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说起 台州 ,一座位于 浙江 省中部的沿 海城 市,比邻 宁波 、 温州 、 绍兴 ,然而知道的人并不多, 台州 源自境内 天台 山而得此名,下辖三区、三县级市、三县,从古至今 台州 经历了多次的‘拆分组合’,导致了如今的整个城市缺少了一份格局归属感,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家乡是 台州 市 天台 县,一般在外和别人介绍我都会说我是 天台 的,后面才会加上一句 浙江 台州 。
台州 地区也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如今的 台州 政府所在地是椒江区,在此之前 台州 的市府所在地一直都是 临海 ,也就是这篇游记的主角,自 台州 设县设郡乃至后来的 台州 市, 临海 一直都是 台州 的中心所在,我们所说的 台州 府城也就是指的 临海 ,现在的 临海 是县级市,在这里有着 台州 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座城市的古韵风情。
东湖胜景 ‘小西湖’
两天一夜的 临海 之旅,我们首先来到的就是位于市中心的东湖,这里是 临海 市区最大的休闲之地,东湖比邻崇和门,旁边就是市区最大的市民广场—崇和门广场,东湖的另一侧紧邻 江南 长城,一起构成了 台州 府城文化旅游区,这里就是中心位置,东湖和 江南 长城可以买联票,一般先游东湖。
东湖因为靠近 台州 府城墙的东侧而得此名,最初开凿于宋熙宁四年(1071年),清文人俞樾有语云:“ 杭州 有西湖, 台州 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东湖本为湖,后面开辟为园林,在历史上经过多次的扩建和整修,规模壮观,山水之间的秀美,更有 台州 园林之首的说法。
东湖分为前湖和后湖,中间有洲屿所连接,上面建有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的建筑至今仍然保留,小桥湖畔流水,充满着 江南 的风情。
东湖的外围我倒是曾经走过几次,每次看见这般的湖光山色,心情也是格外好,而且这个片区的植被茂盛,特别适合清早、傍晚过来散步闲走,这样比起来倒也是和 杭州 西湖有那么几分相似的地方,除了面积小点。东湖的外围是在湖畔,大片的湖水,眺望远处才会发现原来湖中还有建筑。进入东湖参观却还是第一次,景区有好几个入口,我们从靠近 江南 长城的这一侧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小桥、亭子,更像是曾经官邸人家的后花园。
几间复古的房子,却是关闭着的,我们也没有入内参观。
房子旁边的走廊中,几位老人正在探讨艺术,果然这样的环境和 中国 传统乐器才是最配的组合,老人与古建之间的画面丝毫没有违和感。
穿过一个片区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湖水,整个东湖就被这些小岛划分为了不同的区域,本就是一片平淡的湖泊,有了这些分区和建筑,也就变得灵气了许多,曲折的小桥,依然充满着怀旧的味道。靠近 江南 长城的这一侧是园林为主,走廊、假山、凉亭,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更像是公园的景致,再往远走,小岛长堤便是在东湖的中央位置,延伸是长长的走道,两侧的湖水,此刻更具有一种远方的意境。
樵夫祠遗址,竟然是一块大石头,还真容易被人给忽略呢,第一次路过的时候我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还是返回的时候才看到的,祠一般来说是有纪念某人的意思,为什么樵夫还有专门的樵夫祠呢,据说这是在 临海 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位樵夫因为某种原因在听闻明成祖新帝登基的消息之后投湖自尽的,隆庆六年, 临海 令立祠于湖上,也便有个这样一个地方。
湖中的长堤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参天 大树 遮挡了阳光,暑气也减少许多,很多附近的居民在这里乘凉休闲,东湖对于游客是要收门票的,据说 临海 本地是免费的。
东湖中最壮观的建筑樵云阁,位于浣月洲之上,是东湖最中心的位置,四层的阁楼式建筑,大气开阔的建筑结构,可以爬上去眺望东湖的风光,历史上也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造访于此。
古色古香的樵云阁非常具有历史的味道,褪色的楼柱、古法的图案,还有人在这拍摄古装写真呢,这样的环境也是相当合适的。
