰旁的展览室里,陈列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原“瓦萨”号舰上的实物,其中有帆、炮、人体骨骼、水手服、工具、金币,甚至牛油、罗姆酒(一种甜酒)等。在“船上生活”展览室里,还陈列着当时“瓦萨号”船上生活的模型:一群水手正在推磨、酿酒、擦大炮;一些军官正在喝酒、谈笑。“瓦萨”号战舰不仅是世界上被打捞起来的最古老和保存最完整的战舰,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船上装饰的各种精美雕饰,表现了在 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影响下瑞典流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D五:简要总结
此次瑞典之行耗时6天,由于是商务之旅,故此没有过多的介绍瑞典的风土人情,以及各大景点,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能慢慢的把瑞典以及南北欧的几个主要国家比较好玩的地方分享给大家,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与支持,您的支持,将是我分享游记的最大动力,感谢大家!下篇游记我将转向国内及香港、澳门游记,欢迎关注,谢谢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