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
正月初四是走亲戚的日子,中午去书院街道走亲戚的闲暇之余,去周边的一个很冷清的景点--洙泗书院转了转。这个地方是供游客免费参观,游客来到后在门口做个登记即可进入。洙泗书院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洙泗书院就坐落在洙水和泗水之间,紧紧守住了华夏文化的心脉,这里是先师当年讲学的地方。中国书院的历史通常从唐代算起,但是洙泗书院的历史却有2500年之久。根据资料记述,洙泗书院就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先圣讲堂”,历代受人凭吊和膜拜。《阙里文献考》记载:“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尤存,光武帝击破董宪于昌虑还,过鲁,坐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诣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元至元三年(1337),孔子第55代孙孔克钦任曲阜县尹,在旧址上创建书院,任命孔子第53代孙孔滨为山长,因书院位处泗水以南、洙水以北,故以“洙泗”命名。明清代各朝相继整修,到民国期间,殿、堂、门、庑等各项建筑仍旧十分完备。今存建筑40余间,分为三区,东区有更衣厅,西区为礼器库、神庖、神厨,中区为大门、讲堂、大成殿、两庑,院前有神道,神道的尽头为牌楼,楼额大书“洙泗书院”四字。
山东省文物保护场所
现在的洙泗书院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场所,因为多数人不知道她的伟大价值,所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平时非常宁静。只有具备深厚传统底蕴的人才能够感受到当年先师讲学存留下的浑然元气和智慧灵光。这里是儒家学子求学的圣地。修习儒学必须要做到定与静,这里能帮助人进入定静状态。书院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江堤先生体验后曾言到:“华美的彩饰、繁芜的殿宇、青苍如云的古柏,都不如这散发出天堂气息的宁静,给人以超越时空的震撼……”儒生修身进入定静之后,心灵才能得到升华。书院内建筑均为明代建。清代重修。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建筑,元、明、清各代碑刻,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丰草盈地,步入这林木蓊郁,恬静幽深的古老书院,别有一番情趣。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