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上千人围着灯柱跳一支曲子的场面么?你见识过海拔3000多米的原始森林么?你见过方圆十里一日四季的地形么?大量外国人无视云南其他旅游热城,直奔香格里拉,在这里寄居、探险、补给,或完成学业课题,然后再从这儿回国。更有痴迷于美味的国度,为这里新鲜的菌子,不惜开通一条国际输送航线……这几年游历整个藏地,除了拉萨,还未曾发现比这里更有内涵的去处。这个地方的神奇与富饶正如它的名字——香格里拉。
真正去过西藏的人,才知道香格里拉意味着什么
横断山脉上的香格里拉在云南境内,却是藏地的南大门。由这里往北往西的高山峡谷,沟沟坎坎,很难再找到一大块儿平地,更别说大面积种庄稼了。在更高更冷的地方有的是让人惊叹的美景,然而高海拔的乍冷乍热让常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难以适应,所以有了那句
西藏很大,藏族人心中的神山只却有那么几个。在神山系排名第二的梅里雪山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到了转山季,梅里雪山迎来整个藏区范围的转山者,由此带来一种浓缩的藏文化氛围,即便是圣城拉萨也不能与之相比。这座能代表藏地精神层面的神山距离香格里拉仅百十公里,以至于在描述时习惯说成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
早在上世纪末产生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概念,香格里拉在中心部位。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香格里拉多雨,植被茂盛,深深的峡谷里生长着连学者也不甚清楚的昆虫与植物。优越自然环境让香格里拉人生活从容,有了闲情逸趣。香格里拉的锅庄不是盖的。当弦子声响起,香格里拉人像被按了快乐按钮,会不由自主的长袖挥舞,启动自嗨模式。
香格里拉菜单,用歌舞说事儿
如果人文、自然元素是一块块璀璨的宝石,那么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便是这些宝石的聚集之处。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闪耀1300多年。21世纪,随着日趋完善的交通,独克宗古城终于呈现在旅游大军视野。当越来越多的人好奇这片方外净土极为丰富的内涵时,一部描绘香格里拉风情大剧应运而生。
独克宗花巷《遇见·香格里拉》用史诗般的演艺呈现香格里拉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可以把它看作一张香格里拉菜单,里面包含着藏族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涩。舞蹈家杨丽萍担纲总编导,雪松文旅出品,5月2日首次在香格里拉独克宗花巷公演。作为老丽江,有幸现场见证了这一划时代的文化盛宴诞生。
《遇见·香格里拉》大部分演员来自本地藏族,60分钟舞美,分为《鼓声不息》《藏地赛装》《马帮豪情》《青稞天浴》《遇见梅里》五大篇章,从节日、生活习惯、生产、信念切入,展现香格里拉原生态民族风貌。
背景音乐,精挑细琢,利用不插电原声,尽最大程度让舞者和手持道具发声。主题曲《遇见·香格里拉》空灵飘逸,将“世外桃源,人间圣境”描绘得真真切切。国内流行音乐组合HAYA乐团担当音乐主创。HAYA听起来有点陌生,可是HAYA的主唱“黛青塔娜”的名字让人振聋发聩,小编是她的粉,那首《寂静天空》很搭大研古城和月光古城。
五部之后,得到了香巴拉的祝福
杨丽萍舞美担纲,HAYA背景乐主创,让整部剧的视觉、听觉达到了非常的高度。精选的五个场景,带我们穿越藏地秘境。
开场即是“转经、朝拜”,这两件事曾贯穿藏族人的一生。信奉轮回的缘故,重视精神上的收获,看淡物质得失。为此,一生要么在朝拜,要么在朝圣的路上。
第一幕《鼓声不息》的元素来自藏传佛教。香格里拉有称之为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传说是天界三神帝释、猛利和娄宿游玩的地方,每年来此朝圣的信者众多。早晚课中,诵经会伴着手鼓和金刚铃,起人神沟通、启发智慧、控制韵律作用。
