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三次从安徽自驾回到北京,终于可以写出自驾的心得了。从北京出发,我们的终点站是安徽黟县。也许大部分人对这个古怪的地名并不熟悉,但如果提及宏村、西递,大约很多人会有所耳闻;如果再说到黄山,估计大半中国人都会恍然大悟。黟县就是隶属于黄山市的一个县城。黟字的发音读作“壹”。当地导游会煞有介事地告诉你,黄山古称黑多山,久而久之,二字合一,就演变成黟山。如果去查百度,黟县的前身被称作黝县,早在秦朝就已存在。东汉建安十三年时,黝县改称为黟县。我与黄山的渊源起始于10年前的团队活动。一个部门的几十名小伙伴,请了两天假,搭乘绿皮火车,到黄山团建。当时有幸同时看到了云海和日出,那时的宏村,商业化氛围尚浓烈到令人厌恶的程度。然而景色美则美矣,旅行团走马观花的方式,却并未让我与这些名胜产生共鸣。2017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到黄山和宏村休假。短短的三天时间,竟与这块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从17年初开始,我们先后5次从北京出发,到黟县小住,这里的山水、人文,无不令人流连忘返。徐霞客在两次游览黄山后写道:登黄山,则天下无山。更为人熟知的说法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见过黄山,便见山不是山了。然而,游历再多些,则可知道,黄山的奇峰怪石,苍松翠竹,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云海的确是世间罕有的奇观,但裹挟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自顾不暇,赏云海的兴致,多半也烟消云散。反倒是,散落在黄山脚下的古徽州村落,更值得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不说别的, 单指一条,黑色的马头墙,兀立在蓝天中,那份剪影,在我心目中,是永不退色的画面。如果考虑安全性和性价比,从北京往返黟县的最佳出行方式,应该是高铁。乘坐高铁,从北京南站到黄山北高铁站,只需5到6个小时。如果能买到G27高铁车票,吃过早饭,9:45从北京出发,下午3:15到达黄山北,晚上就能在黄山脚下,悠闲地品尝当地美食了。但是,每次在火车上,看着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让我有种莫名其妙的艳羡。或许,是更喜欢那种自由驾驭的感受,渴望想停就停、说走就走的任性?第一次自驾是在2018年4月,我们选择在清明假期的第二天,从北京出发。中途在合肥休息一夜,第二天中午抵达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回想起第一次自驾前,内心还颇为激动,也着实做足各种准备。检查车辆、提前购买燃油清洁剂、查旅行攻略,不一而足。然而一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很多顾虑是多余的。高速上每隔30到50公里,就有服务区,提供加油、洗手间和餐饮服务,部分服务区甚至还有可住宿的酒店。服务区内的餐饮种类丰富,除地方的特色小吃外,简便自助餐和肯德基也随处可见。假如不喜欢这些餐饮店,还可以在超市中购买方便面、面包之类的快餐食品充饥。所有服务区均提供热水,一般就设置在洗手间的附近。自驾的另一个好处是,在黄山附近,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卡各种景点,并当天返回入住的酒店。有了第一次自驾的经历,在2018年的10月,和2019年的2月,我们再次自驾去了黄山。每次都很顺利,于是,把一路上的心得整理出来,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惠人惠己,可供以后自驾游参考。
