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瑞士旅行,需要理由么
如果没什么事,千万不要到网上乱搜 瑞士 的图片,否则你的钱包会遭殃;要是有事儿,就更不要乱看 瑞士 的攻略和游记了,否则你会彻底无心工作……瑞士 ,就是美的这么霸道!
我的行程
Day1: 北京 —— 莫斯科 —— 苏黎世 , 伯尔尼 半日游,宿 伯尔尼 ;Day2: 伯尔尼 —— 因特拉肯 —— 少女峰 —— 伯尔尼 ,宿 伯尔尼 ;Day3: 伯尔尼 —— 日内瓦 —— 洛桑 —— 蒙特勒 —— 伯尔尼 ,宿 伯尔尼 ;Day4: 伯尔尼 ——穆尔藤—— 格吕耶尔 —— 苏黎世 ,宿 苏黎世 ;Day5: 苏黎世 一日游,宿 苏黎世 ;Day6: 苏黎世 —— 列支敦士登
摄影器材
相机:Nokia 750,24-120手机:华为mate8其他:GoPro Hero 4 Black后期:PS CC
俄航初体验
战斗民族航空公司的传说已经在江湖流传了许久,大多带有强烈的搞笑与不靠谱属性,诸如:“冰天雪地中众乘客一起推飞机”“爆表的雾霾天中全天只有俄航正点起飞/降落”“粗心飞行员飞入 北京 三环上空”、“落地要鼓掌”这次我也终于有机会坐一会俄航一探究竟了。航班信息:北京 - 莫斯科 :SU201,02:05-05:25莫斯科 - 苏黎世 :SU2390,10:35-12:10和乘坐其他航班一样:到俄航的值机柜台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安检——候机(这不都是废话么。。。)
如果你有自由行前往 欧洲 的计划,一定会注意到,不管是前往 伦敦 、 巴黎 、 罗马 还是 维也纳 ,有一家航空公司的机票,总是出奇的低,这就是来自战斗民族的航空公司—— 俄罗斯 航空。同样作为 欧洲 的航空公司,汉莎航空、 大英 航空、 法国 航空等航司的机票要比俄航贵上30%-50%,而国航的航班也基本上是俄航的翻一倍的价格,这也是俄航非常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色调为天蓝色,外加橘黄色点缀。经济舱座椅宽度应该是标准宽度,不是很胖的话都没问题。前后排距离根据机型不同有差异。我所乘坐的 北京 - 莫斯科 航段,执飞机型为空客333,前后排比较挤,我的身高175感觉不大伸得开腿,第二程 莫斯科 - 苏黎世 ,执飞机型为空客320,宽松了大约10cm,感觉舒适了许多。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 北京 - 莫斯科 航段时,机舱内温度很高,非常干燥,飞行时体感很不舒适,入睡有困难。
服务态度如何呢?整体感觉一般般吧。微笑服务感觉还不如国内某些被人诟病的航空公司,不过服务效率和态度还是不错的。同行伙伴口干舌燥,向空姐要了多次饮用水后,空姐直接给了他整整一瓶没 开封 的纯净水,简直给力!哦对了,俄航的空姐既不是传说中的美丽动人,也不是上岁数的大妈,马马虎虎吧,不要期待太高。
娱乐设施有什么长途飞行的航班,音乐、电影、各种剧、各种短片、小游戏等等,睡不着的话足够你一宿时间都不重样
起飞真的是抖一抖么?巡航稳不稳?真的如传说一般像战斗机一样么?然鹅,然鹅,然鹅,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我所感受到的俄航起飞简直是我经历过最平稳的!真的!起飞滑行阶段与其他飞机基本无异。起飞瞬间感觉机头仰角并不大,也就是机身应该并没有倾斜很多,有一种直接平着就飞了起来的赶脚。神马抖一抖啊晃一晃啊完全木有!完全木有!完全木有啊!连往常都会有的短暂失重感都没有明显感觉到,非常平稳有木有!正常飞行时就更甭说了,那叫一个稳当!无论是 北京 - 莫斯科 还是 莫斯科 - 苏黎世 ,两段航程基本如出一辙,非常平稳。
落地时真的会鼓掌么并没有!从感受到飞机下落一直到落地滑行,我和小伙伴的双手几乎就一直放在身前,随时做好了像欢迎伟大领袖视察检阅一样地热烈鼓掌。然鹅,然鹅,然鹅,直到飞机停止滑行,机舱内除了发动机的噪音,一直保持安安静静的,弄的我们举在空中的双手好尴尬啊——尼玛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不知道鼓掌这个礼节是否和空中的惊险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或者跟乘客中 俄罗斯 人的比例正相关。目测两段航程中 俄罗斯 乘客的比例应该都不算低,第一段航程还遇到了 俄罗斯 的滑雪队。餐食怎么样还不错,水平中上。第一段航程, 北京 时间凌晨2点起飞, 莫斯科 时间5点多到达,净飞行时间7个多小时。起飞平稳后有一顿宵夜,有鸡肉饭和鱼肉面等主食提供,辅食有面包、蛋糕、 沙拉 等, 沙拉 内有蟹棒味道的海味,素材的胡萝卜是萌萌哒的五角星造型。宵夜整体口味介于适中与清淡之间,种类不少,量不算小。
临近降落的清晨,会有早饭提供。早饭非常简单,一个类似蛋挞的东西,不过中间的馅儿是一种说不出什么玩意儿的素材,味道很怪,另外再配两个素食春卷。
莫斯科 时间上午10点半起飞, 瑞士 时间12点多到达。有午餐提供。鱼肉饭和鱼肉 沙拉 的搭配非常营养,除了面包和小蛋糕,还多了个好像是无花果干的零食,很甜,有点腻。
莫斯科 转机方便么莫斯科 中转需要经过护照检查以及随身行李安检,算上排队在内,大约需要30-40分钟。如果你的中转时间很短的话,建议开舱门后飞奔到队伍前方,可以有效缩短排队时间。
