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长安汽车
既然参加【长安汽车x旅行家】的活动,那咱们就先说说长安汽车。说起来我还差点成了长安的员工,那是大学毕业的时候,长安集团去我们学校找人,我都填了意向表,后来家里大人打电话说重庆天无三日晴,被褥天天都是湿乎乎的,洗了的衣服都晒不干,其实弦外之音就是不想让我离家太远。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我就回了山西太原。最后有六七个同班的同学都去了长安集团,有搞技术的,也有搞行政的,也有后来跳槽去了其它车企的。发展还都不错,特别是有个小子,时常出来搞车展,老勾引我去看车模小姐姐,可惜我是一次也没去过啊,真没去过!惦记同学,所以我对长安汽车也就比较关注。长安福特的两厢款经典福克斯以前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车型,可惜新款福克斯空间略有点不尽人意,不然的话福克斯就是我拥有的第一辆车了。
写在前面
昔日交城觅古踪, 错把天宁当玄中。 近日深山探古寺, 净土法门渡凡人。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随便一个县城都能追溯千年的历史,交城也不例外,置县始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活动。交城离太原不远,与清徐接壤,我要去的玄中寺距太原只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样的距离正好满足我这种不敢远足的憋屈旅行家,即便是单位的黑心老板打电话说单位有事,也能及时的赶回去,写到此处满眼都是泪啊,好羡慕那个传说中发际线严重越位的老汪,还有到处留情的老B等等那些为浪而生的实力红人啊。 古交的玄中寺我早就听说过,上一次去卦山其实也有探访古寺的想法,因为我一直以为玄中寺就在在卦山,还一度把卦山的天宁寺误作是玄中寺,直到整理游记时才发现彼寺非此寺,见游记(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49086#pvareaid=2174234)。 玄中寺是我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净土宗的思想唐朝由我国传入日本,并在那里发扬传播,所以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也奉玄中寺为祖庭。日本1亿多国民中大约有8000万人信仰佛教,而在8000万信仰者中又有4700万人信奉净土宗或者净土真宗。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两大宗派的信徒多次来中国访问,朝拜玄中寺。 说起日本,这个让中国人永世不忘的国家,除了恨以外,现在的人们似乎也有些向往,从众多的日本游记中就可以看出。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虽然日本人对我中华曾见犯下滔天罪行,但不能否认,日本是最像中国的一个国家,颇具唐风的古建和那些随处可见的汉字无不显示着我天朝大国曾经对那个弹丸小国的深远影响。作为一个喜欢古建筑的人,我也很想去日本看看那些唐朝时期的寺庙殿宇。我的愿望一直不曾实现,日本净土宗高僧的倒是多次来到山西玄中寺拜过祖庭。我和高僧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啊,人家是大愿,我的是小愿,都是对美好的追求嘛!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石壁山中,四面石壁陡立,翠柏环布,为风景幽雅的佛教圣地,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的“祖庭”。这里叠岭周环,群峰泻翠,山石拱列如壁,故山名“石壁”,寺亦因山而称“石壁寺”又名“永宁寺”。寺内现存最古建筑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所建之天王殿、七佛殿、千佛阁、四殿三院,逐级升高,依山就势,层层叠置。此外还有钟鼓二楼、南北塔院、祖师殿、鸠鸽殿、接引殿、准提殿及僧舍、禅院、客房、斋堂等建筑散布各处。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门票:全价20元,半价10元。
山路弯弯通古寺
牌楼
寺庙入口处,一座牌楼伫立,四柱三楼,绿琉璃瓦覆面,八字形影壁分列两边,影壁正中黄色琉璃团龙装饰,雍容气派。牌楼正面上方“净土古刹”横匾,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墨底金字,笔法刚劲,洒脱自然。牌楼背面上方由华国锋同志亲书的颜体大字“石壁胜境”,稳健端庄。门柱一副楹联:“佛门祈福地有百善成全华盛,净土生宏愿众僧度尽证菩提”。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我国汉传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支派,净土宗认为常念佛名便能往生净土,普通信众不必研学深奥的经典,也不需要诵读晦涩的经文,只要每天念“阿弥陀佛”万声,他日就能被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修行法门大大降低了对信图们的要求,所以迅速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山门(天王殿)
