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 新疆 这个美丽的地方,最使我魂牵梦绕的是位于最北部 阿尔泰 山区里的 喀纳斯 。只因在那年秋天看过她一眼,便无法忘掉她的容颜。 喀纳斯 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神秘的百变女神。春天,她像个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姑娘,冰雪初融,万物复苏,她是一副含羞答答的模样;夏天,她渐渐热情奔放起来,满眼青翠的泰加林、绿油油的草甸正是山花烂漫时,以迷人的笑容迎接远方到来的客人;秋天, 喀纳斯 像一个妖艳迷人的女人,层林尽染、流金溢彩,她那绚丽多彩的身影勾人心魂,使人无法忘怀;冬天,她变成了高冷的冰雪美人,冷若冰霜的外表,正如她那-40度的气温和过膝的积雪,但那份恬静优雅却让懂她的人痴迷不已。也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一次是冬天,在经过了3836公里的飞行,经历了650公里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童话边城—— 布尔津 。据说冬季的喀纳斯是迥异于秋天的热闹非凡的场面,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让这里重新变成了一片净土。甚至那些外来的客栈老板都下山过冬去了,只有一些本地图瓦人还在大山里过着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冬季的 喀纳斯 就像一幅幅水墨丹青般,恬静却有深意。我决定要去喀纳斯寻找我梦中的冰雪童话世界。
布尔津——禾木,艰辛又美丽的冰雪公路
在 布尔津 休整了一晚,天一亮,我们的车队便向 阿尔泰 山深处的 禾木 出发。我们这次的车队既有房车,也有霸道作为保障车,兼顾舒适和安全。
马上进入 禾木 的时候,路边有个在冰雪中依然挺拔的敖包,可以看出这里的图瓦人和 蒙古 人一样,有着共同的信仰。关于图瓦人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士兵繁衍的后代。图瓦人多穿 蒙古 长袍、长靴;居住的木屋用松 木垒 砌,有尖尖的斜顶。他们以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为主要饮食,常喝奶茶和奶酒。在一年一度的“敖包节”中,图瓦人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他们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每年都举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火、祭敖包等宗教祭祀仪式。
布尔津 县城到 禾木 实际上只有150公里,但是却足足开了四个多小时,除了路上的拍拍停停,冰雪山路上行驶也的确是比较慢。在 新疆 旅行,切记不要把行程定得太紧,在路上的时间一定要预留得足够多,两个地点的车程常常要数个小时,且不说 新疆 动不动就要走几百公里才能到达下一个点,光是路上的美景就让你在拍照中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当你发现自己赶不上原定计划的时候,分分钟就要走夜路了,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季这是有很大风险的。
美丽冻人的夜晚,璀璨的星空
第一次在这么低温的环境下拍星空,真的稍微有点准备不足。出了不少问题,刚把三脚架支起来,就发现云台被冻得拧不动了,原来是三脚架的润滑油被冻凝固了。对于从来没有这么经历这么低温的 广东 人,真的被惊呆了。为了拍几张星空照,把两个手指都冻伤了。回来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完全恢复。拍摄完星空回到酒店,遇到我们的司机师傅半夜起来热车,据说这在冬季的 新疆 是个重要的操作,不然车子在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没办法正常运作了,不是电瓶缺电就是机油被冻住了。
禾木清晨,神的自留地的恬静
三个人坐一架爬犁,再加上背包什么的,本身已经很挤了。我们还得一个叠一个,坐在同伴的两腿之间。坐爬犁的人背靠向马屁股,调皮的马儿还一路跑一路放屁拉屎。爬犁一路向前,我们只能往后看,而驾爬犁的马夫就挡在面前,实际上只能往两边张望,这姿抛实在别扭。但我已经顾不上太多了,尽量用爬犁上的军大师遮挡着身体,因为实在是冻得慌。现在回想起这画面真觉得有点搞笑。马儿拉着爬犁穿过村庄,来到村后的白桦林里,要知道这里秋天就是一片迷人的金黄,现在也变得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哈登观景台以前给我的印象就是人超级多,想起那年秋天,星夜下摸黑来到观景台上占机位,那黑压压的人群在山下看过去,还以为是一排树。时不时还有迟来的人想走到人群前的斜坡上架脚架,人群里便会发出骂声一片:你挡住我的镜头了!我的是大广角!现在可好了,观景台上只有寥寥数人,什么角度随便你拍。但大部分人是不敢停留太久,平台上的气温实在太低了。好在我穿得足够厚,全身包得只露出双眼。在这个鼻涕都能在鼻孔里冻成冰的早上,为了守候自己想要的光影效果。我足足在山上拍了一个多小时,收获了几百张都不舍得删除的照片。
