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西藏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 ——《看不见的城市》-[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西藏,这个历来旅行者心目中的圣地。无论多么热爱和推崇现代文明成就,一旦来到这里,人们都会敬服于那种天地间雄伟壮阔的自然力量以及这片土地上人们亘古不变的信念与虔诚。对于佛学,我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随着生活的阅历见长,人生诸多节点与困惑出现时,往往能在其中得到一二解惑的方向,于是对于佛教、寺庙自然而然心生了更多探索心愿。7月的某一天,我跟随内心的声音独自从广州出发,在藏地僧人朋友让雄、藏人朋友多吉的帮助下踏上了这块土地,开始了我的西藏寺庙之旅。
西藏的庙宇据官方统计大约有1700座,我这趟旅行共历经10天,只游历12座寺庙,已觉得收获颇丰。期间领略西藏风光美景无限,但景色记录在这篇游记就不多赘述了,而是把这10天走过的12座寺庙微做梳理,希望可以为对佛学、寺庙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些许帮助,内文诸多文字也查找了些资料补充,疏漏错误之处还望指出。另外,西藏的住宿条件不便利,一直是许多人对其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出于安全以及舒适度的考虑,我还是选择了相对适合的酒店入住,以保证行程的顺利。所以此篇游记的酒店攻略,大约对希望舒适出行的朋友也会有所帮助。
行程
0701入藏0702甘丹寺,扎耶巴寺0703 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0704雄色寺,桑耶寺,昌珠寺,雍布拉康0705崔久沟,琼果杰寺,拉姆拉错0706雅鲁藏布江观景台,岗巴拉山口,羊卓雍错,沉错,空母错0707白居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0708雅鲁藏布江风光,尼木吞巴藏香园0709念青唐古拉峰,那根拉山口,纳木错,藏北大草原0710出藏
住宿
除了拉萨的住宿,旅程后面的住宿条件相对是比较简朴。虽然此行住宿费用较高,但对于女性独自出行以及商务人士,还是建议可以选择入住相对舒适的环境,保证休息,才能有更好的精力与体力去完成你的旅程。1.拉萨瑞吉度假酒店入住感受:国际连锁酒店,是目前拉萨最新的一座五星级酒店,设计比较藏式风情。虽然这家酒店在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就我个人入住体验来说,还是不错。毕竟是在西藏,各项服务标准无法与内地五星酒店比拟,而且因为服务人员多为当地藏人,他们的服务意识与汉地五星酒店有些不同。但从硬件设施来讲,还是完全OK的。酒店距离八廓街很近,在房间就可以远眺布达拉宫。配备常规高原所需的医疗设备,收费氧气筒等。餐厅口味比较藏地口味,清淡的食物很多,因我全程食素,相对比较合口。入藏第一、二天的时候,比较建议选择,舒适度高。2.拉萨扎西曲塔酒店入住感受:拉萨最具特色的藏式酒店,整个酒店就建在一座距今 500 年的古建筑中,古色古香。位于老城区内,在弄堂里面。周边都是当地居民出行的地方。离大昭寺,八廓街(八角街)很近,停车只能是公用停车场。就我个人而言,在刚入藏的时候需要舒适,但是离开的最后一晚也建议可尝试下这样较为特色的住宿环境,感受下本地风情。3.乃东雅砻河酒店 入住感受: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毗邻雍布拉康,距离桑耶寺、藏王墓30公里,交通出行便利,算是当地条件最好的住宿之一。4.江孜饭店 入住感受:位于古城江孜市中心,建于1988年,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饭店,当地条件最好的住宿之一。对比西藏地区地级巿,整体还算ok。5.日喀则乔穆朗宗酒店入住感受:普通四星酒店,比较现代化。因为在日喀则市内,算是除去拉萨的瑞吉度假酒店外体验第二好的一家酒店。旁边就是购物区,相对很方便。唯一不足就是要到马路对面去停车。
交通
全程包车,丰田普拉多越野。
拍摄设备
佳能5D3,自用拍摄。佳能6D,僧人朋友让雄、司机向导多吉大哥使用。
药品
日常感冒类药物、氧气罐(酒店购买)等等。一般药品西藏都能买得到,特别是治高原反应的药物。但可根据个人的习惯,带上感冒药、晕车药、止痛片、肠胃药等。我个人是提前15天服用了红景天,随身也带了红景天(虽然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用,哈哈。)
饮食
全程素食,无荤腥,故美食相关的分享可能也没有,哈哈。不过比较推荐藏面,也许是烹饪方法不同,确实很好吃。
