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河南西北部四日游
今年五一节,国家虽然把三天的假增加到了四天,实际上依然算不上个小长假,人民群众挤了挤牙膏,无非多出来一天,还是个挪用,和曾经的黄金周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多了一天,因此多计划了一天的行程,去了河南的西北部转了一圈。河南地处中原,这季节绿色多一些,河南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是个非常不错的旅游省份。这次去的三门峡市,感觉经济还是比较差一些,道路房屋等破旧不堪;陕州地坑院是个相当不错的景点,景区配套完善,大大超出了预期;卢氏县豫西大峡谷是个比较差的景点,管理配套奇差,售票效率极低,也就几十个人为了购个票,竟然排队数小时以至于差点打架,枉费了4A景区的名头,但峡谷漂流值得一去;洛宁县神灵寨也是个4A景区,但管理规范有序,景点非常漂亮,推荐朋友们前往;宜阳县灵山寺景区规模宏大,没想到宜阳县还有这么好的景点,但是许多新建的建筑仍然未启用,处于停工状态;山西沁水县的湘峪古堡,无门票,作为明代恩荣四世、四部首司、三世少军的村堡,建筑规模相当宏伟,非常值得朋友们漫步城堡内,细细品味。 节日高速免费,四天行程,一车二人,总行程1223公里,总费用2351元(其中,加油停车776元,餐费648元,门票535元,住宿217元,购物及其他175元)。
虢国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建立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是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景区。 虢国博物馆拥有5个基本陈列,为《虢国春秋-虢国文化史》、《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梁姬风韵-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车辚马啸-虢国车马坑遗址》和《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己发掘的260多座墓葬中出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90 年代发掘的虢季和虢仲两君大墓。因出止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分别被评为1990年、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观之-。2001年4月,虢国墓地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茅津古渡:
是黄河上著名的三大古渡之一,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6公里处的会兴镇,与北岸的山西省平陆县隔河相望,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
陕州地坑院: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
位于河南省西部卢氏县,峡谷呈东西走向,象一条由西向东延展的飘带,由大大小小99级瀑布及300多个潭池组成。 每当汛期来临,潭上飞珠溅玉,雾气腾腾,声响如雷,气势磅礴;风和日丽时节,瀑布则如白练悬空皎美绝伦。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豫西大峡谷风景区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在县城东南17公里处熊耳山北麓三官庙林场境内,东距古都洛阳90公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地质公园,是河南省十大生态旅游基地之一。 神灵大峡谷10余公里内,错落有致地坐落着或高或低、或卧或立、或一瀑奔流、或群瀑争泻的石瀑景观,石瀑景观类型系统且完整,按其造型和规模主要分为飞瀑、巨瀑、龙瀑、叠瀑、帘瀑、萝卜瀑、裙瀑、墙瀑、仙桃瀑等。中华石瀑群是神灵寨公园最具魅力的地质景观,园区内石瀑规模宏大,石瀑面高218米,水平宽578米,由2460多米厚的花岗岩山体经长年雨水冲刷而形成,造型厅奇特,灵秀多变,雄伟壮观,主要有帘瀑、萝卜瀑、悬瀑、叠瀑四种类型,似江海倾泻、银河倒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华一绝。
灵山寺:
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距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灵山寺坐落于灵山山腰,"紫崖仙洞罗列在前,秦松汉柏荷插在后",全寺因山势而建,座南向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内现有殿亭楼阁近百间,自北而南沿着中轴线上有五重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初步考证,灵山寺始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明、清两代几经重修,大悲阁、大雄殿梁柱仍为金代物。灵山寺原名报忠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灵山寺古柏葱郁,云烟缥缈,流泉潺潺,殿宇玲珑,自古被誉为"乃一方之奇观,光千古之名刹",是中州著名的古迹之一。
湘峪古堡:
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