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长治壶关太行大峡谷美景
提起南太行大峡谷,我们避不开长治壶关,不仅是因为壶关拥有一个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更因为壶关县境内几乎每一寸土地都展示着太行山的精髓。抬头,永远是看不尽的险峰绝壁;行走,永远是在峡谷中穿行;而以峡谷为名的景区景点更是星罗棋布。壶关县隶属山西长治市,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林州、辉县两市相连,西接邻长治,北部与平顺隔界,南与陵川接壤,在这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的山地之间,散布着以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异景奇观,诸如王莽岭、龙泉峡、八泉峡、五指峡、红豆峡、青龙峡、紫团洞等40余个景点,400余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景中有景,谷中有谷,处处险峻,点点称奇。如果将壶关境内的所有景区景点都走一遍怕是没个俩仨月不行。本篇游记着重介绍一下我在八泉峡景区的游览过程。
长治市
驱车神游壶关大峡谷
10月3日是我到达南太行的第三天,长治市区内歇宿的当晚就计划好第二天要去八泉峡看看,早起在酒店内用过早餐后踏上从长治直奔八泉峡的路程。出长治上S225省道,在东井岭乡镇附近转入S327省道,穿行峡谷公路后,到桥上乡北转进入八泉峡景区。八泉峡与红豆峡、青龙峡三个景区呈掎角之势,八泉峡在桥上乡石子河上游,也就是三角形的顶角位置,属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的中段。从长治出发不久就会进入峡谷公路段,经过太行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大景区后一直到八泉峡几乎都是在峡谷中穿行。S327省道是一条双向两条车道公路,此区段内路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不用停车就可以欣赏到太行大峡谷的奇异景观。当然公路比较狭窄,也几乎没有几处可供停车的地方,节假日来此游览的车辆很多,想随时停车拍照不容易。驱车跟随“车队”在峡谷中缓行,直上直下耸立的绝壁,视野终极之处的奇峰,郁郁葱葱的山林,风挡前不停幻化着峡谷美景。头一天在平顺看到的景区门前游客并没有想象的多,但到八泉峡景区就不一样了,距离八泉峡下游的桥上乡镇还有几公里就开始堵车,数千辆自驾车云集这里。长治到八泉峡景区总共不足80公里,车子却走了3个多小时,看来八泉峡集太行精华的奇、险、秀、丽确实吸引人。
早上8:20离开长治市歇宿的酒店,踏上寻觅八泉峡美景之程。
太阳已攀上山岭,开启驱散黑暗勾绘大地线条、铺洒颜色的过程。
大峡谷中的奇峰、葱翠在阳光的投射中争先将每一处细节展示出来。
太行的美就在于巍峨与神奇,亿万年的雕琢,刻画出的每一处山水都极具诱人眼球的功力。
在过太行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后,S327开始进入遮天蔽日的峡谷路段。
峡谷公路段有几十公里长,到桥上乡后逐渐变得开阔,但继续向东往青龙峡方向驱行又会变得幽深狭长,直至张弓水库。
太行大峡谷公路段美景。峡谷中也会堵车。凡是发生堵车现象的地方必定前面有景区。
临近桥上乡镇在加油站补充燃油后继续前行,不过此时已开始加入长长的堵车队伍,前面峭壁山峰的脚下就是桥上乡镇。
长长的堵车队伍绵延几公里,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耐着性子慢慢跟随前面车辆龟行。
S327省道边的桥上乡镇距离八泉峡景区还有几公里的路程,镇上的街道已经被游客的车辆挤满。
