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固原,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明代九大边关重镇之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固原市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这里有着璀璨的历史遗存。佛教的石窟、旧时的长城遗址,这里是一座文化之都。
同时,固原的也有着十分独特的地理环境。处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固原,有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也有丹霞地貌。位于其南部的六盘山,也会固原市蒙上了一片绿色。
【关于行程】DAY 1: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DAY 2:六盘山主峰米岗山DAY 3:老龙潭、卧龙山
须弥山石窟,来自佛教世界中心的石刻
"须弥",古印度的神话里是一座名山,按照佛教的宇宙观,它是诸山之王,是世界的中心。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就是认为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
谈起西北,人们总是倾向于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看”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壮丽,也品“古老神秘”的西域民俗风情。但是很少会有人,看到遗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宁夏固原,少有人留意到历经千年的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固原市原州区,这颗遗落在丝路之上的明珠虽不如龙门、云冈等石窟声名在外。但它那未被商业开发所侵蚀的质朴,才最具佛教石窟寺的神圣感。
须弥山石窟最早从北魏时期开始建造,后经过历代的扩建修葺逐成规模。遗址内的大佛楼,是有“须弥之光”称呼的唐代大佛,这是武则天在全国范围内贡献弥勒佛的功绩。这座石窟,被命名为第五窟,是马蹄形摩崖窟,仅仅是裤脚就有15米之宽,石窟的深度和高度均有20多米,是须弥山最大的石窟之一。在石窟中端坐的弥勒佛,高20,6米,佛像的耳朵就有5米的长度。据传,在按时之路时期,吐蕃人侵占了固原地区,虽饱受战乱之苦,但是须弥山的石窟多数都得以保留下来。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他取材于佛教典故。沿丝绸之路,从西路一路向东传播,固原作为古丝绸之路东线北段的重要节点,许多往来的客商和僧侣在此落脚,所以佛教也很快在固原落地发芽。在须弥山石窟,除了气势宏伟的第五窟,这片山梁上还分布着大大小小150多座石窟。历经千年风雨,许多石窟逐渐被毁,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海原大地震,许多遗址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在第五窟大佛楼的身后,石窟保护区的中部地区,是相国寺。它北靠松树洼,南邻桃花沟,东部便是杏树台等宽广的台地。相国寺内的石窟,最早在北周时期就开始开凿了。石窟主要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等四部分构成。相国寺石窟,是须弥山石窟保护区内保较为完好的石窟区之一。窟内的佛教造像集中的体现了佛教在华夏文明区内传播、演化的历程。
在相国寺的脚下,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古树,这种对土壤和水量都有着严格要求的南方树种能够在干旱的固原地区存活,并且自然成长可谓是奇迹。佛教徒常在树前焚香散花,绕树做礼。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佛到哪里,菩提树就会生长在哪里。所以,在干旱的须弥山中有菩提树成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相国寺,须弥山中还有一处兴于明代的圆光寺。明代,是须弥山石窟再度兴盛的时期,但主要是寺院建筑的修缮,而不是续开石窟。明代正统八年(1443),原景云寺僧绰吉汪速在旧寺基上重建佛殿廊庑,之后上奏英宗皇帝,乞望敕赐寺匾。英宗允应,遂题“圆光寺”匾。就这样,这座寺庙开始被正式的命名为圆光寺。
国内最壮美的丹霞地貌,曾是穆桂英的穆柯寨
丹霞地貌,是在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它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这样的地貌,广布中国,在国内的28个省区直辖市都有分布,温热潮湿的东南沿海,雄浑辽阔的西部大漠,高寒冰封的青藏高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在此之前,看过福建的武夷山和大金湖都是丹霞地貌。和这两处被绿水环绕不同的是,本次前往的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是一处如群火一般的地质奇观。
火石寨地质公园,位于固原西吉县郊。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景区是4A级旅游风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分布着我国北方最典型、最集中、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的丹霞地群,同时这里也是国内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火石寨的海拔在1960-2650米之间。火石寨,原叫穆柯寨,这里曾经是穆桂英的大寨。据传,大宋王朝为了抵御辽兵,破解辽国的“天门阵”,向穆柯寨借取镇寨之宝--“降龙木”。谁知穆桂英拒绝了前来借宝的宋将孟良,气急败坏的宋军放火烧山,结果大火烧红了山上的石头,穆柯寨也因此变成了“火石寨”。至今,在宁夏固原还流传着将火石寨称作“穆家营”的说法,当地的老人会说,穆家营就是穆桂英当年打破“天门阵”的地方。如今在火石寨景区内,依旧可以看到残垣的断墙和围城。据说,这就是穆柯寨的遗址。
