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金陵夜秦淮河畔有华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提起南京的秦淮河,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总是脱口而出。千百年来,被无数文人骚客吟诵的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她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这正是:一河穿城去,六朝烟雨来。即使无尽的岁月和漫漫的长夜,也从来都掩藏不住笼罩在金陵城上空的层层迷幻之梦,还有无尽的帝王传说与文人骚客的慨叹……毫无疑问,秦淮河的夜景,是南京夜景中最精彩的华章。 口说无凭,来,欣赏一段短视频先——

- 标清
开放时间:8∶00—21∶30 秦淮河船票:白天60元;晚上80元。 路线:夫子庙码头—白鹭洲公园—七彩水街—东水关—中华门—夫子庙游船码头。 每隔20分钟发一班船,航程约50分钟。
老街:小巷里的食尚新天地
走出房间来到南京的街头,此时已经华灯初上,我知道南京的另一种精彩即将开始。
再次经过鼓楼广场,不远处的紫峰大厦高耸如云天,两只孔雀倒像是看守大厦的卫士。然而,要照全这座庞然大物我颇费了一番周折。幸好没戴帽子,否则仰望之际有掉下来之险。
绕过鼓楼广场,鼓楼公园又出现在眼前。一个不似南京人的人举着手机正在拍照。本是奔向地铁口赶路的我,灵机一动停下脚步,做了一个“黄雀”,将“捕蝉”(拍照)的“螳螂”(拍照者)一起摄入镜中。呵呵,路上的确有风景。
此时灯饰已经全开,古色古香的城楼看起来便与白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也许是因为色彩的缘故,整个建筑仿佛跳出了白天那般沉闷的样子而显得生动活泼了不少。
从鼓楼附近到夫子庙不到6公里,地铁1号线坐4站后,出来再步行一段距离,很快便来到夫子庙景区健康路的北牌坊下。此时,人来人往不减白日的一派繁华景象。
穿过大牌坊,左右都是喧闹的步行街,一时找不到导示牌便失去了方向感。但凭直觉两边都可以通往秦淮河边,见许多人都往左边走,于是我也随着他们向左边的小街走去。 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两旁的商店灯火通明。热闹是热闹,但浓烈的商业气氛却一如所有大都市的旅游商业街一样,有些千篇一律的感觉。
我边走边扫视着两边的店铺,努力寻找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很快,这个色彩十分艳丽叫做桂花糕的东西吸引了我。于是走上前去对着正在做桂花糕的师傅,便是一阵拍拍拍!闻听我的快门声,他只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便又低头继续做起来。
门外喧哗声始终不绝于耳,小师傅却一心只做桂花糕!临了,他轻轻转动着工作台,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桂花糕被称为南京十大最有名的糕点之一,我想一定是因为南京的桂花多的缘故吧!
桂花糕旁边是卖鸭血粉丝汤和蟹黄汤包的。桂花糕的确好看勾人食欲,但相比之下我却更喜欢来一碗酸辣刺激的鸭血粉丝汤,遗憾的是我要急着去欣赏秦淮河的风情,而无暇顾及一饱口福了!
