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门及神道
马上就到清明节了,今日中午,走进孔林,拜谒圣人。孔林,亦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专用墓地。要到孔子墓首先要过的是墓门。墓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清代重建。此门凸显了孔子墓的神圣,表达了对孔子的尊崇。挡墓门绿瓦三楹,过去皇帝和群臣来祭拜孔子,文臣走东门,武将走西门,中门是皇帝走的,今天游人可不管那么多了,从中门扬长而过。石雕后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历代均有重修,是墓祭时摆放礼器祭品及宣读祭文的地方。过挡墓门,北面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两边是高大的古柏,还有四对巨型石雕:华表、文豹、甪端、翁仲,用以守墓。
子贡手植楷
绕过孔林享殿,由东南角门进入孔子墓园,门内北侧有一枯干,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树前有石碑一通,上书“子贡手植楷”。孔子死后,弟子们从各自家乡带来名贵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树木已无存,唯有子贡所植树尚存。其原因可能是因其他弟子守墓三年各自离去,唯子贡守墓六年,为纪念其高尚的尊师品德,所以历代对其植树加以保护。
皇帝驻跸亭
在楷亭北、孔子墓道东侧德高台上,南北整齐排列着三个古亭,这是纪念帝王来孔林祭祀孔子的建筑,称为“驻跸亭 。亭为四柱方形,均见于清代。最南为乾隆帝驻跸亭,建于四层台阶之上,黄琉璃瓦。南面设门,北面为墙,东、西两面设格窗。北墙悬挂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御制诗木牌:宫墙亲释奠,林墓此重来。地辟天开处,泗南洙北隈。春鸣仙乐鸟,冬绿石碑苔。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
孔伋孔鲤墓
甬道的西侧是孔伋墓。孔伋(前483──前402年),孔子嫡孙,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曾子著有《大学》等书,据记载《论语》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后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孔伋的学生又把孔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 以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儒学的经典著作。由此可见孔伋是儒家思想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孔伋后被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族人尊其为三世祖。 孔鲤墓紧挨在孔子墓东,稍偏南一点儿,加上南面的孔伋墓,形成所谓的“携子抱孙”格局。孔鲤(前532──前482),孔子之子。孔鲤年50岁先孔子去世,孔氏族人尊其为二世祖。 孔鲤一生无大作为,但因系圣人之子,故后来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至圣先师墓
孔子墓,这里是一坟地多葬制。孔林内有孔子,孔鲤,子思子三代人的墓,墓穴的安排叫“携子抱孙”。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墓在孔子墓的左后侧,这叫“携子”,孔子孙子,子思子的墓在孔子墓的前左侧,这叫“抱孙”,据说,这是子贡事先安排好的,其风水的用意是让孔子能抬眼就看到孙子,能时刻关注后代的延续,能用他智慧的眼神,使其后代代代都出能人,贤人。孔子墓上是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几个字。 孔子墓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后碑篆书“宣圣墓”三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历代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至元武帝大德十一年(1007)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封建统治是何等重要。
子贡庐墓处
孔子庙西侧有屋三间,是“子贡庐墓处”。 子贡,我们在前面已提到过他了,他是孔子的七十二得意门生之一。孔子去世后,众弟子为老师守墓三年而去,唯子贡哀思未尽,单独在此又守三年。 子贡为什么要给老师守墓六年呢?孔子病危时,众弟子都在身边,嘘寒问暖,只有子贡外出经商不在身边。孔子思念子贡,不停地唠叨子贡的名字。等到子贡赶来时孔子已经上气不下气了,怨道:“赐也,来何迟也,来何迟也。”因此,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深感内疚,于是用比别人守墓多一倍时间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当然,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善经商的,他贩卖骡马,家境富裕,毋须为生活去奔波费心,多守三年也无妨。但守墓生活毕竟是很清苦的,住草棚,吃素饭,不能洗刷,也不能回家探望亲朋。真是难为了子贡的一片孝心啦。 守墓这种做法对不对,值得不值得颂扬且不说,子贡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孝道之心绝对是应该肯定的。所以后人一直把子贡树为尊敬师长的楷模,并于明代在孔子的墓西建屋三间,立“子贡庐墓处”碑一通,作为纪念。 孔林,埋葬着一代圣人孔子,但它之所以被称为“林”,并非只有孔子墓。走出孔子墓的围墙,咱到更大的孔林看看去,敬请等下篇游记:孔林里拜谒名人墓葬群。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