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单车自驾15年50万公里,途牛大玩家,签约旅行家,超级试驾员,微信huchichi1,微信公众号:huchichi自驾笔记本,正在直播最新行程,欢迎关注,可以收到我们最新的自驾游记,了解各地实时的美景、路况和攻略】我国有好几处岩洞取名燕子洞,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的这个燕子洞了,现在开发的部分尚不到此洞的十分之一,水洞、旱洞长度都有十公里,是我国最壮观的溶洞,也被称为亚洲第一溶洞。每年春夏,从北方飞来数以十万计的燕子在洞上筑窝、栖息,出没其间,燕飞如万箭齐发,鸣声震野,十分壮观。这时候来此游玩,可以观看庞大燕群出巢、回巢的壮观情景。还可品尝一下当地最地道原始的燕窝粥,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有的绝壁几乎是90度直上直下,攀登难度很大,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可惜我们来的时候正值十二月份,当然一只燕子也没看见,有点遗憾。
建水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精美古桥,值得我们逐一寻访。米轨火车其中的两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就是为了让游客下来探访双龙桥、乡会桥这两座建水很有代表性的古桥。说到建水1200多年的繁荣兴旺,就不得不提流经建水坝子的漫漫泸江河,像漫长的历史长河一样,泸江河穿过宽阔的建水坝子,自西向东蜿蜒而去,灌溉了这片土地,养育了这一方人民。这一段的泸江河上,两岸的村民建造了一座座古石桥,在数十年乃至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下,这些古桥梁依旧沿用至今,有的还作为交通要道仍在使用,有的已成为旅游观光的名胜。
建水住宿有市区宾馆酒店和古城客栈两种。建水的宾馆酒店包括普通酒店、连锁酒店和星级酒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途牛网预定非常方便,价格也有很大的优惠。目前建水最高星级是五星级的临安酒店,还有一些准星级酒店,这些星级及准星级酒店一般在设施设备方面都比较豪华。而古城客栈也非常推荐大家选择,因为可以住在古城里面,体验古城的环境和氛围,有些设施比酒店简陋些,有些现在已经装修得非常有格调,档次也不低,途牛网上也可以预定。建水当地饮食最大特点是大多都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里的蔬菜种类齐全,甚至还有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特色食品有临安烧豆腐、狮子糕、泡糕等。很多人只晓得长沙臭豆腐,其实论味道,建水的烧豆腐一点不逊色,建水烧豆腐的正确吃法,慢慢用小火烤,外面有点金黄,里面蓬松,用手掰开,蘸点蘸水,好吃到爆。那别具一格的味道,绕颊的余香,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建水烧豆腐的历史极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时至今日,建水烧豆腐已走向省城,遍及滇南城乡。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风景旅游景点的烧豆腐摊,人来熙住,成为古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建水燕子洞旱洞
燕子洞位于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泸江河谷中,溶洞去过很多,感觉都是大同小异,现在早已经见怪不怪,不是特别感兴趣了。但是这个建水燕子洞确实与众不同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溶洞,而是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摩岩石刻、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于是我们一直对这里心生向往。这次终于来到建水,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好地方,要去一探究竟。
燕子洞分位两个部分,一干一湿,一上一下,上为旱洞,下为水洞。旱洞以摩岩石刻、绝壁长廊、春燕云集等独特的人文景观著称,水洞以丰富的岩溶景观著称。先来到燕子洞的上洞,也就是旱洞。
这个旱洞相对于水洞是独立的,开口处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内部为厅状溶洞,洞厅宽敞,高40米,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洞内簇立石笋、石柱、钟乳石等,也被称为梦幻世界。洞内原有一座三层楼阁,楼间一树穿堂而过,称为一箭穿三楼,后遭破坏。
旱洞形似一巨大天生桥,两面透光,洞厅宽敞可容数千人,傍山依势自成―组石殿、石台,筑有凌空栈道和空中游廊。石殿中钟乳石幔低垂,石帘相掩,数十块摩崖石刻及诗文碑刻遍布洞中,与水洞口的钟乳悬匾遥相呼应。
沿着林木葱笼的石道前行去往燕子洞的水洞,眼前出现一座石坊,上书升仙坊,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道士就是在此得道升天的。
建水燕子洞水洞
刚才在旱洞的洞厅遥望水洞,现在来到水洞口回望旱洞,这里可以看到旱洞确实形似一巨大天生桥,原来水洞旱洞应该是连接在一起的,因为塌陷,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地质奇观。
终于来到了水洞的入口,洞口的钟乳悬匾历历在目,这也是燕子洞特有的绝世景观,但是采燕窝的表演马上开始,所以还是先进去看表演,回来再好好欣赏吧。
