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不期而遇都是三生有幸
3年前那个荒唐的25岁生日,我一个人去了美国加州的旧金山(三藩)。第一夜在海边迷路,偶然被Steven捡到,把我带回市中心,陪我度过难忘的生日。因为扛着太多摄影器材,偶尔没零钱,忘了多少次被巴士司机免票。上错车去了荒无人烟的北湾,天黑前刚放学的女学生一路送我回巴士站看我上车。去斯宾塞炮台的巴士上,来自香港的司机小哥开错路,把我们带到山顶最终到了太平洋边,是个美丽的错误。前往双子峰的路上,问路认识了纽约妹子Kimber,陪我度过最后一晚。买票去机场,信用卡被denied,身上没现金,一对Oakland的热心夫妻帮我买了车票。在三藩的每一次萍水相逢,每一次不期而遇,都是三生有幸。
攻略
【行程】D1:广州—北京—旧金山[市区徒步、海湾日落、漫步夜景] 徒步+巴士D2:旧金山[加州大街、渡轮大厦、渔人码头、米尔谷] 巴士D3:旧金山—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圣芭芭拉[州立大街、县立法院] 大巴+火车D4:圣芭芭拉[斯特恩码头看海、州立大街建筑巡礼、法院钟楼俯瞰、老教会] 夜巴回旧金山D5:旧金山[海湾大桥日出、斯宾塞炮台、金门大桥、双子峰、教会区] 巴士D6:旧金山[九曲花街、唐人街] 旧金山—广州
【签证】美签最关键是填表和面谈,填好DS160基本上就决定大半了,然后网上预约面谈时间。填表是全英文的而且要填的信息很多页。面签部分比较看运气,有时带的资料不一定看。最好提前半小时到达排队,如实回答所提的问题,如果英语不好尽量不要用英语回答。我当时是15秒轻松就过了,带的资料也没看。出发前记得登录EVUS系统更新个人信息。
【住宿】市中心联合广场一带云集各档次酒店旅馆,青旅遍布,独自旅行也很方便,两三百一晚可以住得很好,多数包早餐。
【交通】旧金山常用的交通工具包括MUNI的缆车(复古铛铛车)、电车、巴士、地铁,除缆车外有效时间内可一票通用。
【消费】兑换少量美金便可,巴士需自备零钱,信用卡使用率极高,连地铁买票都能刷信用卡。在美国消费小费是个不可忽略的大头,一般好点的餐厅最后都要给15%到20%的小费,除非很不满意,但用餐过程中有不满一定要当场提出,不然最后不给小费服务员可能会追出来问,那就很尴尬。
【通讯】AT&T电话卡。
Boss, 我不过想出去过个生日而已..
曾有一阵子长草葡萄牙,发现那里竟然有座“4月25日大桥”,一座架在海上酷似美帝金门大桥的悬索桥。我心情那个激动,一度跟主管暗示生日想去那过。“4月,呵呵,不行。”“为毛.....”“4月已经旺季了,不能请假。”“可是...我想去过生日.... ”“谁让你那天出生。”“.........................................”