这些房子当地牧民称之为“木刻楞”,木屋全部由产自本地的原木结构搭建而成,只需要一把斧头和一把锯子,不用一根钉子和一滴胶合材料,原木也只是剥去树皮,不作任何修饰。“木刻楞”房屋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房顶呈尖三角形主要用于滑落冬天的积雪。由于屋顶陂度大,大雪不易积存,积雪到一定的厚度和重量时,就会自动从屋顶上滑落下来。同时,积雪底部的融雪又可以顺着尖顶伸出的沟槽流下,就是夏天的暴雨时节,雨雪水也不容易渗进居住的房屋里。图瓦人的木头房子圆木之间全部通过榫眼、沟槽环环相扣。对于木头槽缝之间的有些中空,他们铺上干燥的苔藓,算是建筑用的另类水泥,苔藓密封了缝隙,兼顾了稳固性和保暖性。
禾木 村所在位置的海拔在1300米左右,加之处于高纬度地区,一年中大半时间都是严寒季节。当地人戏称:一年7个月寒冬,等于一年过了两个冬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木刻楞”房屋既保暖又防潮,冬暖夏凉最适合当地的气候。“木刻楞”房体四周则用被斧头砍成单扁的圆木压榫堆成,更加重要的功能是防震、防倒塌,但防火的性能极差。当 阿尔泰 山区发生7级地震时,一些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出现倒塌裂缝,而这些木制的房屋却纹丝不动、完好无损。
其实一开始,图瓦人是不住木屋的,据当地年长的图瓦人说,在他们祖父母那一代,也就是100年前,他们的房屋并不是目前这个样子的,固定的住房主要有半坑半屋的房屋和用草皮堆垒(图瓦人称草皮房为契目)而成的房屋两种,天气转暖时就居住在毡房里。直到20世纪初 俄罗斯 人的陆续进入,不仅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的居住也有了根本的改变,才有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禾木——喀纳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泼水成冰的早晨,遇见喀纳斯湖的雪蘑菇
如果不说,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一处平整的雪原就是 喀纳斯 湖,上面甚至还有些脚印甚至汽车留下的轮胎印。要知道 喀纳斯 是著名的变色湖,不同时间来,看到的 喀纳斯 湖是不同的:水清时湖为蓝绿色,冰川 融水 注入时是淡绿带点白色,薄云下的 喀纳斯 湖是粉红色,阴天时的湖水则是蓝灰色。但我真想不到在这零下几十度的隆冬时节,这里变成了雪白一片的平面。
同行的小伙伴一看 水里 弥漫的水雾就说,这水一定是热的,肯定是不到零度所以不结冰,现在气温起码都零下二十几,摸上去一定是暖的。说完就脱下手套把手伸进 水里 ,结果不到一秒就发出杀猪般的叫声。把我们都笑瘫了。这哥们一定是物理没学好。零摄氏度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来标的的,而且体感温度是以人体温度作参考,只要温度低于人体温度38℃都会感觉到冰冷。
喀纳斯村图瓦人家
上次来 喀纳斯 就听说有一些牧民在家里建立起了图瓦文化家访点,他们把祖先们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生产用具一一陈列出来,由专人进行讲解。观赏着原始的简陋用具,品尝着醇香的奶酒、聆听着原生态的歌曲、体验着不同的生活习俗,让外地的游客更贴近地感受着图瓦文化,这次回到 喀纳斯 老村,我们特地去了一家图瓦人家家访。
我们来到图瓦村一家非常热情的牧民家,进入房子,主人早已准备好一桌零食、小吃招待我们,里面有他们传统的油饼、油馓子、奶酒、奶茶等,也有一些来自哈萨克的糖果。房子的正宗悬挂着成吉思汗像,周围吊着各种动物皮毛,大的有野猪、狼等,小到狐狸、貂、松鼠都有。这些都是图瓦人早年打猎的战利品。但现在已经是禁猎了,这些都成为他们过往生活的一个记录。
在图瓦人家,奶茶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奶茶是咸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酥油、小米、小麦等配料。口味和藏族的酥油茶比较接近。我是比较喜欢这种口味,有同行的朋友就不是那么适应。一般喝奶茶要喝两碗,因为图瓦人的习俗说,你是用两条腿走进来的,喝完两碗奶茶,你再用两条腿走出去,预示着吉祥平安。
最早的滑雪是不是源自于 阿勒泰 地区,这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但眼前这副皮毛滑雪板就是最初的样子,生活在 阿尔泰 山深处的图瓦人,每逢冬季狩猎都要面对厚厚的积雪。在深山里,积雪甚至能没过人的头顶。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得用木头和动物皮毛发明了可以在积雪上滑行的滑雪板。皮毛滑雪板甚至比现代滑雪板更适合在山里行动,下山时滑雪板调向顺毛的一向,可以快速滑行,而上山时,滑雪板侧是反过来,皮毛逆向可以增加磨擦力,上山就不会打滑。
