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龙潭大峡谷游记
本以为可以在新安县喝到着正宗的胡辣汤,谁知道胡辣汤新城区并没有,要去的话还要赶到老城区,看看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就近小笼包子走起,吃过早点后上车,顺便看了一下今天目的地的路程,还好不远45公里左右的县道,只是导航提醒需要时间一小时四十五分种,我心里想着可能是山路的缘故吧,其实真正上路后才发现原来还有限速。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谷内关峡相望,潭瀑联珠,壁立万仞,峡秀谷幽,经过十二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水流切割旋蚀所形成的高峡瓮谷、山崩地裂奇观,堪称世界一绝,人间少有,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和"黄河水画廊"等美名。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是洛阳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龙潭大峡谷景区谷内关峡相望,潭瀑联珠,壁立万仞,峡秀谷幽,经过十二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水流切割旋蚀所形成的高峡瓮谷、山崩地裂奇观,堪称世界一绝。
其实,早在几年前去过豫西大峡谷和双龙湾,只是那时候河南旅游的宣传很厉害,一边建设景区,一边在各省市做着宣传,可当你到达景区后会觉得非常的后悔,因为里面一半的景色都在建设中,可以说是要啥没啥,龙潭大峡谷,说实话、我心里还是很忐忑的。
说来也怪,按道理说秦岭的水资源是最丰富的,反倒是这几年进山,水是非常的少。在穿越看来,没有水就没有了灵气,而龙潭大峡谷确实不同,山水具备,真的有种人间仙境的感觉,所以本次游玩中水就成了我的主要的拍摄了。
黄龙峪,这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开阔的狭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龙潭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青龙关,两侧崖壁直立,段层刨面清晰,与外侧断然不连,如一座门阕一般,闭守着正座峡谷。因其下连青龙潭而得名。"之"字型峡谷:构成龙潭峡谷的这套紫红色石英砂岩中,有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比较发育,流水追踪这两组垂直节理切割,在两组节理交汇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组节理发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线天)。如此便形成了这种天井,一线天呈"之"字形分布的红石峡谷景观
黑龙潭距今12亿年前后形成的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了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密集的部位强烈下切,形成两侧峭壁直立,长20 m、宽仅1~3 m、深达50 m的隘谷(一线天)。谷底一潭,水深约4-5m,尤如一条黑龙盘踞在此,称黑龙潭,潭上关隘即黑龙关。
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龙潭大峡谷所处的黛眉山地区强烈隆升,形成各种断崖峭壁,途径这处景观属于中元古界,上古生界形成的沉积岩,山体底部为质软易风化的泥页岩,顶部为剪影而脆的砂岩。地壳的抬升使得沙岩裂隙十分发育。加之降雨以及谷中的溪流长时间的冲刷,使得底部岩层失去支撑,从而产生崩塌、滑坡断层等地质遗迹,以及上古时期形成的堰塞湖和波浪岩、天碑等自然景观。
指纹石,波痕是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物表面的砂质沉积物在迁移过程中所形成的层面遗迹,形状极似水的波浪。指纹石是一处典型的干涉波痕,由于其纹理造型如人的指纹,故名。在龙潭峡长达3km的红石峡谷内,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这些巨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
吃块岩石表面因存在五种不同形态、大小、方向的波痕,因而得名五代波痕石,其实就是在一万年前水地的沙砾因受水,风的原因形成的波纹,经过上亿万年的变迁沉积后形成的岩石留下的遗迹,这和前面指纹石的形成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个形状比较多。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