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长风商务区,确切的说应该叫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在前,商务在后,文化是重点,商务是补充,六大场馆里五座是文化场馆完全可以说明文化在这片区域占据的主导地位,这里俨然已经是太原市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之一了。五大文化场馆,除了大剧院以外,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都是免费开放,市民可以在这里看书、听戏、观展,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五座文化场馆均为出自大师之手的现代建筑杰作,颜值颇高,不说其功用,建筑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现代建筑不同于古建筑,古建筑看多了你多少会有点“”腻“,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变化多样又特点鲜明,即便你不懂建筑,看多了也知道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的“洋葱头”,中国的飞檐斗拱。抛去背景,让你独对一座现代建筑,你就很难说出它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是亚洲的还是欧洲的,似乎现代建筑没有什么特点,但每一座现代建筑都极具个性,造型奇特,极少雷同。古建筑中的精品一般都是王宫、寺庙(教堂)、豪宅,现代建筑中的杰作却多为公共建筑,比如博物馆、图书馆、商场、剧院等等。所以说长风商务区几乎集中了太原市最有特点的现代建筑。 如果你去长风商务区,即便是你不进到那些场馆里面,单是那些场馆的外观也一定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长风文化商务区位于汾河西岸长风西大街南侧,是2011年4月份在太原召开的"中博会"的主会场。长风文化商务区主要场馆有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山西省图书馆等。商务区总体地形呈左倾的“凸”字型,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占地面积3.06平方公里。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整体设计由法国夏邦杰设计事务所完成,核心区是占地16万平米的文化岛平台。文化岛分为上下两层,设计有双层交通系统和绿化系统。 乘坐公交去往商务区非常方便,有27路、65路、65支路、76路、310路、311路、823路,可以到达。

- 标清
- 高清
视频欣赏
山西省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位于商务区“文化岛”中轴线以北,总占地121313平方米。南临大剧院,东侧远眺汾河,西侧与行政中心相邻,北侧与会展中心相望。图书馆的设计灵感来自对汾河边的沉积岩,建筑造型犹如岩石般大气磅礴,又仿佛是垒起的层层书卷,象征着书籍是人类文化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设计者还将山西民居的单坡屋面形式进行了抽象与重构,利用充满韵律的竖向肌理,传递出古建中“瓦”的神韵的同时,运用山西传统石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丰富立面造型,更增添了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底蕴。 好不容易查到上面这段设计思想,请自己理解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8:30—19:00
山西省大剧院
山西大剧院位于商务区文化岛东西中轴,是统领全岛建筑风格的城市地标。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54米,长210米,主要包括1628座主剧场、1170座音乐厅和458座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 化妆间道具服装间等主要功能用房,可以满足大型歌剧、舞剧(包括芭蕾舞)、戏剧、大型魔术、杂技、大型综艺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室内乐演出需要。其中,主剧场的舞台呈"品"字形,分为主舞台、左右对称侧舞台和后舞台。音乐厅为典型的"shoe-box"(鞋盒式)音乐厅,可演奏大型的室内交响乐,配套设施有乐队休息室、工作室、乐器储藏室等,并配备音乐教学场所。小剧场具有多功能性,可根据演出需要组合成平面大厅、会议大厅、小型剧场、凸型舞台剧场和中心舞台等基本舞台造型,可以满足各种地方戏剧、话剧和特殊需要的专场演出。 山西大剧院整体设计简明洗练,富有强烈雕塑感,以厚重有力的建筑形象,表达了山西省人民纯朴、豪迈的人文气质和地域特征。同时,其大气磅礴的建筑造型,宏大的门式空间,使这一主体建筑"山西之门"的设计构思得以完美体现,并以通透贯穿的方式延续了城市轴线,成为统领文化岛建筑群的城市地标。其造型来自“门”的构思,它是一个对汾河敞开的窗口,也是一个取景框。折面切割的形体拥有现代雕塑般的力度,又如同山西古建筑那么舒展大度,象征着山西凝重渊远的文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三个剧场的相对独立和统一性,发挥“门式空间”的优势。根据原创理念,1600座主剧场位于门式空间北侧,1200座音乐厅位于门式空间南侧,与大剧场相呼应,小剧场放置在轴线平台下,具有较为附属的位置。从而保证三者之间相对的独立性,既避免了声学干扰又合理解决了交通问题。
太原市博物馆
太原市博物馆建筑灵感来源于中国红灯笼,主要建筑为5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椭圆倒锥体块连接组合而成,以中国红和青铜色为建筑外墙主色调。工程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建筑形式为局部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成线状排列的五个椭圆锥体,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向上拔地而起,并舒展开来,锥体的悬挑为广场形成遮蔽,同时与平台相脱离。两组锥体色彩不同,分别由中国红和青铜色组成,锥体表面由彩色金属板构成,垂直于表面的是烟熏色的从下而上、由深变浅的玻璃页片,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北方城市的热情、勇敢、开朗、浑厚。 说实话,这建筑语言咱是真看不懂, 老百姓“五桶方便面”的戏称到是形象直观。
山西省科技馆
科技馆的建筑造型源于“时间切片"的设计理念,用切片的形式来组织整个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切片的形式处理也是在整体中求变化,整个建筑是一个被削切的整体,完整形体扭动、削减。石材与玻璃由中间至两侧渐变,使建筑从不同角度去看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展厅空间方正完整,中部三层通高的共享大厅通过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将各个展厅务联系起来,形式功能完美结合。整个建筑简洁大气,充满了力量美和韵律美。 照片拍得有点少了,遗憾。
万象城
太原万象城位于商务区西面,通过两部连接天桥,与大剧院平台贯通,让商业与文化完美连接。万象城采用多重退台设计,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大剧院流线呼应,退台上空设计了天幕,万象城背山面水,山水相连,风行其上,把天幕设计成了动感的流线型。
溪水景观
设计者把汾河水引入商务区形成汾溪,从而凸显出了文化“岛”的形态,也给商务区增加了一些柔美和灵气,站在对岸,再看那些奇形怪状的现代建筑场馆,又是一番感受。
美术馆看了一场有温度的瓷器展
美术馆展览不断,所以也就去的最多,场馆的照片以前拍了不少,这次去就没拍。馆内正在举办一场古代瓷器展览,却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精品瓷器,什么五彩、斗彩、釉里红……,统统没有。展览的主要是一些古代太原人民生活用的瓷器,都收集于民间,且大多为残片,完整的器物不多,带覆盖的年代久远,从宋金时期一直到清朝。瓷器的颜色单调,釉色也不明亮,图案也少有精美者。 但就是这些简陋残破的瓶罐盘碗,却让人心生亲近之感,因为类似于这样的瓷器,在我小的时候还能够在家里看到,奶奶家柜子上就摆着一对青花的瓷罐。拍了些照片,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或许是欣赏,或许是怀旧。
结尾
后面一段发的瓷器,和文章的标题有点不搭,但确实属于美术馆的展览,主要是不值得单独写一篇,所以放在这里。其实商务区的现代建筑,还有一座,那就是汾河上最漂亮的桥-跻汾桥,以前曾有专门的游记写过,并幸得推荐。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多谢观贴。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