季节
黄山四季常青,即使冬天的气温,也很少低于零度。如果要选择的话,春天和秋天,是黄山最好的季节。春天自不必说。从2月开始,新安江畔、宏村和卢村外的油菜花就陆续开花了。3月中旬,油菜花的开放进入鼎盛时期。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如果能乘坐小飞机,俯瞰大地,或用无人机航拍,必将得到此生难忘的精彩瞬间!从3月到4月,漫山遍野绽放的花朵,把山野涂成了绚丽的油画板。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红色的,让人目不暇接。不仅仅是花朵,有些植物的新芽,在春天里竟呈现朱红的颜色。阳光下,那些树远看像着火了一般,发出红彤彤的光芒。那种生机勃勃的春意,让你感受到某种东西从大地和你的内心深处复苏了。
秋天会给你惊喜。塔川的秋色已成为黄山景区的新名片。塔川村距离宏村大约2公里,站在国道318,俯视位于盆地中的村庄,白墙青瓦就掩映在层层叠叠的丛林中。从10月开始,树叶的颜色开始变化,在绿色的松树和竹林中,种植了大量的乌桕树和枫树,两种树的叶子在不同的时间里,逐渐由绿变黄,再变红。此时山野的颜色,虽不似春天绚烂,却更显磅礴。站在观景台上,还可以眺望不远处的奇墅湖水库,清晨时,雾霭飘浮于水面山间,如梦如幻的景色,令人终生难忘。黄山市内,种植了许多桂花树,10月,竞相开放,香气袭人。
观赏冬季黄山的美景,有时是需要运气的。今年的春节,我们赶上了雪季。安徽的雪花,虽不如北方的鹅毛大雪厚重,却连绵不绝,而且山上的树林,顶着白雪,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也是独特的景致。在12月时,我曾在路边见到一株老树,指头挂满红色的果实。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树种,然而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那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唯一没有尝试的季节,是夏天。当地人说,5月到6月间,是梅雨季节,气温虽然不高,但是潮湿的环境,大部分北方人都不习惯。7月到8月的温度,大都在40度上下,不适合户外活动。据说山上很凉爽,但是总不能天天爬山吧?而且暑假是旺季,游人众多,观景的兴致也会打折扣。
路线
从北京至黄山的高速路程大约1300公里,路线有若干选择,一是全程京台高速;二是走京沪高速出/进京,然后在山东境内换到京台高速;三是大广高速转济广高速,最后仍然要汇入京台高速。3条路线我们都尝试过,总结下来,还是推荐全程京台高速。京台高速的路况最好。靠近北京的路段双向4车道,其余路段也基本上是3车道,而且几乎全程限速120公里。京台高速上德州、济南和曲阜服务区的设施很全面,吃东西方便,还能顺手买些扒鸡、煎饼和驴肉之类的当地特产。要吐槽的是大广和济广高速。服务区里的小吃味道乏善可陈,大部分路段限速100公里,且只有两条车道。选择这条路线实属无奈之举,京台高速安徽路段在2018年期间一直修路,拥堵严重。2019年初,安徽境内的京台高速终于竣工,再也不必绕济广了。从北京出发,我们通常会选择在合肥停留一夜。北京至合肥大约1060公里,高速上需要行驶11个小时左右。我们第一次自驾是早晨6:30出发,在德州服务区加油并吃了早饭,中午在曲阜吃过简单的午饭,下午又加过一次油,5点左右抵达位于合肥市郊的酒店。第二次是早晨7点出发,选择了大广+济广+京台高速的路线,下午6点到达合肥。