第二幕《藏地赛装》十分华丽。穿金戴银,上上下下挂满了宝石。迪庆藏族自治州属于康巴地区,在藏地有“人域康巴”之说。即江地山水养人,是出俊男和美女的地方。每年端午节的赛装大会会选出最美丽女子。当然越是美丽的女子越能得到更多爱,意味着能拥有很多宝石。所以赛装大会上尽是珠光宝气的身段儿。
第三幕《马帮豪情》很容易理解。独克宗古城原本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走马帮的人很多。带进大山深处的货物主要是维持生计的茶叶和盐巴,带出来的是药材和松茸。从事马帮的人需要相当勇气、机智、体力,马锅头被认为是最强悍的男人,古时发家致富之道主要靠走马帮。
第四幕《青稞天浴》。铺天盖地的青稞雨倾泻而下,时如沙石飞溅,时如大雨磅礴,撞击簸箕发出美妙的声响,向勤劳致敬,也是丰收的喜悦。青稞是高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香格里拉的丰饶源自青稞,一年只能收割一次,产量有限,却是平日三餐的主要构成。
《遇见梅里》最后一部直指灵魂净土,带动整部剧到达高潮。人间最美梅里雪山。小编数次见识过这座神山的风采,特别是在朝圣高峰期,在雨崩村看得到全藏区前来的朝圣者,他们之间尽管语言沟通不是那么顺畅,虔敬心却是一样的。恭敬屈身磕下长头,代表将身语意供养给佛祖……最后风马旗随着黛青塔娜悠远的的歌声从天而降,意味着现场每位观众得到了香巴拉的祝福。
这不是一部普通舞台剧。画面感、临场感、神圣感起起伏伏,剧情舒张收放自如,节奏感以及美妙的韵律至今记忆犹新,我不禁又想起了詹姆斯谢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看完《遇见·香格里拉》,和书中主人公初见香格里拉产生的神奇、美妙、兴奋、感动是同样的。
在香格里拉,看得见的是人们崇尚自然、敬畏神灵,与神山圣湖和谐共生,用心感受到的是生死的从容与激情。香格里拉并不遥远,就在美丽的独克宗古城。遇见香格里拉,一次灵魂的碰撞与对话。
空间境遇剧,画龙点睛之笔,马帮视角另类丽江
始建于宋代的丽江古城在21世纪备受游人喜爱。每年上千万人消费古城,以至于它成为一种成功旅游模式,到处被复制。然而,雪山、纳西、东巴、空气、一米阳光以及背后的故事如同丽江古城的神韵,无法模仿。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仍然只有一个丽江古城,无法衍生替代品,所以显得那么珍贵,高不可攀。
我们如此喜欢古城,是因为它拉近了与古人、古老文化的交流的距离。古城里,我们看到过去。按照东巴轮回说,这也有可能是我们上一世生活的地方。为融入这种格调,游人们总喜欢穿着古装在城里晃荡。近几年,卖茶叶、银器的商店均败给了卖古装和裙子的店铺。游人来到丽江,住进古朴的客栈,换上古装才算正式开启丽江模式。
小四方街开演空间境遇剧,逼格最高的变装穿越
丽江本地常住着纳西族、白族、普米族、藏族、傈僳族、彝族,他们的服饰绚丽多彩,变化万千,所以在这儿把自己装成甚么款都见怪不怪。今天小四方街又多了马帮款,几位马帮汉子,敲锣打鼓,在招募成员。
见过《木府风云》的群演,也见过爷们儿团体在愚人节装纳西妇女,却从没见过下今天这么严肃、到位、帅气的马帮天团,细致到精心打理的发型和假胡子。这时,一位老东巴也适时地出现在花巷古树之下,作话外音开场白……
这段戏描绘的是马帮在出行前告别亲人、街坊邻居的场面。寥寥几语,十几分钟对白,将现场情绪带入走马帮时代。以老丽江的眼光来判断,此次变装穿越逼格很高。
而事实上,这是精心策划了好几年的《遇见·丽江》前传。与其他固定剧场演出不同,此剧在人群中开演,人来人往的大街就是舞台,强调带入临场感。像真人RPG游戏,又像Cosplay盛宴,观众没有固定座位,只能随着剧情发展,边走边追着看。演员和观众时不时还要互动,观众也是演员。这种演出方式史无前例,导演将它归类为——空间境遇剧。所谓马帮,不是简单的翻山越岭
十年前来到丽江古城,一直住在德拉姆客栈,从那里认识到了马帮。
自古以来,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因丽江以北的藏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难以生长高大农作物,藏区人不得不从茶叶中汲取赖以生存的叶绿素。而茶叶来自云南南部普洱临沧一带。需要用马匹,翻山越岭运送过去。这便是马帮缘起。
茶马古道何其悠远?从普洱一直到西藏阿里普兰,其间经过高黎贡山、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翻山越岭的马帮带着货物,不仅要挑战险山恶水,还要迎击路霸恶匪。古代马帮是高风险职业,需要从业员足够强悍、智慧和经验。
