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单车自驾15年50万公里,签约旅行家,超级试驾员,微信huchichi1,微信公众号:huchichi自驾笔记本,正在直播最新行程,欢迎关注,可以收到我们最新的自驾游记,了解各地实时的美景、路况和攻略】提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可能很多人都会有所耳闻,但是对于西昌这个城市,可能很多人就不是太熟悉了。其实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也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是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攀西地区指的是“攀枝花”和“西昌”两地的合称,这里不但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西南地区大型钢铁、钒钛冶炼基地和水电基地,旅游资源也特别丰富。西昌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大县,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冬草莓之乡,也是举世闻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这里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西昌境内及周边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卫星发射基地、知青博物馆、黄联土林等旅游景区。西昌也是一座古城,这里古称邛都,秦时就已经“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虽然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但是后面朝代更替,风风雨雨,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这里留下痕迹。这次通过参观现代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游览依旧保留着历史遗迹的礼州古镇、建昌古城,了解了西昌的千年兴衰、前世今生。
行程预览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是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2016年11月22日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活动已突破100次。这里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以前只是久闻其名,但是难见其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成为旅游热线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卫星发射,仰望着喷薄升腾的运载火箭冉冉升起。随着嫦娥号探月火箭在这里升空,游客量更是大大增加。
礼州古镇古称苏祁县,这里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驿站,是西昌的北大门和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现在的礼州古镇建于明代,城镇内外有七街八巷。有四大城门,东为迎晖门,现名新运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古镇内多为清代建筑,砖木或土木结构,但是由于保存的不好,也没有做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看起来很破败的样子,不过古风犹在,看看也好。
现在的建昌古城恢复得也相当不错,主要是重建了古城南门大通门和大通楼,使得这里看上去很有点古城的韵味,来这里感受一下这里五百多年的历史也还不错。重建后的大通门和大通楼楼大致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复原了明代砖石城墙,并且还原了瓮城,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城碟壮观,现在已经成为西昌一大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大通楼高高地耸立在古老厚重的明代城墙上,城墙上树根盘绕、青苔丛生,显示出墙体的苍老与古朴。古城里面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平静安详地生活着,并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冕宁田园风光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部设在西昌市航天北路,卫星发射场当然不是在西昌市区,而是位于四川省冕宁县泽远镇封家湾,这里是在西昌市和冕宁县之间,距离西昌市政府六十公里的路程。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水源丰富稳定,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
因此这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除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外,还有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之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岢岚县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中心离开主路108国道京昆线只有十几公里,路不宽,但是修得非常好,这里是一定要去,而且也非常值得一游,先不说神秘的卫星发射中心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就是这沿途的美景也是让人心动不已的。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西昌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
所以西昌现在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本来觉得到得太晚,结果歪打正着,景区下班了,而且晚上不关门,随便进。差点开进发射中心的大门,被警卫拦住了,才知道进景区是顺着大门旁边的一条小路进去。
沿着发射中心的围墙一直开进去,围墙里面就是神秘的发射中心。围墙并不高,但是密布着电网,不过估计没人敢从这里翻进去吧,呵呵。
走到头是发射中心外面的山坡上,山坡对面就是发射场,在这里可以远远看见发射场的大部分内容。
旁边是位置略高的观景台,那里的位置当然更好,当然要爬上去看看啦。本来这里是需要买100元的门票,20元的车票,坐景区车进去的。下班后来这些就都省啦,直接开车进来,别提多爽了。
很多人去了以后都大呼上当,因为就是在这个山坡上看看看发射场,也就是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但是我们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本来这就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原来还是保密单位呢,现在能够开放参观,远远得看看就不错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组成。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
发射中心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据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外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8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目前拥有两个发射塔架,这是3号工位发射塔架,1978年底竣工,1984年1月29日首发长征三号遥一火箭,2007年重建以满足发射”嫦娥一号”的需要,又称为新3号工位。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可发射长征二号丙。
西昌这里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这里最爽的当然是看真正的火箭发射了,那当然要赶上时间,也不知道是不是买票就可以进来看,以后有机会当然想要尝试一下。如果不是对航空航天特别感兴趣,平时来感觉就这样看看确实是不值这么多门票钱的,那就像我们一样五点以后来吧。