4月中某个波澜不惊的下午,突然,黑云压城城欲摧,北风卷地白草折,山雨欲来风满楼……(实力吹水)
同事突然跑过来,脸都笑歪了。“喂4月25到28我们不开门喔~”这意味着我们不用上班,呵呵呵。下班时开会,Boss说:“由于XXX要去北京开会,所以我们也不开门了。也就说五一假之后我们才上班。那就恭喜大家,又多了一周假。”我的内心是颤抖的。当时我想的第一件事当然是买机票,哈哈哈,天助我也。
与此同时,距离生日只剩10天,如此匆忙,而且只有七天假,我能去哪。欧洲?葡萄牙?申根签来不及办了,机票也不便宜。日本?东南亚?去太多次了。。。澳洲新西兰?不久前也才刚去完。诶?我不是有美帝的十年签证吗,签了半年还没去过。说实在我对美帝是不太有感觉,但是对加州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向往。4月底春暖花开,不去加州度假简直对不起我寄己。赶紧用手机查机票,我去,广州往返旧金山才3k+,劳资面膜都吓掉了。于是,距离出发只剩一周多,在对这个车轮上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了解,这张划算的美帝机票,促成了10天后一趟独闯美帝加州行。
躲得了雷暴,逃不过延误
出发前阵子正值广州雷暴天,每天不是暴雨就是暴雨,吓得我神经紧张。国航的往返,得在北京转机,去程转机只有刚好两个小时。一开始觉得没毛病,后来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国航和首都机场的吐槽,我不淡定了。出发越渐临近,天气预报上4.25的雷暴却依旧不变。我绝望了,看来十有八九要悲剧。还好是联程票,即便中转赶不上,航空公司也会免费安排下一班。
整个早上都在焦虑的等待中度过。延误的原因并非担心多日的天气,而是首都机场在修跑道,少了一条跑道用,整个机场的运输量大打折扣。登机后我跟空姐说明情况,她把我安排到最前排方便下飞机。本就延误,登机后又等了半小时才起飞。终于在下午2:50降落首都机场,而我飞往旧金山的航班3:40便起飞。这时,机上部分乘客也躁起来,原来还有人跟我一样要转机美国。开机后再次查航班动态,奇迹出现了,朋友口中“下一班飞机也延误”的奇迹居然被我碰上了,瞬间燃起了战斗的欲望。
首都机场T3大得令人发指。平时战五渣的我瞬间点亮百米飞人buff,转机居然还得坐几分钟APM去出发大厅,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之势(什么鬼)办了出境手续,我又跑向安检。早闻首都机场安检变态,居然还要我把水杯、相机、充电宝全拿出来慢慢检查。这也算了,钱包里的硬币也要我逐个掏出来??
终于突破重围,将近3点半。以为这就完了?太天真。登机口居然在远机位,航站楼最远的地方!!接下来5分钟,我使尽当年中考200米都从没如此丧心病狂过的洪荒之力。我觉得我跑步带风,甚至面目狰狞,必须要配一首BGM皇后乐队的<We Are The Champions>:We are the champions my friendsAnd we'll keep on fighting till the endWe are the championsWe are the championsNo time for losersCause we are the champions of the world
我承认我是被歌词骗来高冷的北加州
经过11小时飞行,在飞机上看了部洛杉矶取景的《爱乐之城.avi???》,我终于落地资本主义老大。而落地的还是老大中的老大,美帝最壕无人性的州——加州。据了解,加州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法国,假如独立出来,将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太多歌颂加州的歌,从耳熟能详的<California Dreamin'>到Eagles的经典<Hotel California>,再到水果姐的<California Gurls>。“I'd be safe and warm, if I was in L.A.”“I know a place, where the grass is really greener. Warm, wet and wild.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the water.”加州总给人阳光与海滩的印象。这种错觉让我一度以为加州真的是全境safe & warm,直到我来到高冷的三藩企图强行过夏天。 我紧了紧身上的毛衣开衫,还好临时多带一件大披肩。这一定是个假的加州。
坐上BART的黄线(Millbrae-Pittsburg/Bay Point),出发三藩市中心。$8.65票价,在自助售票机研究了很久才弄明白,要备好零钱,或者直接插信用卡扣费。在老美地盘现金无需太多,一张信用卡真的能走天下。一路都是湾区周边的风景,阴天下有种破败感。而这种破败感在BART停靠Powell St的时候消失了。北加的妖风伴着资本主义的气息。San Francisco, 旧金山, 三藩市, 圣弗朗西斯科……无论哪个名字,这不就是我梦寐已久的文化大融炉吗。