乘飞机抵达西藏的第一天,到达是已经是傍晚了。原本计划好的布达拉宫与大昭寺因为没有预约到没办法参观,于是只能在酒店里休息。幸而当天做了这个决定,第一天抵达高原后的良好休息,为后面的旅行真是助益不少。因行程调整,晚上闲来无事我就去了八廓街以及大昭寺前的广场,感受西藏给我的初印象。入藏前对西藏、还有佛学文化的印象多来自书籍还有一些媒体方面,然而它的真实究竟如何还是得自己切身感受一番。
我去的这个月份正是藏地的萨噶达瓦节。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这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释迦摩尼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或转经。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全程立满法轮,长约500米,是内环线,藏语"囊廓"就是内环的意思;第二条是八角街(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藏语"八廓"即为中环的意思;第三条是林廓路,绕拉萨老城区一周,全长约5000米,是外环线,藏语“林廓”,即外环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转经的人流每天都不断,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路线。
八廓街作为最著名的景点本来人就很多,加上这个特别的时间,那天来朝拜的人的数量就更加可观了。人们围着八廓街转、磕大头,那种氛围很能使旁观者受到感染。他们非常专注和虔诚的祈祷,我驻足拍摄了一会,十分想与这些来朝拜的人们闲谈几句。但人们都专注沉浸在祈祷中,等了大约十几分钟,没有贸然打扰,便离开继续游走。
第二日:甘丹寺、扎叶巴寺的7小时徒步
相邀作伴的僧人朋友让雄第二天抵达西藏与我汇合。他十岁左右出家,到如今也是几十年岁月在青灯古佛在修行的生活中度过,一路上有他的帮助,探讨佛学、还有诸多仪式方面注意事项的提点,我心里会觉得放心许多。见面没有聊太多,就在司机向导多吉大哥的带领下,启程前往甘丹寺了。
西藏旅游四季皆宜,5月算是最佳季节。我去甘丹寺的这天,天气却有些阴霾,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好在影响不大。我们一路驰骋直奔目的地。当那些白塔、红墙、金顶以及穿着绛红僧衣的喇嘛穿梭在其中构成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我整个人有种不知名的感动与沉静,多少次在图片、视频以及文字里看过这样的画面,突然的看见了反而有种不真切的感觉。多吉大哥这时在旁边问我,说你能走么?直接去寺院很近,能走跟着我转山,非常好的。徒步而已,当然没有问题,我爽快的答应了他,这一走就走了四个多小时。
甘丹寺位于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的形状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规模庞大的建筑群,这正是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的习惯,寺庙多傍山而立。作为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甘丹寺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这座甘丹寺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都居于此寺。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以及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
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甘丹寺已经不是原来的甘丹寺了。文革时期,甘丹寺遭到了严重破坏,古老的建筑全部被拆毁,只留下残垣断壁,寺内的大量文物也基本上被洗劫一空,连宗喀巴的灵塔也被砸毁,而上面的一块世界上排第三大的金刚钻也不知去向,只有小部分贵重文物得以保存下来。甘丹寺到1980年以后才陆续重修,但规模远不能和原来相比。
转山路上,一直与僧人们擦肩而过,耳边也是经轮声不绝的回响。这些场景与画面除了用相机随机记录,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僧人们也许是见多了游客拍照也都习以为常,并且偶尔会展现亲切可爱的一面,当我拿着镜头拍摄时,一位僧人看见我拍他,给我耶了一个,让人会心一笑。沿着寺庙群山转了整整一圈后,我们进了甘丹寺,中午在寺院吃的素菜,午餐后就去往下一站扎叶巴寺。