景区门前的几个停车场早已车满为患,陆续到来的车辆被引导回S327公路边临时开辟的停车场。
终于在距离八泉峡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四公里的临时停车场找到车位。因为到八泉峡游览的游客太多,景区前的停车场无法满足假日期间的停车需求,所以当地管理部门在公路边临时开辟了一处能停放数百辆车的停车场,并免费提供由此到景区的大巴摆渡游人。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客中心
八泉峡的百丈天梯
八泉峡位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中段,属于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龙泉峡的支峡部分,是山西太行山内风景最为壮美、内涵最为丰富、气势最为宏大,集太行险峻山峰、峡谷溪流、泉水碧潭、高峡平湖和人文景观精髓于一体的高品位风景区。由于太行山大峡谷中的桥后山沟中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自古就被民间称为“八道水”,加之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群均有八个泉眼,所以此处景区被命名为“八泉峡”。八泉峡景区最高海拔1600余米。最低海拔600米,因峡谷山峦的奇妙被誉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有“太行第一雄峡”之称。峡谷景观由高峡平湖、幽谷听泉、旋流滴翠、壶穴洞天、滴谷九莲、八泉洪纷、生肖拜天、玉皇云顶、百丈天梯、时空隧道、挂壁电梯等组成。境内,绝壁入云,万壑争奇,如笋奇石,洞天门户,蜿蜒长峡,山泉飞瀑,群峰竞秀;上上下下,沟沟角角共同刻绘出一幅巨大的太行山大峡谷奇美风景画。游览八泉峡有两条游览路线,即A线和B线。A线是从景区入口乘小摆渡车至高峡平湖观光大坝,穿过时空隧道至外码头,然后乘船游览谷中山水秀色后到里码头进入七分峡,览尽峡谷景色后在索道下站乘缆车到玉皇顶,再沿山道下到天空之城,到此处后可以选择或乘绝壁观光电梯直接到谷地乘摆渡车回到景区大门,或步行到中天门走百丈天梯云崖栈结束景区游览。B线游览路线刚好相反。注意!注意!注意!不要指望全程步行走完整个景区,不是不相信旅游达人的体力,而是景区游览路线设计得太“科学”,如果不掏银子乘船和登上缆车,恭喜你,你只能游览B线的一半到玉皇云顶,从玉皇顶不乘缆车想穿越到七分峡除非你有翅膀,乘缆车到了七分峡不买船票,更要祝贺你有好体力,请原路返回吧。如果购票乘船走过高峡平湖,愉快地结束七分峡游览,到索道下站时,不买索道票会怎样?要原路返回吗?嘿嘿!恭喜你答对了,悲催的是你还得再买一次船票。由于对景区不了解,天真地以为先登顶后下谷为上策,所以选择B线,当天黑时分结束整个八泉峡的游览后,后悔没有选择A线,那样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节约时间,看来想当好汉也得审时度势。为了体验攀爬云崖栈和百丈天梯的感受,果断放弃乘绝壁观光电梯,当一步三歇爬到中天门时,腿肚子已经开始有些不听使唤,而从天空之城到玉皇顶还有近3公里陡峭的山路要攀登。什么叫自讨苦吃,我这就是不折不扣自己跪求来的。所以奉劝来八泉峡游览的朋友,还是乖乖选择A线联票妥当。
经过几个小时的走走停停,终于在中午12点站到了八泉峡景区的大门口。
八泉峡的游客中心,其实就是个售票处,没有像通天峡那样完善的接待大厅、影视介绍厅和休息区。
乌泱泱的游客在售票窗口前排起数纵长队,一个多小时后才将景区门票弄到手。为什么购个门票要用那么长时间,因为每一位购票游客都弄不清A线、B线的区别,都会在窗口问询一番,所以花费的时间就长。真佩服售票人员的素养和耐心,一天下来解释的话估计让舌头都短了。难道就不能立一个详细的介绍公示牌?
