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阿里南线之行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所以我想一一仔细地记录下来。因为季节关系,这次没能走成阿里大环线,所以寻找机会下次定要再走一次阿里北线,想再去一次纳木措,还有一定要去转神山冈仁波齐。 阿里南线10日行程大概如下:D1:拉萨市-冈巴拉雪山-羊卓雍措-打隆镇D2:打隆镇-普莫雍措日出-40冰川-江孜古堡-白居寺-江孜县D3:江孜县-珠峰大本营D4:珠峰大本营日出-绒布寺-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佩枯措-萨嘎县D5:萨嘎县-雅江源观景-仲巴沙丘-玛旁雍措-吉吾寺-拉昂措-岗仁波齐-塔尔钦D6:塔尔钦-扎达土林-托林寺-古格王朝-扎达县D7:扎达县-古格王朝日出-霍尔乡D8:霍尔乡-仲巴沙丘-萨嘎县D9:萨嘎县--扎什伦布寺-桑珠孜宗堡-日喀则市D10:日喀则市-拉萨此次包车费用总共8100元四人摊,司机大哥人很好,出发前我们仍只先预付了1000元,回到拉萨后我们才结清余款。全程AA吃住,同时司机的吃住也是我们四人承担。还是我管钱,泡泡管帐,日清。阿里南线一路上精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也终于明白“一措再措”是什么意思了。话说结束林芝三日行后安全回到拉萨,本想安顿好好休息洗了满身的灰尘再行出发,但网约小伙伴的假期都是掰着手指头算好了日子的,所以阿里南行线就不能耽搁了,虽然闺蜜的高反还没好全,但她也不忍误了小伙伴的行程,于是又备了高原安和葡萄糖水,同行的璐璐又备足了厂家赞助的氧气瓶,盼着赶紧好起来吧。
先上张几张美照,这便是40冰川,听司机大哥说,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这冰川面积是越来越少了,也因为去的人太多太多,而当地政府又未能有效地规划管控起来,人为破坏无法控制,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去到的时候,看到随地而扔的氧气瓶零食袋等,就觉得心里难受。
是了 ,这便是最好的亲密接触,虽背部传来阵阵凉意,但天空湛蓝湛蓝,阳光刺眼,闭上眼瑕想一番吧。
我,随心所欲地在这冰面上或坐或躺或趴,所以这上面的灰尘都被我擦拭干净了。
D1:拉萨市-冈巴拉雪山-羊卓雍措-打隆镇
阿里行出发之前,刚巧遇到“仙女节”,一年一次,闺蜜不愿起早折腾,我便和女伴约着去会会这仙女节。天没亮就起身洗漱摸黑出了门,还没赶到大昭寺,就发现周边都已经封路了,武警众多,看阵势节日浩大,偏巧排着队要过安检了,才发现身份证居然没带,央求着安检人看能否用市民卡替代,最后好说歹说念着我们是游客最后还是放进去了,谢天谢地。随着众多拜佛的藏族同胞一起走啊走啊,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子,最后慢慢挪进了大昭寺的天井中,这便是省了门票了……关于“仙女节”这一节日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吉祥天母——"班丹拉姆"神。她原是印度神话中的人物,后来藏王松赞干布在拉萨修建大昭寺时,专请其做大昭寺的护法神。受西藏原始宗教和民间文化的影响,从她身上也派生出了种种带有浓厚世俗色彩的故事和传说,在这些故事里,班丹拉姆成为了性格古怪的藏族老太太,并为她创造了三个女儿。"仙女节"这天大昭寺迎请的就是她的大女儿白巴东则。白巴东则虽然长得难看,是蛙脸女神,但颇为多情,并与护法将军赤尊赞相爱。但被母亲知道两人感情后遭到强烈地反对。盛怒之下,班丹拉姆把赤尊赞赶到了拉萨河南岸,规定两人只有藏历十月十五日隔河互看一下,虽然白巴东则女神自己的爱情生活十分不幸,但她却是一位慈悲友善的护法神,特别地护佑妇女和儿童。因此得到了众人的同情,并将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也就是女神和赤尊赞隔河相望的日子,设立成"仙女节"。如今,每到节日当天,她就与松赞干布一同,被安置在大昭寺外院天井中,供人朝拜。
"仙女节"在拉萨,这一天已演变成了藏族妇女的节日。她们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然后去到拉萨的八廓街煨桑祈祷,前往大昭寺为女神敬献哈达,许下心愿。这一天,对女性来说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向身边男士甚至是陌生男士索要礼物或红包,而男士们一般也会"识相"地慷慨解囊,表示对节日习俗的尊重。
于是我们随着人群慢慢地挪,挪进了天井,这里面的人多的场面吓死我,手机拿出来想拍,都怕被人碰掉,挨着边边走,武警喊着“快走快走,不要停留”,我们便寻着机会拍了几张,还是糊的。
想必这些喇嘛一早便在这里打坐念经,定然也是辛苦的。平时进了寺,便不许拍照的,如今见众藏民也在拍照,我们便也拍上几张以兹留念。