燕窝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特色节日,每年的8月8日在建水燕子洞举行,当地身手敏捷的农民,就凭着双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寻找、采集燕窝,有的绝壁几乎是90度直上直下,攀登难度很大,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看的人无不捏一把汗。
来这里的游客最感兴趣的是观看采燕窝活动,当然现在要想看到徒手攀岩采燕窝的场景,不用等到8月8日的燕窝节,这里只要有游客前来,随时都会有徒手攀岩采燕窝的表演。
虽然只是个每天都会进行很多次的例行表演,但是难道还是相当高的,真正的徒手攀岩,虽然路线很熟悉,但毕竟没有任何保护,全靠双手双脚,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建水燕子洞每年3月份都有30多万只来自印度洋的候鸟白腰雨燕飞到高大宽阔的燕子洞内筑巢繁衍,正因为这期间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燕子洞才因此得名。
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数十万燕子出没其间,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可惜我们来的时候正值十二月份,当然一只燕子也没看见,有点遗憾。
每年8月份燕子们携儿带女返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南洋家园,可爱的白腰雨燕在一来一去的大半年之间,不仅除去了当地危及农作物的害虫,也给建水留下了很有价值的燕窝,是滋补美容养颜的珍品。
建水燕子洞的水洞高约五十米,宽三十余米,洞顶密集钟乳石,沪江流入洞内的暗河段长七八公里,洞内光线阴暗,既可步行从旱路时去,亦可乘舟而入。
燕子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在整个已开发部分,三千多米曲折蜿蜒、高低起伏的游览路线上,分布着三组规模宏大的岩溶景观,每一组都有十多个景点,共有四万多平方米的游览面积。
燕子洞是西南地区保护最完好、洞内风景观最丰富、容量最大的溶洞群。洞中水、洞中洞、洞顶倒挂钟乳石千姿百态,恍若置身琼瑶仙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岩宫石府。
这是燕子洞第一景区龙泉探幽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拔地而起、高达34米的钟乳石柱,被称为擎天玉柱,它是燕子洞形成的石铸史书。
燕子洞第二景区天街撷美部分,最精华的景点是高于河床35米的绝壁游廊。
天色已晚,为了在天黑前好好欣赏一下洞口钟乳悬匾,燕子洞的第三景区梦幻世界部分只是匆匆一游,但是这里的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古洞抱奇观不仅春风燕子,何人开胜境遗此流水悬岩,这是对燕子洞风光的高度概括。
燕子洞冬暖夏凉,夏季入洞清凉爽适,隆冬则暖气充溢,这也成为燕子洞一大特色。
燕子洞钟乳悬匾
钟乳悬匾是燕子洞独有的奇观,在离河面50米高的洞顶悬垂的钟乳上,挂有历代的上千块匾额,都是当地农民徒手攀登悬岩绝壁挂上去的,令人惊叹不已。燕子洞被誉为“南天一绝”,不仅在于“洞幽燕奇”,更在于挂匾的“惊、险、奇、绝”。
自明未清初以来,各地的善男信女认为燕子洞的菩萨最灵验,若把凝聚着自己对神佛的一片诚心的字匾,悬挂到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就能有求必应,于是,燕子洞水洞口四五十米高的洞顶,便成了他们相中的圣地。
燕子洞附近彝族村寨中的勇者,凭着在采燕窝时练就的一身飞檐走壁的硬功夫,应邀挂匾。于是一块块保我子孙、佛光普照和诚求必应等一类的字匾,高高挂在了洞顶钟乳石上,形成建水燕子洞钟乳悬匾的旷世奇观。
现在这钟乳悬匾奇景又注入了新的内容,燕子洞景区每逢3月21日都举办“迎春燕钟乳悬匾”庆典活动,聘请攀崖高手悬挂名人名家题书的字匾,于是南天一绝、摘星奇观等赞美大自然鬼斧神工和攀崖高手绝技的字匾,被挂上了洞顶。
挂匾时,攀崖高手在腰间系一个袋子,在袋子内装上绳子、钳子和铁丝等工具,徒手赤脚地沿着两侧的岩壁攀爬到洞顶,当攀崖高手到达预定位置稳住身子后,便放下绳索,在下面配合的工作人员,将匾用绳子系好,并挂上鞭炮。
明炮后,攀崖高手将连上附件超过15公斤重的字匾徐徐上提,在挂匾过程中,攀崖高手身处四五十米高的穹顶,没有任何设施可以固定身子,只有将身子紧紧地贴在石壁或石柱上撑住,将字匾一点一点提到位,然后固定在钟乳石上。挂匾活动一般历时一两个小时,这是与死亡抗争的一两个小时,这是展现绝技和毅力的一两个小时。
沪江流出建水坝后,进入石灰岩山地中,河水时隐时现,形成众多的地下溶洞、暗河与地表河相互交替的现象。燕子洞外古树名木于绝壁陡崖之间,三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
燕子洞的古洞奇观、春燕云集、摩岩石刻、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让这里绝对有着与众不同体验。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人筹措银两琢石修缮,新中国建立后,云南红河政府多次拨款修葺,现在的燕子洞,名气还没有那么大,开发的也不够完善,但绝对值得大家前来探索,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十七孔桥双龙桥
说到建水1200多年的繁荣兴旺,就不得不提流经建水坝子的漫漫泸江河,像漫长的历史长河一样,泸江河穿过宽阔的建水坝子,自西向东蜿蜒而去,灌溉了这片土地,养育了这一方人民。