我在 莫斯科 谢列蔑契娃F航站楼中转,该航站楼为圆形,步行一圈不到15分钟,售卖商品以酒类和化妆品为主。化妆品我不懂,此处略过,据说挺便宜。
说说酒,虽然我对酒类了解不多,不过这里的各种洋酒品种还是很多的,价格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对于中转不入境的旅客来说,买上几瓶带回国还是相当划算的,至少相比于鱼龙混杂的国内,这里一定保真。
Day1 匆匆走过的古都旧城,瑞士之行从这里开始
抵达 伯尔尼 时,已是 瑞士 当地时间下午2点半左右。对于时值冬至附近的 中欧 来说,这意味着距离天黑,只有大约两个半小时了。伯尔尼 并非我们此次 欧洲 之行首先抵达的城市,实际上,作为钟表之国 瑞士 的首都(你没看错, 瑞士 的首都是 伯尔尼 ,不是 苏黎世 ,不是 日内瓦 ,也不是 洛桑 ), 伯尔尼 虽然有机场,却并没有什么数的出来的重要航线。 瑞士 境内的两大国际机场为 苏黎世 国际机场与 日内瓦 国际机场,我们乘坐的俄航航班在当地时间12点半左右在 苏黎世 降落。在此等候多时的女票的家人,将我们接到了他们在 伯尔尼 的住处。
先简单介绍下 伯尔尼 吧。伯尔尼 ( 德文 :Bärn、德语:Bern、法语:Berne、 意大利 语:Berna、罗曼什语:Berna),位于 瑞士 高原中央山地,也就是西部土地的中央偏北,是 瑞士 的第三 大城 市。不似其他国家的首都那样气势辉煌、规模庞大,小巧玲珑的 伯尔尼 最多只能算作是一座城市。莱茵河的阿勒河把该城分为两半,西岸为老城,东岸为 新城 ,横跨阿勒河的7座宽阔大桥把老城和 新城 连接起来。旧城区今日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定的世界遗产。伯尔尼 建于1191年,1848年为 瑞士 联邦的正式首都。言归正传。飞机上睡了个昏天黑地的我们精神抖擞。窗外阳光正好,不如抓紧时间出去走走。
我们的住处在 伯尔尼 老城外,不过步行到老城附近的制高点玫瑰园只需要大约20分钟。随着脚步的前进,美丽的 伯尔尼 老城也渐渐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对于还从未走出过 亚洲 土地的我来说,这也是自打飞机落地以来,视线中出现的最为“ 欧洲 ”的风景了。
玫瑰园
玫瑰园在一座落差大概80米左右的小山坡上,小山的山顶是观赏 伯尔尼 老城的最佳角度。然而这里的天气变得很快,刚刚还是和煦的阳光,现在就已经浓雾弥漫了,远处的钟楼已经看不到顶端了。
玫瑰园内据说种植了近百种玫瑰。不过现在正是冬天,并非花卉生长的最佳季节,如果可以在春夏前来,应该会是满园飘香,浪漫至极的吧。
熊苑
玫瑰园山脚下马路对面是熊苑。
正如狼是 罗马 城的象征,熊是 伯尔尼 的代表。据说建城之时,一名公爵决定以他出门后看到的第一种动物来为这座城市命名,而他遇到的正是棕熊。熊苑并不是一般我们常见的动物园,只是用围墙圈起来一块有大概2个多篮球场那么大的地方,没有入口,也不收门票。杯具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熊。
熊苑旁边步道的青灰色石砖上,刻着一个个的人名,猜想应该是捐赠者的名字吧。
老城(爱因斯坦故居、钟楼、圣诞市场等)
沿熊苑旁的尼迪格桥(Nydegg)向老城走去。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无轨电车在这里开始密集了起来。公交车行驶速度并不快,车上乘客也不算少。
这就是老城的主街了。伯尔尼 有“泉之城”的美称,老城内有100多处泉眼,其中11处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面貌,每一座造型别致的喷泉雕塑背后都蕴含着一段与中世纪英雄或历史事件有关的传说与故事。这些古老的喷泉雕塑矗立在街道的中央,喷泉水可作为直饮水供市民饮用。
这个不起眼的小门脸就是爱因斯坦故居(Einstein-Haus)了,这座房间的准确地址为克拉姆大街四十九号(Kramgasse 49, 3011 Bern),上有铭牌标注。这里是爱因斯坦1902年到1909年的旅居之地,著名的相对论E=MC2就是他于1905年在此提出的。
这一条路的尽头是 伯尔尼 老城的钟楼(Zytglogge),或者叫做钟塔。这座钟楼始建于13世纪,原是 伯尔尼 城的门户,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即使久远在700年前的工艺,大钟仍然保持着精准的运行。
如果恰好可以赶在整点的时候来到这里,便可有幸看到钟楼上镀金小黄人的精彩表演。这个 小金 人会在每个整点前的4分钟旋转着从钟塔中现身报时,可谓街头一景。
进入老城后,电车有了固定的轨道。对于有将近二十米长的电车来说,拐个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是 瑞士 联邦大厦,也就是 瑞士 联邦政府和国会议事厅所在地。除了议会期、国定假日或其他特殊事项外,这里都是对外开放的,有专门的导游带领参观讲解。具体时间为周一至周六的上午9-11点,下午的14-16点。
老城街头,悠闲的市民下着超大棋子的国际象棋。与国内一样,围观者大有人在。
此时,刚刚五点多钟,夜幕已经降临,夜景照明已经开启,灯光璀璨。
那天是12月15日,临近圣诞节,节日气息浓厚,何以见得呢,圣诞市场啊!!