Savage Garden有首很出名的歌<I knew I loved You>,我觉得这就是我对三藩的感情。I knew I loved you before I met you.未曾见面时,我便爱上你。而如今站在三藩街头,我很肯定,我一见钟情,沦陷了。
一直钟情有电车和铛铛车的城市,比如墨尔本,比如函馆,比如里斯本,又比如,眼前的三藩。总觉得这是一个文化符号,该被保留下来。难怪墨尔本是新金山,不仅因为淘金热,就连城市风貌都跟他家大兄弟旧金山神似。
走在三藩街头,妖风阵阵来。一直坚守“头可断,发型不可乱”的本宝宝早已决定放飞自我。4月底的北加,让人发型连同画风一起跑偏。没关系,我依然相信这篇游记是靠我一个人(崩坏)的颜值撑起来的。
大兄弟,这斜坡有点多,我气喘不过
安顿下来,本宝赶紧洗个澡,从洗剪吹重回丝滑般柔顺。出门已经快6点了,但天色尚早。三藩处于北加,纬度相对高,4月底白昼时间已经相当长,将近8点才日落。我喜欢夏天去高纬度的地方,因为这样白天时间长,可利用的时间也就多了。湾区风大,即便有云,很快又被吹散了,阳光和蓝天时隐时现。初到三藩,我决定暴走压马路,先踩踩点摸清这边的路。三藩的格局很让人喜欢,跟墨尔本一样,纵横交错,一个个格子。
沿着Geary St一直往西走便顺路路过了著名的日本城Japan Town。三藩作为美国的“大埠”,文化多元性非常丰富,除了大名鼎鼎的世界最大的唐人街,还有意大利埠、日本埠等。日本城开业于1968 年,位置不如唐人街那般处于市区最热闹位置,规模也不如唐人街,但也称得上是对日本文化浓缩的精华。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日本餐厅、日本歌舞表演等。
越往西走,坡越高,我已经有点腿酸。早闻三藩依山傍水,整个城市建在43座山上。但也正因这种群山起伏三面环海的独一无二地形,造就了不可复制的三藩。三藩市中心主要建在三座最出名的山上,Nob Hill(诺布山)、Russian Hill(俄罗斯山)、Telegraph Hill(电报山)。城市错落有致,极具立体感。尤其当你走到高处,回过头来,那一刻,它有无以伦比的美。黄昏时分,阳光刺透云层,越来越璀璨。
拖着酸软的腿,忘了已经cross了多少个街区,在毫无预备之下,旧金山湾就这样与我迎面相遇。只怕镜头无法表现出当时肉眼所见十分之一的美,更无法重现我当时激动的心情。旧金山湾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并称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名不虚传。
高处的风景果然有无以伦比的美。而眼前的陡坡有点变态,我有点方。眼见日落迫近,我别无选择,试图直接从这个陡坡下去。一开始还有阶梯,但没几步,阶梯便没了,剩直直的陡坡,扶手都没有。再往前尝试几步,一阵妖风袭来,Hell~~ 差点没滑下去。求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日落金门大桥 - 25岁的最好礼物
赶在七点半跑到了海边的Marina Dist, 终于与日落无限接近。再回看地图,天知道我居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徒步穿越了几十个街区。
站在游艇码头,远处的金门大桥已经被洒下了一层光芒,此刻只剩感动。
他乡遇故知
黑夜中,我就这么一个人沿着静谧的海边徒步,一路向东走经过了Fort Mason, Maritim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希望能走到渔人码头,那里晚上一定很热闹。为什么要徒步,因为我找不到巴士。最候在只剩几个街区的距离时停了下来。其实再坚持一会儿,就走到渔人码头了,但此刻我已经又累又饿,决定打道回府。
找到地图上显示的巴士站,我没有看到站牌,便走进路边的小超市。店员很好,告诉我,确实没有站牌,只要站在这等就好了,巴士经过会停下来。店员又问我:“Do you need some change to take the bus? I can give you. (你坐车需要零钱吗?我可以给你。)”太棒了~换完零钱,我出了门口坐下等车。这时,突然有个亚裔面孔的男生笑着跟我攀谈起来:“You don't have change?(没有零钱吗?)”我回答他:“Yes~(是啊~)”“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Well.. I have no idea.. I planned to go to Fisherman's Wharf, but I cannot find the bus and I am too tired and hungry now,so I am going to go back to the downtown..