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说到牡丹让伯虎想起了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的牡丹花从古到今都很出名,常常听到洛阳牡丹甲天下,伯虎这次携众爱卿前往古都洛阳赏牡丹花果然名不虚传呀。且让伯虎带大家欣赏牡丹花开的美丽景色,感受千年古都洛阳之美。
当伯虎走近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时,看见花园里那姹紫嫣红,牡丹花害羞衿持,慢慢地开出了花朵,满园的春色,关不住牡丹的婀娜娉婷,姹紫嫣红。那花瓣大而不润却掩不了它的倾国倾城、闭月羞花,层叠的花瓣里漫浸着它的雍容华贵。
远远就能看见的金灿灿的宝塔这是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建筑。这是为保护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天堂遗址修建的保护展示建筑。与明堂共同构成了整个宫城区的核心建筑群。历史上的天堂形制非常独特,为阁楼式的建筑,其内部供奉有一尊巨大的夹纻佛像,是武则天时期重要的内道场。
中国国花园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国国花第一园”之美誉。
说起龙门石窟大家应该不陌生,最好的印象是在书本上看到的,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10万余尊的佛像汇聚在此,场面非常壮观。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经过400多年才完成,奉先寺的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
丽景门里汇聚了洛阳的所有美食,其中最能代表洛阳的美食水席在这里到处都能找到。
关于作者
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唐伯虎以前我在外企是一名生物方向研发人员,整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着,每天做着枯燥无味的工作。突然有一天,我想到了我的未来是不是也一直在这样的无味地工作下去,于是我辞掉了工作现在成为专职旅游自媒体。我想“有些旅程再不出发,将永无启程,有些梦想再不实现,将终成泡影。”趁着年轻去旅行吧,去感受不同的人生,去发现旅行中的另一个自己,去寻找憧憬美丽的美景。 旅行,心灵最深的呼唤,回归,心灵最初的平静。我愿分享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美食美景。用心丈量人生,用脚丈量世界。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图片,请关注我哦。有关旅游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我都愿意为你解答与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唐伯虎2012 微信:wtbohu 微信公众号:ttbohu
行程安排
Day1: 厦门—郑州机场—洛阳龙门动车站—入住牡丹城宾馆Day2: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入住牡丹城宾馆Day3: 黄河三峡—黛眉山风景区—登城墙看老街—入住牡丹城宾馆Day4: 中国国花园—洛邑古城—洛阳博物馆—洛阳龙门动车站—郑州机场--厦门
牡丹真国色,洛阳花正开,芳姿夺尽人间秀。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千年古都洛阳,在还没来之前对洛阳的最初印象是在语文科本上看到的龙门石窟。洛阳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建都时间共计1302年,而同样有华夏古都之称的西安也不过1001年的建都时间。说起洛阳最出名的花就是牡丹花了,刚好趋着牡丹花花开最艳丽的时候来到洛阳,牡丹是被当作富贵象征的,而在洛阳牡丹城见到的却是如此与众不同的牡丹,并因她的傲气和纯洁宽容的品性而卓然不群。
当我走近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时,眼前一片成千上万多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牡丹,游走在园区里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我不仅的感叹"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我见过最多品种的牡丹花了,第一次见到黑色的牡丹花,其实就是深紫色看上去就像黑色的一样,每年的四月份洛阳的牡丹花是开得最旺盛的时候,要是错过了四月份,那得等来年了。不过牡丹花的花期相对也较长些,到五月初还是可以观赏到牡丹花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牡丹花没有现在这时的漂亮。我不禁拿起照相机,把这最美好的一刻永远保存下来。
