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进的年保玉则只能凭山远眺
既然是日记,即便当天没出入如雷贯耳的景区也要如实记录。自驾的乐趣就在于随心而动,随欲而行,用句网红的话“最美风景在路上”。这篇日记没有出名的景区景点抒写,没有惊艳的景区照片压图,唯一赫赫有名的年保玉则也仅仅是在山口处凭山远眺。从青海久治县出发,沿S101到四川色达县,全程300余公里,几乎都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路上,而且除了在班玛县感受了一个多小时的蓝天白云外,全天都经历的是压抑的乌云和缠绵的阴雨。驱行山巅,一个个高原垭口、一座座藏传佛教寺院,就在驱车缓行中不断变换着,填补着景区外的行程空白,描绘着计划外的画卷。。。
【9月9日】垭口,按照《辞源》里的解释是“两山之间最窄地方”,既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且相对较低的地方。但在高原“垭口”往往处于高山大岭的最高处,山脊呈马鞍状下凹的地方。高原上的垭口特指交通的孔道,翻越垭口可以以最短的路途,最省力的脚力进出大山。沿G318国道进过藏的朋友都会清楚记得那些著名的垭口,折多山、剪子弯、东达山、业拉山、米拉山等,驻足垭口,你会被那里连绵的高原景象折服感叹,会在缺氧的环境中依然抑制不住兴奋,甚至还会有油然升起的一丝丝征服者的快感与自豪。盘亘在青海久治县S101省道的垭口,没有G318的著名,没有那里的艰险,甚至在旅行者大咖的眼里也不值得一书,但S101串联起来的垭口,附近的风景依然不缺乏吸引力,不短缺应有的高原魅力。乱石头垭口是从久治县城出发前往色达的第一个垭口,驻足这里眺望,可以看到年保玉则神山,凭山远眺神山的卓姿丽影。阴云下的神山虽然无法展示她俊美的神韵,却为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当年保玉则关闭上她神圣的大门,阻隔了朝觐者的脚步,乱石头垭口却在这里为她打开一扇窗,让你有机会窥视,做最美的憧憬。
途中经过的第一个垭口——桑赤山垭口
桑赤山垭口是所经路段的第二个垭口,四周起伏的群山围起当中的草原,即像是为她筑起的围墙,又有如保护她的屏障,将恬静圈住在这里不让其他所干扰。
“名不符实”的红土垭口
海拔4037米的红土垭口,几乎看不见红土,绿色把一切覆盖,群峰、河流与草原以最自然的姿态在这里交织。从巴颜喀拉山发源的黄河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西倾山阻挡,突然拐弯西流,在此地(久治县门当乡)自西向东,又转入西流,形成五个180度大弯,重新进入青海,形成黄河的第一弯曲部,被称之为“黄河首曲”。三叉的红土垭口,一条路指向黄河第一弯,一条指向年保玉则,成为壮美黄河弯和险峻神山的驻脚点。
有着优美曲线河流的扎拉山垭口
翻过红土垭口几分钟后,扎拉山垭口出现在眼前,这里的海拔比红土垭口提升了200多米,依然是高岭谷地的高山草原景象,草原上的河流优美地在这里画着弧线,大片的碧绿的青草让人忘记此时已是深秋。
挂满震撼经幡的隆格山垭口
如果说在远处眺望年保玉则神山哪里最好,海拔4398米的隆格山垭口无疑是最佳位置。绵延40公里长,25公里宽的年保玉则山脉在隆格山垭口天际线无尽显现,开阔的视野,让年保玉则神山几乎每一座山峰都能展示她的英姿,让格萨尔王的故事向远方传递。而垭口上密集的经幡,就像是对神山的呼应,在风舞云运中表达致敬者虔诚的心愿。天公不作美,阴云削去了年保玉则的山尖,薄雾为神山罩上轻纱,让你暂时无法纵览,只有身边的风马经幡舞动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仿佛在替神山回答到访者的问询。
隆格山脚下坐落着一座乾隆三十四年(1709年)创建的隆格寺,寺院全称“隆格寺具喜盛法洲”,果洛州最大格鲁派寺院。隆格寺正面是年保玉则山脉,右侧为闻名的青南俄木措湖景区,左侧25公里处就是果洛地区宁玛派第一大寺——白玉寺。隆格寺初址是在对面的拉隆沟,1842年因地震等原因才搬迁到现在位置。其是本州拉加寺的子寺,1982年对外开放。