(呃…我也不知道..一开始打算去渔人码头,但我找不到巴士,而且现在又累又饿,所以打算回市区…)”“Ahh...But Fisherman's Wharf is very near, a few blocks away..(啊…但渔人码头很近啊,就几个街区外。)”“I know.. But I am too tired and want to eat something now..(我知道…但我很累先吃东西…)”这时,巴士来了,他招手:“Come on~ I'll take you back to the downtown~(快来~我带你回市区~)”坐下来之后,男生问我:“Where are you from?(你哪里来的?)”我:“China.(中国。)”他:“So you come here for..?(那你来这里是?)”我:“I come here for holiday~ Actually this is my first day here.(过来度假~其实我才第一天到这。)”这时,巴士靠站,有个女生上来,刚好是他熟人,他们便打招呼聊了起来。女生下车后,他又坐回来,“Sorry, that's my friend.(不好意思,那是我朋友。)”我:“It's Okay~Are you also Chinese?(没事~你也是中国人吗?)”他:“Yes. But I have been here for many years.(是啊。但我在这很多年了。)”我:“Can you speak Chinese?(能说中文吗?)”他:“可以啊。不过我普通话不太好,说粤语吧。”我愣了一下,用粤语问:“你是广东人?!”他:“哈哈是啊,我台山的。”哦~~原来是侨乡的移民~哈哈哈。我告诉他我是广州的。瞬间有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他叫Steven,美籍华人,小时候在台山,没几岁就移民了,一开始在墨西哥呆了十几年,后来又全家移民三藩了。我告诉他单位突然放假,我就即兴来过生日了。他说:“哇~生日快乐喔~”回到市区下车后,夜里的三藩风情万种。我跟他说,我想吃墨西哥餐。他说:“你喜欢这个啊?”然后带我进了一家他常去墨西哥餐厅。我感觉我很久没吃肉似的。
Steven在一所学校上班,做Consultant。他说刚刚在海边“捡”到我的时候,他才刚下班。离开餐厅,他问我想去哪,我告诉他我想逛逛三藩的街景,比如California St, 我觉得这个一言不合就爬坡的城市很有趣。他带我一路往上走,给我介绍三藩。三藩是美帝的“大埠”,提到移民,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肯定是这里。这里不仅有唐人街,还有日本埠、意大利埠。我问他:“听说Castro和Mission比较乱。”他说:“哦~我们叫它基佬埠。你平时一个人还是别乱逛,呆在市区好了。”后来认识的纽约妹子Kimber在某个晚上却带我深入了这个区,明明很peaceful嘛~
三藩的铛铛车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之一。1869年夏天工程师AndrewSmith Hallidie创建了有轨电缆车。因此,位于Powell St与Market St交叉口的总站就命名为Hallidie Plaza以纪念这位铛铛车之父。铛铛车全盛的时候有21条线路,6家运营公司。1906年三藩大地震,市区破坏严重,缆车也全面损毁,之后虽修复了部分路线,但市政府却有意用电车及汽车取代缆车。市民设法保留了其中3条路线,于1981至1984年间修复。这三条路线即现在仅存的Powell-Mason St、Powell-Hyde St及California St线,由MUNI经营,共37辆缆车。其中Powell-Hyde St Line会经过著名的九曲花街高处,而California St Line则是盗梦空间里的大陡坡。
在California St和Sacramento St之间便是恢弘的Grace Cathedral,这是Steven告诉我的,因为我的英文名就是Grace。在这不得不提一下,Sacramento其实是个地名,北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又称沙加缅度),加州的首府,人称“二埠”。有趣的是,这个首府长期活在L.A.和三藩光环的阴影下,就连南加州的San Diego也比它有名多了。连我一一度以为LA才是加州首府。
Steven带我继续往上走到Washington Street高处,他说有个特别美的视角,很想带我去看看。回过头,我被眼前的画面震撼了。泛美金字塔和海湾大桥同时出现在眼前,原来我们已经走到这么高了。金门大桥长期盛名在外,但其实三面环海的湾区,还有一座比金门大桥更长的跨海大桥——Bay Bridge(海湾大桥),这座大桥通往东湾Oakland,晚上亮灯后美轮美奂。几天后我还特意去海湾大桥下拍了一场难忘的日出。