昔日伯虎里赏花只是走马观花,远远的欣赏,而今却是零距离的亲切。伯虎携众爱卿老外美女前来赏花,贪婪的嗅着牡丹花的芬芳,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但愿人们像牡丹花一样,尽情的怒放,芳姿夺尽人间秀,散发出醉人的馨香呀。每年的这个时候洛阳吸引了来个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赏花,这次为了感受古都的文化,特地穿上了唐装前来赏牡丹花,体验那个时候人们的赏花乐趣。
老外们纷纷穿上唐装,让老外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植物园里也看到了很多学生们穿着汉服前来赏花拍照。穿着唐装走在牡丹园中,那回头率肯定高呀,园里大姨大妈们大叔们纷纷上前跟老外合影呢。太多的牡丹花了,让你措手不及,想把每一个品种的牡丹花看一眼,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留在自已的心中。
白色的牡丹花也少见,在园区各种白色的牡丹花随处可见,却不愧为牡丹王的称谓。看那伸向高天的钢枝铁骨,给你的是苍劲的骨感震撼。他高雅的身姿、舒展的傲骨、无暇的面孔,让你感到自己的卑微,感到他的霸气,感到她的高雅,让你不敢直视,失去了侵犯的勇气。满园春色关不住呀,走到那一种颜色的牡丹花你总会停下脚步看看,牡丹的美倾国倾城。
此时此刻伯虎想吟诗一首:唐伯虎携众爱卿,到洛阳赏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漫步在牡丹园里同,到处开满了牡丹花,早上过来游客还不是很多,第一次看到洛阳的牡丹花如此之多,让我这此到洛阳来感受到了牡丹花开之美。穿着唐装,行走在牡丹园里慢慢欣赏着每一种颜色的牡丹花。
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就像刚从华清池沐浴而出的杨贵妃一样,光艳而妩媚。"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不善逢迎的李白竟被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花容月貌而打动,可谓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牡丹花总领群芳,也难怪人们看到盛开的牡丹就会想起杨玉环来。
除了隋唐植物园赏牡丹外,中国国花园的牡丹更惊艳。
如果说洛阳隋唐植物园里的牡丹花很多,那么中国国花园里的牡丹花更多,现园内种植牡丹1080多个品种、750多亩、60万余株的牡丹,是国内最大的专题牡丹观赏园。国花园里,有株身高两米有余的“花神”,有100多年的株龄。株型奇特美观,分布均匀的26根主枝从底部呈放射状斜伸向上方,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托着,张开的冠幅达到3米。“花神”上的花大大小小有99朵,取“九九归一”、“天长地久”等美好之意。走近中国国花园才发现原来这里牡丹花更多,园区也更大呀。
牡丹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格外显眼。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粉红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白色镶在边缘;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浓妆淡抹吧,它又显得那样清新雅致。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无法称赞这"花中之王"的。真的,这是我来洛阳看到的最美的牡丹花了,从一进中国国花园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想离开这里,我想把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一遍,让镜头记录下这洛阳牡丹花之美。
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开洛阳,在中国国花园里的游人各个春风拂面,衣着入时,悠闲的欣赏着姹紫嫣红的牡丹,这满园的人间春色,洋溢着幸福与和谐,抒写着盛世的繁荣与昌盛。或者你没来过洛阳,感受不到现场那片牡丹花海的热情,但当你走近现场的时候,沐浴在五颜六色的花海中,那份喜悦的心情流露于表。
就连老外们都对洛阳的牡丹花赞不绝口,纷纷合影留念,满园春色,姹紫嫣红,高贵如百合,纯洁如净莲,如此高贵纯洁的牡丹自盛唐就被视若富贵的象征,殊不知牡丹曾拒绝武则天触犯龙颜也不为之吐露芬芳。也正因如此,才繁衍除了这闻名遐迩的洛阳牡丹城。
天堂明堂,武则天在洛阳的政治权利中心。
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并定都于洛阳。隋代匠作大师宇文恺,在兴建隋唐洛阳城时,以洛水为银河,里坊作星辰,宫城为北斗,将天人合一的理念注入其中。此后,女皇武则天下诏,在城市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使之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