圣诞市场一般从圣诞节前10-15天开始,到圣诞节当日或次日关闭。圣诞市场并非购物中心那样的封闭式购物场所,而是类似于国内小商贩聚集的场所(当然了,在 欧洲 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售卖各种节日礼品、美食、饰品等。圣诞市场多见于 欧洲 大城 市的老城中心、标志性教堂门前或市政厅门前等地。
略有意外的是,这里售卖的商品并非像国内小商品市场那样便宜,再加上 瑞士 本就物价高昂,虽然大多造型精美别致,但也只能望而却步。
伯尔尼 大教堂(Berner Munster),始建于1421年,是 瑞士 晚期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作。白天的时候可登上教堂塔楼欣赏 伯尔尼 市区全景。
街边的橱窗内,满满的都是圣诞主题,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仿佛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幻想起一个温馨圣诞节的场景。
瑞士 是全世界人均巧克力消费量最多的国家。随意走进一家巧克力店,都能品尝到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蛋糕等美味。这里的巧克力似乎是按片出售的,每一片都有大概20CM见方,口味之多让人眼花缭乱。看了看价格,欲言又止。长辈告诉我们,想吃巧克力还是去超市买比较实惠,味道同样好吃。
伯尔尼 街头,尤其是老城区,经常可以看到橘黄色牌子的COOP,这是 瑞士 众多零售超市品牌之一,似乎也是覆盖范围最广、店面最多的一家。Coop集团是 瑞士 零售业巨头,在 瑞士 有1700多家零售网点,多位于 大城 市中心地段。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橘黄色标志,今晚的啤酒和零食,就算是又着落了,嘿嘿。
伴着街头艺人温馨欢乐的歌曲,我们走上了返程,热腾腾的饭菜正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Day2 少女峰的正确游览方式
看雪山或是在高原游览,总是需要天气帮忙才能有最好的风景。还好,我们比较幸运,没有错过 少女峰 。
游览 少女峰 的方法,看攻略感觉已经眼花缭乱、被路线搞得头晕眼花了,还是没太整明白到底应该怎么走,除了明确了应该先到 因特拉肯 外,其他都是一头雾水。那么,在展开我的游记之前,先让我讲解一下游览 少女峰 的正确方式吧。
游览少女峰,这些攻略一定要知道
路线首先,最重要的一定是路线了。从 因特拉肯 东站(Interlaken Ost)始发,有两条路线可以最终到达 少女峰 (Jungfraujoch)。线路1: 因特拉肯 东站(Interlaken Ost)——格林德 瓦尔德 (Grindewald)——小沙伊德克(Kleine Scheidegg)—— 少女峰 (Jungfraujoch)
线路2: 因特拉肯 东站(Interlaken Ost)—— 劳特布龙嫩 (Lauterbrunnen)——文根(Wengen)——沙伊德克(Kleine Scheidegg)—— 少女峰 (Jungfraujoch)
以上两图内容一致,可随意参考。以上两条路线中提到的地点均为各段小火车的始发站或终点站,中途所停站点没有提及,因为要么较少有人上下车,要么是观景台统一上下车。两条路线所需上山时间差异不大,一个需要2小时,一个是2小时10分钟。通常,上下山会选择不同路线,这样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至于上下的路线选择,并无优劣之分,可随意。时刻表每个站点都可以查询到 少女峰 全线当日有效的列车时刻表,无论是哪条线路,始发或是终到时间。列车时刻会根据季节有所变化,夏天车次多,冬天车次少。以我前往 少女峰 的2016年12月16日为例,当天的列车时刻表是这样的:
也许猛一看会被那些看起来十分陌生的地名搞晕,淡定淡定,其实还是非常好理解的哈。列车将按照该时刻表从16年12月11日运行至16年12月16日。表中标出了线路1的上山列车时刻,以及线路2的下山列车时刻。每个小格子中上面的时间为发出时间,下面的为到达时间。瑞士 的交通,无论公交还是火车,都非常准时。所以一定要记得看好时间,不要贪图拍照而错过火车,不然就要多等上 一段时间了。火车站内有更为具体的列车时刻表以及宣传册,可以取阅,如下。
封面右上角标明了该时刻表的有效期——2016.12.11-2017.12.9
如果你没有拿到时刻表,那么也不要紧,别忘了,每个站台都会提示下一班列车的时刻的。
这是格林德 瓦尔德 车站标注的列车时刻信息。车票价格我们都知道去 少女峰 游玩是很贵的,贵就贵在火车票上了,而 少女峰 本身实际上是免费的。火车分一等座二等座,一等座往返218.8瑞郎,二等座往返204.4瑞郎。搭最早班列车上山的游客可以购买有折扣的早安车票(Good Morning Ticket),票价145瑞郎。持有有效期内的 瑞士 旅行通票(Swiss Travel Pass),购票可享75折优惠。持有有效期内的 瑞士 半价卡(Swiss Half Fare Card),购票可享半价优惠。如何购票两种方法,现场(各火车站)或者通过网络。购票网站: http://www.jungfrau.ch 提示一下,提前购票是没有优惠的,除非你购买的是早安车票。
天气花了这么贵的车票钱,要是赶上大雾弥漫岂不是太坑爹了?!那么,如何知道 少女峰 上天气如何呢?推荐使用 http://www.myswitzerland.com/ ,这里可以查询到 瑞士 各地,包括各个重要旅游景点、雪山的准确天气情况,基本可以让你做到万无一失。
少女峰之旅
从 伯尔尼 出发, 自驾 抵达 因特拉肯 。沿途经过了恍如仙境的 图恩 湖,然而由于没有办法停车,外加以为 因特拉肯 还能看得到,就很遗憾的错过了。。
因特拉肯 东站东面200米左右有自助停车场,缴费要在单独的机器上。
到的时候前面一趟车刚刚发出,下趟车还要半个来小时,在火车站前溜达溜达,感受一下传说中也很美的 因特拉肯 小镇。
估摸着还有不到10分钟就要发车了,回到温暖的火车站候车。因特拉肯 东站并不大,售票窗口有8个,但实际上只有2个是开放状态。站内以白色和淡黄色为主色调,有十多个座椅。
火车站内并没有任何广播,乘客要对自己乘坐的车次心理有数,并看好时间。
我们乘坐的车停靠2站台,需要穿过地下 通道 。 通道 内明亮整洁,且有电子显示屏指引,你一定不会走错
站台同样的简洁干净,大大的 瑞士 钟表指示着时间。
因特拉肯 东站有四个站台,最外侧停靠着一列开往 伯尔尼 方向的红白色列车。对 欧洲 乃至全世界的火车文化都有着浓厚兴趣的我,期待着属于我的第一次境外火车之旅,这第一次,就要献给有着独特体验的 少女峰 齿轮火车了。
11点,列车进站!