仙女节又名"天母节",是西藏传统民俗节日,藏语称"白来日追"。每年藏历10月15日,从早上5点开始,来自各地的成千上万的藏族信教群众手捧哈达、青稞酒,向安置在大昭寺外院天井中的护法主尊文武吉祥天母和松赞干布像敬奉朝拜,喜庆迎接一年一度的"仙女节"。
人头人头,全是人头,人潮涌动,信众们按顺时针方向经过蛙面吉祥天母塑像前,或抛掷哈达,或敬献鲜花,或敬献青稞酒、或供满酥油灯。
这便是松赞干布像了,看到这里我们随着人群慢慢地被挤了出去,总算也是拜了一回佛了。因为要赶时间出发去阿里,于是盛装的“仙女”都没仔细瞅瞅,终究还是遗憾。
原本和司机大哥约好早上8:30出发,但是我俩去了大昭寺拜佛,回去的路上又采买路上的吃食干粮耽误了出发时间,司机大哥生气我们不守时,说我们不听他的,这样后面的十天旅行会走的很艰难,所以便不想再去了,我们是左哄右哄,答应后面的旅行时间安排都听大哥的才作罢,藏人时间观念强,做事有原则。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
这边哄好了司机大哥,我的女伴又闹脾气了,生气安排的太不妥,吵吵着不去了,哎呀头好大呀,司机大哥又帮着我们哄她,无论如何最终结果还是好的,大家开开心心地出发了,终于出发了……
在雅鲁藏布江边,我们拍了一张“LOVE"的片片,虽然不是太象,但是大家终于冰释前嫌,后来的旅行还是很愉快滴。
途红雅江河谷,这个季节来,下面却是没有什么水的,拍照也随便拍,好象旺季来时这里拍照是要收费?因为我2015年8月途经此处时竟没有找到这里的照片,定是要收费人又多我们便没拍了。
我们阿里南线之行的第一站便是羊湖。2015年8月,我曾带着女儿来过一次羊湖,当时是雨季,那天天气阴沉阴沉,整个羊湖也是阴阴的,带着遗憾离开羊湖,今次又来了。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由墨曲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
羊卓雍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措”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
这次来的天气太好,阳光明媚,虽然冷但是看到了和雨天不一样的景色。其实任何时候来羊湖都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光。相对来说,夏季满目苍翠,蓝天映衬着绿水青山,非常的漂亮;冬季多是冰雪覆盖的山脉在延伸,天变成了深蓝色,比较冷,湖面轻微结冰,但风景很美。
羊湖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冬天,羊湖冰封,似素衣美女横躺在喜马拉雅群峰的怀抱里。
羊湖还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湖中浮游生物很多,鱼饵丰富,每到夏天,鱼群便由深水游到浅水区觅食、产卵,几乎徒手就可捞到,再加上藏人不吃鱼,这里便成了鱼类的天堂。湖中盛产高原裸鲤,其肉细嫩鲜美。鱼类蕴藏量可达8亿多公斤,有"西藏鱼库"之称。
这是羊湖的第二个观景台,说实话几年不见,羊湖被人为开发的越来越乱七八糟了,虽说这里建了很不错的观景平台,但湖边的这些渣土石块,看着也是不舒服的。
近距离看羊湖的水,远处绿央央的,很是养眼,近看到是有些浑浊,水里长着不少水草呢。
当年《画皮2》的热映,电影中的取景地引起人们的热烈关注,其中号称最美杀青戏就是在西藏羊卓雍错拍摄的,有不少羊湖背景的镜头哦,不知看过此片的人留意没,我应该再看看这部电影的。
闺蜜慢慢地慢慢走着,不敢大动作,高反还是有的,逛没多久嫌风大太冷便回车里去休息了,我们仨继续拍拍拍。
这岸边的玛尼堆竟也不如我2015年来时见到的美丽了。
为了拍一张好看的飞起来的PP,我便在这海拔4400多米的羊湖边上起跳了三次,跳完还是有点喘的。
原来的羊湖都没有在湖里修这些个水边站台,现在都是为了方便牦牛站台,方便游客骑牛拍照的而建,哎,好好的湖,被伤害的一塌湖涂。
湖边人家散养了很多牦牛,或立或卧或行走,我竟不敢走太近拍照,怕它们跑过来撞我,哈哈。看到这里,我们也该告辞了。原以为闺蜜今日高反好了,没想到逛完羊湖往打隆镇去的路上又不舒服了,吸氧吃药休息……明天要去的40冰川海拔5000多米,真是让人担心啊。
当天夜宿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小小的一个镇,网上都搜不到,便不能网上订房,所以便由司机大哥领着去了他熟识的打隆宾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要了一个三人间(180元)、一个双人间(120元),房间里有空调(但由店家统一开关,因为空调不太暖, 便央着店家每人加了一床被子),屋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店家提供一桶井水,热水都需要自己烧,洗漱很是不便,但在藏区这样的已是算好的了,还有条件更艰难的。安顿好住宿,时间尚早,我们便去打隆寺看看,但也没啥可看,看到寺后有一座山,山上有达隆宗遗址,除了闺蜜,我们仨便上山去看看。
