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太原办事,用半天时间去参观了晋祠。都说,到了太原不去晋祠,等于没来太原。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正门又叫东大门,始建于1984年,单檐歇山顶建筑。
唐园,重建于2007年,单檐歇山顶,东南北都有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南连半弧廊,北接曲廊。里面有:飞龙阁、长守厅、流珠楼、望月楼等建筑。
飞龙阁,重建于2007年,四角攒天顶,二层三檐,整体建筑坐落在假山石洞上,有登高远眺之意,有人可穿行而过。
陈家息庐,始建于民国20年(1931年),是民国年间的私人别墅。
水镜台,时间年代不详,呈明代建筑特点。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对这里应该有印象,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会仙桥,明代石质建筑,相传四月初四仙人在桥上约会,故而得名。桥长6米,宽3米。
金人台,台四角各有一尊铁人,因铁有五金之属,故名月金人台。
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对越”二字取自诗经“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在这里,“对越”的意思是报答宣扬圣母之德。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梁架很有特点,简单省料,轻巧坚固。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
东西桥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
晋祠三宝之一的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
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 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
在圣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亭为八角攒尖顶。
晋水主要的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名为“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温保持在17℃。
从出口出来,两边都是商贩的摊位,这也成了景区的一大特色。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