八泉峡景区,门头背后就是直达天空之城的绝壁观光电梯。
来看一看景区的票价,门票100元,如果购买包括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洞的三天有效联票需要140元。当然八泉峡100元门票是可以登上玉皇云顶的。但想看七分峡?免!整个景区全部走下来的票价优惠后是一共280元,不买全价只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完成半个景区游览;一个多掏银子。
景区宣传册上的导览图。峡谷所在的石子河南北走向,高峡平湖和七分峡都处在峡谷中,红色路线是索道和游览山路,绿色虚线是摆渡车的路线。我放弃乘观光电梯后,直接从景区大门登云崖栈,攀百丈天梯,到天空之城与中天门的中间位置后,经阎王鼻、北天门后上到玉皇云顶,随后乘缆车到七分峡、坐船出景区。
进景区首先见到的是一池碧水,没有名字,正对着的就是观光电梯,步行不远就到摆渡车的乘车点。
在景区门口拍下观光电梯、北天门、玉皇云顶上的玉皇阁。
景区门口树立着“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八泉峡”的标识碑。
从云崖栈西行可以到观光电梯的脚下,当然直接在门口摆渡车站点也可以乘车直达这里,我虽然放弃乘坐电梯,但还是好奇到这里仰视一下,钱花了不能不见识一眼。
观光电梯依山体垂直而建,运行高度208米,分三部电梯并列运行,单台最大载客量21人,运行速度4米/秒。电梯顶部有三层玻璃观景台,驻足观景台,上览周边壮美山景,下视惊险震撼。观光电梯的修建为实现景区“山上游、天上观、云中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不过乘坐电梯也意味着放弃了登百丈天梯机会。
摆渡车乘车点云集的游客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队,让自己庆幸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龙飞凤舞的“云崖栈”草书镌刻在凹凸不平的怪石之上,不注意还不好辨识。
云崖栈是一条有着3880级台阶,长度达5000米的岩壁栈道,因挂在悬崖,飘忽云间,故起名叫“云崖栈”。看到前面两组数字,不知你是否还有勇气攀登?
走平路多远我都不怕,最犯憷这种台阶,腿部力量实在难以胜任这种途径,但每当看见这种路又禁不住要挑战一番。
在悬崖峭壁上闪转腾挪的云崖栈。此时的我似乎要虚脱了,为了挑战,为了证明自己还年轻,硬着头皮往上攀登。
绝壁上生长着的各种植物,在缺少泥土与水分的岩缝中,顽强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再顽强一会儿?必须!
云崖栈到半山腰的一处小水池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则是更为陡峭堪比华山之路的百丈天梯。
百丈天梯的起点在这处有着沿崖壁淌水小水潭处,崖壁上这两个草体字我不确定是不是“飞清”,读书少到关键时刻害人。
一个人工砌筑的小水池承接着沿岩壁淌下来清澈泉水,试着品尝了一下非常甘冽,顺手把身边几乎饮光的空瓶灌满,登山,身体内的水分消耗很快,这水补充的及时。
百丈天梯的陡峭程度堪比华山,在修建天梯之前是当地村民上下山的通道,不敢想象村民当时在此攀援是怎样一种体验。
自从修建了天梯后,这里也成为游客登高挑战极限的所在,临云攀登,纵情峡谷,无处不景也给天梯增添了许多惊险而又乐趣无穷的色彩。
陡立的百丈天梯在图片上很难表现出来,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到它的险和难。
勇敢者不少,其中也不乏上了年纪的老者和年幼的孩童。
百丈天梯的终点是中天门,绝壁底下凹处一个不大的平台成为登上天梯后的休息落脚点。
八泉仙境的中天门,高5米,是一座三门牌楼式的建筑物,中高侧低,以条石拱券砌筑,石材采于当地山岩,是连接南天门和北天门之间的一个重要节点。
看看这个标识牌,这里距离北天门还有1125米,玉皇宫还有2225米,那可是陡峭的山路,不是平地,我要崩溃了,内心谴问自己:为什么要逞能选择走这条路?
山泉又见,再来一瓶!那根碍眼的水管不知将山泉引到何处,不过看到水管更可以放心这里的泉水了。
这就是文中提到的南天门,一个在绝壁上天然形成通道门户,不过,目前正在修整无法通行。
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壁。据说在壶关大峡谷有不少攀岩基地,不知此处可否有人攀岩过?非常佩服那些徒手攀岩的神奇人物,但不知这样的地形绝壁也能否徒手攀爬上去。
歇息的同时别忘了上堂地质课。图上见到的节理是泥质条带灰岩。5亿年前,这里尚处于浅海环境,海平面周期性的抬升下降,在海水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双重作用下,构造出海底沉积微晶灰泥,而陆源碎屑又在海平面下降时堆积,升降交替,沉积更迭,就形成眼前的泥质条带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由于分层容易,所以在太行山区,当地老百姓在建筑民居时就地取材把灰岩剖开,以片状的页岩形式覆盖在屋顶,成为可避风遮雨的瓦。
从百丈天梯沿栈道北行就到了天空之城,我花了一个小时到这里,人家仅用几分钟就到达顶点。委屈

!自找的

!
