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民宿遍地的时代,跟团出游,而且还是那种低价团,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万物皆是合理,凡事都是体验,反正这次跟团去趟 宏村 ,让我确实获得了一些感受。
我2016年去过一次 宏村 ,但那次来去匆匆,转了几个有名的古民居就走了,总觉得在 宏村 还没有逛够,还有很多隐秘的妙处没有找出来。所以自从那次之后,我一直想再去次 宏村 ,但是苦于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而没法成行。有天吃早饭的时候,听爸妈说他们周末要跟团去旅游,我就问了句去哪。他们说是 宏村 ,我立马说我也要去,然后征求了老婆的意见,于是愉快地决定一家人都去。5月25日,我们五点半就从所在的城市出发,开始了 宏村 之旅。期间绕道 黄石 ,接 安徽 那边的导游。为什么要用 安徽 当地的导游,我不得而知。看来我们这边的旅行社只是接单,由 安徽 那边合作的旅行社提供服务。安徽 来的导游是位姓胡的男青年,他介绍自己果然是 绩溪 人。胡姓在 绩溪 是大姓,出了哪些名人,大家张口就能来的,基本都是。我当年在 西递 听导游说, 绩溪 的胡氏其实是唐朝皇族李氏的后人,朱温篡唐的时候,有一位皇子被一个宫女秘密救下,带到了 绩溪 老家。为了保护皇子,让皇子改姓了自己夫家的胡姓。如此传承下来,枝繁叶茂,子孙绵绵。胡导游人很斯文,让我多少打消了些对黑导游的顾虑。一路上,他都卖力地跟我们讲 安徽 的基本情况,还有 徽州 的一些典故。我因为以前去过,所以时常跟他有些互动。其他的人要么在那闭目养神,要么在那聊天,没什么人听他讲故事。毕竟前面的路程还长,他也没那么多内容可讲,看大家差不多都犯困了,索性不讲,让大家睡觉了。半梦半醒间,车到了 黟县 地界,离 宏村 不远了。 西递 、 宏村 开发旅游较早,而且贵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往来 黟县 ,但是 黟县 的常住人口并不多,所以县城显得很是冷清。进了 黟县 ,导游又来了兴致,跟我们介绍 黟县 这个“黟”字的来历,跟我们讲 黟县 出了哪些名人,跟我们讲 徽州 商帮的历史……最后,特意叮嘱我们当心 宏村 里的古董店,万一被套路了,免不了要赔钱的。
到了 宏村 景区的停车场,印象中跟以前大不一样,气派多了。此时已经是中午一点多,肚饥难耐,赶紧去吃午饭。虽然导游跟我们打了预防针,但当我看到团餐的时候,还是很失望。也许是我很久没跟团游过了,所以见到这样的团餐很是无奈。原本还想能不能吃到 徽州 名菜臭鳜鱼的,从这一餐的标准看来这次断无可能了。这种村野食肆的东西,看不到丝毫 徽州 印记,仅能饱腹而已。我是多么想念臭鳜鱼啊,2016年 来安 徽的时候,餐餐都有臭鳜鱼,我硬是从抵触,到尝试,最后发展为喜爱,完成了对臭字感官上的升华,甚至草就对联一副——上联是:天都烟异香易得;下联是:臭鳜鱼奇臭难寻;横批是:一品 安徽 。可是这次跟着大队伍活动,肯定是没机会吃到 徽州 美食了。
饭后随着导游往 宏村 景区大门走。跟我上次来相比, 宏村 景区对景区外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扩大了景区停车场和景区本体中间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安排很多商业的设施,引进更多的商家,赚更多的钱。一路走来,各种酒楼、民宿还有礼品店,都是靠着 宏村 生存,可见 宏村 每年的游客该有多少。
终于进入了朝思暮想的 宏村 ,隔着南湖望着湖对岸的南湖会馆,很是亲切,那种激动的心情就像马上要见到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而已经可以隔湖看到彼此的身影了。天空正下着小雨,滴落在湖面上,激起朵朵涟漪,给这次重逢带来了些许欢快。我早已等不及,兴冲冲地往桥上走,结果在桥上“堵了车”,这下雨天也挡不住游客们一览 宏村 的热情。
好不容易过了桥,在南湖会馆前一通拍照,总想拍出李安的感觉。结果游客里没有李慕白,更多的是催促你别挡着道……跟着讲解员穿过南湖会馆,走过私塾、蒙馆,进入 宏村 的内部,我赶紧脱离队伍自己逛了起来,安排我们游览的时间不多,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重走当年的路线上。