丽江马帮路线一般向北、向西,即便只是走到300公里外的德钦,也要翻过海拔5000米的白马雪山。这一个来回要大半个月时间。高风险带来丰厚的报酬,获得财富的多少取决于马帮走多远?走多久?从事马帮的全是强壮的男性,他们通常是家里的顶梁柱,每次出行都要安排好家里面的事情,那种告别像遗嘱一般,语重心长。“马帮出行”是《遇见·丽江》的前传部分,在特定时间段开演,旨在烘托丽江花巷气氛。
浮空魔盒异形空间,全新视听效果
随着剧情切入正题,场景也发生变化,进入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剧场。5个场馆对应5个剧情,为达到最佳体验效果,演员和观众的人数比例控制在1:1。声光电影营造出全新魔幻场景,大型室内浮空魔盒产生异形舞台空间,带来全新视听感受。
剧情发展到马锅头阿若仓带领马帮在翻越雪山的时候遇到了劫匪,两帮积怨已久,打斗中,马帮情绪失控,用了枪。枪声引发雪崩,马帮被雪掩埋。在冰封的世界里,发出思念亲人的哀叹。
阿若仓的恋人阿西达(女主)在家久久盼不到情郎归来,开始了寻找阿若仓的苦旅……剧情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百年冰封》《再次出发》《复苏之路》《寒冰重逢》最后圆满《回家》,在丽江之眼,和乡亲们挽起手臂,大跳起热美蹉。
经历了冰雪劫,再次回到亲人们的身边,悲喜交加。阿若仓和深爱的阿西达举办了隆重婚礼,发誓不离不弃。这一部分属于马帮后传,街上摆起了长街宴,乡亲们、游客们纷纷来贺,吃起了纳西八大碗。
画龙点睛之笔,符合丽江古城故事窝特性
短短一个来小时情景剧,抛开视听感受,内容仍然结结实实,耐人寻味。它全面对江地人所从事的职业、信仰、道德观、爱情观、审美以及风俗等诸多元素有着一定深度的描述。《遇见·丽江》直白地表现了这座城过去,它的诞生提升了整个古城的文化内涵。
《遇见·丽江》还史无前例填补了古城的演绎空白,为匆匆忙忙的游人开通了一条深入了解丽江文化内涵的通道,让“丽江之眼”有了双重含义。它虽具商演性质,却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古城过于商业化的刻板印象。所彰显的情和义是画龙点睛之笔,增添了古城神韵。
在古城,能看到的是小桥流水、雪山倒影。能感受到的是一米阳光,人来人往。然而能深深打动人的元素尽在《遇见·丽江》。这符合丽江古城故事窝的特性。
香格里拉圈双城记︱少有人走完的旅行
久居丽江,常被朋友圈问起,“丽江的行程怎样安排?”我总建议去看看世界最美的梅里雪山。丽江梅里只有340公里,租一辆车,边走边玩,途径香格里拉,一个来回刚好四天的行程。这三地是滇西北的精华部分,海拔从17505000m,经高原坝子、热河谷到凛凛雪山,多彩人文和壮美大自然元素密集呈现。
大香格里拉圈概念蜚声海外
随着高铁通车,高速公路贯通,现在的丽江已经是滇西北核心旅游城市,以此为中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很不错的去处。早在21世纪初,丽江的旅游发展规划里就有“大香格里拉圈”概念,即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稻城亚丁、泸沽湖形成的跨两省密切联动的旅游圈,丽江在这个圈里因海拔较低,交通便利,扮演最重要的集散地角色。
然而,也不能小看香格里拉,仅仅是这个名头,已经获得了热烈掌声。香格里拉自然资源丰富,处在三江并流核心地带,有独当一面的国际范儿。尽管和丽江相隔仅170公里,但是拜访它的客人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外,直接从省城转机空降此地。
香格里拉圈蜚声海外,缘自詹姆斯谢尔顿的那本《消失的地平线》,这里至今还有不少令人费解的的现象,比如海拔三千多米的原始森林中无法命名的植物、菌类、昆虫,人类足迹难以抵达的神山冰川以及原始民风民俗。当丽江不能满足你旅行的野望时,香格里拉诸多之谜又吊起了旅人的胃口。
丽江古城vs独克宗古城
丽江的雪山古城、小桥流水、一米阳光是懒洋洋的舒适路线,更适合大众旅游。而香格里拉开始的旅行往往伴随着艰辛和天堂一般的美景,富含挑战和激情。关于这一点,每年从丽江骑自行车经香格里拉前往拉萨的人感同身受。这段地球裂缝地带在整条1700多公里的行程里是难中之难,过白马雪山、红拉山大坡要足足骑上两天。