第三次没有选择合肥,而是落脚徐州修整。2019年大年初一,从北京出发时已经早晨8:30,全程700公里,下午6点到徐州。选择合肥的好处是,第二天从合肥到黄山,只需4到5个小时。在合肥吃过早饭,午饭前可以赶到黄山附近的酒店。下午还可以游览附近的景区,时间安排比较充裕,人也不会太过疲劳。从黄山返回北京时,第一次我们选择在徐州歇脚。以后的两次,都是一天就返回北京。这种方式比较辛苦,清晨5点就要起床。无论春秋,黄山的清晨都是大雾弥漫,高速公路也不例外。好在早晨路上车少,危险系数不算太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天,晚上快进京时,车流量都比较大,视线也不好,兼之司机疲劳,开车时总提心吊胆。到北京时,大约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两次到家都是倒头便睡,感觉仿佛倒时差一般。这样的自驾,有些自虐的成分,同行的父母和孩子也叫苦不迭。如果再次自驾,最好合理安排返程时间,在徐州或济南休息一晚,再赶路,会感觉好些。
加油站
不论选择哪条路线,山东境内的加油站都大可放心。不过当心加油站的套路。加油前,服务员一般都会向外省车辆推销燃油宝,你只要稍作犹豫,对方便拧开瓶盖快速灌入油箱,你只能付钱。进入江苏和安徽境内,无论高速的服务区,还是市区内的加油站,多只提供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对燃油系统的影响有多大,众说纷纭,我坚持保守的原则,尽可能加普通无铅汽油。在京台高速上,有个禹会服务区,是中石油的五星加油站,提供98号无铅汽油。如果在山东境内加满油,开到禹会服务区,大约距离在300到500公里之间。一般来说,一箱油总能坚持到禹会。而在黄山景区附近,有几处加油站提供98号无铅汽油:一处在汤口高速出口处,中石化的加油站。出高速后,可立即在此加满油,则未来几天都不必再为此事烦恼了。第二处在距离宏村约30公里处的蓝田镇,有家中石油的蓝田加油站,返程时,可以顺路在此加油后出发。再有就是靠近黄潜伏高速公路的中石化渔亭楠杩加油站,如果从黄山去婺源,可以选择在这里加油。对油品挑剔的车友,可以考虑收藏。
美食
黄山景区,是国内少有的,对物价管理非常规范的旅游区。以当地名产臭鳜鱼为例,无论是路边的农家乐,还是景区内的百年老店,价格都在88到98元之间。区别就在于鱼的大小和品质。除了餐饮,景区周边的客栈、酒店,乃至当地租车的小哥儿,价格的差异都不大。在这里,少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野蛮和无礼;也无须担心食品的安全和人身安全。能把物价和服务品质控制到这种程度,不要说国内,就是在国外的大部分旅游热点地区,都十分罕见。黄山地处皖南,靠近古徽州,是徽菜的主体。味道微辣,偏咸。因为《舌尖上的中国》,黄山臭鳜鱼和毛豆腐变得家喻户晓,到黄山不得不尝。臭鳜鱼各家的价格都差不多,烹饪味道和鱼的品质却大相径庭。传统的臭鳜鱼做法,类似红烧,鱼也是山溪间野生的品种。随着这道菜的风靡,养殖的鳜鱼越来越多,味道也不断演变。而我,却更喜欢传统的味道。现在已难寻到溪水中生长的鳜鱼了,在水库中长大的,就算得上野生了。对比在鱼塘中饲养的鳜鱼,水库中的鳜鱼个体略小,肉质却更紧实。安徽河流众多,黄山脚下更得益于山泉水的滋养,鱼虾水产丰富。除臭鳜鱼外,我独喜欢当地人称为“石斑鱼”的小型淡水鱼。第一次看菜单,我以为是店家居心叵测,没想到品尝之后,发现竟鲜美异常。这种小鱼生活在溪流的石缝中,只有一寸多长,身上有黑斑,因此当地人称其为“石斑鱼”。刀板香,大约是仅次于臭鳜鱼的徽菜代表了。名字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就是把安徽的腌肉,放置于樟木菜板之上,停留些许时间后,再呈给食客。