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一句邀请,便来了泉州
不曾到过的地方曾听你说值得一去,本不在行程中的行程因为朋友的一句邀请就速度的买了车票,开启了 泉州 三日之行。对于 泉州 ,是不知晓什么的,看过一段宣传片,度过几篇游记,隐隐约约的记得有开元寺,有西街,还有一座老子的石头像,这应该就是自己要去看的地方,在车上的时候这样计划着。只是当踏出火车站的时候,感觉老天爷不友好的下着雨,顿时有些沮丧,看来又是几日发霉吧。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泉州 海岸线曲折蜿蜒,整体板块酷似鲤鱼,被称作鲤城一直到现在也都这里被称呼。同时, 泉州 也因“刺桐港”而享誉全世界,是我国古代“海上 丝绸之路 ”的重要起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古港历史。自古也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四海人文第一邦”等盛名。同时也是知名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朱熹就曾经这样评价道:“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地下看 西安 ,地上看 泉州 ”,相比于 西安 , 泉州 的文化显然更加鲜活, 泉州 集合了儒释道和视界各地的宗教文化,是海上 丝绸之路 的最为重要的起点城市。
来泉州必访--开元寺
泉州 自古以来有“泉南佛国”的美称,而且又以开元寺最为有名。所以来 泉州 ,开元寺就是首选游览的地方。开元寺位于 泉州 西街的一侧,走上长长的西街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两座直立高耸的东西二塔, 塔下 是葱郁繁茂的榕树,绿树掩映间,红色瓦片的殿宇庙堂,这个就是开元寺了。
开元寺是 泉州 最大的佛庙,始建于唐初,传说是 泉州 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所以初名“莲花寺”,后来改名开元寺。走进开元寺的大门,可以看到面前的殿堂正上方有“桑莲法界”的牌匾,这也说明着开元寺的历史渊源。
像大多数寺庙一样,这座殿就是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只不过这里的大雄宝殿牌匾却是在室内,而且这座大雄宝殿也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 中国 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 石柱 ,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 印度 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 石柱 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 中国 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
关于开元寺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黄守恭家中种桑养蚕,是 泉州 最好的桑蚕业开拓者,是这里的巨富,有地三百六十庄。有一名禅师,叫匡护法师,有一天来想黄守恭求一块地建寺庙,黄守恭不给。禅师朝来暮去多日之后,黄守恭开口说:如果你想要地块建寺庙,就等着我后园的桑树开了莲花,我就给你地块。禅师听了笑笑走了,隔天开心的来向黄守恭讨地,说:“你后园的桑树已经开了莲花”。黄守恭看到桑树开了莲花,大吃一惊。这时禅师飘然而去,没了踪迹。之后黄守恭就病了三年,桑树也开了三年花。后来黄守恭寻到禅师,问到需要多少地块,禅师说只要一块袈裟大小就可以了,只见禅师的袈裟抛到半空,一下子就遮住了黄守恭的所有地块,之后袈裟孔的地方没有遮住,后来就有了开元寺,而黄守恭只留了一小块地就是现在的檀樾主。
交通乘坐公交002、006、014、601到开元寺下车,步行可达。门票免费开放时间08:0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想在西街上走一走
西街是 泉州 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 泉州 的繁荣,它还是 泉州 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西街可以看到现存的很多分割建筑,有这边地方特色的红屋顶也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
西街建筑中,除古大厝、近现代骑楼洋楼外,还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据统计,西街区域内已知历史名人故居含遗址有二三十处,自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
西街东起双门前(即今钟楼下),西至唐 故城 西门素景门(即今 孝感 巷口)。阳光大好的日子里,如果你走上西街可以看到,这里店铺林立,街上游人如织,有的小吃店门口拍着长长的队伍。
