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间一抹痣——张谷英村
出于对古建筑的喜爱,我一直想去岳阳市张谷英村的古建筑群看一看。去年底,岳阳市来人到我们市学习古建筑保护立法的经验。作为《咸宁市古民居保护条例》主要起草人,我给他们介绍了我们市古建筑保护立法的基本情况、基本制度和立法理念。而对方也介绍了张谷英村的开发现状以及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次交流引起了我对张谷英村的浓厚兴趣,于是和家人商量找个小长假开车去一趟,顺便也带女儿去岳阳看看洞庭湖,游游君山岛。于是,今年清明小长假,我们出发了。从咸宁到张谷英村,虽然大部分路程都有高速,但是自从转到庄湘线后,就是在国道、省道、县道中来回交替,远没有高速开着舒服。不知道是因为张谷英村的名气还不够大,还是因为人们忙着去祭奠先人,去张谷英村的路途上车流并不多。说实话,我出门最怕人多,可是平时又没假期,只有在大家都放假的时候外出旅游。唉……关键还是要调整自己了。
张谷英村的停车场目前是免费的,虽然不大,但是去的时候车还没有停满。现在到景点几乎很少在售票窗口买票了。我们在张谷英村的景区门口研究了几大旅行APP,最后在美团上买的门票43元一个人。然后去景区售票窗口打印单据,交给大门口检票的工作人员就可以进去了。但是这种情况下是没有景区门票的,如果想收藏门票,还是建议去窗口买,也贵不了多少钱了。张谷英村就位于张谷英镇上,进入景区大门,往左走是景区,往右走就是集镇了。当时已是中午饭点了,我们找了街上一家人气比较旺的餐馆吃午饭。我看了一下,这条街上都是土菜馆,没有那种精致的、小资的、适合拍照发圈食肆。要说味道,都是大同小异,绝不出彩,勉强填饱肚子而已。反正这些景区边的餐馆的经营理念就是一个字——快,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赶紧吃上热乎饭就行了,对菜的口味没有太多追求,毕竟也不是做回头客生意的。好在价格公道,不宰人。其实后来走进张谷英村那一大片建筑后,发现里面还有很多饭馆,都是用老房子来经营的,吃饭的情调比外面还是要好的多了。
张谷英村位于东陵的渭洞。所谓的渭洞,在当地是指一条叫渭水的小河流过的山间盆地。古建筑群的粉墙黛瓦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所以我说张谷英村是“青绿山间一抹痣”。稍微懂点风水的人都看得出,这个古村落既有四周的山峦藏风纳气,又有两条河流如金带环绕,是绝佳的风水宝地。而一眼看中这块宝地的就是张谷英村的始祖——张谷英。张谷英究竟是何人,于何时来到渭洞或因年代久远,或因本人碌碌无名,所以已经不可考了。大致知道他是于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移民潮的时候,来到了渭洞。张谷英通晓天文地理,精通堪舆。传说他手持罗盘,一路看山察水,发现了三块风水宝地,一块主“官运亨通”,一块主“财源广进”,一个主“人丁兴旺”,如果定居于其上,都能得偿所愿。于是他发扬风格,让同他一道来到渭洞的两位朋友先挑,剩下的归自己。一位姓刘的朋友选了那块“财源广进”的宝地,李姓的朋友选了那块“官运亨通”的宝地,把“人丁兴旺”的宝地留给了张谷英。果然,刘氏一族善于经商,成了富豪之族;李氏一族善于读书考试,族众出了很多大官;而张谷英一族,繁衍至今已然27代9000余众,子孙绵绵,人丁兴旺了。给我们讲这些故事的导游,就姓张,是土生土长的张谷英村人。
从当大门进入张谷英古建筑群,一股阴凉之气扑面而来。你可以想象把很多很多幢合院式建筑连在一起,屋顶相连,仅靠天井采光,这就是张谷英村建筑群的特点。虽然大面积的屋顶造成整个古建筑群内部显得有些晦暗不明,但我们置身其中并不会感觉郁结压抑,说明整个建筑群里通风做得很好,气息在整个建筑群内流转,依靠天井吐纳,让整个古建筑群都充盈着生气。
为什么要把一家一户的住宅修在一起,我猜测可能是出于家族聚族而居的传统吧。因为没有深入的研究,也不知道这个建筑群是一次性修好的,还是慢慢修建成现在这个规模的。从找到的一些资料来看,目前的张谷英村古建筑群有5万多平方米,房屋1725间,厅堂237个,天井206个,巷道64条,石桥58座。和张谷英村古建筑群的规模比起来,我们湖北现存单体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王明璠府第”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虽然张谷英古建筑群的规模庞大,看似杂乱,但仍遵循中我们一直传承的民居营造习惯。首先,整个建筑群的都是坐北朝南的走向,从当大门画一条中轴线,贯穿五个天井,这个五井五进的住宅就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而且一进比一进要高出一些,因为住宅越里面的人,辈分越大。果然,在最后一进有一个房间号称就是张谷英曾经居住过的房间,要另外买票上去看。以主轴线上的院落为中心,排布着一家一户的小院子,这一座座小院子就拱卫着主轴线上的建筑。每个小院子也都有天井、堂屋、正房、厢房,组成一个完整的合院式结构。且每个小院子基本都是两层,大大增加了生活的空间,那第二层基本就是女孩的闺房了。小院子之间靠巷道相隔。这些巷道四通八达,曲折交连,贸然闯入铁定迷路。而且终年不见阳光,总有点幽暗的感觉。来看古建筑,肯定要看看其中的砖木石雕。但是,张谷英村的先民们毕竟不像徽州人那样,或是大商人,或是大官人,总之就是不如徽州人那样有钱。所以,整个张谷英古建筑群内的砖木石雕,远不如徽州建筑里面的精美,梁上很少看见雕花,就是光溜的木头。窗户的板子上也没有雕花,净面木板一块。就是在牛腿、雀替上有些雕刻,但都很简单,远不如徽州建筑那样繁复精美。当然,就像罗永浩说的,“又不是不能用”。