天空之城,也就是观光电梯顶部的观景平台,露天观景台可以眺望远处及崖下风景,城中供应餐饮提供休息处。
天空之城处看所走过的峡谷,隐约间,游客中心前还是购票者云集,摆渡车站点还是排起长龙。
天空之城并不是八泉峡的制高点,玉皇云顶还在上面,无论是乘观光电梯上来,还是攀援百丈天梯到这里,剩下的路只有沿着弯曲陡峭的石阶路迈开自己的双腿了,谁也偷不了懒。此时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敞亮起来,面对那些乘电梯而上的游客,阿Q精神徒增,终于也到了你们开始流汗的时候了!


向上攀登的人真的不少,往下走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走A线过来的人,都是聪明人。
此处之所以被称为阎王鼻,主要是原来这里地势非常凶险,过往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深涧,命丧黄泉,而民间又有“阎王鼻摸不得”之说,故当地百姓将此处起名阎王鼻。现在栈道修好后凶险早已成为过去。
八莲池也是八泉峡一处有名的景点,不过现在正与南天门一起进行整修,无法参观。据说上游珍珠瀑之水叠阶下注到山坳间的八个泉池,从远处栈道俯视,八泉秀瀑相叠,喷玉泻银,恰似一条银带自上而下串起的八颗翡翠珠链,又似连续绽放的八朵莲花飘忽在青山绝壁之间,构成天池相连景观,被称为“八莲池”。
太行八泉峡景区
自然天成的门槛北天门与生肖岭
攀过阎王鼻,一座浑然天成的石门突然呈现在眼前,北天门。北天门拱高22米,跨度25米,南北通透,是古溶洞因构造抬升,出露地表,遭风化剥蚀而形成的,属于残留的溶洞。北天门耸立峰巅,与南天门南北对峙,形成绝佳的自然奇异景观。驻足门槛,远山近景,深壑沟谷,一览无余。仰视北天门会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北天门相对的东面是一处突出的山岭,因岭上崖间分布着一组密集的象形石,形象多与传统民俗的“十二生肖”相吻合,故被称为生肖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岭顶那只硕大的酷似老鼠的生肖石,拱手向上仰望,非常像是在拜祭天神,而对面山上正好又有一石似盘坐的老者,如太白金星,在北天门的框画下,神鼠拜天的画面跃然眼前。
北天门,一座天然形成的门户。站在这个角度看,北天门又像是一头把鼻子伸向谷中汲水的大象。
北天门的背面,也就是东面,是生肖岭,一只憨态可掬的老鼠正在向盘坐在岭上的老者叩拜。
这个方向在崖边向南看去,南天门与北天门正好遥遥相对。
很多游人在阎王鼻处顺山道一直向上奔往玉皇云顶,忽略了向北移步几百米的北天门,所以尽管登山栈道上的游客熙熙攘攘,但北天门处的人并不算多,大概是没有好好看景区导览图和没注意路边的引导提示牌,但当你上到玉皇顶后,也就等于基本上放弃了八泉峡北天门这一自然奇观。
生肖岭。尽管引导说明上介绍岭上有一组十二生肖石,但我搜寻半天还是只能看到最显眼的那只老鼠。
老鼠,哦,老鼠不好听,叫神鼠吧,神鼠对面山尖上盘坐着一位老者,既然此处景点叫生肖拜天,那老者姑且我就给起名叫“太白金星”。
这个角度看,神鼠又变成一尾昂首而立的眼镜蛇。至于其他的生肖我实在是找不出。
沿北天门身后的盘山栈道拾级而上,即可通达玉皇云顶。
再俯视一眼北天门。我倒是觉得北天门顶上的“小动物”更多。
太行八泉峡景区
矗立在太行之巅的玉皇阁与玉皇宫