这是一列始发自 因特拉肯 东站,终到格林德 瓦尔德 的列车。列车上黄下蓝,大大的车窗想来一定非常适合看风景。
列车内是皮质座椅,均为背靠背或面对面的双人座椅。如果没有行李或者大背包的话,宽度刚刚好,否则就会稍微挤一点。不过倒也无所谓,因为即使到列车开动,这趟车也并没有坐满,上座率大概50%-60%吧。
11点05分列车准时开动。列车开行比较缓慢,目测大约时速30公里左右。为了让乘客更好地欣赏窗外的风景,列车的窗子是可以打开的。事实上,这一天乘坐的 少女峰 观光列车的车窗都是可以打开的。
中途停靠了2、3个小站,上下车的乘客很少。列车员会不定时的在车厢内巡视并查票,而且可以准确的记住都查了谁的票,谁又是刚上车的。
11点39分,列车到达格林德 瓦尔德 (Grindelwald)车站。这甚至算不上是一个车站,充其量只是两段铁轨的交汇与终点,我们也并没有及时发现到底该在哪里换乘我们的下一趟列车,以及下趟车的出发时间。终点旁两面环山,山脚下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是绿色的草地,背阴面则是皑皑白雪。这一幕再配上棕褐色可爱的小木屋和阳光下的蓝天白云,简直美爆。
没有顺着人流走向车头,我们几个兴冲冲的跑到了车尾,寻找各种适合拍照的角度。在这一刻我们完全失去了时间观念。拍够了,走回车头,刚刚下车的乘客都已散去。我们这才发现原来下趟列车就在另一条途径此处的铁轨旁,而且始终会与从 因特拉肯 东站开来的列车前后脚进站。显然,我们错过了刚刚那班列车,只好等待30分钟后的下一趟。算上在 因特拉肯 东站错过的,我们这一天已经损失了1.5小时,这对于白昼非常珍贵的冬天来说,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虽说在我们看来,这里一样也有好看的风景。
不敢走远,只在周边200米范围内游荡了一番,粗略的对这座小镇有了些印象。
国内不多见的猛犸户外专卖店。然而恰好赶上小店午休。发达国家人力成本高昂,工作时间都是严格规定的,中午以及周日通常都是休息的,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提前6分钟,开往Kleine Scheidegg的列车进站。这是一列上红下白的齿轨列车。车头印有大大的COOP字样。
车厢内也比刚刚那趟车明亮了不少,白色与蓝色的搭配让人想到了蓝天下的白雪,很有意境。
开车喽!列车沿着刚才来的方向反着开了回去,不过是另一条轨道了。
我们坐在车头的位置,距离驾驶室很近。从查票的工作人员到司机,全身装备都是猛犸(Mammut),好奢侈,不过也许猛犸在这里就像我们穿个耐克一样普通吧。
窗外风景太美,鲜艳的火车在蓝天白雪下太漂亮,打开窗户探身出去拍照。虽然车速不快,风依然呼呼作响,毕竟已经是2000米左右的海拔了,车内也有怕冷的乘客提出了反对意见。稍有奇怪的是,怕吹的大多是带了装备准备滑雪的乘客。哦对忘了说,从格林德 瓦尔德 开始,陆续有大量滑雪爱好者上车,我们这样的游客已经不是绝对多数了。
翠绿的山坡上被白雪覆盖的小房屋,是山间最美的景色,怎么都看不够。
慢慢的可以看到不少简单的滑雪场,有不少看起来很棒的高手在这里滑雪。
抵达Kleine Scheidegg。长了记性,先去挨个站台问上山的列车哪里坐。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露怯的事情,我们确认好的车关着门,又着急怕车开动,正当我们深色慌张时,一位列车员看到了我们,轻轻按下了车门上的黄绿色按钮,车门随之缓缓打开——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车门是自动的,实际上, 瑞士 所有的公交系统的车门都是自动门,有上下车需求的自己伸手按一下就好了。
在这里,我们换乘了这一路上的第三辆列车,这趟列车将要最终抵达 少女峰 ,而且,这也是传说中可以在坡度很陡的轨道上爬行的齿轨列车。介绍一下齿轨列车与齿轨铁路。齿轨铁路是在过陡的自然坡度地段代替展线与长隧道的一种方案。世界上普通轨道铁路的实际最陡坡度为70‰(1:14),而当达到60‰及以上时,则有必要采用齿轮与齿轨相契合的齿轨铁路,以防轮轨之间粘着力不够而发生滑动。 瑞士 境内齿轨铁路很多,是登山的有力工具。从Kleine Scheidegg直达 少女峰 垭口的 少女峰 铁路是最为著名的一条。
这一路的风景更加壮美,雪山上的雪也更多了。
当列车在Eigergletscher车站短暂停留后,我们也即将进入 阿尔卑斯山 内,开始最为与众不同的爬坡路段。
这是一段长达7.2公里的隧道。这段被称作 少女峰 快车的隧道,全部由人力在上世纪初开凿而成,施工历时16年,堪称那个年代的工程奇迹。隧道很窄,似乎只能容得下火车那么宽。在微微有亮光的隧道内,可以感到车速也很慢。随着车的行进,可以明显感受到坡度在迅速提升。面对面相对而坐的我们四个人,逆着前进方向的两个小伙伴感觉甚至都要站了起来,大腿很累,逼得他们不得不找了个相对方向的座位。在爬坡过程中,火车上会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进行解说,让人意外又亲切。
列车在隧道内会停靠在海拔3160米的冰海(Eismeer)观景台,停车时间为5分钟,不过这个观景台是隔着又大又厚的有机玻璃,难以看的清晰。
几分钟后,列车抵达了重点,我们终于到达了 少女峰 !与想象中的直接到达山顶不同,列车停靠在了一个通往室内房间的大门口。之后一路游览下来,感觉这里更像是个 少女峰 的主题公园与各个展厅。地图送上。
这座开凿于山峰内部的大房屋有包括著名的斯芬克斯观景台在内的多个区域,相互之间并无参观的先后顺序,可随意游览。
Sphinx(斯芬克斯观景台)
乌鸦在这里似乎是吉祥的动物,经常可以看得到, 少女峰 上也不例外。
回到室内。Alpine Sensation印象最深的就是展厅内有个巨大的水晶球,女生们的最爱。
售买纪念品的中央大厅,价格可真是贵。这里也可以邮寄明信片,明信片1瑞郎一张,寄回国内的邮资2.2瑞郎每张。
说说山顶室外的感受吧。当天 少女峰 的温度大约在零下10到15度左右,我身穿贴身的长袖衬衣、中等厚度毛衣、薄款羽绒服外加一件冲锋衣,还有棉帽子和手套,身体感觉还可以,不过手无法长时间露出拍照,非常寒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海拔上升太快,或是车厢内有些缺氧,我居然在山顶微微感觉有些眩晕,大概是轻微高反吧,还好很快就缓了过来。哦对了,上山一定要记得备好充足的饮用水,最好带上保温杯喝点热的,还有面包饼干等食物。要是在山顶买的话,一顿简单的午餐也要花上数百软妹币。在 少女峰 封顶溜达够了,看看表已经3点多了,我们要返程了,不然无法在天黑前返回 因特拉肯 了。
返程的列车上,工作人员查票后给了每名乘客一颗“ 少女峰 牌”巧克力,还调皮地冲我们眨了下眼睛。
7公里的下坡后,天色已经明显变暗, 日照 金山 ,只是已近黄昏,夕阳已无力染尽山野。
返程抵达Kleine Scheidegg时已经接近5点,天色很暗了。此时的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原路返回,无法再去心心念的Lauterbrunnen与Wengen了,因为无论哪条路,到达时都已天黑,而开往Grindelwald方向的会率先发车。
等车的时候,听到耳边有莫名的轰隆声,声音不大、传播范围似乎很广,低沉有力。回头发现身旁很多人注视着远处的山坡——原来是发生了小范围的雪崩,或者说其实就是有一大坨雪从山顶掉落。
天边已经暗淡了下来,玄妙的紫色。
这个时间,车站附近除了卖吃的商铺,全都已经关门打烊了,逛都没地方去了。
Day3 日内瓦湖畔三城一日游
万国宫
