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氐羌的发源地
对于喜欢旅游的我,端午三天又是出游的好机会,这不,端午三天我们自驾来到位于陕西西南隅的宁强县。三天时间,在宁强县我们参观了羌博馆,探寻汉水之源,登挂壁公路,游墨龙石林,走草川子,穿峡谷,逛青木关古镇。一个个景点,虽不是那么有名,面积也不是很大,但各具特色,各有其独特的风格。我们当天早上将近8点从达州出发,四个小时的车程就抵达我们入住的酒店,找好房间,在酒店用完午餐,我们就驱车来到县城汉源镇东山观的宁强羌族文化博览馆,它不仅是陕西唯一一家羌族博物馆,并且还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以羌族博览观光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被称为“羌族故里”,博物馆里主要展示的就是古羌民族先民的生活、劳作和祭祀场景。它以羌族文化遗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为载体,集旅游要素齐全、功能完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特色浓厚的大观园,主要意义在于弘扬和传承羌文化。
二楼的文物厅
石财神、石寿星、石羊,一座座精美的石刻像,一把把战斗用的兵器,一件件羌人的生活用具,这些文物的展示,反映了中华各个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过人的头脑和善于制作的双手。
三楼的释比厅
释比文化是古老的羌民族遗留至今的一大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现象。"释比”,汉族称为端公,羌族因其特殊的历史、生活变迁、独特的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等的制约,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释比和以释比为代表的释比文化。
美秀厅的民族服装
羌族服饰各地也有差异,头饰,男女包头帕。有的妇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状的青布上秀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有的地方以白布包头(被称为“万年孝”)。有的黑色头帕,前端露出一块白色布块,人称“喜鹊头帕”。
羌碉边的美眉
正对大门和博物园遥相呼应的是一座十二层楼高的羌碉,羌族最大的特色就是羌碉,羌碉的平面形状有四角或五角,有的呈六角或八角,有的呈十一角或是十三角,这座羌碉是四角的,上小下大,高耸入云。羌碉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以及预警烽火碉、土司官寨碉、镇妖降魔碉。因为没有开放,不能上去一睹宁强县城的全貌,大家就在墙边拍起照来,来个网红打卡。
探寻汉水之源
游览完羌博园,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三千里汉江的源头,在这里,沿着小河,顺着峡谷,跨过三座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小拱桥,踏着游步道一路前行。两边山高林密,树木葱茏,路边鲜花盛开,景色迷人。汉江源头风景区在宁强县汉源镇马家河村,它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地,汉江源湿地公园的核心区。
行走在汉江边
从汉江源头回来,我们向当地人打听夜市小吃的去处,然后就向小吃一条街走去。在去的路上,看见了“永惠桥”,站在仿古的桥上,看两岸高楼林立,江边公园绿树成荫。一座“永惠城门”矗立在桥端的上面,门边一石碑,上刻有重建城门的碑记。
小吃夜市一条街
这条街上没有大的餐馆,全是街边的小吃,几乎都是一个食品柜,也可以叫食品车,一个炉子,几张小餐桌,就是一个摊位。有烧烤、陕西的特色食品肉夹馍、面筋、还有各种口味的炒饭。点好自己喜欢的小吃,坐在街边,旁若无人的就开吃。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