在西街附近的小巷子里走一走,还发现了他们这里的艺术街区,在这里,似乎 泉州 的景点都开口说话了,都有了一段自己的经典台词。
西式老洋楼变身1915艺术空间
游玩过开元寺之后在开元寺的西侧的小巷子里还发现了1915艺术空间,走过窄窄的巷子就进了一座绿荫红墙的院落,两层的砖红色洋楼格外显眼,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栋洋楼建于1912年,到1915年落成。从1915年到现在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见证了这个城市一百多年的沧桑,经历了自身伤痕累累的一个过程。它曾被当成马槽使用过,也曾租借给工厂当作厂房,也被利用成为仓库,2015年,政府与宋宅业主达成一致,由政府出资修缮,宋宅业主出让6年的使用权。修缮工程以“修旧如旧”的形式全面复原三面坍塌的走廊,对大厅、大房、后房、边房进行现状保养和防护加固,修补并补配残损、缺失的构件,并纠正过去维修过程中被改错的部分。
现在这里可以举办静态的规划展、作品展,也将不定期举行动态的文化沙龙,也经常邀请名家学者、当代艺术家到此互动交流,所举办的展览都是免费公益型的,主要的是这里游览也是免费的,那天我们进去的时候里面游客稀少,想来发现这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不是熟知的本地人,游客发现还是不好发现的。
一楼陈列着很多石雕作品,看着每一个形象精致的作品,脑袋里把入木三分这个词直接改了入石三分。在石头上雕刻难道应该比木头大很多,而且很多作品都还有细小的镂空线条。每隔作品有事那么形象生动,不禁对创造这些作品的艺术家肃然起敬。地址:西街116号宋宅
承天禅寺
泉州 寺庙很多,除了开元寺必去之外,承天寺也是值得一去的。承天寺又叫月台寺,位于 福建 省 泉州 市区 崇阳 门外东南。在 泉州 也是非常有名的寺庙,不过这里好像没有开元寺香客那么多,不过寺内榕树参天,放生池里还有很多乌龟或游来游去或趴在池子边的木头上小憩。
门票免费开放时间5:00-17:00
樟脚村
据说这里是摄影师的一张照片让大家开始发现的,摄影家都纷纷来这里拍照。这里就 福建 省 泉州 市 泉港区 涂岭镇的 樟脚村 ,据说是因为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 樟树 ,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故得名 樟脚村 。现在好像没有看到 樟树 。
这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群里,巷道连着巷道,岔道连着岔道,曲径通幽,颇有迷宫的神秘。砌屋时依山就势,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许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穿行在卵石砌成的幽巷,嗅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双手所及的是一片片斑驳的石墙,缠绕其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感。阳光照射下,一块块铁红色的风化石头呈现出红褐、灰白、藏青等色泽,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
雨天让这群石房子蒙上了一层朦胧感,古老质朴的气息处处可见,现在基本上这些房子里不住人了,有的已经坍塌。
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适合自驾
涂坑刘氏古民居
古民居,是泉港独一无二、鲜活不朽的风景线。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群,散落在这座人杰地灵的古城之中,拂去岁月的尘土,慢慢地走进古宅,不经意间,我们就会穿越历史,体味文化的积淀、厚重与传承。
这次的 泉州 之行,感觉深深爱上了这些红砖红瓦的院落古厝。红砖民居是这里最具特色的建筑,细节的建筑是,泉港的涂坑村也是。
远看红砖白石,燕尾脊成片,一排排古厝井然有序;近看雕梁画栋,飞檐翘顶依旧,昔日繁 荣昌 盛清晰可见。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泉港区 后龙 镇涂坑村,静卧着一处由40多座古大厝组成的刘氏古民居群,气势恢宏,蔚为壮观。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 泉州 海丝申遗遗产点之一,是全国唯一的聚落型遗产点。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拍摄播放专题片《古厝寻珍—儒商并圣的传奇》。
涂坑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 福建 莆田 贵族刘宗孔因避“靖难之变”,携眷至此,明朝永 乐至 清代乾隆年间,刘氏后代以祖祠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40多座古大厝,形成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那矗立在门口的一根根石旗杆,代表了涂坑人的骄傲和荣誉。