经过近两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位于 日内瓦 东北 部的万国宫,也是我们这一天的第一处景点。万国宫又名国联大厦,是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的总部所在地,现为联合国驻 日内瓦 办事处,又称联合国 欧洲 总部。万国宫周围绿树环抱,环境幽美。万国宫由4 座宏伟的建筑群组成,中央是大会厅,北侧是图书馆和新楼,南侧是理事会厅,连同花园、庭院,总占地面积为2.5 平方公里。
万国宫开放时间:7-8月:10:00-17:004-6月及9-10月: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6:0011月-3月:周一至周五开放,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6:0012月20日-1月1日休息不开放。门票:成人8.5瑞郎,学生6.5瑞郎,儿童4瑞郎。
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
万国宫侧门(如下图)的对面,便是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了。
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建造于1988年,主要介绍国际红十字会的历史及当前活动。博物馆分为11个部分,可通过照片、录像、雕塑等多种方式了解红十字会。据说这里还有中文的语音导游与导览器哦。开放时间:每天的10:00-17:00,逢周二闭馆。票价:成人10瑞郎,学生5瑞郎
断椅
这座高10余米的巨大椅子,名叫 日内瓦 断椅,位于万国宫正门对面,是 瑞士 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
丹尼尔说,每年全球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伤亡,其中1/3以上是儿童。在雷患重灾区 非洲 安哥拉 ,埋设的地雷总数就达到了全国人口的总和,约有2万人因触雷而截肢。椅子的断腿就象征人类因地雷爆炸而失去的肢体。
日内瓦湖
从郊区来到市区, 日内瓦 湖一定不能错过。日内瓦 湖( 法国 称莱芒湖)为 法国 与 瑞士 共同拥有,是阿尔卑斯湖群中最大的一个,湖面面积约为224平方英里。大约三分之二位于 瑞士 境内,三分之一在 法国 境内。而 日内瓦 ,则位于 日内瓦 湖的西南端。
日内瓦 湖是罗纳冰川形成的。湖身为弓形,湖的凹处朝南。罗纳冰川消溶后,形成罗纳河,它是吐纳 日内瓦 湖水的主要河流。 日内瓦 湖海拔372米,湖面最宽处为13.7公里。湖水最深处310米。 日内瓦 湖是世界第一大高山堰塞湖。
远远地便可看到 日内瓦 湖中心高耸如云的喷泉。虽然没有音乐,但喷泉依然造型百变,展示着婀娜的身姿。可惜这一天天气不佳,没有蓝天白云的映衬。一望无际的湖面,湖的对岸,是 瑞士 ,还是 法国 ?
湖面上有很多可爱的动物们,洁白的天鹅、绿头鸭、野鸭,还有其他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动物。
它们在湖面上自由自在的嬉戏玩闹,每当有人在岸边撒着面包屑之类的食物,它们便会在数秒内立刻聚集在湖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仍食物的人的手,随着食物的散落而拼命啄食,错过了一波继续抬头期待下一波。没有所谓管理人员的干扰,没有所谓专门的动物食品,人与自然就这样和谐的相处着。
即将离开 日内瓦 湖时,在另一侧看到湖面上漂浮着很多看起来像附表的黑色物体。然而当我们走近后,惊讶地发现它们居然不是浮标,而是睡着觉的水鸟!全是水鸟!密密麻麻的简直要让人的密恐发作。
花钟
别看这座花钟并不怎么起眼,但他却大有来头。花钟就在 日内瓦 湖畔,全部由各式花卉组合而成,既能欣赏花卉的美丽,又具有钟表的功能。花钟的机械结构在地下,钟面由翠绿的芳草覆盖。花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着自己的色彩。这座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和普通钟表一样,无论刮风下雨,都会一刻不停的准确移动。而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座花钟已经准确运行了60多年。
洛桑日内瓦湖
驱车大约40分钟,抵达南部小城 洛桑 。日内瓦 湖流经 瑞士 许多城市, 洛桑 也是其中之一。洛桑 距离 日内瓦 不到70公里,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天气—— 日内瓦 是阴沉沉的多云, 洛桑 则是艳 阳高 照。抵达 洛桑 的时候是3点多,冬天的太阳在此时已经显露出了夕 阳西 下的趋势。
这里的冬天有些湿冷,湖边岸上的长椅空空荡荡。如果天气转暖,坐在这里晒晒太阳看着海鸥飞翔,该是多么惬意的画面。
奥林匹克博物馆
洛桑 因成为了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而出名,而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也自然而然的建在了这里。
奥林匹克博物馆坐落在 洛桑 的奥林匹克公园内,毗邻国际奥委会总部,于1993年6月23日建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 兰奇为博物馆剪彩。
通往博物馆的阶梯上,刻着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与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的名字。
博物馆开放时间:5月1日-10月14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6点;10月15日-4月30日: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6点,除复活节外的周一闭馆,圣诞节与元旦闭馆。
既然来了,本打算好好参观一下,然而门票的票价与略显紧张的时间让我们只得作罢。一层的纪念品售卖大厅出售各种奥运会授权官方产品,价格不菲。博物馆票价:15瑞郎。
蒙特勒——西庸城堡
太阳已经落到了山的那边,云彩已被染成了深红色。我们行驶在沿海公路上,看着 日内瓦 湖的夕阳美景,试图在夕阳落下之前赶到 蒙特勒 的西庸城堡。远远的就能在公路上看到城堡,微微发红的晚霞中,城堡在昏黄的灯光照明中显得非常神秘。
回望来时的繁华,灯光点点,夕阳已经变成了粉紫色。
西庸城堡位于 沃州 蒙特勒 附近的Veytaux镇,是一座雄伟的中世纪 水上 城堡。西庸城堡建立在 日内瓦 湖畔的岩石上,远观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被称之为建筑史上一颗奇异的珍珠,也是 瑞士 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有“ 欧洲 10大古堡”之称。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西庸城堡的起源,目前发现的有 关西 庸城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150年。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也许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它所在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最早的时候是 罗马 人在此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后来几易其主,在13世纪~14世纪时,由 意大利 的王族萨伏伊家族(Savoia)的领地。