武周时期的明堂、天堂作为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整个“宫城区”的核心所在。在天堂明堂景区,您在游览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千年盛唐风采,触摸真实女皇生活,探究狄仁杰生平履历,感知朝堂变化风云诡谲。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的山门庄重严谨,门前白马石像因为游人抚摸而变得光滑。白马寺因白马而来,左右相对的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作低头负重状。“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每当月白风清之夜,白马寺僧人撞击大钟,远在十几公里之外的洛阳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鸣。今日行走在白马寺里,偶遇来自宝岛的僧人,众人合影留念,白马寺里的紫色花开,整个寺庙被古老的树木围绕着,春意盎然。古老的佛主像从古保存到今,雕刻手艺非常高超。
白马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沧桑却充满活力。晨钟暮鼓,时光流转,白马寺里依旧流转着的千年梵唱,有着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它的声音在洛河北岸绵延不绝。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去试一下感受,那就是一个像桃子的佛顶,听说在上面摸一摸然后你身体上那里有疼痛就摸哪里,这样就会很快就好了。伯虎也去摸了佛塔顶,我往全身上下都摸了一下,希望可以让我保持身体健康。
在白马寺的另一侧还有来自国际的寺庙,泰国、缅甸、印度等等佛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走进泰国寺庙区仿佛置身于泰国一般,泰国寺庙金碧辉煌。泰国寺庙前的两匹金马互对望着,在这里到处显得白马寺的包容,再往里面走去是缅甸寺庙,和泰国寺庙一样也是装饰得金碧辉煌。
阳春四月寺庙旁边的樱花早就开满了整棵树,寺庙周边绿色植物郁郁葱葱,绿色的叶子点缀着寺庙的每一个色落。漫步在中国第一座寺庙里,你会感受到这座寺庙的古老气息是你到洛阳必打卡的地方。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的艺术宝库。
提起龙门石窟想毕大家都不会陌生,最初对龙门石窟的印象在你语文课本里看到的。此次有幸现场看到壮观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龙门石窟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现场看到的佛像非常的壮观,特别是走到大佛的前面,看见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规模之大让人感到震撼。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奉先寺的左侧,是石阳洞,里面仙气扑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
古阳洞大小佛龛共有十万多尊矗立在里面,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外形、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古阳洞还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那些达官贵人还留有一些精品书法艺术,共有二十品,古阳洞占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字迹气势大方,端正有力。也许这是拍照剪刀手造型的鼻祖吧。哈哈。
莲花洞,于北魏孝昌年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莲花而得名。正壁为释迦摩尼立像,北侧迦叶手握锡杖,似经长途跋涉。南壁上方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外国游客身穿唐装,在学习的像佛一样打座,坐于莲花之上,闭上眼睛,双手合闭。真是像极了,让外国游客体验中国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石窟之一。地处河南洛阳南边约十三公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香山和龙门山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老外美女在伊河边上拍照留念。
从对岸看龙门石窟,在整个山的中间,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
洛阳老城丽景门,品当地特色美食洛阳水席。
丽景门是洛阳古城的象征,当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领略它的大气,走近它,踏上丽京桥,桥柱上的汉白玉古狮形态各异,扶揽凭吊,河水轻轻在桥下流淌。丽景门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走在厚重的青石板路上,现代文明渐远,用脚步丈量古城的历史,用心感受古城的沧桑变化。