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内,除了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沟壑纵横的西北地貌奇观之外,还有历史十分悠久的人文景观。这里有天险古战场,有始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的石窟古寺。这些石窟古寺后经历代的扩建和修葺,逐渐形成规模。如今,在景区内,有石窟群10余处。这些石窟古寺和固原的须弥山一样,都是同期建造的,是宁夏地区较早的石窟群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迹。
在火石寨景区内,有一处新修的玻璃索桥。在景区内云台山和望霞亭之间,新修的玻璃索桥长达268米,高度也有118米。吊桥两端为木质结构,中间30米为钢化玻璃材质的栈道。索桥横架于两山之间,在桥上可以远眺山景,低头是深悠的峡谷。大风吹来,索桥会有轻微的晃动,着实刺激。
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由于云台山、板石窑、石寺山、大石城、情人谷等众多景点组成。园区内自然神奇秀美,人文景观也是特色鲜明。
用一天的时间,翻越了宁夏的南部第一高峰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处在高原与山地的交错地带。地形大致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太低、洪积冲积平原、六盘山河贺兰山之上,平均海拔在1000米之上。宁夏地区最有名的山脉是贺兰山和六盘山,六盘山主要在宁夏南部的固原市,而六盘山的主峰米岗山,高达2942米,是宁夏南部地区最高的三峰。(宁夏境内的最高峰,是处在宁夏、内蒙古交接地区的贺兰山主峰、高约3556米。)2018年5月底,我们一行人从固原出发,从六盘山镇开始攀登六盘山的主峰米岗山,我们所走的路线是没有呀对外开放的。上山下山时都沿着护林员开辟出的山路前行。相较而言,上山的道路更容易行走,基本上是车辆开辟出来的道路。从山底出发,一路经过了阔叶林区、针叶林区、稀树草原区、最后登登2942米的米岗山山顶。值得一提的是,雨后的山林空气格外的号,去年深秋的松树落叶铺满林间的小路,格外幽静。
由于前一晚的突然降温和降水,在快要到达山顶时,我们看到了挂在树木上的冰,和地上残留的积雪。5月底的福建,温度早已高达35度,而在千里之外的宁夏看到积雪,实在令人兴奋。
到达山顶后,一行人开始下山。下山的过程可以说是全程最为艰难的,那一刻真实的体验到“荒野求生”的感觉,弯腰走过低矮的灌木丛、跳下接近九十度的陡坡,山间几乎无路可寻,要不是请了当地的山民做向导,还真的是难以走从这片山林。
翻越米岗山,我们一共用了近7个小时的时间,在途中一共休息了3次,全程每人一盒凉牛肉、两块馍馍、一根士力架充饥。必定登山是件体力活,无法携带过多的物品。
翻越米岗山,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完整的户外运动,这必定是终生所难忘的。这片山林,是登高揽胜的好去处,登上2942米的山顶极目远眺,看日出日落,看云海翻涌。脚下是绵延不断的群山,在大西北偶遇一片绿水青山,山高天阔,无论是活动本身的意义还是置身于这片群山之中,旅行有了别样的意义。
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老龙潭
老龙潭,是泾河的发源之地。它源于六盘山麓,一泻千里最终注入黄河。在黄土高原这样干燥的地方,老龙潭却气候阴湿,降水十分的充沛。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固原乃至周边地区难得的避暑纳凉圣地。
夏天行走在老龙潭景区内,看清澈的潭水,也看周边秀丽的青山。在深深的峡谷间,山、水、林、石各有各的特色。传说,这里是《西游记》中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王的地方。所以,在老龙潭景区内,不仅能看到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一个很大的关于“中国龙”文化的主题博物馆,有兴趣的游客也可以前往参观。
城市里的山地公园,泾源卧龙山
在泾源县的县城里,有一处并不算太高的小山,这就是卧龙山,古时它被以“观山”命名,也有龙首山的叫法。卧龙山是泾源县城的最高点,登顶后可一览一座小城的全貌。
夜幕后的卧龙山,亮起各色的霓虹,白天翠绿的小山瞬时间被点缀的五彩斑斓。如果在固原有幸夜宿泾源县城,一定别忘了在晚饭之后,到这座小公园里散布,去感受一下这座小城的市井魅力。
【关于美食】
固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这是一座回、汉杂居的城市。在固原,以牛羊肉为主的回族清真美食是不能错过的。
同时,作为一座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固原的出产的各色蔬菜也是很多的,尤其土豆很是出名。当然,如果你吃不惯羊肉的膻味,各个县市和景区门口都有汉餐,饮食方面是不用担心的。
【关于交通】
固原市宁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这里交通便利,境内有六盘山机场可直飞国内多个省市。兰太高铁和宝中铁路、固王铁路、定固铁路和白平铁路也都有途经固原。
【关于住宿】
随着近几年,宁夏全域旅游的推广和固原当地旅游的开发,固原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各个县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宾馆和酒店,住宿问题是不需要担心的。
结语
固原,是我走进西北的第一站。在这里由古代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遗址和大自然创造的秀丽景色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虽说这是一座名气不旺的小城,但是它所拥有的景色却值得一起。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