建水双龙桥是建水古桥中的精品,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3里处,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之处的水面上,因为两河蜿蜒如龙,所以得名双龙桥。
建水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精美古桥,值得我们逐一寻访。建水古城米轨小火车现在开通了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四个站点,其中的两站,双龙桥站和乡会桥站,就是为了让游客下来探访双龙桥、乡会桥这两座建水很有代表性的古桥。
泸江河自西庄坝子向东至建水县城这一带,绵延数十里,土地平整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是居住的好地方。两岸的村民建造了一座座古石桥,在数十年乃至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下,这些古桥梁依旧沿用至今,闪烁着我们祖先无穷智慧的艺术光辉,更是随着岁月的更迭,愈发彰显其奇特光彩与风华。
双龙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是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
两端阁楼略小,居中的这一座大而壮观,走近看真的是精美典雅,古香古色,据说有着滇南大观楼的美誉,确实当之无愧。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风雨廊桥乡会桥
乡会桥位于建水城西约6公里西庄镇新房村的泸江河上,不远处是米轨小火车的乡会桥站。与其说是一座桥,不走近看完全就是一座完整房屋模样的古建筑。
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距今已经两百多年的历史,依然保存完好。发挥着连接两岸通行的重要功能。
乡会桥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是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
没有找到的碗窑村
建水县城附近的碗窑村是建水紫陶工艺之乡,闻名遐迩的建水紫陶工艺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这里依山傍水,群峰滴翠,林木茂密,村庄后山有蕴藏量极大的瓷土和黄粘土,制陶可就地取土制胎,有着瓷陶业生产良好的天然条件。
建水的陶艺可是出了名的,被称为四大陶艺之地的建水,蕴含看了千年的陶艺文化,如果你喜欢陶艺,建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找到位于山坳中的碗窑村,按照导航来到了这个像是刚刚建成的商业街。这里应该离碗窑村不远,但是问了几次路还是不明方向于是就放弃了。
建水紫陶始于元末明初,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
仙人足印天缘桥
建水的古桥有很多,最有名的除了已经去过的和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齐名的双龙桥,以及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乡会桥以外,还有极富传奇色彩的天缘桥,以及当年造桥时传说有龙现身的见龙桥。这次见龙桥没有去,有点遗憾,但好在天缘桥没有错过。
天缘桥位于建水县城东北5公里的临安镇庄子河村,横跨于三江汇合的泸江河上,这里是比较难找的,我们去的时候导航还没有这里的定位,问当地人天缘桥这个正式的名字可能有人不清楚,但要是说仙人桥那可就是众人皆知了。
天缘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嘉庆三年重修,为三拱石桥,全长百余米,南北引桥为石板铺砌的高坡,各向东西方向弯曲,形成反S状,犹如游龙一般,即将弹身飞腾。
桥面陡峻、宽阔,桥拱用楔形石砌筑。中孔顶端西面出石雕龙头,东面出石雕龙尾。桥上建有重檐四方八角攒尖顶亭阁一座,阁墙与桥面同宽,桥南端东侧还有石碑亭一座,桥南北两端各有一对石雕狮象雄镇桥头。
桥上亭阁小巧玲珑,居中而建,形制特别,为云南风雨桥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其斗拱、藻井彩绘,藻井居中处绘阴阳太极图,四周饰书画图案。阁壁东侧镶有石碑刻一块,上书“天缘桥”三个大字,为临安知府栗尔璋行书墨迹。
当地民间将天缘桥称之为仙人桥,是因桥面石板上有两个似人足印的凹坑,长约尺许,入石寸许,相距1米,相传是仙人所遗足迹,被称为“仙留遗踪”,是桥上一景,也是最吸引游人前来一探究竟的动力。
据说这座桥因“成于不日,众以为若非天假之缘,从善者众,焉能共勷盛举”,所以将建桥之功,归于“天缘”,当时的临安知府栗尔璋即以“天缘”命名其桥。
桥上石碑亭内有碑刻七块,分别记载建桥原因始末、桥旁风光等,书法甚秀丽。另有清雍正八年所立的石碑上刻有保护天缘桥及周围环境的乡规民约。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意识里,修桥铺路,是人们寻求交通快捷出行方便,也是积德行善为后人造福的义举。同时还是当地村与村之间和谐相处,友好往来的体现。
天缘桥属云南常见的风雨桥,其选址、设计颇具匠心。桥处狭口处,既可缩短石桥跨度,减少桥孔,又能节省工料,利于施工。设计时考虑到桥墩占据着水道,故将桥拱做宽做高。做宽利于河水通过,提高泄洪的能力。为避免引桥过长,占地面积过大,便巧妙地将北引桥向西拐,南引桥向东弯作屈曲延伸,桥建成S形,减缓了坡度,便于车子和人通行,车子好上,人走起来也不累。
其实除了这几座有名的古桥以外,还有一些在继续发挥使用功能的古桥,如汤伍桥、双济桥、民安桥、永济桥、九司桥等等。这一段十余里的河道上,如此多的古石桥能够完好的保留至今,真的是不多见的,能够留待我们慢慢的寻访,也算是我们的幸运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