玉皇云顶算是八泉峡景区的制高点,云顶之上矗立着玉皇阁、玉皇宫。虽说类似这种新建的人文建筑观赏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但登顶八泉峡制高点也算是有一番成就。登临海拔1600余米的玉皇顶,八泉峡石子河畔的山景一览无余,层峦叠嶂的太行山脉,巍峨耸立的悬崖峭壁,幽深静谧的峡谷,满目葱翠的山林......一切都尽在眼底。如果是深秋季节,这里绝对是观赏太行山层林尽染的好地方。
上堂地质课。眼前的这组岩石叫白云岩,与灰色或深灰色石灰岩不同,它是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白云岩遇稀盐酸(5%)几乎不发泡,风化面上常有白云石粉及刀砍状溶沟,这些是在野外辨识白云岩的重要特征。元古界长城季红砂岩、古生代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石灰溶岩、页岩在八泉峡分布丰富。
玉皇阁是一座八角重檐三层楼阁,总高17.5米,外径10米,内径6米,依照传统文化理念将道教文化融入建筑之中。八角寓为四面八方,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一层外伸汉白玉围栏的廊台,阁内塑有神像,登临玉皇阁凭栏远眺,南、西、北三个方向的太行之景都可收入眼帘。
玉皇宫高台上筑有“玄”字台,台上构建一座六角亭(名字忘了),后面就是玉皇宫的院落。
站在六角亭上向南眺望,南天门天然形成的门户通道可以看的更清楚,南天门所在的看似巨大的崖体实际上并不厚重,目测也就有十几米。
玉皇宫脚下的玉皇云顶广场。那座在建的建筑是什么?会不会是从南面再修一条索道的上站不得而知。
玄字高台壁上雕有十几个龛穴,里面摆放着十二生肖像,憨态可掬的生肖像挺有意思。
玄字高台边有一颗粗壮的“古树”,但它却是人造的,只为应景,同时也可为朝拜者提供挂福的地方。
玉皇宫,白墙灰瓦的四合院形式,不像宫殿,更像是山顶上的一处民居院落。
玉皇宫修建的很朴素,与常见的雕梁画栋道观区别很大,或许这里并不是一座纯正意义的道观,只是有着道教文化的一处供奉玉皇大帝的殿堂。
玉皇宫。青瓦、红檐、白墙很朴素,让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住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不知玉皇大帝会不会心有不甘。
云顶上的风很大,祈福丝带随风起舞,将祈福的愿望传达到远方,传递到天庭。
玉皇云顶广场与玉皇阁。正对的是景区大门所处的峡谷。
云顶上的红叶已开始渲染,再过几日这里将是满目层林尽染的景色。
太行八泉峡景区
八泉峡索道奇观
八泉峡值得一提的还有景区内的索道。索道全长近3000米,高差369米,是国内第一条单循环脱挂式拐弯客运索道。总投资1.2亿,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设计制造安装,整体安全系统采用了最尖端的索道技术,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世界上也属一流水平。索道以七分峡的八泉洪纷为起点,经索道中站,到达玉皇云顶,其间跨越了13座山峰,单程运行时间超过15分钟。坐进索道的轿厢里,置身于葱郁的群峰之上,透过四面的玻璃窗,悠然于天地之间,鸟瞰山峦叠翠、奇山怪石、高峡平湖,奇、险、秀、幽的八泉峡的精致在索道沿线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遗憾的是当我乘索道下行,天色已临近傍晚,加上轿厢玻璃的阻碍,无法把索道下面的经典风景摄录下来,尤其是到了七分峡上空,幽暗的峡谷只能饱眼福,无法记录。虽然八泉峡索道比起张家界天门山的索道有些小巫见大巫,但这里的索道却是中国第一条中间拐弯的索道,在国内索道修建史上也被浓重写上了一笔。不过乘坐索道的价格也不菲,单程需要150元,所以奉劝到此游览的朋友乖乖买优惠后的套票,180元相对划算的多。