看着这斑驳的断壁残垣,他们像一个老人一样向我们述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如今这里已经开始修缮,还有很多还没开始,很多石墙瓦砾之上都长了荒草,自己用手摸了一下这砂砾的墙壁,一点都不松软,当时建房子的牢固程度可见一斑。
历史的风霜掩不住惊艳。刘氏古民居安坐在这秀丽山川的怀抱中,似一位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反刍着当年的辉煌岁月。屋檐上那活灵活现的石雕、悬壁上那惟妙惟肖的木雕,散发着被时光润浸的暗香,鲜活着这座古老的建筑。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部历史书卷,祠堂书院、古井旗杆、鱼池拱桥……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存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它们所见证的变迁。
三孔井是 厦门 口市码头船舶停靠的渔民补给给 淡水 所设,口径2米,井深15米,由三块石板封盖,在封盖上钻三个井孔。每个井孔0.5米,让人们提水较为安全。
很幸运看了一场木偶戏
中国 传统文化多是多样,种类繁多,又各有各的精彩,来 泉州 看一场木偶戏是必须的。木偶戏又叫做傀儡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降,即流传于 泉州 地区,俗称嘉礼戏。经数百年传承,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剧种音乐—— 傀儡调。
傀儡戏分为“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古城“四美”。傀儡戏班社也叫做“四美班”。现在古 泉州 提线木偶戏台的布质帘幕上都有“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的对联和“内帘四美”的横批,在这里当然也看到了这样的对联。
这次在 泉州 看到了一场木偶戏表演,《小和尚下山》、《钟馗捉鬼》、《驯猴》等等,表演的都是木偶戏的年轻传承人,每个人手中操纵者几十根木线控制着木偶的四肢,身体,衣服,表演的活灵活现,精彩纷呈,看的我们都赞口不绝。
舌尖上的泉州--关于吃
这次在 泉州 也吃了很多当地的特色小吃, 比如 面线糊,扁食,好成材牛排馆,土笋冻,馋嘴鸭,安香骨鸡腿等等。
面线糊起源于 福建 泉州 ,是 福建 闽南地区和 台湾 地区的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去逛西街,走着走着就闻到一股浓郁的味道,然后循着味道就找到了这家在十字路口街角的小店了,排队的人还是很多,先付钱然后每个人发个铁牌牌,不同颜色的倒是新奇,出锅一只卖掉一只,等拿到吃起来,鸭肉的味道还是很棒,特别是鸭皮那部分,对于整只来说,估计一个人吃掉就觉得不好吃了,所以几个人分的话应该刚刚好。
跟着本地朋友来的,看着很像笋啊,吃起来脆脆的,凉凉的,问朋友这是什么做的,说是一种蠕虫,也是这边一种特色,西街上就有好几家这样的店,不过说这家好吃些,对于第一次吃的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觉得份量不多,一小碗10块也不便宜了。
这家的鸡腿是每天都排着好长的队,走的那天早上想来买,无奈没有开始卖,只好留作下次了。
西街边上还有一家可以吃吃泰餐的店。
好成材牛排馆位于 泉州 名胜大清真寺和关帝庙附近的。这是一家传承了100多年的老字号,出品主要是牛排和牛肉汤。老板祖籍 泉州 惠安 ,100多年前,老板的爷爷离开家乡创南洋,去了 菲律宾 做厨师。民国初年回到家乡开了家牛肉馆。创南洋的经历让老板的爷爷见识了西式牛排的做法,回到 泉州 后加进了西方元素改良了本地的牛肉做法,没想到炖的全熟的牛肋排受到了客人的喜欢,于是这种做法便坚持下来,直到今天。经过爷爷黄金纪、父亲黄清山的认真经营,黄记牛肉很快在 泉州 就有了不小的名气。1949年后经历了许多波折,知道1980年代后期,黄财成才算接上了祖业,在 泉州 旧车站开了间牛排馆,1990年代中期又开了这家“好成财牛肉馆”。
住--肃清门客栈
客栈位于西街里,是一座独立的小院。住这里去西街只有几步路而已,距离开元寺差不多三四分钟就能走到,站在客栈的顶楼屋顶 天台 就可以看到开元寺的塔。客栈有大床房和双人间,用的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卫生都很干净,老板娘是个爱旅行的妹子,去过好多次 西藏 了,客栈公共空间挂了很多好看的照片。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客栈了,经常满房,所以预订要早些决定。
住--众山小厝埕旅宿
这家店位于一个小巷子里,晚上住进去的,白天发现那个小巷子直走出来就是开元寺河和西街,只要四五分钟路。这次住的是一个复式的,整体卫生和配置都很齐备,有他们自己的小院子,可以坐着喝茶聊天,店里的小伙子也非常热情,不论一个人出门还是还朋友家人出门,这家店选择是不会后悔的。坐标: 泉州 西街古榕巷8号, 泉州 众山小厝埕旅宿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