网上关于打隆寺的说明少之又少,打隆寺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与大昭寺同期而建。据说是文成公主进藏后,因看出西藏的整个地形是个仰卧着的魔女,为了镇住魔女,于是在魔女的各个关键地方兴建了十几座寺院,大昭寺是其中一座,打隆寺同样也是。
系满五色经幡的经幡柱。打隆寺很小,我们进去发现里面居然也有住宿,但是条件肯定不如我们住的。看到寺后在的山上有座建筑,便想着上山去看看,听当地人说从打隆寺出发上山来回快的也要一个小时,刚好见一老乡要开车要出去,见天色不早便求着搭我们到山脚,竟也允了。
我们沿着盘旋的山路而上,路上有不少“地雷”呢,哈哈。来到破旧的大门前,竟然没有上锁,于是推开虚掩的大门走了进去。
旧西藏时期,西藏政府曾设有打隆宗(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政府),打隆镇就是宗府所在地。像旧西藏时期的其它许多地方一样,打隆宗也把宗堡建在了山上,并将宗堡与山顶原有的古寺(上打隆寺)合二为一,寺庙在上,宗堡在下,依山而立,紧紧相依,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完整建筑。
走在废墟中,荒草萋萋,寒风呜咽,远处的雪山依然圣洁,山下河谷冲击形成的平原也依然是浪卡子县的粮仓,可是山顶的建筑却已破败殆尽。
我胆大,顺着台阶攀爬上了最高处,望着远方,看得如此的真真切切。
我小心翼翼地爬到了能爬的最高处,望着眼前的一马平川,站在上面一动都不敢乱动,下面的璐璐又气又急,生怕万一就不好交待了……我叫泡泡帮我拍个照,她的角度如何能拍到我,只能又喊璐璐帮着卡了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极其珍贵。
看见黑衣人了吗?他可把我骂死了,说我胆大包天,爬这么高万一万一,怎么办?
下面是一座小学,看上去很新呢。好了好了,赶紧爬下来吧,天快黑了。回去休息不表。
羊卓雍措
D2:打隆镇-普莫雍措日出-40冰川-江孜古堡-白居寺-江孜县
昨晚上,司机大哥就交待我们第二天一早6点就要起床,我们以为是去往40冰川的路有点远。六点的早晨,外面黑溜秋的特别冷,屋里的空调不知道几点被关的,反正大家都冻醒了,然后烧水刷牙洗脸泡方便面,收拾行李摸黑出发,这时的闺蜜高反又好了……
车开着开着就来了这里,我们都不知道要干嘛?下了车才看到湖边已经停了好几部车了,人也不少,这望见的便是月亮。
再看看这湖边冻起来的冰冻,就知道这里有多冷了。原来这里是普莫雍措,我们来这里是来看日出的,OH MOD,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们的座驾,零下十几度,下车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滴。瞧我的穿着打扮,脚趾头都冻的痛死了。
瞧,穿粉裙的泡泡,她的装束最是特别的,一定有好多人都想问她冷不冷啊,到底冷不冷啊,佩服她吧。

我们耐心地等啊等,真的是又美丽又冻人,眼睛在天堂,身体却在地狱。
日出太美了,曾经看过青海湖的日出,如今这普莫雍措的日出也是如此让人难以忘怀。
太阳出来了,便能看清普莫雍措了,普莫雍措的位置山南地区洛扎县和浪卡子县交界处,距离拉萨210公里,海拔5010米。
湖边厚厚的坚硬的冰层在阳光的照射下如此的炫目。这里地广人稀,水草丰美,巨大的湖面被海拔六千米以上的群山环抱,气势磅礴,景色优美。在闪耀着白色光芒的喜马拉雅山的怀抱中,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普莫雍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蔚蓝剔透。
璐璐走哪都支着三角架,他都不嫌烦,我们看着都累,哈哈。
日月同辉。我们是最后走的,恋恋不舍,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来来来,看看这普莫雍错的真面目。我们后来因为边防证的原因,绕了大半个普莫雍错,真是有幸啊。
在这里我们耽搁了好久,原因是我们在拉萨办的边防证出问题了,当初50元/人,幸好是请司机大哥帮我们四人一起办的,不然因为证的原因去不了就遗憾大了。大哥的证也出问题了,所以我们五人一条船,想办法一定要去成了。
在这儿说句题外话,如进藏后打算去阿里、珠峰、40冰川的都需要提前置办边防症,能在内地办最好了,可办西藏全境,而且免费。如果临时需要办理边防证,可以上某宝寻找旅行社代办,四人起办,注意所需办理的地方区域。
海拔5373米,一切都好,就是冷的要命。原本去40冰川只需申请洛扎县即可,但现在必须还得写上浪子卡子县才能通行,所以不但我们的边防证不行,连司机大哥的边防证也都不行,来回几次求情都不让通行,最后只能绕道了,却没想我们为此绕了普莫雍措大半个圈,因祸得福看到了更多的美景。
