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你未曾前往,有些美景你未曾见证,那你就永远不会知道真实景象。没有去过越南的人,或从长辈们口中的描述以及杜拉斯小说《情人》的情节了解些许,但大多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仍略感模糊,通常越南在人们的脑中仅停留在“落后、贫穷、脏乱、嘈杂和战争”之片面中。在购买机票前,我甚至都没好好的研究过这个国家人文情怀、地理环境、景点分布之类的,神秘、未知是我对这个国家最初的印象。而踏上越南土地的那一刻,彻底颠覆了她在我心中的印象。越南有许多面,互相冲突,又合理存在。
看过海,也听过风,越过沙漠,也等过日落,从芽庄到大叻,再到美奈,还有胡志明市,一路向南,"越南"越美。
第一站:芽庄
芽庄一名在越南语中意思是指“芦苇之河”,原是一个渔港小镇。越战期间,芽庄附近金兰湾是美军基地,美军将芽庄做为最偏爱的度假胜地。芽庄主要以优美的海滩风光与海上休闲娱乐项目为旅游招牌,拥有越南最好的海滩和各具特色的小岛。芽庄最佳旅游季节是1-5月。11-12月是雨季,海水质量不太好。6-10月又太热,太阳晒得人受不了。
芽庄,这个小小的海边城市,偏僻,宁静。旅游的开放,赋予了这座小城新的生命。越南料理,正是这个新生命的繁衍。芽,是植物的最早形态,可以成叶,可以抽枝,充满生机,越南餐厅的装修风格就是以叶芽为题。
第二站:大叻
乘坐open bus沿盘山公路上海拔1500米的大叻,司机立马把车内的空调关了,让乘客们打开窗子感受凉风习习。和闷热的胡志明市、美奈相比,大叻是一个即便在盛夏酷暑凉爽依旧,甚至早晚得穿长袖外套的地方。这里天空湛蓝、白云朵朵、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松林苍翠、鲜花簇拥,“常春之城”名副其实。1893年,大叻被法国探险家Alexandre Yersin发现后,一些法国著名建筑师陆续来到这里设计了很多房屋别墅,日渐将这个东方城市打造成欧式风格。色彩斑斓的小洋房环绕人工湖春香湖依山而建,1300多栋法式旅馆、别墅、行宫和私人庭院组成了大叻蔚为奇观的欧式别墅群。依山傍水的法式建筑、常年盛开的鲜花、充满灵性的大小湖泊,与窄轨火车、天主教堂一起成就了大叻独特的魅力,让人一见倾心。
在越南的法国人和越南上流社会人士纷纷前来避暑,先后建起上万座别致的法式别墅,如同一座法国小城搬到了越南。在这里,可以尽情呼吸清冽的高山空气,苍翠的群山、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一览无余。大叻被美誉为“常春城(City of Eternal Spring)”和“小巴黎(Le Petit Paris)”,是越南人和外国游客最为喜爱的旅游胜地,也是新婚佳人度蜜月的首选之地。
这是大叻的这个Crazy House,越南女建筑师Dang Viet Nga所设计建造的。它像一栋魔幻的童话小屋,因其设计时包含了自然元素,比如树木、动物和蘑菇。建筑师从高迪的作品中获得了灵感,同时游客们还发现疯狂屋有许多和艺术家迪斯尼、画家达利的作品的相似之处。
第三站:粉红少女玛利亚修道院
建于1938年大叻玛丽修道院Domaine de Marie Church,这里有为孤儿、无家可归者和残疾儿童开设的孤儿院、幼儿园和小学。我更爱称之这里为粉红教堂,当初做攻略时完全被她的颜色、浪漫和梦幻吸引。
以温馨、浪漫为主色调的各幢粉红楼宇,应该就是介绍中所说的孤儿院、学校之类的吧。在教堂边上的花丛中,有一座圣母搀扶幼童的雕像,这里的圣母是一位典型的越南女性。教堂建在一处山坡上,登上教堂前的楼梯至二楼平台,色彩艳丽活泼的画面又印入眼球。
第四站:一半海水一半沙滩的美奈
一边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一边是延绵无垠的沙丘,“滔滔海浪”伴随着“茫茫飞沙”共舞美奈。美奈共有两个沙丘,以沙子的颜色来区分,一个叫白沙丘White Sand Dune另一个叫红沙丘Red Sand Dune。可观日落的红沙丘距离美奈中心区约20公里,白沙丘则在美奈东北方向约40公里,是赏日出的绝佳处。红白沙丘,如同张爱玲描述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红的热情奔放,白的温婉安静。
Jeep车司机带着我们在沿海小道上飞驰,略带鱼腥味的海风迎面吹来,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沙丘的深处有淡水湖泊,湖泊旁长满了高大幽深的热带丛林植被,沙丘包裹着碧湖绿树。白沙丘沙漠与内湖相伴为邻的奇景,让我想起了数年前曾去游玩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相似的自然景观,同样的不解之谜。对于为何沙漠数百年间不会掩盖内湖的现象,也许我们只能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拍沙漠的最佳时机是清晨,晚间风会把下落的沙砾吹回山上,掩盖了白天留下的脚印和车痕,形成自然的沙痕。所以有足够毅力的童鞋们,可以在清晨四点多起床前往白沙丘看日出拍大片。
第五站:胡志明
越南南北统一前,胡志明市还有另外一个优雅、小资的名字——西贡(Saigon)。统一后,越共为了纪念越南共产党创立人胡志明先生,于是将城市改名为——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但今时今日,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绝少提到胡志明市,更多时候他们仍爱把这个城市亲切地称为“SAIGON”。
胡志明市的主要景点几乎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所有景点之间串联步行即可。刚到胡志明市时,完全被马路上的摩托车大军给吓到,竟然发现自己都不会穿马路了。半天后才摸索出门道,要么跟在当地人屁股后一起走,要么就完全无视往来呼啸的摩托车大胆的径直往前走。不然的话,恐怕你在路边等上十分钟,都没穿到马路对面。
紧邻圣母大教堂的是胡志明市中心邮政局,建于19世纪末,由法国建筑师设计,该建筑具有欧洲与亚洲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特征,大厅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圆拱形的屋顶极具古典气息,正面墙上还有巨幅的胡志明画像。邮局正门外墙上刻有富兰克林、安培等对电和电信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名,正门上方还有一个巨型的钟,与邮局是同时代的产物。到此观光的游客和办理邮政电信业务的人群络绎不绝。
圣母大教堂位于市中心的“巴黎公社”广场,是胡志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因其红色的外表,又被称为红教堂,是胡志明市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始建于1877年,1880年建成,整个教堂由红砖砌成,造型匀称,庄严雄伟,风格类似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为57米高的双钟楼尖塔式样。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