扎叶巴寺最大的特色是以洞立寺,洞寺合一。相传这里是当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其爱妃芒萨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庙之一,历经不知多少时日,几经扩建就形成了现如今紧紧嵌于崖缝壁间的扎叶巴寺。这座寺庙最多的就是修行洞,据说有108个之多,庙里的僧人说,这些凹洞可以治疗关节病,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我们到了扎叶巴寺,除了转山,松赞干布修行的法王洞、莲花生修行的月亮洞、阿底峡修行的祖师洞等等崖洞都去看了看。整个扎叶巴寺徒步朝佛过程大概需要2-3小时,一会需要一口气爬几十级台阶,一会要弯腰钻过仅能容一人身的山洞。虽然过程还是有些累,但想到行走不正是人们修行的过程的一种,便也不觉得累了。
这一天徒步近7个小时,我可能是太兴奋了没觉得累,身体也没有出现太明显的高原反应,除了晚上回到酒店心率还是有些急之外,一切都还算OK。(不过这里还是提醒下刚入藏的朋友,我这样的高强度徒步不适用于每个人,大家要量力而行。)多吉大哥也很惊讶我的体力,说很少见汉地来的旅人,第二天就这么大运动量,他说这是我与佛陀有缘得到加持。虽然是玩笑的话,但也让人心生愉悦。
Tips:1. 关于甘丹寺。甘丹寺和宗喀巴大师、格鲁派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往甘丹寺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历史。游览大约需要两小时左右。但由于车次不便、距离拉萨市区较远,建议留出多点的时间参观。如果自驾游,会比较方便。2. 关于徒步。甘丹寺是依着山壁而建,徒步的道路基本最多只能两人并行,大家徒步的时候需注意安全,穿的鞋子尽量要防滑,速度也不宜过快。
第三日:日光之巅的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
拉萨有日光之城的称呼,拥有最热烈的阳光,和最干燥的空气,来到这里总让人觉得自己好像处在了天际的顶端,能触碰到太阳最早的那抹光辉,而那抹光辉第一个照亮的地方大约就是日光之巅的布达拉宫。
旅游旺季时前往布达拉宫,是需要提前一天去售票点预约第二天的门票,第二天凭身份证取票才能进入。在晨光熹微中,我们沿着石阶登上了这座神秘的宫堡式建筑。巍峨壮观的布宫主楼有13层,高170多米。这座用无数石块累积而成的宫殿在风雨中历经千年,仍稳如磐石。如此高的高度,如此大的体量,如此长的时间,究竟是怎么做到稳如泰山的?这是我游览途中一直的疑问,相信也是很多人的心中的疑问。
布达拉坡度比较抖,徒步走起来也不轻松。我们先看的外围建筑,再由内而外一探究竟。最先去的是白宫,从东大殿出发。白宫里面到处都是壁画,画着各种不动尊菩萨。接着穿过走廊,来到了一个广场,广场是用来跳神和臧戏表演用的;广场后面有一个僧院学校,专门学习经文、礼仪。
白宫的游览,游客必须在一小时内离开而且中途不能拍照,这里面的大门金碧辉煌,印有各种壁画,其中有一幅壁画最出名,那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图。布达拉宫最初建造的原因,正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所以汉地来的旅人多会在此停留观看。
藏文化经典史诗巨作《文成公主》实景剧,周一至周日晚上21点可以观看。我是自己提前在网上购买了演出票,晚上去看的。这个剧目以本地原生态素人演员为主,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讲述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很值得一看。看完了白宫,走到顶层有个通道可以通往红宫。可以先站在最高点,俯瞰整个拉萨城。接着就走通道去逛红宫。红宫坛城殿存放着密集本尊大坛城,还有大威德本尊坛城、胜乐本尊坛城;除此之外,里面还供奉着许多佛像,比如入弥勒佛殿主尊弥勒佛像、法王洞弥勒佛像、银质千手千眼观世音像等;另外,红宫里面还有八大祭堂,各世喇嘛的灵塔殿也在这里供奉着。看完红宫,后面是布达拉宫的中心——圣观音殿,它也是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松赞干布所依本尊观音像;最后我们参观了一下其余供奉不同佛像的大殿,差不多就结束了游览。众所周知,因为布达拉宫内部游览是无法拍照的,这些细节的分享也只能通过文字简单描述。中午我们在路边找了个店随便吃了点就赶去大昭寺。因为全程吃素,没有一点荤腥,所以饮食这方面好像也没有可分享的部分
大昭寺
拥有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大昭寺,是每一个到西藏旅游的游客都会去的地方。藏人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因此,在藏民心目中大昭寺的地位高于布达拉宫。大昭寺的寺身金碧辉煌,非常漂亮。它参观的精华很大一部分在于寺里的壁画。这些壁画除了艺术上的造诣,还记录着庞大的经文典故,绘有难以数计的苯教、佛教题材、传奇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事迹。这些题材包括佛、菩萨、护法像、佛本身经变相、高僧大德、教派祖师、赞普王尊像等。这是很值得对佛学、寺庙喜欢的人们去探究以及了解的知识。
