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有个投资3780万的知青博物馆,姜昆聂卫平曾在这里挥洒青春
在中国的五六十年代,有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城市里面的千万热血青年告别家乡,纷纷来到祖国的乡村,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献给了中国的黑土地。
大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战后的中国农村注入大量劳动力,一定程度上解放农村劳动力,给农村带来新的种植理念,引导农业发展。走进黑龙江黑河的瑷珲知青博物馆,在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中,走进过往的时光,去了解那些年发生的故事。
走进知青博物馆,时间的门在这里轰然开启,关于知青博物馆的选址于黑河市爱辉镇,也是有原因的,爱辉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辉所在的黑河市是当年全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多的地区之一,他们来自京、津、沪、哈、浙等各大省市,去向有兵团、农场、林场、农村,代表性强。
知青博物馆展出内容共分六个部分: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大潮落去、两地情。展馆的主要形式除版面文字、图片外,还有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每一幅照片后面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那个年代的青春往事,这也是很多当年下过乡的人才有的共同回忆吧。
知青博物馆内还有一个当年情景再现的场景,是知青们吃饭的食堂,她们劳动之余,在这里一起动手做饭,应该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吧。
这所展馆是全国最大一家综合性知青博物馆,包括京、津、沪、哈、浙、川等各省市知青,反映当年全黑龙江省185万知青的经历。黑河地区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的知青,他们与当地的农场职工、农民一道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这里曾培育了金训华、陈健等知青楷模,也出过聂卫平、肖复兴、梁晓声,姜昆,姜大明,濮存昕等知青名人。
知青博物馆在2005的时候,投资三千多万筹建,建成之后的2009年7月29日 迎来首批参观者,一百多位来自天津、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等地的老知青"重游第二故乡,重温如火的激情岁月,感受振奋的北大荒精神"。 虽然只是试开馆,但看着曾经的生活场景,听着当时的"流行"歌曲,拿起简陋生产的工具,坐坐暖和的土炕,还是让前来参观的老知青们再次体味了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知青题材的电影,像狼图腾、甜蜜蜜、今夜有暴风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全部都是取材于五六十年代的知青生活,知青是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强盛做出巨大付出和奉献的一个庞大的团体,她们在最美好的年纪走出家乡,走向乡村,把青春和激情奉献了祖国的黑土地。
重温如火的激情岁月,感受振奋的北大荒精神,中国1700万知青在祖国边疆农村战天斗地的光辉历史已经被真实的记录在了史册上。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那些流淌在时光深处的如歌青春,就以知青博物馆的形式被记录被怀念被永远铭记,如果你曾在黑河下过乡,再来这里的时候,记得来知青博物馆看看,说不定会找到你熟悉的面孔和往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