普莫雍措藏文的意思是“飞翔着的蓝宝石”,藏民也把它称为少女湖。传说普莫雍错曾被莲花生大师所加持,从而有了神圣的气场。虽然距离羊卓雍错比较近,但以前羊湖到普莫雍错没有铺路,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普莫雍错。
远远连绵的山脉雪山衬托着湛蓝湛蓝的便是普莫雍措,太美了,恰巧能遇到这群绵羊,让人激动不已。
这一路上看到不少野生动物,大哥说如果去阿里北线能看到更多可爱的野生动物,却也只可远观,如果有长焦镜头就更美了。
手机拍摄的效果差了些,但藏区的湖就是这么的干净无瑕,清澈无比,这往后的一路,我们会一措再措,后面还会遇到佩枯措、玛旁雍措、拉昂措。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00至575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
绕道去40冰川的路,司机大哥也不曾走过,所以具体什么时候能到,他也说不清楚。我们在边防站磨蹭到大约10点才出发绕道40冰川,一路颠啊颠啊,终于在中午12点多到达了,谢天谢地。虽说是淡季,但是路上还是能遇到象我们一样的旅行车,越野车或是小型中巴车。但是这条路导航怕不好找,因为移动信号时有时无,所以网络也是断断续续的。
这是去40冰川必需经过的一个收费站,途经是拉了一条绳索拦住了去路,大哥在车上跟收费的村民用藏语说了一大通,我们不知道在说什么,反正就见大哥下车去把绳索松了,然后把车开了过去。事后大哥说,当年他曾经以一抵四与收费的干了一架,所以他后来再带客人来都不收费了,哈哈,没想到大哥这么强悍。
终于千辛万苦到达了40冰川,看见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冰面,正在疑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冰川,大哥却大手一挥指着面前的山坡说我们要爬上去翻过山坡便是冰川了,于是我们打起精神开始攀爬。
终于爬上山顶,翻越山坡,眼前映入一片片冰山还是冰川,激动啊……
40冰川,又名措嘉冰川,海拔5300米,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与不丹边境附近。因为毗邻中国与不丹边界的第40号界碑而得名。它是目前发现的可接近度最好的陆地山岳冰川,无需特殊装备,便可零距离接触。
到达40冰川前会翻越一座约150米高的碎石坡,此为冰川运动造成的冰碛垅,在冰川千百年的运动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不断膨胀与收缩导致底部岩石剥落,继而随着冰川向下移动被带离至冰舌末端逐渐堆积而成。冰碛垅的前端还因为长期的冰川融水形成一处较大的冰碛湖。
大哥嗨皮的一塌湖涂,滋溜一下就滑去老远,我看着开心,却不知这冰面冻的是不是足够的硬,大哥大声说不怕不怕,来吧来吧……因为我们此时正好是逆光,所以远远看冰川发黑不白,待我们走近看到的冰川便完全不一样了。
40冰川从地理位置上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系列,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卓木拉日康雪山脚下。从冰川结构上属于大陆山岳型冰川。40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卓木拉日康雪山的北坡山脚下,冰川呈南北走向。最低点海拔约5300米,横向宽幅约一公里,向上延伸约5公里。
我们,司机大哥帮拍的。那个喜欢背三角架的璐璐已经到处去自拍了。
40冰川冰舌最低点海拔约5300米,向上延伸约5公里,宽度约1公里,在众多高山冰川中显得很不起眼,规模上相对较小。虽然规模小,但五脏俱全,冰碛 、冰碛湖,冰舌、冰塔林、冰钟乳,冰裂缝、冰面湖、冰洞等等一应俱全。
目前由于刚被发现,知道或者去过的人还不多,并未被开发,冰川仍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原始风貌。40冰川是目前国内所已知冰川中接近度最高的,完全可以零距离亲身接触,且不需要任何专业装备。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冰川的发育完整,景观丰富,具有山岳冰川的所有特点,壮观震撼。
冰川内部由于长时间的日晒以及天气变化,冰川融水的侵蚀,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冰面湖。
看着太透明的冰面,我们是不敢走上去的,怕冻的不够太硬太实。