樵云阁的后面是骆 临海 祠,也就是骆宾王祠,为了纪念骆宾王而修建的,规模还是蛮大的,骆宾王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初唐四杰之一,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那首《咏鹅》,骆宾王曾担任过 临海 的县丞,是 临海 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
往后是更大的一片湖区,后湖所在的位置也是有游船可以泛舟湖上的游乐项目,由九曲湖桥所连接的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是整个东湖景观最佳的位置。
整个东湖的环境还是 非常舒服的,走走停停的参观下来也是需要一个多小时。
江南也有长城
从东湖原路返回,我们继续游览 江南 长城,这是 台州 府城文化旅游区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游客来 临海 旅游必打卡的景点,一般提到长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 北京 的八达岭长城,殊不知在 江南 地区也有长城,这就是位于 临海 的 江南 长城,也被称为 江南 八达岭,曾被列入《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曾被 中国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 北京 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江南 长城其实是 台州 府城墙遗址,简单的说就是以前 台州 郡的城墙所在,东起揽胜门,全长六千余米,现存五千余米,最初始建于东晋年间,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目前的 江南 长城是跨越了宋、明、清三个历史时期,保留完整气势恢弘,盘踞在北固山上的一条苍龙,是全国县市一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大多数的游客都是从揽胜门这一侧开始游览的,其实 江南 长城也有其他的一些出入口,包括城隍庙、朝 天门 等等,但是最合理的还是从揽胜门开始,也是游客中心的所在,不过这里停车有些不方便,自驾的话可能要挺远一些然后步行过来。入口处的牌坊,上书“雄镇东南”,非常的霸气豪迈,后面是层层阶梯,总共一百多级,而且坡度还是蛮大的,有些人可能就望而却步了,但是只有勇敢的登上这里才能够领略到 江南 长城的魅力。
揽胜门气势恢弘,这是 江南 长城参观的起点,必须经过下面的门洞然后迂回到上面的阁楼,阁楼内部是一些关于 临海 的资料介绍,也有一组 台州 府城的沙盘模型。
穿过揽胜门的门洞,前面是戚继光的雕像,纪念戚继光曾在这里抗击倭寇。
站在揽胜门的阁楼上可以眺望远处的景观,也就是为什么这里被称之为揽胜门,一揽胜景的最好比喻,前面的东湖从这个角度看更有意境。
江南 长城与其他的长城倒也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采用统一的建造规格,保留了明清城墙典型的防御体系,长城依山而建,巍峨险峻,壮观而具有特色,绿树成荫环抱其间,使得 台州 府城墙更多了一份 江南 的灵秀之意。
爬长城也是一件体力活,白云楼是整一个的制高点,经过了白云楼之后就是下坡,走起来就会轻松许多,站在白云楼上可以眺望整个 临海 市区的景观。
江南 不止水乡柔情,也有豪迈的硬气, 江南 长城不止壮观,也是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古韵风尚。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敌台,这是戚继光所创造的防御体系,双层的空心敌台既能常驻兵力,也能遮风挡雨,建筑结构便于瞭望、防守、传达信息,是军事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后面北方明长城中烽火台的雏形。
城墙上还保留着不少的古炮台, 台州 虽然只是府城,但是这样的防御体系,丝毫不亚于同时代的都城城墙和边界城墙,可见当时的 台州 府也一定是非常壮观的景象。
台州 府城墙由城墙墙体、城门、城楼、瓮城、护城河、护城桥、敌台、马面、垛口、女墙等组成,其中城门七座,包括、崇和门、兴善门、朝 天门 等等,敌台十三座,翁城四座。后面的景观倒也有些相似,从揽胜门开始游览,沿途会经过城隍庙、朝 天门 、兴善门等等出入口,游览时间在数小时不等,体力好的可以爬完全程。