果洛州宁玛派第一大寺——白玉寺
这里所说的白玉寺并不是四川甘孜州的白玉大寺,而是它的子寺,“白玉”继承了其母寺名的名字。寺院修建在一条狭长的海拔大约3600米的谷地里,背靠灌木丛林的石山,地势开阔平坦,S101省道从寺前穿过,交通便利。寺院建于1857年,是青、甘、川边界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经过重建,占地千亩的白玉寺拥有大经堂、灵塔殿、讲经院、禅修房、僧舍等建筑数以千计。其中一座灵塔内藏佛牙一枚,极其珍贵,被视为寺宝。白玉寺每年的主要宗教活动是在农历正月初八至二月初八的“如来三身”修持会和七、八月为期45天的“坐夏”,届时会有成千上万的僧侣和信众前来叩拜佛像,敬献哈达,场面蔚为壮观。
玛尔多格萨尔王莲花圣殿与多尕麻寺
出白玉寺沿S101继续南下,进入班玛县界后,寻玛曲河前行,在莫八乡玛柯河2号桥处既能见到玛尔多格萨尔王莲花圣殿与多尕麻寺。玛尔多格萨尔王莲花圣殿规模不大,目前仅留存殿宇一座,现在作为果洛州《格萨尔》口头传统研究基地,在神殿右侧靠山素有格萨尔王金身坐像。
多尕麻寺又称多托寺,藏语称“玛托吉祥喜旋静地”,属于噶陀派,位于斑马县城北19公里的莫巴乡普隆村。多尕麻寺始建于1871年,由格德查通德角创建,并由宦觉寺分离出来发展而成。寺院在1938年被马步芳所毁,后来由班玛旦增修复。寺院信仰者大多为莫巴的江日堂原根达部落群众,1984年8月22日寺院对外开放。在走过的所有寺院中,多尕麻寺是唯一一座可以进入大殿随便拍摄的寺院,这也给到访寺院记录提供了便利。尽管可以尽情拍摄,但对心存顾忌的我来说还是夹着小心,匆匆在殿内记录几张作为旅行的提示。
匆匆走过的班玛县城
果洛州斑玛县城位于青南,东南与四川阿坝、壤塘、色达接壤;西部与色达、达日为邻;北部就是久治。班玛县的历史比较久远,在贞观八年正是纳入大唐版图。从县城的建筑新旧和形式上看,班玛县比较现代,藏族风格并不十分显著,可能与县城住居的汉族较多有关,只有佛塔和一些地标带有明显的宗教和藏族气息,标明这里还属于藏区。快到班玛县时天意外地放晴,蓝天白云一切景物又呈现多彩生机。简单在县城用过午餐继续赶路,因为导航原因,竟然在小小县城找不到去色达的路,导航指引的路因为修路已变成泥塘,最后到县政府求助,政府的公职人员给手画了一张简图,在县城寻路来回折腾一小时后,终于踏上一条导航上没有显示的山谷中的小路,开始穿山越岭直奔色达。
阴雨德啄山垭口和德勒山袖珍的德勒湖
多亏忍心的公务员指路,这条在没更新的导航仪上都显示不出来的峡谷之路(后来才查询到是X710)不但比较好走,甚至路两边的风景也不错,路上往来的车辆很少,尽管路不宽,但也用不上紧张驾驶,优哉游哉半个小时就走出峡谷开始翻越德啄山。德啄山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山,但却是从班玛到色达的必经通道,山上没有高大的植被,也算不上险峻,但因为海拔提升得比较快,所以公路还是比较曲折的。多弯的路盘旋到垭口,从垭口往前后看,倒是有些像川藏线上的折多山,假如是在寒冬,被大雪冰封的这条路想必也非常难以通过。雨终于还是下起来了,拍照受到了限制,作为一名不合格的摄影者,现在更有借口不下车了,甚至连相机都懒得举起,翻山的全程几乎都在用手机凑合(手机也能拍出大片,是本人水平不行)。翻德啄山,过年龙乡,再次翻越大山,山顶垭口居然有一个小湖,甚至还有名字叫德勒湖。说是湖,大小跟一个水塘差不多,如果不是还有些深度的话,简直就和下过大雨的积水塘差不多。但它的确是湖,尽管袖珍,湖水常年保持一定的水量,在山巅上形成,周围看不见任何注入的溪流,水是怎样汇集来的?确实挺神奇。德啄山从谷底开始翻越,海拔提升更急促,公路不得不用连续的回型弯往上延伸,几十个急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在这里体验一把驾车操控的快感,甚至有想漂移的冲动,318国道上的天路十八弯比起这里要逊色多了,能将这里比下去的大概只有七十二拐了。