那天在大昭寺游览完毕,准备要走了。但僧人让雄让我等等,说是看到寺里在做刷金的准备,我们等等也许就能进去。这个消息让我十分惊喜,因为大昭寺之所以是朝拜者的圣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供奉着享有世界上最为罕见之尊荣的释迦牟尼像。七世纪时,文成公主从唐朝长安带到西藏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佛就供奉在这里,相传这是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塑造的,且由他亲自开光,全世界只有三尊,分别为:八岁、十二岁、十六岁(十六岁等身像原在印度,后因宗教战争沉入了印度洋),所以十二岁等身像最为宝贵。(也另有一说,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塑建、开光、加持的佛像为8岁、12岁、25岁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现分别供奉于中国西藏拉萨的小昭寺、大昭寺以及印度菩提迦耶正觉塔内。)在僧人让雄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殿内供奉金粉许了愿望,让僧人为佛祖刷金粉。
色拉寺
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印度。公元792年,吐蕃三大法王之一的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等高僧,入藏弘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这两派本着“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则,摆开了一场论战擂台,誓要一见高低。结果汉僧不敌印僧,十分丢脸地败下阵来。汉传佛教落败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汉传佛教比印度佛教差,而是因为两家修炼的重点各有不同。汉僧习炼禅宗,讲究的是“风动”、“幡动”、“心动” 之类玄而又玄、心领神会的顿悟,这种注重心灵和感性思维的方法,在辩论场上,显然敌不过擅长逻辑思维,强调正误推判的印度佛教。这次打擂,史称“拉萨论争”,并由此开创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先河。在雪域高原,很多的黄教寺庙都有喇嘛辩经活动,但色拉寺的辩经活动不论是规模场面、动作规范、严谨激烈的程度都更具特色。
其实一个人行走有时候真的很自在,如果我跟好朋友们一起走这个行程,估计会闷到他们吧。毕竟对于佛学的探究每个人的喜好程度不同,加上我的摄影习惯是喜欢慢走慢观,偶尔也确实需要这样独立行走一次来梳理自己各方面的所思所想,这跟与朋友同行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而且加上有僧人让雄在佛学知识交流上的帮助,实在让平日身陷繁杂生活的大脑思维得到解放。我这一路跟着僧人让雄没少磕大头,每天都磕好多个,这次真的算是完全掌握了正确的磕大头方式。而多吉大哥也非常虔诚,去到哪都很朝拜以及供养。有当地人跟随的西藏,感觉总归很不一样,因为不再只为了风光和美景,而是了解真正当地藏民的日常生活。
Tips: 关于布达拉宫预约:参观布达拉宫需要先预约,预约时间每天9点开始。如果是旺季,就要提前一天拿身份证在布达拉宫西门售票口领取次日《购票凭证》,购票证上标有次日参观时间。第二天,按票上标明的参观时间,提前持身份证和《购票凭证》在布达拉宫正大门购买门票进入。淡季可当天预约当天的预约卷(不过最好提前预约,以免耽误自己的行程。)时间:为了减少游客在布达拉宫滞留时间,布达拉宫对旅游团限定参观时间在一个小时内,进门时会给游客一张纸条,上面注明进门时间,出宫时要检查,不能超过一小时,否则导游将受罚。但散客参观则不受时间限制,不过若单独请了导游,导游还是会受到时间限制,这点独自出行的朋友需要注意。安检:安检很严格,刀具,打火机,液体化妆品都不能带入景点。习俗:须遵循所有藏传佛教习俗,不能穿着过于暴漏,不能穿漏腿的裤子和裙子,进入宫殿后不能戴帽子和墨镜。
第四日 :山南之南的雄色寺、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
