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桃峪
八百里沂蒙处处好风光。巍峨的蒙山、雄奇的龟蒙,成了沂蒙群山的排头兵。临沂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势高大,岩石沉积,山石坚硬。连绵的大山形成的沟沟壑壑,一道道山峪又围成了难得的小块土壤。今天要说的是平邑桃峪,这里是天宝山脉与观音山围拢围城的山峪,三面环山,沿着山坡倒是土壤尚可耕种。于是,乡民垦荒而生存,平邑县桃峪村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闭塞的山村。暮春时节,和同事们一块慕名造访到此处,正是梨白桃红的花季,漫山遍野的梨树初绽花蕊,花间的粉蝶飞来飞去,树下的游人来来往往,这真是这个春天最好的时节。这里有着这么发达的道路。新修的道路,路面平坦,铺就的油面厚实,路边的栏杆坚固。这路沿山势而延伸于大山深处,将一个个山村连接起来。驱车走在这里,路两边是美丽的田园。
红色记忆
当我们把视野伸展于8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在血雨腥风的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敌后,开展了一系列的伟大的斗争。在桃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能留下共和国将帅们抗日的足迹,真是桃峪之大幸,也是桃峪的光荣。 “中共山东分局扩大会议、八路军115师高干会议”旧址,就在群山护卫的山坳里桃峪,这三间小草房里重要成果就是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强调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统一了全军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开展了大规模的军政素质建设,把115师打造成了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意志、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队伍。 被大自然关上一扇门的曾经闭塞的山村桃峪,也因群山环绕让一代大儒郑玄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因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大山的峰峦叠嶂,保障了“桃峪高干会议”的胜利召开。桃峪也因地形的特殊优势,115师在此驻扎达150多天。这是历史留给桃峪的深刻记忆,也是一代将帅们留给桃峪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同郑城悠久的历史,桃峪美丽的风光,淳厚的民风,成为今日桃峪美丽的风光,成为游人们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首选的地方。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