跟着导游转了一圈,自己又把几个感兴趣的地方转了转,把当大门、西头岸、王家塅、上新屋都转了一遍,算是把张谷英村游了个大概。张谷英村现在的状况给我的感觉就是无序。一方面,整个景区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不管是硬件和软件都还有改进的空间。另一方面,就是整个景区的各类商铺缺乏规划,整个古建筑里面大量的土菜馆,污水横流,油烟四溢,食客就坐在游人必经的通道上吃喝,给人的感觉十分不好,整个建筑群倒像是一个大食堂了。而在木结构建筑中,这类餐馆又有很大的消防隐患。但都是这些房子的所有权人在做,这种生意又太赚钱了,管理方就是想禁止也是困难重重。有意思的是,我居然在张谷英村遇到了以前在武汉读书时候的一位老师。毕业之后有七年没见了,他居然还一眼认出了我和我老婆,缘分真是有奇妙的东西。
从张谷英村出来,下一个目的地是岳阳城。从张谷英村到岳阳的路就比较好走了。来之前我在网上预订的是岳阳的云梦宾馆,就直接一车开到了酒店。云梦宾馆是老牌四星级酒店,而且我当时订的时候价格也不高,标间才不到300一间还带双早,简直就是快捷酒店的价格了。关键是这家酒店停车位很多,很适合自驾游的游客。离岳阳的大商圈比较近,逛街吃饭都很方便,以后来岳阳的话,首选还是云梦宾馆。到酒店放下行李,一家人就出去觅食了。事先没有大众点评,在去巴陵广场的路上找了一家人气旺的馆子。味道还不错,整体风格就类似于我们那开的彭厨、爱饭等新派湘菜馆子。其实我想去我上次去吃的那家,岳阳城top1的馆子,但是我算错了方向和路程,没有去成。不过好在这家没有踩雷。吃饭的地方离巴陵广场不远,吃完饭我们步行前往。洞庭湖边的风温润凉爽,所以广场上的人很多,有游客,也有纳凉、跳广场舞的当地人,很是热闹。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天,我们在酒店吃完早饭,就启程去君山岛。到了君山岛,我去请了一位导游小姐姐,给我们一家进行讲解。我一直觉得出来玩,还是要有点知识上的收获的,不能仅仅是看个热闹或是拍几张照片。所以每到一个景点,我要么租个讲解器,要么请个讲解员,不想事后回想起那段旅程时脑子一片空白。
其实再次到访君山岛,我一定要找到曾经没有找到的星云石。把几个主要的景点转完后,我妈和我老婆带着女儿坐电瓶车返程景区大门了,我和我爸两个人就动身去寻找星云石。星云石这个东西很神秘,虽然被印在君山岛的简介里,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却语焉不详。越往星云石所在的地方走,人越少,这个地方都没有多少游客愿意来了。路上经过一个度假酒店,环境很好。顺手在网上查了下,标间600多一晚,带双早和两张君山岛的门票,如果喜欢幽静的人可以选择住在这里。绕着君山岛走了大半,终于找到了星云石的文保碑,却找不到星云石在哪。我原本以为是刻在山石上的,结果怎样也找不到。偶然瞥了眼脚下的石头,发现上面浅浅刻着几个并列同心圆环,看来真正的玄机在这里。对照网上的图片,发现原来这就是星云石。
刘慈欣在《三体3:死神永生》中说,保存文明最好的方式是“刻在石头”上,所以在地球即将被毁灭之前,人类在冥王星上刻下了整个地球文明的记录。宇文所安在《追忆》中说,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对“不朽”的渴望,所以很多人喜欢在那些看似能永久保存的东西上刻下“XXX到此一游”、“XXX爱XXX”的字样。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在石头上刻下这些图案的。当他们完成刻画,几千年来,无数的人在这块石头面前驻足、观看、思考、解读,试图与刻下这些图案的先人们沟通,破解图案之谜。当刻下这些图案起,他们的思想就已经留存在这个时空中,成为不朽。但是,我们对这些图案依然缺乏研究,我在网上查到的有用的资料寥寥无几,从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文保碑后面的简介都看得出来,这个地方真不受重视,可能早就被遗忘了。在科学没办法解释的地方,想象力就可以飞驰。我在想,这块星云图可能是先民们记录的星球运行的轨迹。也有可能是一种已经消失的古老象形文字。甚至,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回家的坐标……虽然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块星云图没什么研究的价值,但我真心希望有一天有人能解开这些图案的谜团。
从君山岛出来,准备在君山区找个地方吃午饭,然后就返程。但是说实话君山区远不如岳阳主城区发达,开车转了半天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食肆。后来误打误撞找到家彭厨,这才不至于饿肚子。吃完午饭,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结束了此次岳阳之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