朝 天门 的出入口,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翁城,一圈走下来,领略的风光感叹 台州 府城的壮观,而保留的这段城墙也是非常难得的历史建筑,极具研究价值。
长城下的隐居生活
这次 临海 之旅我们预定的民宿刚好位于 江南 长城的山脚下,位置很不错,在 台州 府城内,从朝 天门 进来最显眼的位置便能看到。
这是一家古风民宿,名叫迎春里,刚开始还觉得这个名字有些不正经,其实这是和 台州 府城内的旧地名所关联的,也算是呼应整体环境。从外面看可能都不会觉得这是一家民宿,会误认为是私人府宅或者是故居纪念馆之类的,加上紧闭的大门,更是难以发现这是一家民宿,青砖雕刻马头墙,刷白的墙壁上是水墨国画,充满着 江南 地区的古风古韵。
推开大门,内部环境更是充满着古风,一进门便会爱上这里,经过前台就是一片园林设计,真的就像是走进了古代的私人府邸,不止装饰到位,最主要的还是有那份低调奢华的感觉,客房部分是 新建 的,这一点反而是挺好的, 新建 的才能保证各种设施设备的现代化,这样住在里面才会舒服,外部的装饰极大的还原古代府邸的面貌,青石板铺地,青砖垒砌的院墙, 台州 地区特有的石窗,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庭院的正中间是一幅 江南 长城的砖雕作品,抬头的瞬间还能看见不远处的长城敌台,环境呼应之间相得益彰。
民宿的整体环境非常的安静清幽,门口就是 江南 长城景区朝 天门 的出入口,外面还是 台州 府城的商业街,所处的位置是热闹的街道巷口,然而民宿内却丝毫感觉不到街市的吵闹,就像是那句古话,大隐隐于市,应该说的就是这样吧。
住在这里就像是穿越到了古时的生活,青砖黑瓦,繁华都市中平静的内心。
他们家的房型有庭院房、景观房、阁楼房,唯一一点就是只有大床,阁楼式的可以增加榻榻米更适合家庭,我们住的是景观房,房间是挑高的设计,空间非常大,整个装饰朴实淡雅,一切设备都是全新的,智能马桶、夜景电视,床品也是优质之选,非常的舒服。
民宿内的园林设计也是用尽心思,有水池有流水,鱼儿自在,还原大自然的生活本质,各种绿植也是随处可见,水域范围内重要的角色是莲花,陆上范围内重要的角色是翠竹,两种植物都是 中国 古代品行节气的代表,文雅的气质平静的内心,只因他们的点缀而更具彰显。
民宿不大,公共区域也是不可少的,户外的园林本就是一个诺大的区域,也适合古装的拍摄,还有餐厅、书吧、茶几等等休闲之地可供使用。周末择一日的恬然幽静,属于自己的私享时光。
千年台州古城
提起 台州 古城,虽然我身为 台州 人,但是我知道的却并不多,这一次的游览,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也为 台州 的历史感到自豪。台州 古城,也叫 临海 古城,始建于东晋,扩建于隋唐,是融儒学与佛、道化为一体的千年府治, 江南 长城所包围的区域就是 台州 古城的范围,因为 江南 长城本就是 台州 府城墙遗址,我们所住的民宿实际上就是在古城内,傍晚在古城内走一走也是别具一番风情。
台州 古城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的阶段,千年的发展最终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台州 府城文化旅游区,包括了 江南 长城、东湖、 台州 古城、大成殿、龙兴古寺, 紫阳 古街、巾山群塔等,无处不彰显着这座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于那些知名的古城, 台州 古城丝毫也不亚于他们,在这里向你强烈推荐。
保留的砖瓦,历经沧桑的面貌, 台州 古城的整体建筑现存完善,是 浙江 省唯一保存较好的城池,城门原有7处,尚存靖越门、兴善门、 镇宁 门、朝 天门 4处,我们从朝 天门 开始游览。
傍晚走在古街上,青砖黑瓦,黑白灰的色调,特别喜欢这样的地方,安静,而且这些建筑仿佛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历史建筑还原了曾经的生活场景。
从朝 天门 进来的这条古街本并不是主街,游客不多加之傍晚人流更少,这条街更具生活化,这里仍有不少居民居住在这里,二层的木质房屋,就像是小时候居住在外婆家一样,门口坐着的阿姨,我喜欢这样的画面。
上个世纪的理发店,现在真的非常少见,能够保留下来就已经是非常的难得,而且还是在正常营业的,估计也是为了周边的老人着想,那种沾满泡沫用剃刀刮面的场景也是相当有感觉。
八十岁老翁的手工剪纸,生肖动物惟妙惟肖,这个还是 浙江 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古城老街也是改变不了商业化的发展,还在 台州 古城还没有那么的繁华,想要体验古城的风情,还是要趁早来看看的,旅游的发展势必会抹去一些老旧的记忆,目前 台州 古城内的这些店铺还是以自家经营为主,售卖着一些 临海 的特色美食伴手礼,还有淘宝老旧物件的居多。