早在12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帕珠。多吉杰布曾派弟子克贡?曲吉森格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寺院,遂成为噶举派八个支系之一香巴噶举的中心。200年后,著名的宁玛派僧人贡结朗钦巴从藏东来到这里修行,雄色寺由白教(噶举派)改成了宁玛派(红教)修行的圣地。但传说其于18世纪毁于战火,后来,一位名叫仁增?曲尼桑姆的觉姆发宏愿重建雄色寺,后以莫大毅力完成了这一愿望,雄色寺重见于世。这位觉姆因此被人们尊称为“玛尼洛钦”(即诵六字真言的大师),又叫“吉尊仁波齐”。寺院建成之后,玛尼洛钦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管理和修学制度,吸引了众多的觉姆来此学习,玛尼洛钦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被僧尼以及信徒们拥立为“吉尊仁波切”,即“女活佛”。这种活佛不是前世转生形成的,而是靠自己刻苦修炼形成的,藏语称之称为“让琼喇嘛”。
雄色寺也是在山上,车可以开上去,但是之后的山路车没有办法再往上开了,只能徒步爬上山。在雄色寺庙拍摄,都是经过女僧们的同意进行。大约是平时很少有旅人会来这个偏远的寺庙,觉姆们对我们一行的到来也很好奇,寺里大多是20-30年龄为主的年轻觉姆,我在拍摄她们的同时,她们也会好奇的观察着我。
桑耶寺
离开雄色寺,我们到达了桑耶寺。桑耶寺非常有名,它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一般认为是以古印度摩揭陀地方的欧丹达菩提寺(飞行寺)为蓝本;也有人认为,桑耶寺的建筑形式与佛教密宗的“坛城”(即曼陀罗)相似,是仿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贤者喜宴》里说:“此寺系一难以想像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因其底层为藏式(西藏本地)结构,中层为汉式(中国内地)结构,顶层为印式(印度)风格,所以,又有人称桑耶寺为“三样寺”。
在桑耶寺,我们遇上寺里在做维护工作。一群藏民有男有女,又唱又跳,非常欢快的在盖房子,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叫“打阿嘎”。 “阿嘎”是古老的藏族建筑工艺之一,在寺院和宫殿建筑中经常被使用的地面铺制技术。每一块阿嘎土至少要被打磨上千次才能达到施工要求。打磨好的“阿嘎”地板,透着天然树脂的暗红色,结实美观,并且防水防潮、冬暖夏凉。多吉大哥说阿嘎材料里有奶酪有蜜糖,保证泥土更有粘性。我带着疑问回来后查了下资料,大约他是指的涂抹天然胶类及油脂增加‘阿嘎’表层的抗水性能,以及在日常保养时使用羊羔皮蘸酥油进行擦拭,使夯制的表面光洁如新吧。
雍布拉康
离开桑耶寺我们就直奔往雍布拉康。实际上我们是在往山南地区走,山南地区海拔相对要低一点,本来计划的路线是先到山南地区再慢慢往高的地方走,但我时间紧张,没办法坐车慢慢进藏,只能选择直飞拉萨,反其道行之。这也是无奈之举,想来很多人大约也是像我这样向往远方,但又不想放下世俗的羁绊,只能在交通时间上尽量节省时间来圆梦。原本雍布拉康只能是爬上去,但据说也就是近这一年多了一个途径:可以骑马上去,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骑马,能保持体力就保持体力。
雍布拉康作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庙,而是早期雅隆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云:“地方莫早于雅隆,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墀赞普”,雍布拉康正中聂墀赞普在雅隆地方的宫殿,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后来,松赞干布在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的殿堂。殿堂底层为佛殿,二层为法王殿。至此雍布拉康由宫殿改作了寺庙。雍布拉康规模很小,但耸峙山头,十分壮观。
雍布拉康出来后已经六点多了,昌珠寺已经关门。但是多吉大哥去敲门与僧人们沟通,他说的是藏语,意思是我对佛很真诚,从汉地来,明天就离开了,请他们允许我进去朝拜下。寺里的觉姆特别慈悲,不但让我进去了,还打开供奉唐卡的门栏,让我进去叩拜。平时一般只有他们自己能进去整理供养的财物,这个举动让我十分感激。这一路行程可以说心情非常愉悦,因为诸事都特别和谐、顺利,临别时觉姆还给了我一个护身符。
