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5年,姬克带着他的部族,带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从镐京一路颠簸,来到了周武王姬发给家父的封地——燕。这批历史上最早的“北漂”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畔,筑起了第一段城墙,成为燕国都城。一个人,一座城,成为北京城的开端……
公元前311年,秦王宫一片欢欣。一盏盏灯笼在冬夜里像极了一个个红绣球,命运之神似乎正在垂睐秦武王嬴荡。燕国城门外,迎来了背井离乡的流放人质——芈月和他的儿子。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在血腥与沉沦的黑夜里,芈月等待着天边的那束光……
公元前228年,易水河畔,高渐离送别荆轲,难掩的悲怆如血色残阳。一把匕首,躺在图册里,寒光,是走漏的风声。燕国用八百年织就的蓝图梦想,在荆轲刺秦的仓皇失败下,像是织错的针脚,瞬间分崩离析……
我,是三千年前燕国的一片瓦当。我见证了在时间的缝隙里,燕国八百年的荣辱起伏。
1963年,那个琉璃河镇黄土坡的村民在在挖菜窖时,意外发现了两件青铜礼器。我,和我的燕都,如石出水面。那个深埋于地下的巨大秘密开始被世人发现,而同时把北京的建都城史推进到了三千年前,为今日的北京文化品格找到了自己的源头。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藏着怎样的古都脉络?墓葬坑,埋藏着怎样的悲惨人生?国宝重器,又在讲述着怎样的过往?请随我到我的新家来转转——
西周燕都遗址——北京城的发源地
我的新家是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建在西周燕都遗址上。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这里的镇往往以河命名,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都流经此地,与北拒马河交汇,而大石河下游就是“琉璃河”。古代时候,从中原北上大漠,或者从大漠南下进入中原腹地,都要经过琉璃河地区。琉璃河,这个普普通通的镇子,就是北京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地方。大地苍茫,现在燕都遗址还有很大一部分沉睡在这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地下。
这里不仅有西周时期的城垣,还有西周时期的燕侯墓葬,这在我国西周各诸侯国的考古中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和琉璃河董家林的燕都古城一脉相承的,由此北京建都建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国。因此,这里也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
我的新家——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占地20667平方米,楼阁式建筑,仿唐风格,在茫茫大地上非常恢弘。馆内共七个展示厅,有序厅、青铜礼器厅、墓葬车马坑厅、青铜酒器兵器厅、陶器玉器漆器厅等。古燕国的风貌神韵,在这里被一点点再现。
召公姬奭,一个人,成就一座城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召公去世后,人们连他种的树都不忍心破坏。这首《诗经》里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召公敬天保民的治国思想。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发兴师灭商,分封诸侯。跟随哥哥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的功臣姬奭(音shi时),被封于华北的燕地,建立诸侯国燕国。不过姬奭因要辅佐王室留在镐京,就派他的长子姬克前往燕地。据史料记载,召公两次来过燕国,召公姬奭亲民勤政的敬天保民思想和如今的“以人为本”不谋而合。而姬克遵循召公思想,也在燕山南北大地上书写了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文武成康、外迫蛮貉、内措齐晋,这一切,都是召公的影响。
由于召公经常坐在院子里甘棠树下办公,才留下了《诗经》里这首诗歌。 现在北京城里有许多“西府海棠”,每年春季,鲜花盛开,花团锦绣。“西府”古时就指长安以西的宝鸡地区,“西府海棠”很可能就是召公姬奭之子姬克当年由西府扶风带到燕国,从此在北方“安家落户”。
镇馆之宝——堇鼎与伯矩鬲
我只是燕国古都的一片瓦当,幸运的是作为历史文物,我也被收藏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里。瓦塑屋瓴 当承文明。与其它朝代的瓦当不同,我是燕国排水系统里的一片瓦当。值得骄傲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燕国都城,就已经有了排水系统,不是简单的挖沟渠,而是用瓦当连接成排水水管。这瓦当排水管,是燕国宫殿上别致的风景。
要说大国重器,还得说说伯矩鬲与堇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燕都遗址经历了5次考古发掘,不仅发现300多个墓葬, 30多个车马坑,还出土数万件大小器皿,其中就包括国宝级青铜器 “伯矩鬲”和“堇鼎”。
在古代,青铜礼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也被称作礼器,燕国也是如此。
“鬲”出现于新石器晚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陶制炊器,用于烹煮谷物。 在西周燕都遗址发现的“伯矩鬲”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周代青铜礼器的食器中鬲的数量不多,此器全身以牛首为主要装饰,器具之上坐拥七个牛头,造型雄壮,大气磅礴。
伯矩是燕国早期的一位重臣,专门负责出使和迎宾工作。奔波于中原各国与戎狄部落之间,为孤悬北疆的燕国赢得一次又一次合作与信任。伯矩鬲的由来,就是因为一次成功的国事活动而受到燕侯的特殊嘉奖。
堇鼎是北京地区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鼎腹内壁铸有铭文26字,记载的是大臣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的故事。
燕国古都遗址,像这样的器具还有数千件,每一样器具,都沾染着历史遗风。墓葬处、车马坑, 每一处细节都能讲上半天的故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鲱鲱,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这首《诗经•小雅• 车舝》描述的是在繁华的燕国新郎迎娶新娘的欢乐场面。飘然而过的车马,宫殿酒肆的摆设,如今都变成了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躺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里。
往事随风,我依然是燕都遗址里的那片瓦当。穿越三千年的历史烟云,在这遗址博物馆里,与众多的游客一起遥想当年燕国传奇故事,感受那份对家国的守望、气概与情怀。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