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尔干半岛,探寻深山中的隐世中世纪修道院
一直以来就对建筑有着莫名的兴趣,虽然从未系统的学习过建筑学,但是每当欣赏历史建筑的时候,别人也许会觉得大同小异甚至枯燥,而我恰恰看的不亦乐乎,如果不打搅我,我想我会看一天都不会觉得厌烦。去塞尔维亚之前,就做好了参观境内几座中世纪修道院的准备,提前也在网络上做了充分的功课。塞尔维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7世纪斯拉夫人南迁至塞尔维亚地区,随后基督信仰开始传入,直至公元1166年,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统一了塞尔维亚,步入了历史上的盛世——尼曼雅王朝,而信仰基督的塞尔维亚人,则在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建立了塞尔维亚的独立的东正教会后,开始大量修建修道院,并逐渐形成了属于塞尔维亚自己的建筑风格——莫拉瓦风格。绝大部分修道院都在塞尔维亚中部到南部的深山中,所以自驾是最佳的方式。塞尔维亚中部也是南斯拉夫各民族最早形成的地方。作为民族精神根源的东正教,也最早在这一片传入斯拉夫。巴尔干地区最早的基督教堂圣彼得和保罗教堂,距今已逾千年,仍然驻立在离我几公里的地方。塞尔维亚仅有的四个世界文化遗产全部位于这个区域。不仅古老,在其古朴敦厚的外表之内,更有着极其华美的内饰。修道院内壁的湿壁画,距今都有7/800之久,早在文艺复兴之前就已存在,是意大利以外最早采用湿壁画技法的地区(当年的拜占庭很潮啊)。据说乔托也深受这些杰作的影响。
马纳西亚修道院,巴尔干半岛上最灿烂的中世纪遗产。
马纳西亚修道院于1406年由拉扎尔大公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因忍辱负重前往奥斯曼帝国担任侍从而换取了塞尔维亚一段时间的和平,后世尊称为“高尚的斯特凡”)建造,是塞尔维亚中世纪修道院的里程碑,也被认为是巅峰之作和最后的绝唱。修道院将塞尔维亚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建筑+防御工事”的模式发挥到极致,拥有11座巨大的塔楼与城墙,如同一座森严的堡垒,也反映了当时面临奥斯曼帝国入侵的严峻形势。在近乎完美的防御工事的保护下,修道院成为了15世纪时期塞尔维亚的学术和文化中心,诞生了诸多重要手稿,建造者斯特凡·拉扎列维奇死后也被供奉在这里。
2000平方米的古老湿壁画,却仅存20%....
修道院中心的圣三一教堂曾经拥有过超过2000平方米的壮丽湿壁画,奥斯曼帝国入侵时期被毁掉了75%,但保存下来的依旧是塞尔维亚的瑰宝。其中包括建造者斯特凡·拉扎列维奇以及三名战士的的画像最具代表性。此外,教堂内部的马赛克拼接地板也值得留意。
修道院食堂遗址,诉说着曾经的古老传奇故事
岁月静好。
每次旅行结束我都会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是不是愿意住在这个国家?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搬来这个国家,住在这个国家?我始终认为,这才是衡量我是否喜欢一个国家标准。正如你爱一个人,你愿意想和她长相厮守呢塞尔维亚是为数不多我想要去生活的国家。马纳西亚修道院位于群山之中,这样的地理位置大概是为了让僧侣们远离凡尘,更好的净化心灵,参透世间真谛。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