樟木散发出浓郁的薄荷清香,能消除腌肉中陈年的“哈喇味”,还捎带浸入些许清新的味道,此时的腌肉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腌肉可炒菜,也可以炖菜,甚至可以裹入粽子,或与笋丁爆干后当佐粥小菜。黄山周边多竹,野生的笋子味道鲜甜,以冬笋为最佳。个头不大,外观也不出众,吃起来却清脆鲜美。最好与肉同煮,且久煮不烂。春笋的味道略逊于冬笋,一是肉质没有冬笋肥厚,二是酸涩的口感更重。如果错过挖笋子的季节,可以品尝笋干和笋衣。把鲜笋上薄薄的一层皮剥下来,就可以晾晒成笋衣,尤以在阴凉处放置一年以上更佳。笋衣烧肉,就是红烧肉炖笋衣,是我们的最爱。笋衣口感柔韧香滑,猪肉肥而不腻,配上一碗白米饭,富足感爆棚。黄山的毛豆腐,外观恐怖,味道其实不错。有着豆制品发酵后特有的微酸口感。简单在油锅中煎熟后,放入当地的辣酱,就是一碟小小的美味。除了毛豆腐,黄山的豆腐干味道也极美。安徽人简称其为豆干。用它搭配水芹菜、马兰头或小油菜,用菜籽油爆炒,味道质朴清爽。菜籽油相比北方的豆油或花生油,油腻的感觉少了许多。用它炒菜,在盘底几乎看不到油汪汪的菜汤,那油仿佛是挂在,或者包覆在青菜的表面,保持了蔬菜鲜绿的色彩,且熠熠生辉。当地的水芹菜味道很好,分为野生和人工栽培。野生水芹味道更浓郁,尺寸却比人工栽培的小许多。曾经买了野生水芹,结果洗菜时发现小小的水蛭,把我们着实吓了一跳。当地人说,野生水芹菜是指生长在田间水沟里的水芹,发现捎带水蛭是很常见的。从此我们再也不敢买那些所谓的野菜了。如果非要一饱口福,还是去当地的正规餐馆品尝吧。黄山还有石鸡和石耳。石鸡是生活在山溪中的林蛙,皮肤是黑色的,肉质却雪白。石耳形同木耳,但小许多,用来炒蛋或炖鸡,就不必放味精了。据说这两种食材都无法人工养殖,所以价格颇高。石耳炖石鸡,汤色乳白,味道鲜美,似乎只有在皖南地区才能品尝这道美食。年糕。黄山的年糕分为两种,一种糯米含量低,口感接近云南的饵块。另一种糯米含量略高,但又不像水磨年糕那般粘牙。我更喜欢第二种。把年糕切成薄片后,与鸭蛋、豆干、咸肉、青菜同炒,亦饭亦菜,味道独特。可惜难以保存,2018年10月返京时,我带了一些,想回到北京后继续享用。只是在后备箱里放置了十几个小时,到达北京后,年糕表面竟长满霉菌,只好全部扔掉。自驾其实蛮辛苦,经过一天的奔波,晚饭时,总要喝点儿酒,缓解疲劳。安徽是产粮大省,白酒品牌琳琅满目,如果是自己饮用,100到200元之间价位段的选择很多。当地的白酒品牌是黄山,浓香型,味道不错,喝过几次,觉得性价比很高。
住宿
黄山周边的客栈、酒店数不胜数。汤口镇位于黄山脚下,沿着溪流而建的小镇,遍布客栈和餐厅。这里的客栈价格随旅游的淡旺季浮动,但性价比高。即便是旺季,一个晚上也只需几百元,且干净整洁。山顶也有若干酒店,但是价格高,住宿条件一般。如果为了观日出,偶尔住一晚也无妨。山顶清冷,注意多带些保暖衣物。来黄山旅游,必须去宏村打卡。村内的客栈价格普遍比村外高20%,也不会超过千元每晚。村外的客栈近几年如雨后春笋,逐渐增多,竞争加剧后,价格回落,可以安心选择,且生活方便,服务水平也丝毫不差。黄山市内有皇冠假日等五星级酒店,就在新安江畔,风景无敌。可惜从黄山市出发,距离任意一个景点都有段距离,适合度假,却不适合旅游。慎重考虑。既然是自驾,有条件多带些随身物品,因此我们选择可以做饭的酒店。每次自驾,电饭锅,蒸锅,乃至大米,都要从北京千里迢迢带到黄山。安徽的大米虽然也是一年一季,但是无论口感,还是观感,与东北大米有天壤之别。2017年陪久居黑龙江的岳父母去黄山,我们在各种餐厅、超市、村庄内遍寻不到可口的大米,两位老人家一直耿耿于怀。自此,我们都随车携带5公斤包装的五常大米到黄山。有一次,邀请当地人吃饭,他们家的小姑娘,对我们做的米饭赞不绝口。其余食材包括调味料,一律在当地采购。当地的青菜、鸭蛋、腌肉是我们采购的主要食材。闲来无事,在山中闲逛,居然看到跑山鸡和跑山羊。