凌空飞架的八泉峡索道。前面是索道中站,到中站后索道会有一个大转弯。
凌空飞架的八泉峡索道。现在进入七分峡峡谷上空,光线开始幽暗,脚下碧绿的湖水很难拍摄下来。
太行八泉峡景区
移步易景美轮美奂的七分峡
八泉峡景区最经典的要数八泉峡谷,因谷中的石子河在此有七个弯曲段,一般也被称为七分峡。峡谷南北走向,全长13公里,落差300余米,宽处有20米,最窄处仅有3米,其间点缀着溶洞、一线天、九栈道、八道水等景点,从北至南依次被命名为八泉洪纷、小八泉、八泉圣水、滴谷九莲、壶穴洞天、旋流滴翠、幽谷听泉等。峡谷南部是高峡平湖的所在,乘船游弋在两山绝壁夹狭的碧水湖面上,心境格外舒爽。绵延十数公里的峡谷,飞瀑留溪,泉水叮咚,奇石如笋,激流勇进,太行山大峡谷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精髓都集聚于此,被地质专家赞叹为“太行第一雄峡”、“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
索道下站处的引导牌,游船码头距离这里有2000米,也就是说游人需要在峡谷中至少步行2公里。
八泉峡峡谷内的飞瀑流溪。八泉峡谷内实际上泉眼数量远不止八个,据地质专家粗略统计,查明的泉眼有上百个,之所以称八泉,想必是沿用了当地百姓自古流传的说法。七分峡内像这样的瀑布叠水俯首皆是,一处一景,驻足飞瀑叠水旁,清凉湿润的空气萦绕在身边,耳边或轰鸣或叮咚,实在是心旷神怡。
沿谷中栈道下行,不远处就是七分峡谷中的第一景点“八泉洪纷”。
七分峡弯曲回转,栈道在20至3、4米间穿行,所经过的每一处山水都堪称经典。
抬头仰视,夕阳中的峭壁挺拔巍峨,金光满崖,缆车的轿厢在峡谷上空缓缓滑过,令人不住联想,将这里的美景与空中俯视的进行对比。
峡谷中设有几处驿站,累了饿了可以在此歇息补充能量。小吃多半还是以晋陕风味为主的凉皮、肉夹馍、刀削面等。
八泉洪纷是从索道上站下行的谷内第一处景点,谷、岩、泉、溪、瀑所见之处都如同一幅幅放大的盆景。石子河水激流勇进飞起的浪花,无处不在的叠水流溪,堪称地质公园的奇石节理,葱郁的林木点缀着赶早的红叶,一幕幕的山水画卷令人目不暇接。尽管时间已至傍晚,谷内光线已不是太好,但还是被每一处美景所吸引驻步,相机的快门声比平常多了几倍,恼恨自己的是面对如此美景居然没带三脚架,使得拍出的照片一半都糊了,这也为自己提了醒,今后再游览引人入胜的美景时千万不能犯懒。接下来放的图有些照片已经跑焦,为说明七分峡的美景,阅读的朋友就凑合看,文字我也不多做描述,此情此景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描绘,再漂亮的言辞都是累赘。
想把瀑布拍成丝般顺滑的效果没三脚架还真不成。不过,老胳膊老腿儿能手持相机把瀑布拍成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满足的不是图片,是自己手脚还没得帕金森综合征。
八泉圣水景点,集中了很多泉眼,纯天然的矿泉水水源在石灰岩地质中循坏,经过山体自净自洁作用,从岩体裂隙或泉眼溢出,汇入石子河。保留着自然精华的矿泉,钙、镁、钾、硒、偏硅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非常丰富,晶莹透彻的水体口感甘冽清爽,是八泉峡水源中泡茶解暑补充微量元素的上乘水资源。
步入滴谷九莲景点,长长的飞瀑跌落而下,落入水潭,声声入耳,就像是持续不断在大峡谷中弹奏着的奏鸣曲,游客走在其间眼观图画,耳听清音,完全融入这里的视听享受。悠远绵长的意境也令游客在感悟大自然的同时,停顿在回味之中。