山门也即天王殿,是由交城知县殷润重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寺院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九脊歇山顶,面阔三间,檐角高挑,团花朵朵的砖雕屋脊为明代遗物,雕工精细,在寺庙建筑中甚为罕见。门额横匾原为“敕建永宁寺”,可见这里原是一座官寺。现在悬挂的“净土古刹玄中寺”,亦为赵朴初手笔;楹联“北国佛门圣地,神州净土祖庭”,为前中国佛协副会长周述迦题写。佛协正副会长的墨迹同现于此,可见玄中寺在佛教中的地位之重要。
钟鼓楼独一无二
天王殿两侧的钟鼓二楼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高峻醒目,左右对峙,平面呈方形,高为三层,布瓦卷棚顶。中下层一砖到底,高达10米多,墙身厚重。下层只开狭小券门,券门离地面约有一米,却没有台阶,门扇用铁皮包钉,坚固异常。楼内各层设置活动木梯,先登楼者若将木梯提起,后登楼者就无法攀登了。上层四周垛堞,视野开阔,颇具暸敌与避乱之功能。如此高大坚固且有军事功用的钟鼓楼确实罕见,查阅寺庙的历史,似乎也并未遭受过道兵之灾,百思不得其解。
前院两碑亭
玄中寺依山而建,逐级而上,所以前院大而宽阔,宽大的庭院里,花椒(树)粒粒透香,红枣(树)颗颗诱人,凤尾(竹)千杆摇曳;牡丹(花)姹紫嫣红,这些植物历经数百年仍常盛不衰,实乃华北地区罕见景观,这里的花椒树、红枣树、凤尾竹和牡丹花,被称作“玄中四绝”。 日本净土宗高僧菅原惠庆长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42年,他从日本东京来到玄中寺,参加昙鸾大师1400年的纪念法会时,将玄中寺的枣带回东京运行寺种植,将寺改为“枣寺”,列为玄中寺的下院。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中国在日殉难烈士遗骨护送团”,在唤起日本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反省、促进日中和平友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1956年,菅原长老应邀来参加玄中寺开光法会,受到中国佛教界的热烈欢迎。这是战后日本佛教界的第一个友好访华使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菅原长老一生曾八次到玄中寺拜谒祖庭,并取“玄中寺”三字分别为其三个孙女命名。1982年,菅原长老圆寂。第二年,其弟子遵照他生前遗愿,将其部分骨灰送至玄中寺安葬。
大雄宝殿
前院的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因有元代纂书“善法”二字横匾又称善法殿,是玄中寺僧俗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原大殿毁于火灾现存的大雄宝殿,为1955年重建,面阔五间,长约25米,宽约20米,晚清式样,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前有檐廊,廊下有钟鼓。楹联:“昙祖初开基业道祖宏化善祖大成历北魏隋唐代有高僧承祖业,净宗首树山风律宗中兴禅宗后继遍东瀛韩越时多大德振宗风”,此联高度概括了净土三祖师的业绩和玄中寺的发展史,堪称楹联佳作。殿内供有明代木刻阿弥陀佛立像,净土宗认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立佛正前方又供一尊1994年从缅甸迎请的释迦牟尼白玉坐像。大殿三面墙上又悬挂着明代的十六幅尊者画像,三面墙的木柜上同时供奉着十八尊石雕罗汉像,神态各异,形象生动。
祖师堂与七佛殿
绕大雄宝殿而过,踏着层层台阶,就进入中院,七佛殿与祖师堂是中院的主体建筑,过去七佛与净土宗三代祖师共居一座二层高楼,祖师堂在一层,七佛殿在二层。二层的东西又有观音殿和地藏殿。七佛殿内七尊明代金装大佛端坐于莲台之上,宝相庄严。按佛教规制由东而西依次为:毗舍婆佛、拘搂孙佛、尸弃佛、拘那舍佛、毗婆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佛前花、罐、鱼、长、轮、螺、伞、盖等“八宝”。殿内左右两侧藏经柜珍藏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大藏经》,共计541函,5048卷,为镇寺之宝。殿之东西碑廊,藏有历代碑刻数十幢,保存了玄中寺净土历史信息,无比珍贵。最为著名者当数元代“八思巴文圣旨碑”,碑文分别用八思巴文与汉文两种文字镌刻“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3年)忽必烈颁发保护玄中寺圣旨”,为研究元代佛教及八思巴文字的珍稀文物。
千佛阁
千佛阁位居寺庙建筑群的中轴线最北端,也就是最高处。阁前有联:“无量数化身接引众生登彼岸,十万亿佛土现前一念到西方”。阁内檀木雕造的金装弥陀佛位居正中,结跏趺坐于金色莲花之上,佛像高1.7米。两侧佛龛内有千尊黄杨木雕立佛,精雕细琢,身态各异。千尊佛像,毫光照大千。遵照玄中净土教义,在此称念“阿弥陀佛”一句,同于称念千声,可灭减惑业,成无量功德。 置身千佛阁前平台之上,俯看山下,山峦叠嶂,楼阁错落,翠绿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