由于属大陆性山岳冰川,不同于海洋性冰川,雪粒盆的降雪补充相对较小,故而40冰川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一旦被认为破坏便很难自行恢复。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正在逐年增加,客观上更增加了冰川的保护难度。
这冰冰清玉洁,晶莹剔透,我尝尝是什么味的

这可都是纯天然的,真正可以用手摸到的冻了很多年的冰川。之前在海螺沟也见过冰川,但是脏兮兮的,两者根本不能比啊。
冰层里冻满了各种冰花,细看是极美的,手机却拍不出来。
哎呀,不舍得走啊,我们都走了,然后看见有一男人趴在地上不知道拍什么拍,所以我们也学着他趴下来各种拍。
网上看了很多很多的POSE,但都赶不上我们就这样放肆地躺下来,与冰川的亲密接触。照片是司机大哥帮我们拍的,他360度大旋转,帮我们各个角度都拍了,不知道他以前带来的客人会不会这么有趣呢,哈哈。
我希望自己,永远有背包前进的勇气;有面对困难的智慧;有解决 问题的决心。历经几霜雪雨,黑暗中还能扑捉光影,心里还有一个春天!
我是不敢站在这冰棱下面的,很害怕这尖尖的冰棱会掉下来戳到我

希望这个冬天,你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40冰川,我们再会!当即赶住今晚的落脚处江孜县,江孜县有一个宗山古堡,也是颇有名气的,去看看吧。
江孜县城宗山上的宗堡(江孜古堡)及其周围,海拔4022米-4140米,便是江孜宗山抗英遗址。遗址东西长360米,南北宽约80米。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摩(朗达玛)之孙贝考赞曾在江孜喀山顶修建宫殿,后江孜法王帕巴贡桑布在其宫殿旧址上修建"江喀孜"城堡("江喀孜"后简称"江孜"),并为后来的江孜宗政府所用,遂称"宗山"。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时,曾在此发生著名的江孜保卫战,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1961年,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在宗山下面的广场上建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199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江孜宗山古堡也叫江孜古堡,江孜宗山堡。位于西藏江孜县城里,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所以这个城堡实际上就是县府。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浓,城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
江孜是一个盆地,农业非常发达,在一片蓊郁的色彩当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黄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墙红顶的城堡,就显得特别的突出抢眼。江孜古堡周围建有土、石夯筑的围墙,墙体高4米,厚约1米,墙内现存建筑有孜结拉康殿、哲拉康大殿、生宁宗、哲布岗会议厅、宗本官邸、宗府宿等。
我们来的太晚,进不了古堡参观了,多少有些遗憾。时间尚早,司机大哥说这里还有一个寺,不如去看看。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孜镇,南、北、东三面环山,寺院四面临水,距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
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系明代建筑。
白居塔亦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亦称"白居塔",是迄今西藏境内保存完好,最为雄伟华美的建筑珍品。始建于1414年,历时十年,耗工日百余万才完成。塔高9层,高42.4米,由塔基、塔腹、覆盆、塔幢等组成。
塔座占地2200平方米,为四面八角形有5层,线条明快,式样别致,庄严稳重。5层塔座之上为圆形塔瓶,塔顶为铜皮包裹的锥形十三天。全塔下大上小,遂层递收,开有108个门,实辟佛殿76间,门楣饰有异常精美的象、狮、飞龙浮雕,其内藏各类佛像,总计十万余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画,又称"十万佛塔“
我们来的晚,不然这里是要收门票的,我因为还要完成跑步打卡,于是便在这海拔4000米的白居寺绕寺转了三圈慢跑打卡,一圈约一公里,明天就要启程去珠峰大本营了,想想又要赶早摸黑起床,也是辛苦的,我们下篇珠峰见!
措嘉冰川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