街上僧侣众多的色达县城
冒着细雨进入色达县。色达县城比我想象的要繁华,街道也规划得比较好,建筑样式风格更接近现代城市,商业也相对比较发达,尤其是中心广场周边,商业设施比起平原地区的县市一点也不差,甚至连步行商业街都有。色达县城大概是因为五明佛学院的缘故,街上僧侣很多,成群结伙漫步在街巷,几乎有一半还是觉姆,简直就是一座僧侣之城。色达县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经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羌地,唐宋属于吐蕃,明朝为乌斯藏据,到清康区改土归流,色达归诚未遂,民国也没有变化,直到1952年8月,色达和平解放,西康省政府建色达县,属四川甘孜,1955年正式经国务院比准治县。
在色达县城享受成都火锅——土巴碗
几天来尽管餐饮不受任何影响,即便行程中没有可口的餐馆也能用车中的补给救急,但不能饕餮吃肉还是觉得腹内空空不能忍,到了色达,面对街上满眼的美食餐馆,口水一个劲地往下咽,没忍住转了一圈看到“土巴碗”的招牌实在是走不动了,正宗的成都火锅店,必须要进去解馋。“土巴碗”在成都人民眼里算不算“十大火锅店”之一,对于我这个只是走马观花去过几趟成都的北方人不敢妄加评论,是否著名,是否正宗,只有“老成都”才有资格说起。在川西北高原大山中的小县城里,能吃到色香味都令人满意川味火锅,北京大叔已经感觉很巴适。
西途客栈
色达县城的旅游接待是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酒店很多,高中低档都能满足,寻找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不难。与服务员闲聊给推荐了一家,在县城相对僻静的一条街巷里,门面不大,但从院门和前台看甚至有些简陋,但别小看这些,人家门前可是挂着公安定点接待的牌子呢,还获得色达县公安局颁发的治安管理三等奖的“金牌”。
一天赶路几百公里,过了七八个垭口,游逛了三四个寺院,没觉得疲惫,但发愁的是阴天下雨拍的图片怎么修?对于修图我是不折不扣的小白,搞不好,愿意阅读的网友将就看。我先睡了,明天才是计划中的重点——色达五明佛学院。《【陕甘川晋散行日记(一)】甘南高原美仁大草原,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阁》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11975#pvareaid=2174305《【陕甘川晋散行日记(二)】参佛名刹拉卜楞寺,雨游夏河桑科草原》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12139#pvareaid=2174305《【陕甘川晋散行日记(三)】一镇两省郎木寺,天葬亡灵神鹰捎往天堂》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13350#pvareaid=2174305《【陕甘川晋散行日记(四)】雾气缭绕扎尕那、驱车初识若尔盖湿地》https://you.autohome.com.cn/edit/trip?tripId=114824&v=1《【陕甘川晋散行日记(五)】徜徉黄河九曲第一湾,随行阿坝曼则唐湿地》https://you.autohome.com.cn/edit/editcontent?tripId=114824&v=1&travelStatus=detail#pvareaid=2174307《【陕甘川晋散行日记(六)】走近“天神的后花园”莲宝叶则》https://you.autohome.com.cn/edit/editcontent?tripId=116406&v=1&travelStatus=detail#pvareaid=2174307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