吐蕃时期西藏的第一座佛堂就建在昌珠寺。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传说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大师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过,使得现在昌珠寺一带仍为许多佛教信徒的朝圣圣地。 来到山南,一定要去昌珠寺,这里珍藏着两幅珍贵的唐卡:一幅是用29000颗珍珠编织的珍珠唐卡,一幅是1300年前文成公主刺绣的唐国。我看到的是那副珍珠唐卡,它是用珍珠串起成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坚期木厄额松像),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镶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 从昌珠寺出来已经是七点半了,多吉大哥算了下路程,觉得赶去住宿地的时间太晚了,所以我们取消了加查县的住宿,当晚在昌珠寺所在的县城住了一晚。原计划住加查县是为了能去拉姆拉措,这是靠近拉姆拉措最佳的住宿地方。但每天的行走都会比预设的行程要晚,所以我的行程总会有些调整。Tips:雄色寺是西藏最大的觉姆寺院,在此可观赏到藏马鸡等珍贵禽类。从机场高速才纳出口下来,沿路边指示牌前行即可抵达。全程柏油路面,小型私家车可前往。抵达山脚停车场需攀爬几公里的盘山路,坡度并不太陡,但都是急弯,对驾驶技术有不小的挑战。
第五日:神湖拉姆拉错与琼果杰寺
第五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在酒店吃完早饭,就出发前往拉姆拉措。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一个高山淡水湖,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湖面海拔5000多米,位于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42公里。“拉姆拉错”藏语意为“吉祥天母湖”,“拉姆”是指“班达拉姆”,即“吉祥天母”。拉姆拉错在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每次寻访转世灵童之前都要在此湖观湖示相以寻求神示。自二世达赖始,圣湖观影逐渐演变成寻访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以及四大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的重要宗教仪轨之一,也成信众预知来世的习俗。
想见到神湖并非易事一件,地处在海拔5100米的停车场,还要继续向上徒步200米,走过石片堆成无数玛尼堆,在挂满五色经幡的山石尽头才能得见,小得像掌心静静的睡在群山之间,好像莲花托起的神湖。
湖边有座琼果杰寺,据传每位达赖喇嘛都要来此朝拜一次。曾经拥有4000多平方米宏伟规模的琼果杰寺,是由二世达赖亲自主持修建,曾是达赖喇嘛的第二夏宫。经过岁月风云后,如今这里只颓然屹立着残破城墙,在盘山路上可以俯瞰曾经的轮廓。在神湖我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在往上徒步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家藏族人。之前我提过5月、6月正是藏地的萨噶达瓦节,他们一家人就是趁着这个时间老老少少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拉姆拉错朝拜。我们在徒步的过程里开始下起了雪花,他们非常开心的告诉我,我很幸运,一往上走天就下起了珍珠。在观看神湖时,那家藏人中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本来坐在最好的位置,双手合十,安静的祈祷着,但是看我站在旁边,就把那个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我,拉着我坐下观看。这一路,藏地的民众质朴总是会在这些生活的细节里让我十分感触。
结果,后来却出现了个小插曲。多吉大哥的手机在我回到内地后坏了,那个青年的联系方式也没法找到。这个消息当时真的让我很难过,因为在那样的场景,又有老人在,我答应了的事情却无法做到,心里总觉得遗憾。多吉大哥说会尽量想办法去修复手机,可我知道机会可能很渺茫了。不过因为心里有个承诺,我还是将那家藏人的照片都洗了出来,并且做成了两本相册,想着也许以后万一也许还是有机会能遇见。
Tips:拉姆拉错景区徒步至垭口,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十分考验体力,山路十分陡,想要徒步上去的伙伴,需要考虑好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
第六日:日常游客一天的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湖是热门景点,应该很多人都会到。这一天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事,除了我按照藏民转湖的方式走了一圈羊卓雍错。转完后我们一直往里开车,因为没有什么游客,我便使劲拍照。为了拍照也是不顾命了,甚至跑到牦牛群里去,多吉大哥被我吓的不轻。路上我们还偶遇一只受伤的鹰,落在水里扑啊扑,同行僧人把它捞出来。
第七日:十万佛塔的白居寺、扎什伦布寺