那些禽畜,在山林中肆意游荡,天黑时,才回到围栏。饲养鸡和羊的是个年轻人,他的主要顾客是宏村附近的餐馆。看我们真诚,他杀了只鸡卖给我们,赶上杀羊时,又给我们留了几斤羊肉。炖鸡和炖羊肉时,只放了盐,料酒,葱姜和花椒 ,香味飘满小院,酒店的服务员也因此永远记住了我们一家。因为去黄山次数多了,我们已经从旅游转为度假的模式。今年春节期间在黄山逗留了九天,其中有六天蜗居在酒店中,看孩子们玩耍,喝茶,聊天。最大的活动就是准备一日三餐。这样的生活虽难以留下闪光的记忆碎片,却省心省力,平静祥和。所以,挑选一家更接近“家”的酒店,是我于自驾游中收获的一点心得。
伴手礼
安徽物产丰富,歙砚、徽墨、宣纸,文房四宝中,在安徽可得其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中国名茶中得其四!当地的小吃种类繁多,黄山烧饼,石头馃,徽墨酥,五城豆干,腊八豆腐,葛根糕,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购物时间不充裕,可以选择到屯溪老街,能采购到所有物品。因为商家林立,价格近乎透明,根据自己的眼缘挑选即可。假如时间充裕,茶叶可以到茶农家慢慢品尝。当地茶农极朴实,不会像商贩以次充好,或把好茶平铺其上,卖给你时,却从袋子下面取出次等茶叶充数。有家名为张记的黄山烧饼店,味道最佳,且现烤现卖,去买的话,要碰运气。胡兴堂的烧饼,油腻感和甜度稍低,而且连锁店众多,也是选择之一。其余的当地特产,可以选择规模大些的超市采购,价格比屯溪老街便宜,但是种类略少,选择的余地不大。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小礼物,我们对当地的咸菜也情有独钟。首推萝卜干,用当地小小的白萝卜,切片后腌制。味道甜辣适中,且蒜香浓烈,佐粥最佳。每次自驾我们都带几盒回来,送给父母和朋友品尝。
需携带的衣服和物品
黄山附近的天气变化莫测。当地人有时和我们开玩笑:“要看今晚的天气,才能知道明天的噢!”也许他们是对的。春秋冬三季中,随时都会艳阳高照,也会阴雨连绵。随行衣物一定要带全。4月间,白天的温度,只穿一件单衣已经足够。太阳下如果疾走,还会浑身冒汗。夜凉如水,则需要多加一件外衣。我一般穿搭一件抓绒,热了脱下来,冷了再穿上。十一期间,晴天时的气温依旧很高,穿一件短袖即可,要注意防晒。阴天或下雨时,需加一件薄外套。12月到2月期间,温度犹如过山车。晴朗的日子里,一件抓绒衣足够了,阴雨的天气时,需要穿件薄羽绒服。自驾的优势是,行李可以多带一些,所以,无论哪个季节,最好带上防雨的衣服和鞋子。黄山的雨,一般都细细密密,像过了筛子的面粉,很少有倾盆大雨。衣服的防水等级要求不高,但透气性要好,否则温度高的时候,贴身穿着会粘在皮肤上,极不舒服。软壳冲锋衣裤最适宜。鞋子最好选择专业的户外防水鞋,但不推荐V底,爬山的话,太滑,太危险。不必带雨伞,在景点游玩,携带不方便。如果实在需要,一般酒店都会提供。皖南饮食风格偏辣偏咸,如果口味不习惯,可以带些方便食品。当地的小青菜用菜籽油炒熟后,既养眼又美味,搭配些香干,营养均衡,可以满足各种人士的需求。面食不太普及。父亲到黄山后,特别想吃馒头,我陪着他遍寻宏村外的餐厅和市场,才找到一家售卖馒头的小铺。基本上,馒头只有在早上10点以前才可以买到,而且会加糖,对血糖高的老人来说,不算友好。假如家人嗜食面食,可考虑带些北方的馒头,以解相思之苦。挂面在超市随处可见,甚至饺子皮也能买到。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几个人在初五那天包了饺子,合节气,饱口福,增进友谊。经过几次自驾后发现,如果能选择大型的中石化或中石油加油站,并坚持加无铅汽油,燃油宝是比较鸡肋的存在,可带可不带。皖南地区水质清冽,我们一家从未遭遇水土不服的窘境,春秋冬季也无须忧虑蚊虫的骚扰,药品也不必携带。倒是防晒不可忽视,适当带些防晒霜或衣帽以备不时之需。