我们到达的时候,城堡刚刚结束一天的参观,已经无法入内了。据说这座漂亮的城堡曾吸引了无数 欧洲 名人,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创作的灵感,其中最著名的为拜伦创作的《西庸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ion)
西庸城堡开放时间:9:30-17:00门票:12.5瑞郎
Day4 各种小镇逛一逛
伯尔尼-阿勒河
从 伯尔尼 阿勒河的清晨,到冷冷清清的中世纪小城穆尔藤,再到热热闹闹的奶酪小镇 格吕耶尔 ,从迷雾到晴朗,冬日的 瑞士 之美尽现。莱茵河的支流阿勒河将 伯尔尼 分成了 新城 区与老城区两部分。新城 的小路曲径通幽,周末的清晨安安静静,路边的各式植物在寒冷的冬日覆盖了浓重的霜,细如蚕丝的蜘蛛网仿佛被加粗了一样显现出浓重的白色。
各种叫不出名的颜色鲜艳的植物非常吸睛,只恨自己才疏学浅,神马都不认识。
临近河边的林荫道上,即使清冷如零下6、7度,也依然有热爱生活的人们不知疲倦的奔跑。相比于我们的秋衣套毛衣套薄羽绒加冲锋衣,他们速干衣搭配帽衫的装束简直酷毙了。
一条狭长的小路在绿茵间蜿蜒望不到头,雾实在太大了。
两把扶手椅孤零零的摆放在草地上,家人讲述着在晴朗温暖的夏秋季节,这里是多么的美好惬意。
感叹于即使是在冬天,这里依然可以有如茵的青草,这大概不是环境问题,只能解释为草种原因了吧。联想到 欧洲 各国足球联赛大多都是跨年进行的,冬天也有绿油油的草坪可以踢球,实在羡慕。
阿勒河并不太宽,河面上晨雾弥漫,若不是这寒冷的天气,我甚至愿意相信这是一壶烧开的河水,哈哈。
穆尔藤
和家人告别,一路向南,去寻觅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中世纪小城。小城名叫穆尔藤,位于与它有相同名字的穆尔藤湖东南方,介于法语区与德语区的边界。
这一天是周日,小城门口静悄悄,停车场有大片停车位。
小城没有任何门票,停好车我们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小城内同样静悄悄,街道上难觅游客踪影。
这里的老城保存完好,整座城被一座城墙包围而默默守候着,这也是 瑞士 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游客可以沿嘎油嘎油作响的木质楼梯登上城墙漫步,从十余米的高出俯瞰这座洋溢着中世纪风情的小镇。
天气依然阴沉,本应热情奔放的红色砖墙,也显得失去了些许活力。
数百年时间已匆匆流逝,穆尔藤依旧保留有其原始的模样,老城区的条条小巷如仿佛电影中的画面,委婉动人。穆尔藤博物馆内存有记录穆尔藤以及周边地区6000年历史的大量收藏品,不过攻略上说博物馆只在4月到10月间开放,实在不巧。
房屋底层有时可见悠闲的当地人,不能像夏天一样晒太阳,只有懒羊羊的喵星人还活跃着。
路旁看起来非常非常有年头的石碑,刻着我们看不太懂的文字。
从城墙走下来,角落的“巨型”钟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其实,这座表的新奇之处并不在于他的大,而在于构造之精密而详尽。隔着玻璃门,钟表准确行进背后的众多齿轮一一展现,他们紧紧咬合,虽角速度并不相同,但各司其职,各自遵循机械原理往复转动。录了一段30秒的短视频,不过大多数齿轮都运行缓慢到无法通过30秒看到他们的轨迹,还是不放上来了吧,免得把你们看困。。
小城内装潢精致亮光闪闪的小店比比皆是,然而大多数都闭店谢客了,周日的休假雷打不动,只有少数几家还开着门,大概也就十分之一多点吧。很幸运的,我们遇到了一家看起来很好吃的甜品店,食客不少,感觉一定很受欢迎,也许是这里的网红小店也说不定呢。
橱窗内的甜品蛋糕饼干几乎没有哪一样让人没有食欲,要不是囊中羞涩,真想多买几样尝个遍。
亮黄色皮质座椅,淡黄色墙壁装饰,厚重的木质餐桌,似有几分 欧洲 宫廷风。
挑选了三款蛋糕,再来一杯手工咖啡。凄冷的冬日也有了温暖。
甜点果腹后,继续在小城内转一转。一直以为下图中绿色的窗子真的可以关上,直到来到这里,才意识到原来都是骗人的,不过这种用心装饰的感觉,还是极好的。
几乎每栋建筑上都有着各种好看的标志,也许他们背后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故事吧。
小镇的外侧是穆尔藤湖,穆尔藤湖是著名的沐浴之湖。初夏时分这里的温度会变得非常温和宜人。滑水、 水上 滑板、冲浪自行车、划船、脚踏船航行、漂流、湖中泛舟以及钓鱼,在这里几乎可以做任何事。
奶酪小镇-格吕耶尔
离开阴郁的穆尔藤,行驶在畅快的高速公路上。大雾时来时往,渐渐地,视野越来越开阔,蓝天终于冲破了云层的阻挡。
奶酪是另一种名扬天下的 瑞士 美食。 瑞士 有数百年生产奶酪的历史,比较著名的奶酪有爱蒙塔尔(Emmental,又被称为 瑞士 奶酪)、 格吕耶尔 (Gruyère,奶酪中的贵族)、硬奶酪Sbrinz、 阿彭策尔 (Appenzell) 等。
这个下午我们来到的,便是更多被国内游客称作奶酪小镇的 格吕耶尔 。格吕耶尔 位于 瑞士 联邦西部法语区的 弗里堡 州。虽然同样是周日,但这里却和穆尔藤仿佛两个世界,奶酪小镇在山坡上,我们在山坡下1、2公里的位置就遭遇到了限流,原来这里已经就要没有停车位了,游客非常之多。
沿石阶漫步而上,已经有不少游客结束游览下山返回。此时是下午2点左右,不远处小镇上依然可以传来熙熙攘攘的喧闹声。
还没看到小镇的全貌,先被不远处传来的悠扬音乐吸引,或许这一天有特别的活动?这是一些由看起来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大约10人规模的交响乐队,小号、长号、大号是主要乐器。
这里有可能是全 瑞士 最好吃的奶酪火锅(Cheese Fondue),名叫Le Chalet。服务员问我们是否有预定,如果没预定的话是没有座位的,即使看起来这里还有1、2张空桌。很遗憾,我们无缘尝试这顿大概最具 瑞士 特色的美食了。
没有大餐吃,只好到小镇中心的“路边摊”来几张小甜饼解解馋了。用刀叉轻轻切开热腾腾的甜饼,巧克力的香味儿扑面而来,已经压抑不住口水的侵袭了,我们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两张。
小镇外侧有长廊,可以俯瞰平原山下村庄风景。有了蓝天白天,一切的感觉都是那么不一样,我们也不禁感慨:这才是来 瑞士 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冷如寒冬,阳光照到的地方依然绿草茵茵。背阴面,则是尚未融化的积雪。绿草与积雪就这样和谐的共存着。
格吕耶尔 城堡,内有异形之父博物馆。城堡开放时间:11月-3月:10点-17点4月-10月:9点-18点门票价格:12瑞郎
城堡旁有漂亮的教堂,夕阳下灿烂夺目。
围绕 格吕耶尔 绕了个圈,回到小镇中心。人群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看看时间,已经快要4点了,而这里5点半就要天黑。我们也不得不离去,赶往我们今天的落脚地 苏黎世 。
苏黎世国家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开放时间需要到官网了解票价:10瑞郎,16岁一下免费;中文iPad导览费5瑞郎
班霍夫大街的日与夜
所谓班 霍夫 大街,即 德文 Bahnhof Strass,Bahnhof为德语火车站,Strass见得多了也能猜到就是大街的意思,实际上,班 霍夫 大街就是火车站大街。