已经晚上12点多了,云慢慢散开,天空透彻起来。Steven突然说:“现在打Uber带你去Twin Peaks(双子峰)吧。”“哈?现在?已经很晚了喔。你不累吗?”“没关系啊。带你去。”“你明天还要上班。。我是没所谓啊,我怕你累。”“但是现在不去,明天就下雨咯。”我纠结了一下,还是算了,其实我自己也有点累,而且他要上班,便回绝了他。他说:“那好吧,送你回去。周六从圣芭芭拉回来就告诉我吧,我带你去玩。”“好~~”把我送到门口,他说:“Bye bye Grace~ 生日快乐~”遗憾的是,之后几天,我联系不上他。直到在三藩的最后一晚,他才联系我,告诉我他病了好几天,而那时,我把手机放包里没接到他的语音请求,就此错过。这份萍水相逢的温暖,让我25岁的生日也不至于独在异乡为异客。
雾锁湾区
早上起来,我拉开窗帘,果不其然,阴天。出门后,又一阵三藩独有的妖风一言不合袭来,吹得我面瘫。即便是在downtown,流浪汉依然无处不在。在某个街角,我便转角遇到…………醉汉。只是因为人群中多看他一眼…………“Madam, could you pl~pl~please share some coins with me?(小姐,你你你你能不能给我一点钱?)”“What??(啥??)”“Could you give me some money... I didn't eat anything.. Please~(你能给我点钱吗...我什么都没吃过...拜托了~)”看他晃着个酒瓶摇摇欲坠,我抓紧相机。他还准备继续“骚扰我”。我丢下一句:“Sorry, I have no money.(抱歉我没钱。)”赶紧走远。
天空下起雨了,越下越大,雾大得连海湾大桥都看不到了。等雨势小一点,我决定坐巴士下去Ferry Building(渡轮大厦),听Steven说那里很漂亮。在Sacramento St等来了11路巴士,司机人特别nice,见我扛着三脚架和两台相机,说不用给钱了,让我坐下来。巴士到站后,我下车前跟他说了句:“Thank you sir~ Have a good day~”他笑着跟我说:“You too~ Have a good day~”
Ferry Building位于海湾边,离金融中心只有5分钟,位于The Embarcadero(内河码头)与主干道Market St(市场街)的交汇处。建筑顶部是座钟楼,在白天,每个整点和半点,大钟都会发出“西敏寺钟声”。Ferry Building1898年对公众开放。后来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在1930年代开放以后,Ferry Building的往来乘客便少了,于是腾出了空间作为其他用途。值得一提的是,Ferry Building在三藩大地震中奇迹幸存下来,而且几乎毫无损伤。
Ferry Building旁边的Pier 14是观赏海湾大桥的好角度。三藩的海湾有很多个码头,这些码头的命名很有意思。Ferry Building位于Pier 1旁边,往北的Pier都以单数数字命名,包括渔人码头Pier 39在内,而往南的Pier则以双数数字命名。
Blue Bottle - 咖啡届的苹果
三藩的天气出了名说变就变,随时翻脸。前一秒我还在Pier 14晒着停雨后短暂露脸的阳光,下一秒马上又下雨。吓得我又躲进Ferry Building。想起刚刚在里头经过大名鼎鼎的Blue Bottle Coffee,百无聊赖,我决定过去喝杯“鬼佬凉茶”。起源于西雅图的星巴克在全球咖啡文化中的地位当仁不让,但崛起于湾区的高端咖啡Blue Bottle同样逼格十足,被誉为“咖啡届的Apple”,已经成为游客来旧金山的必去打卡点之一。Blue Bottle前身是Oakland地区某农夫市场内一个小咖啡摊。后来短短十年间,这股蓝色风潮以强劲的势头席卷全美,从湾区延烧到LA和NYC,甚至已经火爆日本东京。想要买上一杯Blue Bottle,你得有耐心排队。许是下雨的原因,幸运的我居然无需排队就买到了。跟一般咖啡不一样,Blue Bottle的味道偏淡,我很喜欢。
渔人码头
从Ferry Building出来,我打算去渔人码头一探究竟。有趣的是,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低配版渔人码头,澳门有,台湾有,连广州都有,但真正最有名的当然是三藩的渔人码头。渔人码头并不只是一个pier, 而是从北部水域Ghirardelli Squar(吉拉德利广场)到Pier 35一带的范围。打开地图,发现对Pier 39的标识特别显眼,看来是最著名的码头。Ferry Building外便有电车站,坐F线可直达Pier 39。在三藩,铛铛车以外,电车是又一观光交通工具。Market St地面的电车轨停用后,MUNI在1995年重新运营旧式电车。其中F线以外形复古,以环城观光为主,连接基佬埠(Castro)和渔人码头,沿途可以欣赏到市区的建筑繁忙的码头和电报山。
一下车,雨停了,跟着围观了一位大叔的精彩表演。渔人码头跟悉尼环形码头、香港尖沙咀的感觉很像,精彩绝伦的街头表演、络绎不绝的游客身影,阴天依然不减热情。
