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窑鸡的由来!
【美食名称】:土窑鸡(富贵鸡),富贵鸡,叫花鸡,荷叶鸡,泥焗鸡。【主要原料】:散养三黄鸡,秘制调料,秘制蘸料,果木炭,锡箔纸。【食用功效】:滋阴补阳,降燥润肺,养血养心,健脾养胃。【制作场地】:野外空地。【窑鸡起源】:相传烧窑鸡起源云霄:云霄有个书生,上京赴考,名落孙山,心灰意冷。在回乡路上.身上盘缠又遭歹匪洗劫.碍于读书人面子薄,不敢向人家求乞.饥饿难忍,这时恰恰拾到一只被猎人打伤的山鸡,便用小石头垒起窑,拾柴生火烧热.把山鸡用湿泥裹住.放入窑里烧烤,鸡熟剥开泥.异香扑鼻。突发奇想,仕途无望,何不经商。于是回乡后,经营起独家“烧窑鸡”.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一种工艺操作了。口味也变得更加好吃了。也更加卫生了。而昔日烧窑鸡经厨师反复研制、改进、选料制作更考究。现选用本地鸡、加调料、用锡纸包严,然后放入窑里烧烤.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肉嫩鲜香.色泽金黄,滋味别致。 不管怎么改进,乡村里的壮族人,还是喜欢一群人在一起窑鸡,气氛活跃,人气热闹,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不管大人,小孩,还包括老人,都比较热衷于窑鸡。于是这种田园美食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窑鸡场所建筑!(也就是土窑)
选一块平地,往下挖两公分高的土坑。围绕这个土坑键一个土窑。必须保证中间是空的。必须有添加柴火的门。然后用柴火烧制土窑(最好选用果树的树干来做柴火)。使土窑的土变成红色。窑内的温度,达到800度左右。熄火,放入准备好的食材到土窑里。上面用土掩盖住,过一个小时后,就可以刨开泥土吃窑鸡了。
今天我们一共做了两口土窑。我做了一口,我小舅子做了一口。他们女人负责点火烧窑。
航拍土窑烧火!
为了更加详细的拍下本次窑鸡活动。我开起了我的无人机,在他们上方拍摄。这样会更加全面的了解窑鸡的过程。以及大家参与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半个小时后,第二口土窑也达到了温度。于是放入我们准备好的食材。跟第一口土窑一样操作。等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吃香喷喷的鸡肉了。
给土窑点火加温!
为了保证土窑的温度,为了让窑鸡成功。最后再上面燃烧柴火。这样就能完全保证窑鸡的成功。下面就开始点火了。
窑鸡出窑了!
在大家的共同等候下,新鲜的土窑就要出窑鸡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了一个下午的成果,也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结果。为了保证不把食物搞脏,为了尽量完整的保护好食物。开窑时必须小心翼翼,一点点的把覆盖上的泥土刨开。这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考虑家里还有老人,这只鸡就带回家,给家人吃了。
广西其实有很多美食,也比较有特色,好吃。尤其是这个窑鸡,我个人觉得更加好玩。更加好吃。只不过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一般都是要3个小时以上。最后谁有兴趣做这个窑鸡的请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