这是2号工位发射塔架,1990年投入使用,早期用于发射长二捆与长征三号甲,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这里据说还有个1号工位发射塔架,用于曙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只完成了铁路,隧洞等基建施工,塔驾还没有开始建设,但不知道为什么排在1号。
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向东南开口的半封闭小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76米高的发射塔架和300多米高的避雷塔,巍峨的耸立于峡谷的底端。塔架由11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同时对星箭进行吊装对接,加注燃料和垂直测试。在点火的那一瞬间,平台自动旋转星箭分离,固定火箭的螺拴也随即启爆,火箭喷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发射塔架两侧的山体内,是与场区相匹配的指挥,测试,控制以及供应水、电、气的设施。进入火箭发射的最后半小时程序后,地面人员就全部转入山体内。
冕宁田园风光
冕宁民间歌曲蕴藏丰富。其中藏族民歌《赶马调》尤为突出,因在赶蓄力运货、出行或赛马途中演唱而得名。那高亢而不失婉转、奔放而不失优美的天籁之音,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赶马调》主要分布在冕宁的和爱、青纳、联合、回龙、回坪、惠安等乡镇。
这条去发射中心的岔路非常不错,刚才去的时候还怕晚了景区关门,所以为了赶时间匆匆拍了几张照,现在回程,就可以不那么匆忙地停车慢慢欣赏啦,景色确实很不错。
因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这里,所以路修得特别好,这边气候暖和,在三月初就能够看到这样的田园美景,真的算是非常意外地收获啊。
在距离发射中心四公里左右的地方,还有个嫦娥工程的展厅,和发射中心是一起的游览项目,会有工作人员讲解,白天来买了票是可以一起参观的。
现在肯定是下班了,远远的在路边看一眼吧,其实发射中心才是这里的核心,这种展馆到处都有,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礼州古镇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返回主路108国道京昆线,继续前往西昌市区。走15公里左右路过礼州镇,这礼州古镇曾经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一大驿站,也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座著名古镇,值得停留。
礼州镇古称苏祁县,镇境内有三处古城和新石器遗址,曾出土文物千余件。这里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驿站,是西昌的北大门和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
现在的礼州古镇建于明代,城镇内外有七街八巷。有四大城门,东为迎晖门,现名新运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
西禅寺是一组具有明代风格的建筑,山门、天王殿、观音殿、佛祖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等建筑错落有致。西禅寺有4大看点,南丝绸之路遗迹天灯阁、长征时周恩来同志下塌办公处、明清家具器物和特色素斋饭,但是现在关门啦,啥也看不见。
礼州古镇多为清代建筑,砖木或土木结构,但是由于保存的不好,也没有做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看起来很破败的样子,不过古风犹在,看看也好。
广场舞大妈真是一个横扫中国,无所不在,噩梦一样的存在啊。
在古镇吃了碗牛肚米线,别提多好吃了,很多美味真的就在那种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店,而且在北京,二十块钱一碗的面条或者米线也不会放这么多肚丝,而在这里这样一碗米线不到10块钱,我大四川就是这样威武。
建昌古城
早起天气不错,西昌果然是个小春城,据说好天气特别多,蓝蓝的天空看上去就神清气爽,这样的天气游玩起来特别开心。
明太祖洪武年间在这里设立建昌府,所以这里叫建昌古城,真正的古城当然早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很多古迹,这里的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全市。
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
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当地的花鸟市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逛逛。
现在的建昌古城恢复得也相当不错,主要是重建了古城南门大通门和大通楼,使得这里看上去很有点古城的韵味,来这里感受一下这里五百多年的历史也还不错。大通楼的门票只要1元钱,真的是良心价,在国内非常罕见。
重建后的大通楼大致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复原了明代砖石城墙,搬迁了非法占用城墙城楼的单位和居民,并且还原了瓮城,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城碟壮观,现在已经成为西昌一大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明建昌古城四大城门,北为建平,南为大通,东为安定,西为宁远,大通门是其中的南门,洪武二十年建成后,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洪水、地震等灾害,大通楼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屡毁屡建,历尽风雨沧桑。
道光三十年那次大地震,西昌城成了一片废墟,有诗云:“迟明一望满城平,欲辨街衢谁能晓”,大通楼垮塌殆尽。最悲惨的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四年五月,驻昌国民党川康边防军司令刘元璋为了阻止红军入城,公然下令火烧西街、顺城街。三天三夜的熊熊烈火使大通楼化为一片灰烬,数百年胜迹毁于一旦。从此,大通楼从西昌城消失了。
重建后的大通楼矗立在大通门的门垛之上,楼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由正厅、耳房、楼厅、檐廓、阳台等部分组成,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都拱,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
大通楼高高地耸立在古老厚重的明代城墙上,城墙上树根盘绕、青苔丛生,显示出墙体的苍老与古朴。城楼下人头攒动,车流如梭,大通楼像一位居高临下的历史老人,照看着他的儿女、呵护着脚下的一草一木,西昌人一谈到它,无不珍爱和自豪。
古城里面是当地人生活的老镇,一条主街也就是当地居民的集市,这里几乎没有游客,自驾车可以随便开进去,很有意思。
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经过鉴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
大通门这里还有个奇景,吴哥窟的树抱寺很有名,这里的树抱城墙更牛叉。很奇怪这是什么树,居然能长在城墙上,还不止一棵,而是很多树,郁郁葱葱,像是挂在墙上展览一样,这景象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
据说“大顺”纪年砖曾经在古城残余的城墙上出现,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抚南将军刘文秀的确在西昌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这一事件赋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义。古城内还曾经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这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城里面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平静安详地生活着,并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而我们这两天在西昌的见闻,从现代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看到了我们的未来,从礼州古镇、建昌古城看到了我们的历史。在我们的眼中,这里实在是非常地与众不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