告别喀纳斯
新疆美良篇
新疆 绝对是一个只为了吃也值得来一趟的地方。短短一星期,自然没法吃遍 新疆 ,但还是把我们这些天吃的东西大致介绍一下。
一羊三吃的另一主角——抓饭。在 新疆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钟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羊肉的油脂可以帮助胡萝卜素在肠道中更好的溶解,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人体能够吸收的维生素A。西红柿将大米染成鲜亮的橙黄色,小火焖到汤汁收干,葡萄的酸甜中和了羊肉的厚重,不仅去油解腻,更为抓饭带来了丰富的味觉层次。
一羊三吃最主要的主角应该是手抓肉,因为只有新鲜的羊肉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烹饪。“鲜”字是由鱼和羊这两个字构成是不无道理的。这两样食材最好的做法往往也是最简单的做法。 新疆 人做手抓羊肉,只需一锅清水,羊肉冷水下锅,小火慢慢烧开,用筷子去试戳羊肉,如果可以戳穿就证明羊肉熟透了,这时候转大火把羊肉里的血沫逼出来。撇去浮沫后下盐,这时羊肉遇到盐之后就会略收缩。这时候捞起羊肉切件加上洋葱( 新疆 叫皮丫子)就是眼前的手抓羊肉了。
新疆 名菜不得不提大盆鸡,这其实是一道汉族菜。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 新疆 沙湾 县农民李某在路边开了一家饭店,擅长烹制辣子鸡块。一次,一个建筑公司的职工来吃辣子鸡块,虽然觉得味道好,但感觉量太少,就要他把整只鸡都给他们炒上。可是,炒好后的鸡块却没有那么大的盘子装,李某就用盛拌面的盘子盛上了,吃完后这群客人大呼过瘾,而邻座的客人们也纷纷要求来一份大盘装盛的鸡。经过多年的演变,在 新疆 ,不仅可以吃到大盘鸡经典款“土豆鸡”,还可以吃到大盘鸡豪华版、升级版“香菇鸡、咸菜鸡、豇豆鸡、花卷鸡、海带鸡、油炸馕鸡、冻豆腐大盘鸡、鸡血饼大盘鸡”等,香喷喷的大盘鸡再配上具有 新疆 特色的馕、皮带面,绝对是一道美味。
这是我最喜欢的平民美食——拉条子,又叫拌面。随处可见,而且相对出品也不差。其配菜几乎涵盖了所有市场能见到的蔬菜: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苔……并佐以牛、羊肉配炒。 新疆 的拌面是我吃过觉得最好吃的面,真的是特别劲道,特别有嚼劲儿。据说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小麦一年才一造,所以做出来的面才会如此好吃。这看似平平无奇却内有乾坤的美食必须要你自己亲口试过才知道有多好吃。
住宿
这次一路住的条件都不错,比起数年前的 喀纳斯 ,各方面的条件都要成熟了不少。简单晒一下酒店图,让大家有个大概印象。
如何前往
喀纳斯 机场是个季节性机场,十月过后,这里就会停航了。景区没有火车站,若选择坐火车前往 喀纳斯 ,只能从 乌鲁木齐 坐火车到 北屯 ,改乘汽车前往 喀纳斯 。 从 乌鲁木齐 可乘卧铺汽车到 布尔津 ,之后转车前往 喀纳斯 景区。 但冬季只建议包车前往,因为景区内的景交车在冬季是不运行的,游客只能通过自驾车进入景区,对于没有冰雪驾驶经验的游客,我还是是建议包当地司机的车。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司机还能给你提供不少好的建议,在 新疆 自驾,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往往需要几小时,错过了一个吃饭的地方,可能要开几百公里才有吃的。 新疆 还有很特殊的一点,加油站晚上九点钟就会关闭了。如果不熟悉环境,错过了加油站,那可是很严重的事情。
部分消费价格参考
在 禾木 我们体验了雪地摩托等游乐项目,感觉比国内很多玩雪的地方都要便宜不少,算得上是良心价了。特地摘录了 喀纳斯 景区公布的2018-2019年冬游游玩项目价格表供大家参考。喀纳斯 禾木 白哈巴 冬季全域通票:100元/人禾木 冰雪乐园通票:(含雪雕、雪圈、冲锋舟、雪地足球、雪地悠波球1小时、雪地碰碰球1小时、打雪仗):100元/人单项:单人雪地摩托:50元/圈毛皮滑雪板:100元/人(含雪板)雪地悠波球:50元/人/小时雪圈:50元/人/小时冲锋舟:50元/人(2次)香蕉船:50元/圈庞巴迪雪地摩托车体验:50元/圈跳雪:50元/人/小时马拉爬犁登哈登,乘坐马拉爬犁穿过 禾木 村、 禾木 古桥——抵达哈登平台:150元/人禾木 民俗体验园(吉祥善院、老屋博物馆、马蹄乐队演出):150元/人美丽峰雪地摩托穿越线:360元/人曲开老人雪地摩托穿越线:260元/人吉克普林雪地摩托穿越线:260元/人百年老屋雪地摩托穿越线:260元/人哈登平台雪地摩托穿越线:180元/人雪地摩托登观 鱼台 :260元/人吐别克气垫船民俗体验线:580元/人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