山泉之水亿万年冲刷着山体,也因山石的阻挡在谷中涡旋奔流,而强大的冲击力最终让地形变颜,形成了被称为“壶穴洞天”的连续的圆弧状洞天、静谧的深潭和涌动的暗流。大自然神秘莫测的鬼斧神工,让所有到此游览的有人无不为之惊叹,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在壶穴洞天景点,沟谷的水流对河床,包括底床和边坡的冲击,使沟谷河床物质脱离,这在地质地貌学上被称之为沟谷冲刷。在形成连续壶穴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些奇异的景观,比如由形似鳄鱼的奇形怪石组成的鳄鱼谷,就是沟谷冲刷下的产物,是地表水流沿着岩石节理的薄弱面长期冲涮出来的结构。看来水流也会捡软柿子去捏。
悬流滴翠是八泉峡内典型水景特色,泉水汇聚形成的溪流分八股玉链跌落在盘石上,冲击的声音犹如琵琶铮铮,鸣响谷底。泉切石碎、碎石成砂、砂积成岩,循环往复的自然造化,创造出极具峡谷特色的景观。
幽谷听泉是七分峡下行方向最后一处立名的景点,幽谷中石、水、桥、崖边栈道完美融合。矗立石峰间,伴着幽幽的水流和清泉的叮咚声,体味着山水合一,人仙共聚的独特神韵,真有“翠幔幽谷泉鸣乐,踏破芒鞋梦中寻”之感。
太行八泉峡景区
绝壁间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
高峡平湖是峡谷游览下行的最后一站,也就是B线的最后一个景点(A线的首个景点)。在里码头登上游艇,徜徉在耸立的峭壁间,碧水之上,快艇行进带来的微风吹佛在脸颊上,抹去了额上的汗晶,吹干了略有些沾身的衣衫,驻立在船尾的国旗下,随游船弯行放眼,青灰的绝壁、碧绿的湖水,穿梭的游船,在加上鲜艳的国旗点缀,什么语言也描述不清那种感觉,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美!!!
这里的栈道并不能通往景区大门,只是通往里码头两处游船停靠码头的其中一条栈道。
接送游人的游艇过来了,想不到的是此时已经是接近晚上六点,还有游人往峡谷里走,难道是想在峡谷中过夜吗?
在高峡平湖外码头下船后需要步行穿过一座不短的隧道,才能到游览车的乘车点,隧道长度大约有1000米左右,实在是有点儿长。
一些无节操的游人想不排队加塞儿直接上车,被哄回去重新排队,看着他们丝毫不以为然的表情,实在无语,若是我怕是要跳进湖里溺毙,哦不!我水性好,淹不死,干脆直接从大坝上来一个昭苍、唐塔式的飞跃。。。
观光电梯在夜色中还在不停地运行着,将山上的游客运送下来。
体验还没有结束,摆渡大巴乘车点同样是摩肩接踵等待摆渡的游人。
晚上7:40正式踏进自己的座驾,驱车向鹅屋乡疾驶。在经过南荒村万佛山隧道时,被公路边宿营的车队吸引,随后加入他们,与这群自发自驾到山西长治做公益活动的好汉们攀谈畅饮一番,微醺之后就歇宿在隧道边。
太行八泉峡景区
瑛姑峡、万佛山、天生桥预告
在与Jeep游骑兵大队的伙伴儿闲聊时意外知道了不远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瑛姑峡,从瑛姑峡可以徒步穿越至万佛山,那里有一座独立山岩顶上的寺庙--万佛寺,还知道了九龙洞景区附近有一座天生桥,于是第二天跟随队伍中的两位老哥哥一同前往,开启了我南太行第四天的行程。
Jeep游骑兵大队公益自驾行的车标。(第二天早上拍摄)
明天会进行上述的景区景点游览,有关所见所闻会在下篇游记中介绍,欢迎阅读!
壶关县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