台州 古城内街道交错,还是比较规整的纵横格局,保留的街道实属不易,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经过这样一个门洞,上面写着XX坊,这是祖先创造出来的智慧,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块青砖砌成的一堵坊墙,坊墙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坊名即地名,坊墙又称“防火墙”,和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座坊都有自己的名字,迎春坊、顺政坊、 清河 坊等等,这也成为了古城内的一大特色。
从 清河 坊开始就是 紫阳 古街的范围,也是古城内最主要的一条街道,是游客到访最多的。
华灯初上,夜色中的古城,更具古韵风情。
古街的路口,推着三轮车售卖的 临海 当地特色小吃,还原手法的纯正味道,是造访古城不可错过的美食体验。
千年 台州 古城,遇见这一刻的美好。
临海味道
台州 古城也和其他的古城相似,在古城内可以解决你一切的旅游需求,在这里也是汇聚了众多的美食,今天的晚餐也便是在这里解决。
紫阳 古街上的和记私房菜,已经在这里营业十几年了,是 台州 古城内最受欢迎的餐厅之一,主打 台州 特色美食,以 临海 地方为中心的创意私房菜品。
台州 靠海,海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临海 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临近大海的地方,这里的海鲜不但新鲜而且肉质饱满。
这是他们家的招牌菜,红烧牛尾, 临海 喜食牛肉,牛尾炖煮软烂,酱香浓郁,因为带有骨头,肉质也是更加的富有口感。
来自长江的鮰鱼,肉质细腻,汤品鲜美,里面还加入了萝卜丝和年糕,也是别具特色,汤品微辣,却是味道浓醇。
蛋黄丝瓜,第一次吃,在丝瓜外面裹上了一层淀粉,增加了口感,蛋黄香味四溢。
临海 特色小吃,蛋清羊尾,由蛋清制作,形似羊尾而得名,将蛋清打至发泡,塞入红豆馅,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内部保持着蛋清的绵软,还有流沙的红豆馅,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做的不好就会很油腻。
神龙古刹
台州 古城内的遗迹众多,想要花一天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了解,第二天我们依然还是在古城内转悠。
从兴善门进入,这里也是一个巨大的翁城,而且保存完好,古时的谚语瓮中捉鳖比喻的就是建筑的精妙之处。
从兴善门进入之后在右手边有一座千年古刹,很多人都会直接忽略而径直走向 紫阳 古街,城墙脚下山麓之间,这样一座庄严肃穆的寺庙,也是饶有兴致。
进入寺庙的牌坊上面,正面上书‘神龙古刹’,背面上书‘贞元风范’,看来这是一座来头不小的佛教寺庙。
这是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因此牌坊上才会那样写,寺庙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朴宁静的寺庙竟然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游客的打扰,更具寺庙的庄严。
古色古香的寺庙保持着久远的年代感,木质结构的门头与以往看到的寺庙也有些不同,中间的牌坊赫然的写着“龙兴寺”。
龙兴寺的年代历史自然地位也是不小的,唐天宝年间,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扶桑弘法,在其第四次东渡 日本 前,曾住锡于此。龙兴寺高僧思托又随鉴真大师“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 成为 台州 第一位赴 日本 的高僧。
思托随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 日本 九州 后,协助鉴真大师创建了举世闻名的 日本 国唐招提寺,并亲撰《大唐传戒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鉴真圆寂后,思托还制作了鉴真干漆夹蕊座像。思托在 日本 传播律宗的同时,积极弘扬创立于 台州 的 天台 宗教义、并为天皇以下40人受戒,这为后来日僧入唐求法打开了大门。原来这座不起眼的寺庙,还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呢。