在 宏村 闲逛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来 宏村 ?因为 宏村 很“有货”,能给游客提供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能带着明确的目的来,显然我们可以从 宏村 索取更多。有的游客,是冲着 宏村 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头去的,跟着讲解员听听故事,见着自己觉得漂亮的东西拍几张照片,完成了打卡,回去多了些谈资。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 宏村 典型的徽派建筑、精美的砖木石雕、幽静的巷道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培养美学感受,精研绘画、摄影技艺的极佳素材。对于搞规划、建筑、设计的人来说, 宏村 的村庄规划,古民居的结构布局和营造技艺都将成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创意源泉。而至于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人,他们在 宏村 能看到从宋代 绍兴 年间活态传承下来的 徽州 文化百科全书。
我呢?虽然我想仔细欣赏一下精美的砖木石雕、想拍几张上的了台面的风光照、想深入体验下 徽州 的市井生活,但终究还是没那么多时间。什么都只能浅尝则止。但是,现实中的 宏村 给沉浸在想象中的 宏村 的我一股猛烈的冲击,让我猝不及防。这还是我当年来过的 宏村 吗?这还是我梦中的那个 宏村 吗?恍惚间,我以为自己又到了张谷英村。这一切都源于 宏村 过度的商业化,而且有无序化的趋势。
虽然我上一次来的时候,就觉得 宏村 的商业气息浓郁,远没有黄田、 查济 那样还保持着原生态的 徽州 乡村生态。但看得出来, 宏村 的商业氛围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虽然有商业,但是不突兀。大部分都是业主,在自家的老宅子里做点小生意,整体上保持着乡村原始的风貌。那个时候,我感觉开发 宏村 的公司是有经验的,也是有情怀的。在古村落的商业开发上知道取舍,懂得张弛有度,能在商业开发和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维持一个精妙的平衡。那个时候,有很多老宅子敞开了门给游客看,逛累了有茶馆饭馆供游客休息打尖。时间充裕的,可以住在村子里的民宿里。这些民宿都是在原来古民居的基础上改造的,虽然限于徽派民居的原始结构,现代化的改造有限,舒适程度不是很高。但是,睡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厢房里,看着梁柱间的雕花,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了。更不用说,住在村子里,你可以等游客走光后,一个人慢慢地享受古村的宁静。所以啊,现代商业适度地介入传统村落,既可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也可以为传统村落的维护积累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举多得有何不好。可是啊可是,短短两年时间,现在的 宏村 就像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人,早已不见当初的有序和恬静,而充满了无序和浮躁。几乎所有临街的古民居都被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商铺、酒吧、茶馆和食肆。商铺里要么卖的是全国景区常见的小商品,一看就知道来自 义乌 ,毫无 徽州 特色。要么卖的就是不知来历的 黄山 烧饼和 黄山 毛峰,老板在门口坐着,显然是不欢迎你随便进去参观。有些大宅在就被改造成了酒吧或者茶馆,里面要么是熏着莫名的香,要么就是闪着诡异的光,总之我是不敢随便进去的。有的更加简单粗暴,老头老太太往门口一坐,直接说这房子是私宅,要想参观另外交钱。好在月沼边的宗祠,还有承志堂这些地方没有被商业侵蚀,还是可以随意参观的。反正现在 宏村 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钱至上的现实感,褪去了梦里故乡的情怀。
那种有序的商业运营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混乱。大公司的影子也在村子里慢慢淡化,以往在 宏村 随处可见的公司标志要么找不到了,要么已经破破烂烂了。来都来了,我还是在几处著名的景点用无数人用过的构图法,拍了几张属于自己的回忆。我还专门找到树人堂,在汪森强老先生的书摊上买了几本他自己撰写的书,向他几十年来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笔推广 徽州 文化,表示敬意。
现实中的 宏村 在拼命追赶现代化的步伐,曾经的美好,我还是封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吧。大巴车缓缓驶离了 宏村 景区,我没有不一丝的不舍……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