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碑林博物馆
孩子寒假有一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参观碑林博物馆。于是趁周末就带孩子去参观碑林博物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去碑林博物馆,但仍有新的体会。提到陕西西安,很多人都能想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来陕西旅游,大家多会去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而碑林博物馆却人气没有那么旺。据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18年接待游客858万余人次,碑林博物馆18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39199人次,差距很大。但走进碑林博物馆,就会深深感受到她的价值所在。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碑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
景云钟、大夏石马
步入戟门,远远可见“碑林”亭。门右边的东亭是景云钟,曾是西安钟楼上报时用的,钟上有铭文为唐睿宗李旦撰并书,1953年移至此保存,是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春晚12时跨年钟声即为景云钟钟声,西华门报时钟声也为景云钟钟声录音。门左边西亭,一头大夏石马,亦国宝级文物,是唯一一件有大夏记年的文物。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
康熙、雍正、乾隆纪功碑石
随后沿中轴线向“碑林”亭行进,路两边各有三座御碑亭。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亲自为平定朔漠、大小金川、青海、回部、准噶尔等西北地区的叛乱所书写的纪功碑石。六座碑亭现五座关停修整,一座开放,可见碑石下底座雕刻有龙,碑厅顶是金黄色,这也是皇帝专用。
石台孝经碑
接下来进入碑林广场,而广场本身就是文庙大成殿遗址所在,因1958年毁于雷火。广场后部就是“碑林”亭,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红柱绿栏双飞檐的碑亭,其中央悬挂的匾额上有“碑林”两个金灿灿的大字,传说是林则徐的手迹。走近此壮观的碑亭,亭内陈列着西安碑林里最大、最宏伟、形制最特殊的名碑唐玄宗御书《石台孝经碑》。碑冠、碑身、碑座,共用35块巨石组合。碑顶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和神龙,碑座上线刻双狮和卷草纹饰的三层石台垒起,显得庄重魁伟,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现已列为国宝级文物。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有借鉴石台孝经碑,奥运圣火祥云也借鉴石台孝经碑。
7座碑室
第一展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讲解老师介绍,日*本天*皇年号都取材于此,因此日均空袭西安多次均避开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讲解老师着重讲解了《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是初唐建中二年(781)吐火罗人伊斯受唐政府资助在国都长安义宁坊大秦寺修建的一块记述景教在唐朝流传情况的碑刻。它记述了当时景教(属于基督教教派)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丹麦著名探险家、考古学家何乐模前往西安寻找《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最后碑被当地人保护下来,但是何乐模复制了一个碑,并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终辗转保存于意大利罗马教皇博物馆。书法价值高。第三展室,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
碑林石刻艺术室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展陈内容主要为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讲解老师在这里讲解了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有四骏陈列于此,“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由于中国近代国弱,文物流失海外甚多,有几千万件之多,可见中国历史文化之璀璨。
了解历史越多,越觉中华文化之厚重,中国历史上是如此辉煌,如今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