但就是这么一个命名的有些土的大街,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每年经由这里调动的资金,堪称天文数字。
这条1.4公里长的街道,并没有从我们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散发出珠光宝气般难以近身的气质。班 霍夫 靠近火车站的入口两旁,以平价百货、小商品、精致糕点为主。随便走进一家正在进行热闹的圣诞促销活动的卖场,几块十几块(瑞郎)的耳坠挂饰随处可见——原来我们也是有能力在班 霍夫 大街消费的人,哈哈。
圣诞将至,通常多见于教堂或市中心广场的圣诞市场在这里也可以见到。无论是色彩艳丽洋溢幸福味道的大块甜饼,还是小巧玲珑萌萌可爱的装饰品,都那么让人垂涎欲滴,只不过价格都不便宜。
鲜艳夺目亮丽诱人的“大红果”,女票的最爱,曾经屡次擦身而过,这次毫不犹豫拿下。快过节了嘛,得整点喜庆的。毕竟,女票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嘛。
随着步伐的深入,班 霍夫 大街逐渐露出了想象中的样子——路旁知名银行与奢华商场林立,从著名的 苏黎世 银行到万国表专卖店,从瑞银总部到奢华皮具,看到眼馋的我竟然忘了拍照,真的要给自己来个大大的差评了。
繁华如此,班 霍夫 大街中心的公交月台,却依然充满了悠闲的空气,也许是圣诞气息的蔓延吧。班 霍夫 大街两旁的岔路,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小店或道路,拐进去走走,别有洞天。
经由这一条道路,我们折向了 苏黎世 湖畔,开始了两座著名教堂的游览。在天黑之时,我们又回到了这里。夜幕下的班 霍夫 大街,光彩夺目。
从看不见的高处垂下的亮点,仿佛星光闪烁。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的低速驶过,就像开往平安夜的圣诞快车。眨一眨眼,还真有一列“圣诞号”彩车游荡其间,班 霍夫 大街犹如童话世界般美好。
苏黎世圣母大教堂
穿过班 霍夫 大街旁那条花花绿绿的小巷,我们便到达了 苏黎世 圣母大教堂(Kloster Frauenmünster)。开放时间:每日10:00-17:00门票:5瑞郎,16岁以下免费。5瑞郎包含宣传小册子或自主导览仪(二选一)
与其听了就忘,不如选择能够长久保留可以随时翻看的小册子。虽然只有简单的三折,信息量还算不小。
苏黎世 圣母大教堂是由查理大帝的孙子Ludwig der Deutsche,即日耳曼人路易创办于853年,是一所归正会教堂。教堂及其女修道院里居住的是当时的 欧洲 女性贵族。 13世纪前,修道院得到各个国王的资助,享有在 苏黎世 铸造货币的权利。宗教改革后,教堂和修道院的所有权转归 苏黎世 所有。该教堂的主要建筑特色包括 罗马 式唱经堂和高拱顶袖廊。教堂中殿于1911年进行了最后一次装修,之前对教堂北侧的塔楼进行了加高,18世纪还移走了教堂南侧的塔楼。除了拥有 苏黎世 州最大的管风琴外,圣母教堂最引人瞩目的珍宝当数其彩色玻璃窗:袖廊北侧的彩色玻璃窗由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堂亲奥古斯托绘制,唱经堂周围的五个部分以及袖廊南侧的圆花窗由马克·夏 加尔 绘制。教堂走廊中还有保罗· 博德 默( Paul Bodmer)为纪念圣母教堂的修建而创作的一系列精美壁画。
教堂内禁止拍照,禁止宠物入内,禁止接打电话,当然也禁止大声喧哗。
这座教堂是我来到 欧洲 后第一次真正进入教堂,虽然心中还在为本应免费进入教堂而愤愤不平,震撼之感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安静祥和的氛围不由得让人平静下来,仔细对照着手中的小册子去了解圣母大教堂每一扇圆花窗、每一幅壁画。
圣母大教堂旁边另有一座稍矮一些的教堂,没有进入,也不知其译名为何。
教堂北侧的宽阔广场,彩色的尖顶房屋让人想起了剪刀手爱德华。
利马特河/苏黎世湖
蜿蜒柔美的 利马 特河将 苏黎世 的两大教堂隔河而立。
从圣母大教堂走出,已是中午时分,暖意融融。沿着河边踱步,和煦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是个适合发呆的好地方
穿过大桥,河对面便是更为威严的格 罗斯 大教堂了。
格罗斯大教堂(双塔教堂)
开放时间:11月-2月:10:00-17:00;3月-10月:10:00-18:00门票:免费,登钟塔2瑞郎每人
格 罗斯 大教堂(Grossmuenster),又名双塔教堂或 苏黎世 大教堂,其建筑风格以罗曼式的双塔而闻名,堪称 苏黎世 的地标建筑。格 罗斯 大教堂始建于公元1100年前后。据传说,查理曼大帝发现了 苏黎世 殉教者Felix和Regula的坟墓,就在该地修建了一座供唱诗班歌手使用的修道院。16世纪上半叶,乌尔里希·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 和海因里希·布林格 ( Heinrich Bullinger)领导的 瑞士 德语区宗教革命就发端于 苏黎世 大教堂。
如果说刚刚的圣母大教堂让我大开眼界,那么格 罗斯 大教堂则会让我觉得真心没见过世面。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关于教堂的领悟,都在不断拓展,所见到的教堂的规模,也基本是越来越宏大。
相比于圣母大教堂的稍显阴暗压抑,格 罗斯 大教堂则阳光明媚开放得多。这里不需要门票,可以随意拍照。阳光从教堂顶部的拱形窗中照射进来,教堂内亮堂堂的。从拱顶垂下来的圆柱形照明灯,则给阳光无法直射到的底部带来了光明。
堂前部的圣坛庄重而神圣,圣经平整地摆放其上,洁白的花儿陪伴其右。
教堂内的彩绘玻璃由 瑞士 现代艺术大师贾科梅蒂创作。即使并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单单是这神秘的图案,便可让人神往。
看守钟塔入口的是一位看起来颇有些爱因斯坦神韵、说着带有浓重 德国 口音英语的 瑞士 老头儿,教堂内可以任意拍照也是和他亲自确认的。收了我们每人2瑞郎的登塔费用后,我们开始了探秘钟楼的旅程。
钟楼的入口十分狭窄,大概只有1.7米*1米那么大,个头高一些的还要低头进入。入口旁展示着多幅漂亮的风景照,他们全部拍摄于钟楼塔顶。
钟楼内部的楼梯也是十分狭窄,有些地方还十分陡峭,有种步步惊心的赶脚。
钟楼内部的墙壁上有不少各种壁画,没有注解,猜测应该是反应了曾经这里的工作场景。
登上钟塔塔 顶, 利马 特河两岸风光和 苏黎世 湖的美景被我们尽收眼底。
钟 塔塔 顶为规整的正方形,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可容两人站立的小露台。不愿错过每一面风景,在四个方向各自留下难忘的影像。
逛吃逛吃的尼德道尔夫大街
走出格 罗斯 大教堂,已经过了中午,饥肠辘辘的我们开始沿充满小镇风情的尼德道尔夫大街漫步,期待找到一家好吃又不太贵的餐馆大饱口福。对于两个选择困难症重度患者来说,挑个吃饭的地方实在太难。
在一家人气并不算高的 意大利 小馆面前,我们犹犹豫豫的最终还是走了进去,发现这里只有卷饼提供。看在已经快要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份上,还是点了一份尝了尝。味道还不错,却并不够出众,稍显寒酸的两人分食之,我们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奶酪火锅
漫无目的的游荡着,有一家看起来挺上档次的非简餐餐馆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随手翻看起门外的菜单,发现这里的主打实际上是一种名叫“Fondue”的菜品,拿起手机google一下——我勒个去,这居然就是 大名 鼎鼎的奶酪火锅!Come on 北鼻,Let's Go!
