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占地面积20.68公顷。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 荡口古镇,距无锡市中心25公里,地处无锡、苏州、常熟三地交界。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享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带你走一走
走油肉,无锡荡口特产“青白团子”“走油肉” 荡口古镇的美食两绝先来说说走油肉“走油肉”这道菜品有个传奇的来历:据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位四川巴县人到江阴任江苏学政衙署学政,每餐必食肉。一次,在家中宴请地方学士,让家厨准备做一盆蒜香白切肉待客。但厨师于慌乱之中,不慎将一块做白切肉的熟肉块掉进了热油锅。待将肉捞起,已炸成了金黄色。由于时间紧急,厨师无奈只好把金黄色的肉块切成片放入碗中,并撒些酱油、黄酒、盐、糖,再将其置入蒸笼中蒸热。谁知,主人和客人品尝之后大赞美味,这道歪打正着的好菜也被起了个生动形象的名字——“走油肉”。
无锡荡口青团子“青白团子”“走油肉” 荡口古镇的美食两绝再来说说清白团子“江南美食知多少?团子和油肉少不了!”——江南是清丽之地,更是美食之地,江浙的点心和菜品素以精致精细出名,水乡古镇更是传统美食的聚集之地。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的“荡口古镇”,虽名气较之周庄、乌镇、南浔较弱,但却别有风味,尤其是荡口的“青白团子”和“走油肉”堪称两绝,是来此游玩必不能错过的美味!团子:青白两色 清白做人古镇上的文昌路是美食一条街,汇集了荡口的特产及江南特色小吃。而这里的青白团子最为诱人。团子是江南的著名点心,分青白两色,是一种糯米包着馅料蒸熟而成的一种食品,口感糯滑香软。它用糯米粉揉制,通常有肉馅、芝麻馅、豆沙馅等。青白两种团子的做法也不一样,白团子是由手工打制的纯天然无污染的麦汁和入白色的糯米粉制成,颜色晶莹透亮,散发着麦汁的阵阵清香;而青团子须在面团中揉入用石灰水焯过的(以除去涩味)艾草、苎麻或其他植物,使面团变成鲜艳的青绿色,口感也会因此更富韧性,青团子的馅也基本是甜的。
华蘅芳故居也在荡口古镇内: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中国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1861年为曾国藩擢用,和同乡好友徐寿(字雪村)一同到安庆的军械所,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他曾三次被奏保举,受到洋务派器重,一生与洋务运动关系密切,成为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还提出了二十多种对于勾股定理证法。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荡口古镇景区仓河北街新当里,为华蘅芳祖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修葺故居后面二进,最近全面修缮前五进,恢复了"惇惠堂"、"荔雨轩"和"行素轩"。占地面积3485平方米,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陈列馆将全面展陈华蘅芳生平事迹、学术成果和历史贡献。同时展陈部分家属生平事迹。
后语
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源于吴文化的谦让美德和儒家思想。恪守孝道,推已及人,博爱众生,务本济物。把"孝"衍化为"义",是荡口孝义文化升华为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孝义文化不仅使华氏家族长盛不衰,也营造了荡口地区民风淳朴、和谐安居的社会环境。"崇孝尚义"成为荡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