抵达白居寺这天对我而言也很特别,因为刚好是我的生日,我自己都没太想起来,觉得十分巧合与欣喜。在门口录制了一段生日视频给家人朋友还有自己就入寺了。这天上午在白居寺,也遇上僧人在给佛像刷金,人们在排队朝拜。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江孜县江孜镇,南、北、东三面环山,寺院四面临水,距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由于它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白居寺壁画非常有名,它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在绘画方法上它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庙,更独具特色。
扎什伦布寺
下午我们去了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日喀则市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行走在白屋红墙间,抬头仰望光芒万丈的大殿金顶,侧耳倾听红袍僧侣靴子擦地的嘎吱长鸣,风中送来隐约可闻的祈福诵经,静中有动,动更显静。我们在途中遇上了一些从阿里过来朝拜的老人们,她们虽然风尘仆仆,但服饰非常时尚。像她们这样虔诚的信徒,一路随时都会遇到。庙里的僧人说,日喀则及后藏地区很多信教群众,基本上隔两天就会来拜佛,有的甚至每天都要来,只为瞻仰弥勒佛,寻求真善美,修行加持本心。
扎什伦布寺作为西藏最著名的寺庙之一,还因为它是历代班禅的寺院。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代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藏语为“强巴康”,中间供奉着191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即弥勒佛的坐像。7座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有的灵塔供奉几个班禅,有的只供奉一个。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包括十世班禅确吉坚赞。
Tips:参观寺庙的禁忌:1、进寺庙绕转要按顺时针方向绕转(从左向右);2、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等;3、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 得动手摸;4、对神圣之物(如佛像、经书、神山等)不可用单指 指点,只能五指并拢,手心向上点指;5、经筒、经轮不得逆转;6、不得跨越法器,火盆;7、切勿抚摸藏族小孩头顶,用手指着喇嘛窃窃私语。
第八、九日:日常游客的两天散记
不知不觉走了八天,寺庙的行程大致就结束了。第八日我们从日喀则沿 318 国道返回拉萨,行程较为宽松。早晨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东行,游览了雅江风光。中午在尼木吃饭午饭后,前往尼木的吞巴乡,这里是藏文的发明者屯米桑布扎的故乡,在这里可以观看到传统的藏香,藏纸的制作,感受古老的藏族文化,之后一行人便返回了拉萨。
第十日:有缘再会,西藏!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就冉冉浮现在我心田这是一代情僧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给心爱的姑娘玛吉阿米的情诗,一首情诗,成为了无数追爱梦旅人去西藏的起点,而相信爱情的他们,会不约而同的把终点放在西藏拉萨最著名的八廓街转角,那栋见证岁月如歌的黄色房子里——玛吉阿米藏餐厅。不可免俗的,我在藏地的最后一天,就是在这个年轻人们的打卡圣地度过了。之后与僧人让雄以及多吉大哥告别,我便离开了西藏。
这趟旅行,我心里的声音始终在告诉我自己要一人来西藏,幸而我听从了这个声音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意走,才有了这一路的美好体验与记忆。每天本应5点前回到住宿地好好休息,但是每次都要21点左右才回的疲惫;在寺院里要花费比常规旅客花费更多时间去了解佛学知识、寺庙知识的充盈;一路旅程遇到的充满机缘的善意的人、事、物,都让我念念不忘。伊塔洛·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说:“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圣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我想,西藏对我而言,大约也如此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