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祭拜中山先生
2017年7月份,和家人游览了金陵-南京。其中第一天的行程是中山陵和夫子庙南京这座城市的旅游景点总是令人伤感,知名景点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肃穆之中却是带着阴沉之气。或许正应了“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句古诗,六朝古都却也均是短命王朝,国民政府定都金陵却也难逃连战连败偏安一隅宿命。然南京这座城市对于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丰功伟绩却是记得的,也是大陆唯一一个把孙中山先生铜像矗立于市中心的城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早在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辞退了临时大总统职务,第二天一早,便约了胡汉民等人骑马去紫金山打猎,他在攀登到山的中部南坡时,向远处眺望,顿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高兴地对同行人说:“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传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主持长老也曾向孙中山推荐过这块葬地。孙中山病逝后,根据他生前的这个愿望,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偕同孙科,林焕廷等人,来实地勘察,选定墓址,并从登报悬赏征得的40余份陵墓建筑图案中,选定采用获得首奖的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建成。这便是中山陵的来历。拾级而上,感悟整个陵园的肃穆与庄严。博爱牌坊,瞻仰中山先生的正气和胸怀。相信台湾人对于中山陵的感情是比大陆人强烈的,因为在台湾某种意义上真正实现了民主,民生,民权。这些词汇对于大部分大陆人来说可能只是教科书上面的知识,然在台湾地区,日本,大部分欧美国家人民至少手头是有投票权的。即使那些都是各党派的领袖都是各大财团推选出来,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也想有那么小小的权利。而不是每天说着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权利,但我没见过哪个人民代表是我们普通民众选出来的。其实来中山陵,最重要的是拜谒先生,其次则是欣赏风景。中山陵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内,是整个南京市的绿肺。登上339级台阶,放眼望去,沁人心脾的绿扑面而来,身处城市钢筋水泥之中,也是难得的“奢侈”。
夜色下夫子庙秦淮河
落日时分,远观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金碧辉煌,体现了庙宇建筑的特色,规模要比曲阜的三孔逊色的多,虽然建筑规模不能相提并论,但也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体现了自汉代以来,人们尊崇孔子的理念。 最主要的是它门前缓缓流淌着一条河——秦淮河,秦淮河两岸,汇集了南北朝以来古代的建筑群,古代商贾云集于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他们竟豪奢,建豪宅,筑花园。因此,秦淮河两岸建筑特色多彩多姿,徽式建筑,庙宇建筑,南方园林式建筑,体现在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民族特点。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一条河,缓缓地缓缓地从南京城里流过,流过,她的繁华不知道该用何种词语来形容,寻遍词典,仿佛只有用奢侈,豪华,靡靡之音来形容不为过。她是南京的母亲河,也是南京历史和文明的象征,如今,秦淮河畔的靡靡之音不再,而繁华依旧,灯影浆声依旧,风采依旧,浪漫依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