走进寺庙内,中间是水池石桥,这样的结构还是非常的少见,左右是钟鼓楼,大雄宝殿的后方是多宝塔,因塔的各面面砖和壁龛上刻有佛像(原有佛像1003尊).故又名千佛塔。
千佛塔以及巾山上的东西两塔及南山殿塔,一起构成了巾山群塔,千佛塔经受了7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屹立,不但在艺术上是个罕见的珍品.而且在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
紫阳古街
紫阳 古街也是 台州 古城的一部分,其实和昨天晚上我们所逛的古城街巷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 紫阳 古街是历史最悠久的,被称为 临海 市第一古街,是整个古城的文化缩影,也是旅游发展最商业化最完善的一条老街。
从兴善门进入之后便是 紫阳 古街,据说以前这条街是没有名字的,也不是说没有名字吧,因为以前都是按照地名来称呼的,而这个地方的称呼有很多很多,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1998年才被定名为 紫阳 街,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 紫阳 ,晚年居住在临 海城 关樱珠巷。
紫阳 古街全长一公里有余,整条街上却是布满名人古迹,单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的,就有 紫阳 坊、 紫阳 桥、 紫阳 井、 紫阳 故里、 紫阳 遗址、石碑等等。
古街上的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二层或三层的楼房,错落有致的紧紧相挨,却是互不打扰,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作坊、楼上是卧室,这是典型的“三位一体” 江南 风格。
历史古建多有吉祥美好的寓意,而这些的具体表现就是外在的一些雕刻和纹饰,也是代表着古代的劳动智慧结晶。
古街上的招牌多用旗帜挂出,非常有特色也是古街上的一道风景。今天是周一又刚好是中午的时间,古街上并没有多少人,有些店铺也都是关门的,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这才是古街的本质嘛,没有追求利益的扩大店铺营业,保持着最原始古街印象。
古街风景,飘动的旗帜,更像是电影中的画面,原来这是现实中的 紫阳 古街,对于 台州 古城的印象又加分了许多。
闲逛之间竟然还偶遇了一群外国人,洋人与古建之间,不同文化的冲击,别具一番风情。
古街上有不少的水井,多建于明清年代,有着两三百年的历史,这些水井除了生活所需更具防火功能,名气最大的就是千佛井,也是被赋予了很多的传奇故事,因为先建有千佛塔,为了保持阴阳相对才建的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为了镇住“火神”在井上加圈,成为了双眼井,保平安的作用,也是游客多爱拍照打卡的地方。
店铺前面还摆满了花花草草,来看店主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
麦虾, 临海 的特色美食,今天的午饭就是这个,用面粉调制粘稠浆糊状,待汤羹煮沸,用筷子或者刀背将面糊刮至锅中,因为形状像是虾,因此叫作麦虾,汤羹各有不同,不可缺少的就是萝卜丝。
小肠卷,用猪小肠缠绕在一起制作的卤味美食,食用的时候切片,口感细腻,没有腥味,或许你都吃不出来这是猪场所做。
古街上美食众多,最有名气的就是海苔饼,这个海苔和你想象中的海苔是不一样的,不是类似于紫菜的那种,而是磨成粉的颗粒状,咸甜味,现烤现卖,味道很不错,可以作为伴手礼带回去。
古街还没有被“潮流”所改变,依然按照他自己的样子发展着,美食、古玩、手工作品、还有不少儿时的记忆,小人书之类的,甚至还有人家居住,保持着这份淳朴,这就是我对于 台州 古城的记忆。
两天一夜的 临海 之旅完美的结束,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 台州 , 台州 府城的古韵文化深深的印记着。
ENDING
有关于游记和旅行方面问题的朋友可以与我联系,我都会尽量解答!个人微博:熊猫慢游个人微信:buwei111(请注明)微信公众平台:旅摄驿站(buwei_tato)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那你肯定是真爱了,我这么啰嗦,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谢谢你的支持啊!么么哒,收藏哦!
希望大家支持我,为我投票打call #我就是车模#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