驾乘体验
2015年的R320,至今不过才开了3万公里。在城市里驾驭R级,是一种可怕的折磨。即使把变速箱设定为S模式,起步时,整个车子仍很慵懒,在拥挤的环路上,有时会被其他车辆加塞。穿行于小巷子中,每次会车都像在碰运气。狭小的停车场内,寻找停车位更挑战司机的意志和技术。然而,到了高速公路,它就释放出全部的激情和活力。即便车内坐满四个成人和三个孩子,时速超过80公里后,在任何时段加速仍异常轻松。使用换挡拨片,选择5000转再升档,车子简直如猛兽一般。R级软绵绵的悬挂和高高的视野,让这种凌厉的加速显得有些另类,甚至不真实。R级的刹车和底盘调教,也让司机在高速驾驶中,有足够的信心应对突发事件。只要不是紧急制动,刹车的点头现象并不明显。高速并线时,坐在第二排会感觉到车体的晃动,如果并线轨迹平缓,这种晃动几乎察觉不到。路况允许的条件下,我都会选择定速巡航。此时,把驾驶位调节至半躺模式,用一只手轻扶方向盘,另一只手搭在扶手箱,或车门扶手上,就能享受高速奔驰的美妙和悠闲。乘坐的最佳位置,自然是副驾驶席后的第二排座椅。在旅行途中,把座椅位置调制半躺,戴上眼罩就可以小憩了。悬挂系统把大部分的颠簸都过滤了,经过一些大的坑洼时,也仅仅能感受到上下的波动,但很快被抑制。第三排座椅如果长时间乘坐,腿还是觉得憋屈,只适合孩子们。那是他们的私密空间,里面摆满玩具和零食。如果要抱怨的话,还是车体对噪音的抑制。急加速时,在驾驶位上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时速超过140公里后,风噪很大。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主要噪音源是轮胎,那种隆隆的声音,听久了也很恼人。R级的最大弊病还是窄小的后备厢。本来垂直高度就逊色于SUV和标准的MPV,长度也小的可怜。如果坐满七个人,那后备厢就只能放置几个背包了。长途旅行,最后预留一个座位的空间放置行李。
后记
不到2年,我们去了5次黄山,其中3次是自驾。审美疲劳?不存在的。安徽人的朴实和真诚,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的规范管理,都让我们欲罢不能。而品味自驾途中的乐趣,犹胜于欣赏终点的美景。最念念不忘的时光,莫过于静静地安坐驾驶位,开启定速巡航,让杯中咖啡的芳香在车内升腾飘荡。此时的我,非但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反而感到宁静平和,只希望这样的旅程一直持续,永不停止。黄山与宏村之间,是一条崎岖的山路,狭窄的地方,错车都极困难,如果适逢大雾,则险峻异常。R级臃肿的身材,在山路上驾驶需多加小心。一般要注意挂皖J的本地车辆,他们对山路大概已烂熟于心,车子开得飞快,我一般能让则让,绝不争抢。长途自驾,安全第一。春节后从黄山返回北京时,路上遇到大雨。在高速过弯时,能感到车体有侧向滑动的趋势,特别是后轮很活跃。只一瞬间,车子重新回到正常轨迹。或许是四驱系统及时遏制了失控,或许只是自己多虑。但我仍然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驾车驶过了那段飘散着瓢泼大雨的高速公路。尽管每隔2到3个小时,我们都会更换司机,但接近北京时,仍感到极度疲惫。夜晚中卡车的远光灯,为紧张的神经平添更多烦恼。如果选择京台高速回京,3条车道可以让你稍稍远离隔离带,也就稍微远离了对面远光灯的骚扰。此时最好能跟着一辆车前行,否则漆黑的公路上似乎总是隐藏着危险。总结下来,最好不要长时间行驶在夜间的高速公路上。从黄山返回北京时,中途休息一晚,是最明智的选择。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