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山古村落简介
上九山村位于素有"东方圣都"、"邹鲁圣地"之称的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1100多年的历史,为国内罕见的石头村落。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省最美村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古村坐落在两山之间。北接朗子山,向南毗邻微山湖。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300余套。受伏羲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现存许多文化古迹,如玄帝观、爷娘庙、梁祝结拜地、秦皇故道、萧进士院、老学堂、古戏台、老廊桥、六合院及各类作坊店铺。 石村依山而建,九座山环绕四周,石屋、石院、石墙、石阶、石井,古石村奇观浑然天成,这座刚刚获得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的村落,便是邹城市石墙镇上九山村。 上九山村建在半山腰上,刚一进村,一座八角形的水井就映入眼帘。因为年代久远,井口的石头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印子,时至今日,村里留守的老人仍然会肩挑两只水桶,在深达十几米的井内使劲摇晃井绳,打上来一汪冰凉的泉水。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几乎每走几步脚下便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顺着石头的纹路望去,许多村民的房屋都是直接建在岩石上,"门口的台阶是用旧的磨盘改的,家家户户都有石头做的神台。"村里的老人说,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所以家里盖点啥东西,都离不开石头。 上九山村作为千年古石村、文化古村落,位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由于受儒家文化和易经理论基础上的堪舆(风水)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村庄的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装饰和民风、民俗等方面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风水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村里每家的小院都是古石建筑四合院,院北面为大门向南的正房,正房两侧为东、西厢房,正房门左边有供台,以祭祀族先。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和老人住正房,子女住东、西厢房的生活习惯,反映了村民们遵守孝道、仁义和礼仪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对村风民俗影响的体现。现如今,上九山村还完整保存着三条明清时期石头建成的街巷,古石院300余个,古石屋1200余间,乡土古石建筑数量多且保存基本完整。在过去的考古挖掘工作中,上九山村曾在村子南头发现的汉墓中出土了古钱币,古钱币上有"货泉"二字,此钱币确认为西汉王莽时期的货币,也证明了此村庄最晚在西汉晚期就存在,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村座在山上,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人称石头村,街口垒了石头门,至今还有三个比较完整的石头古老街.
萧进士院
萧进士院、始建于宋代初年,位于泉水街北端,占地1.5亩,有房屋25间,大门过道一间,长廊20米,分为前院、后院、后花园三个部分,前院有客厅和卧室,后院有绣房,院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属北方典型的园林式民居。萧进士为官清廉,为人正派,体贴百姓疾苦,热爱家乡人民,当得知后人打响场扰民的事情后,当即举家外迁,受到官府和民众的赞扬。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