洛阳老城城内的街道,以方位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大街以十字街为中心,八十几条大小街,二十几条胡同。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率部进驻洛阳,大改街名。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前加中山二字。中山南、北大街以东有文峰塔称为文峰镇,以西有安国寺称为安国镇,东关称为问礼镇,西关为大同镇,南关为南熏镇,北关为邙麓镇。
以十字街为中心,店铺鳞次栉比,小巷里弄,深宅大院,幽静秀美。古寺道观,祠堂、石坊近百处,点缀街巷,古朴典雅。街巷大部是土路,宽的不过7米多,窄的三尺,只有东大街东段是青石铺路。以前的洛阳老城,真的是“无风满街土,有雨一街泥”。
现在的丽景门随处可以看到当地的美食,如果说选择一种最能代表洛阳的美食那应该就是洛阳水席。素菜荤做、满席汤水,是洛阳水席的两大特色。吃一套完整的水席必有24道菜,这和洛阳作为东都的历史密不可分,与武则天更要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洛阳各家老字号对这24道菜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做法,但牡丹燕菜是必定要有的,这道菜最初就是由武则天“发明”的。吃水席不一定要吃整席,丰俭由人,24道菜也没有固定的套路,选材很广,除了一定要有的牡丹燕菜,其余的在各家水席店都能吃到完全不同的感觉,全加起来恐怕也有四五十道。下面列出的只是较为普遍的24道
第一道菜叫牡丹燕菜,这道菜是去餐厅必点的菜,也是水席的最重要的一道菜了。既不是真的牡丹花做成的,也不是燕窝,而是用萝卜做成的。这燕菜可是有来头的,据说也是跟武则天有关。用萝卜做成羹汤,加入山珍海味,形成了特有的滋味。女皇吃起来感觉有燕窝的味道,于是将这个菜赐名“假燕菜”,流传至今,就只说燕菜了。
洛阳水席顾名思义就是汤汤水水的意思,所以每一道菜上来的你会发现怎么感觉都一个样呢,都是有带汤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菜:连汤肉片、葱扒虎头鲤、海米升百彩、料子凤翅、油炒八宝饭、酸辣焦炸丸子、山楂涝、虎皮扣肉、西辣鱼片、洛阳酥肉、洛阳水丸子、甜拔丝、条子扣肉、洛阳熬货、烩四件、洛阳海参、糊涂面、红油耳丝、小碗汤、蜜汁人参果、圆满如意汤等等。
洛阳海参,素菜荤做,是用红薯粉味主料做成的。看上去像是真的海参一样。其实都是用红薯粉做成的。24道菜简直就是吃撑了。
油炒八宝饭,注意看中间,那是用红枣做成了牡丹花的图案,再配上一些豆,这是一道甜甜的菜。洛阳水席果然不同凡响,不过现在基本上想吃的话还是能吃得上的,毕竟大家生活水平都比过去好多了!到洛阳旅游可以尝尝看。
洛阳文化圣城,洛邑古城。
“洛邑”系洛阳古时的旧称,由古至今是华夏文明的代表,历经十三朝古都。“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被誉为“中原渡口”的洛邑古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是一个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
洛邑古城园区内,传统街巷依旧如初,古城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发展和继承洛邑古城原有的文化景观和人文气息。
这是一幅不一样的画,是由瓷烧制而成的画,这一幅价值40万元。画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是烧一次才能成形,经过上白次才能完成。
一步一景,人文气息浓厚。存放关公首级的妥灵宫,武则天下令开凿的新潭遗址,屹立千百年的文峰塔,金元城墙遗址仍可追寻。河南府文庙、四眼井等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是游客探寻古都洛阳文化记忆的必到之处。
一座有故事的山,洛阳黛眉山。
黛眉传说是为了商汤之妃,汤王感念其恩德,将其修行成仙的这座山命名为黛眉山。坐车一路上山顶,在山上远眺黄河交汇处,朦胧的远山,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山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黛眉奇景闻名天下,让你知道在这个地方还有这个桃源小洞天,婀娜多姿的黛眉山地处我们的母亲河之滨,以商汤王妃“黛眉圣母”名字命名,主峰高达1346.6米,是一座地质奇山、文化名山、生态名山。碧波万顷的黄河、新安 万山湖和独具特色的地质奇观相互辉映,使其成为万里黄河上璀璨的一簇明珠。
最推荐的就是山顶上的3D玻璃平台,建在悬崖峭壁几百米之上,走进透明的玻璃栈道上,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心理一下子害怕起来,真是惊险刺激。
山有草原更壮美。海拔1000多米的草原,这在河南是独一无二的。云顶草原地势平缓,草长莺飞; 春天桃红柳绿,彩蝶纷飞,百花争艳; 夏天风吹草低,牛羊满坡,水清草美;秋天风轻气爽,牧草金黄,分外娇美;冬天茅吐白絮,瑞雪飘飘,银装素裹。不愧是塞外草原,好一派北国风光。
地质画廊全长约400米,一路上奇崖怪石、红岩秘洞,如在画中漫步,真可谓可以触摸到的地质奇观!尤其草原神门,穿越一次铭记永久!各种地质奇观汇聚于此,震撼无比,亿万年的矗立,只等你瞬间的回眸!