丽江和香格里拉同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自古以来交流频繁。丽江住着纳西族、香格里拉住着藏族。在东巴典籍《创世纪》里面记录了藏族、白族、纳西族曾经是三兄弟。而在现实中,藏族男人如果娶了纳西族女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家的组合,因为纳西族女人是有了名的勤劳,而康巴汉子除了俊朗也很能吃苦。
在江地,不能生硬地将丽江古城说成纳西族人的家园,或把月光古城独克宗说成藏族人聚居地。两个民族正在相融,丽江有藏族村,有很多扎西和尼玛。同样独克宗古城也有很多阿西达、阿若仓。但即便如此,两地仍然尽最大化地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性。当篝火燃起,四方街围圈跳的是热美蹉,月光广场跳的肯定是弦子和锅庄。旋律和舞姿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如今能把弦子、锅庄、热美蹉跳得热火朝天的还有像小编这种丽漂、香漂族,只要肤色足够高原,融入其中并不难。
大研花巷,追随马帮的脚步
丽江古城的中心是四方街,古时候是茶马古道的十字路口,如今仍是链接诸繁华街道的始发点。从四方街走进五一街,经大石桥,顺着玉水河朝上走,过溢璨井就到了小四方街。小四方街闹中取静,有种柳暗花明的情调,在这儿有一条经典雅致的街区——大研花巷。
当地人把丽江古城叫做“大研镇”,因狮子山和北门坡这一块儿地形像砚台而得名。这是一个崭新的街区。又由于它沿袭了当地纳西房楼建筑特征,完美与大研古城的神韵相融合,以至于让老丽江分不清它落成于什么时候?界限在哪儿?直到有一天发现了一个拍古城全景的绝佳位置,人们称它“丽江之眼”。它已经是丽江古城的新地标,网红打卡点,人气超过了大水车。由这里眺望古城狮子山、木府,位置绝佳。华灯初上的黄昏,轻易能捕捉到内涵大片。
不同于其他歪歪扭扭的街区,大研花巷的外观整洁、错落有序,每家店铺的作用和装饰都经过一番考量。更重要的是,它在丽江古城扮演的文化角色。从5月1日起,一部描述丽江马帮的大型境遇剧在花巷开演。剧中的”马帮前传“和”马帮荣归“两部分穿插花巷各街区,其内容花样百出。对于吃货来说,最不能错过尾声“纳西八大碗,马帮长桌宴”。
大研花巷独树一帜,用一部剧、一个地标、传统美食,直白提升了古城的文化内涵,跟随着马帮的脚步,我们不禁要问,马锅头阿西达带领他的马帮去往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剧中必须翻过的雪山肯定在香格里拉境内。跟随马帮的脚印,我们也北上到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来看看。
耳畔不断传来弦子声,遇见独克宗
与丽江慢时光相比,独克宗古城(汉译:月光古城)天生高冷气质,然而独克宗人的热情毋庸置疑,看到他们跳锅庄时奔放的舞步,便能体会到生活的从容。
独克宗古城同样有一个花巷,就在古城的入口处,占地6万平方米。它的建制规模比大研花巷宏伟些,更像城中城。集住宿、饮食、购物观光、表演、休闲娱乐,非遗传承的街区。
独克宗花巷如同古城的门脸,也是古城文化的汇聚之处。花巷之美从内到外,每一栋建筑的横梁、门窗、屋檐、墙面,都被手工彩绘装点,营造出很大想象空间。为使呈现原汁原味的藏族特色,邀请扎巴降泽担当彩绘。他曾是一位唐卡画师,为香格里拉大佛寺、香巴拉时轮坛城、松赞林寺的建筑做过彩绘。
花巷还开了一扇了解藏地的窗口,13个非遗体验中心,黑土陶、尼玛石、藏毯、藏香、藏刀、唐卡、布艺等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促进非遗文化的活化新生。
诸多文化元素叠加的花巷凸显了独克宗古城的文化背景,早在2018年9月14日举办的亚洲旅游产业年会暨亚洲旅游“红珊瑚”奖颁奖典礼上,独克宗花巷摘得“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小镇”大奖。前几天,随着杨丽萍担纲《遇见·香格里拉》在花巷首演取得成功,从此为香格里拉的文化史增添一块丰碑。香格里拉终于有了一部自己的剧。
住在花巷第五颗陨石酒店,游走在花巷,心在遥遥雪山之巅。耳畔不断传来弦子演奏的《心中的雪莲》,声音呜咽,委婉悠长,诉说着月光古城斑驳的往事……此时香格里拉的雨下下停停,思绪也随着远山云雾起起伏伏,又想起一直萦绕在心头的问题,“大研和月光古城到底喜欢哪个?”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