家餐馆名为Adler's Swiss Chuchi,位于尼德道尔夫大街的中部,是这条街上唯一一家经营奶酪火锅的商家。无论是刚刚开始海外业务的大众点评,还是广受全球欢迎的猫途鹰(Trip Advisor),或是谷歌地图自带的评价系统,都显示这是一家口碑很棒的饭馆,看来我们挨饿终于得到了回报。Adler家一层为餐馆,二层为自己经营的酒店,貌似评价也是不错的。
餐馆的桌布或者应该叫做餐纸,非常有特色,白色底色,深蓝色的花纹展示了 瑞士 的乡村风情,正中央则是饭店的名称与Logo。
就餐时是下午3点,即使是这样一个完全不是饭点的时间,餐馆的上座率依然有将近一半,足见这里午餐和晚餐时段会有多么的火爆,也再一次庆幸自己的选择,也对接下来的美食充满期待。
店内为木色墙壁,隔断为米黄色。墙边装点着各式精致小巧的盆景植物,很有生活气息。
年轻的小哥过来招呼并指导我们点菜。在众多口味的奶酪火锅中,我选择了主料为“four-year old”的奶酪。服务员随之面露惊讶的表情,并一再告知我这个口味会非常的“strong”,词汇量有点贫乏的我想要知道到底有多strong,服务员也没能给解释清楚,反正总之是建议初次尝试的我们换一个,免得吃的不习惯。于是我们也就知趣地选择了标配的基本款火锅。除了奶酪火锅以及火锅自带的切块法棍外,我们还点了一份鸡排,以及啤酒、葡萄汁各一瓶。
满满一篮的切块法棍,目测得有三四十块,两个人吃着实不少。盛放在大红色小锅内的热腾腾的奶酪火锅10来分钟就上了桌。小火加热下的奶酪微微保持着沸腾的状态,但又不会让食客感觉到烫或者太热。餐桌上弥漫着浓郁的奶酪香味,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赶到难以抵挡。
叉上一块面包放入火锅中翻滚蘸匀,轻轻抖两下确保没有奶酪掉落桌上,张开饥饿的大嘴美美的来上一口,味道饱满且并不甜腻,好像还略微带有一些洋酒的清香,我这才想起来奶酪火锅的底料其实不仅仅是奶酪,还有白兰地。实际上,盐、粟米粉和蒜汁也是必不可少的。
考虑到持续的加热会让奶酪挥发,又不能像国内的火锅那样蓄水,我们不得不先集中火力于奶酪火锅。感叹于面包和奶酪的量实在太多,两个人吃啊吃也终于觉得有一点点腻了,看看省下的分量,估摸着四个人吃一份火锅应该是最为合适的。
鸡排的盘子超大,分量自然也是少不了,不过味道就显得比较一般了,没有什么亮点。
酒足饭饱,账单拿来,算上饮料在内总共4样,总金额为77.5瑞郎(心疼一下)。虽然贵了点,但至少品尝到了最具特色的当地食品,也吃得饱饱的了,还是非常值得的。而这也是我们在 苏黎世 的一天中唯一的一顿正餐,毕竟走在路上因为美景而耽误时间是经常的事,自然也就饮食不规律了。
吃饱喝足在尼德道尔夫大街上继续游荡,看到了一家名为“筷子”的中餐馆,倍感亲切。
FIFA总部
每个男生都有个足球梦。国际足联总部坐落于 苏黎世 近郊,比邻 苏黎世 动物园。相信有不少小伙伴和我一样,认识 苏黎世 这座城市是从国际足联(FIFA)开始的。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其总部自然也就会因此而名声大噪。或许每个男孩子,都曾在小时候幻想自己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到世界最高舞台迎接全场欢呼。即使是在已经成为绿茵看客的今天,FIFA在那些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大男孩心中的地位,也依然不会动摇。
离开尼德道尔夫大街已经是下午将近5点,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这一天的主要行程也都走完了。虽然明知道已经过了对外开放的时间,不甘心的我还是决定乘坐6路公交车前往FIFA一探究竟,毕竟来都来了,总比离开 苏黎世 才后悔没有前往好得多。
6路公交车穿过嘈杂的市区晚高峰,途径安静而充满学术氛围的教育机构,最终抵达了冷冷清清的市郊,而FIFA就在6路终点站旁400米左右的位置。
纵然FIFA在我心中远没有 北京 国安或是阿森纳那般重要,当我终于抵达世界足球管理机构的中心时,还是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国际足联总部灯火辉煌,时不时有刚刚下班的工作人员开车从地下车库内驶出,想象着会不会撞见某位知名球星或高管。仅仅是在我抵达 苏黎世 的一周之前,2016年度国际足联颁奖典礼刚刚在这里举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第四次荣膺世界足球先生的称号。
告别苏黎世,旅行继续
从苏黎世 ,我们启程前往了那个据说7万美元就可以租下来的国家—— 列支敦士登 。列支到底什么样?离开列支又要去哪?请继续关注我的旅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