它记录着商汤王和黛媚娘娘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美丽爱情,这幅壮丽的画面就是一首海枯石烂、真情永不变的伟大的爱情史诗。左边黛眉跪拜在右边的汤王面前,倾诉着思君之苦和感恩之情,中间的大臣则见证着这一伟大的时刻。从另一个角度,她又如一名魁梧男子和一名曼妙的女子倾世一吻,被称之为“天使之吻”
要到黛眉山,先要船再坐汽车上山才能到达,黄河在这里交汇,搭着快艇游走在黄河之上,观两岸山水景色。
在洛阳博物馆里感受千年帝都的文化底蕴。
洛阳博物馆的外形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看上去是一个大鼎,能够让人感受到洛阳十三朝古都在都城文化、遗址文化、河洛文化、园林文化、地理形胜等五个方面中表现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博物馆内分为多个馆,分别展示不同的文物宝藏等,共计有1.5万件。
河洛文明展在一层,走进馆内就能看到了,一共分为三个展区,展示的内容也以时间为序,从史前文明开始,囊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等诸多文物,“河洛文明”陈列在2013年曾入选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珍宝馆在第二层,里面很难看到太阳光,主要是人造灯光,展览精选馆藏历代文物极精品做集中展示,可谓件件精华,尊尊国宝。比如这件乳钉纹铜爵,是夏朝时期的古文物,造型巧妙精炼朴素,被称为“中国第一爵”。
汉唐陶俑馆位于二层,展示的有汉代、西晋、北朝和隋唐四个部分,里面琳琅满目地有400件陶俑,有彩绘三人倒立杂技、骑马乐俑、驯马俑与舞马等等,色彩炫目,堪称一绝。
唐代以肥为美,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塑像。大唐伙食好不好,看看肚子就知道。在大唐,不仅女性以胖为美,连原本英气勃发的天王也富态了许多。
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东汉石辟邪是绝对镇得住场子的,它身高1.9米,身长2.97米,重达8吨,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石辟邪。。。毕竟它一般放置在中国古代高等级墓葬伸到的两侧!和“龙”一下,“辟邪”也是古代人民想象的神兽,据《山海经》记载:“穷奇,状若虎,有翼”,而之所以放在墓葬的两侧,是因为“辟邪”能去恶除鬼、保护墓主人灵魂不受侵扰,同时也是墓主人羽化升仙的媒介,更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标志。
后记
短短的四天洛阳旅行匆匆就结束了,在这牡丹花开最美的季节里,目睹了洛阳牡丹花之美。徜徉在牡丹丛中,领略花的从容,尽情的怒放,芳姿夺尽人间秀,散发出醉人的馨香,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漫步在洛阳街头,感受它如诗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魅力! 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可以看北京;想了解两千年的中国,可以看西安;但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就必须去看洛阳。
住宿推荐
洛阳酒店很多,各种档次的酒店都有,此次选择了洛阳牡丹城宾馆,算是当地的老牌宾馆了,宾馆的地理位置不错,当然这里交通方便,主要是房间设施还不错。房间安静,对于我这样经常出行的来说,有一张桌椅办公是最好的。就是房间的wifi速度太慢了,上网经常会卡住。
关于交通
大交通:洛阳地处黄河以南的中原腹地,交通十分便捷,拥有一座民用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四座客运火车站——洛阳站、洛阳东站、关林站和洛阳龙门站。 洛阳龙门站为高铁站,班次特别多,几乎每半小时一班,是出行首选交通方式。如果没有直达洛阳龙门站的高铁或者飞机,可以选择郑州新郑机场或者郑州火车站进行中转,也是非常方便的。 自驾前往的朋友提前规划好路线,用导航直接到目的地就可以,洛阳平时不算堵,停车也比较方便。 景区交通: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乘坐601路;602路南线公交车至隋唐城植物园西门站洛阳龙门石窟:洛阳共有3班公交车直抵龙门石窟,分别是53路、60路和81路,其中81路是洛阳火车站发车。 81路:洛阳火车站----龙门石窟;60路:谷水西----龙门石窟;53路:平等街----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乘坐56路;58路;87路;801路公交车至白马寺站。黛眉山:新安县转车到石井镇(中巴车,每人10元,1小时一班车),从石井镇到黛眉山的车就很多啦,每人10元洛邑古城:7、16、17、22、23、57路公交车可达。洛阳博物馆:1路、77路公交车可达。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