有浓郁江南风情和传统文化韵味的九扇屏,其实是家上海的品牌,以自然环保的棉、麻为主要原料,颇受都市知性女性的喜爱。
莲湖盐水鸭,在夜色中赤裸裸地引人涎水……
街连街,巷连巷。莲湖盐水鸭的侧面,突然出现一个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上面写着“老街”两个字。仔细看,两根柱子上的对联竟然出自大文豪苏轼,曰:“街老今犹昔,铺新尚依然”。潮起潮落,商海沉浮。细细品味,觉出老苏的确不愧是大家真是有两下子,寥寥十字便把一条当初有故事的老街概括得极其到位。
老街牌坊下是一排小吃摊,我将镜头对准一个卖鸭肠的小哥。也许是在老街混迹多年了,鸭肠哥明显是见过些世面的人,他发现我的镜头后竖起了大拇哥,并极其夸张地开始表演起来,引得同伴及一旁的食客一阵喝彩。
我仿佛又来到了北京的后海或烟袋斜街,但凡见着有点地方特色的店就往里闯。很“不幸”,奇芳阁的状元豆让我遇见了……
奇芳阁是以经营面点为主的清真茶社,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是家名符其实的老字号。两位店员见我在店里不买卖东西两眼却四处瞄,还是时不时地举起明晃晃的大相机(注意,不是手机哦)左拍右拍,甚是纳闷这有啥好拍的?却好在始终未发一言,让我终于得逞空手而出……
状元豆其实就是五香豆,是南京夫子庙的特色小吃之一。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南京老城一位姓秦的寒士家境贫穷,母亲怜惜他每天读书到深夜,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给他吃,勉励他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果真中了状元,秦母做的豆便被称为状元豆传开了。
老街,老字号,真的别让人忘了老味道……
秦淮河:流不尽的璀灿灯火
南京也好,金陵也罢,虽然被统统冠以“六朝古都”或“十朝都会”之称,但它也只有近26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相比之下,绵绵不绝的秦淮河,谁又能说得清它流淌了多少年呢? 一路闲逛穿过老街新铺,很快来到夫子庙前广场。这里像是一个集散中心,游秦淮河、观江南贡院、谒夫子庙,人们各寻方向而去。
庙前广场、紧邻秦淮河边耸立着高约10米的“天下文枢”牌坊。“天下文枢”四字看似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字,却并非其亲笔题写,只是集了颜氏四字而成。但牌坊上的2副对联,却来头不小:系乾隆皇帝创作。 牌坊下游人甚众,他们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河上的灯光秀和古装表演。我在此停留片刻,然后决定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先去感受一下来自秦淮河畔的古风古韵。
尽管围栏后面便是夫子庙,但人群大都向着河边涌动。此时,随大流的我也带着一种兴奋之情……好吧,夫子庙,稍后再会。灯火辉煌的秦淮河,似乎要点亮这里的整个夜晚。
南京够老够有味道了,而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的秦淮河无疑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更多磨砺,有资格成为也已经成为了南京的象征。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秦淮河的浸淫,二千多年来南京还会有那么多的文人骚客滋生出那么多的梦幻烟雨与胭脂情愫吗?
滔滔秦淮河,萦绕南京城。入城温婉灵动,育人育城;出城则大气磅礴,携长江之势,不可阻挡。
不可阻挡的,还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其中甚至不乏老外哦。我好奇的是,此时此刻的秦淮河,在他们眼里与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或者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咧?
码头上无数面带欣喜的面孔,还有一排排仿古游船,置身其中者很难不被情绪所感染到。所以,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总之,不停地走、不停地拍。仿佛过了今夜,眼前的繁华似锦便不复存在了……
今夜,不管有没有一班船在等你。但愿,今夜你不会错过一个五彩斑斓的…金陵…春梦。
霓虹闪烁、仙乐飘飘。我相信很多人瞬间感觉梦回歌舞升平的大唐大宋王朝了。 “落日逢迎朱雀街。共乘青舫度秦淮。”(宋•贺铸)的确,黑色的环境和梦幻的灯光,更能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效果来。
这双龙戏珠及所在的墙壁,实际上是夫子庙的大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
波光粼粼的秦淮河水,在灯火的辉映下如抹了一层金粉。微风起伏,浪声纤柔,一波接一波地从李白、刘禹锡、杜牧和陆游的口中,流淌到俞平伯与朱自清的笔下,撩拨起一代一代人的喜与怨、哀与愁。
陆游曰:“我昔扬帆掠吴楚,夜泊秦淮听春雨。”秦淮还是那个秦淮,只是秦淮河畔那个秦淮人家早已不是当年的人家了……而朱自清先生在秦淮河边所闻所见的桨声灯影,也渐渐被汹涌的时代商潮冲淡乃至掩盖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