逛到尽头,碰到好玩儿的店了。我竟然对着一家纪念品外的橱窗看了半个小时,自顾自傻笑起来。
老美跟英国人一样作啊,一个脱欧了哭着要移民爱尔兰,一个选了唐床破又闹移民加拿大。总统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跪着也要承认。
一不小心上错车免票去了北湾
MUNI的小票还能用到下午5点,不能浪费。打开地图,发现九曲花街也不远了,打算坐车去看看。也不晓得是地图出错还是什么原因,车最终并没有到我要去的九曲花街附近的车站。下车之后,我有点泄气,看看地图,不三不四的距离,走过去我又累了,坐车又好像没什么车能到。站在街头,一时竟有点茫然孤独,这是我来美帝两天以来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觉,即使昨晚在海边一个人瞎走也没有。随便又找了个巴士站,等车。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去哪,感觉就是揣着一张还有效的MUNI票hop on hop off, 漫无目的,随意是随意,但不失未知的刺激。没多久又来了一男一女,年龄相仿,一开口果然是咱天朝同胞。来了几趟巴士他们都没上,我也顺理成章不上,因为我没搞懂那几辆巴士的路线是去哪。三藩的公交套路我还不是很摸得清,比如我当时站的这个车站,就只在地上画了个车位写着Bus Stop, 站牌上连几路车和路线都没有,或者说,那根本不是站牌。后来,终于来了一辆大巴,这辆巴看起来特别大,跟前面几辆看着总有点不一样,我也说不出哪不对劲。但此时,他俩上车了,我见状也跟着跳上车。上车后,真的很不一样,从座椅和size来看,明显像一辆长途大巴。然后,那对男女买车票了,居然是5刀。我一脸懵逼黑人问号了。
他俩就买完票往后走,剩我一人依然处于shock掉的状态,但这时跳下车未免有点糗,硬着头皮上。而后,有了我跟黑人女司机如下对话:我:“How much~?(多少钱?)”(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她:“5 dollars~(5刀~)”我掏出钱包翻:“Ahh sorry.. I don't have enough change.. Please let me off.(啊抱歉,我不够零钱,让我下车吧。)”(Great~ 终于找到借口下车了。)然而,她并没让我下车的意思:“Tourist?(游客吗?)”我:“Yes.(是。)”“It's Okay~ Sit down.(没事~坐下吧)” 表情依然波澜不惊,但我能感觉到她扑克脸隐藏着的是满腔的善良。
在车上,我查到这辆大巴是去Mill Valley的。Excuse me?? Where the hell is that????? 点开地图,OMG居然在北湾郊区而且特别特别远,离三藩市区几十公里。
大巴停在过金门大桥前的最后一站,Fort Point(看金门大桥其中一个角度之一)附近,那对中国男女商量了几秒,下车了。下车,不下,下车,不下,下车,不下。票都买了,不对,是票都免了,不坐白不坐,一坐到最远,而且还能过金门大桥,哈哈哈。我的左脑和右脑达成共识,继续出发。过桥的时候云雾迷蒙,而且金门大桥桥面高出海平面很多,整个旧金山湾居然有种磅礴的气势。过桥后便是另一番景象的北湾,偏僻荒凉,一路都是高速公路,开很久都不见多少人烟。虽有停站,但公路太宽,看不到过马路的地方,显然不是下车的好选择,即便下了我也找不到对面方向的车站。干脆坐到终点站吧,最愚蠢的方法,但也最保守稳妥。
车上乘客越来越少,眼见要到总站了。司机突然问我:“Where is your destination?(你要去哪?)”我尴尬了:“Well.... I have no idea. Actually I just hopped on this bus randomly. The weather is not so good today in San Francisco, so I wanted to escape...(呃…不知道。其实我就随便上的车。今天三藩天气太差,我想逃离。)”她:“Next is the last stop. And I will drive back to San Francisco.(下一站就最后一站了。然后我会开会三藩。)”我很想说干脆不下车了载我回三藩吧,但想想,好糗啊,而且我都坐了快一个小时车过来,不逛一下我岂不是白来?!“OK.(哦好。)”她:“There is a place called Strawberry Village, not far away, you can find some restaurants and supermarkets.(前面不远有个Strawberry Village,你可以去看看,有餐厅和超市。)”于是,我来到了一个可能没游客来过的地方,虽然很村,但阳光有点灿烂。
依然是公路,过马路靠冲的。Strawberry Village, 确实是条建在公路旁的村,不大,但已经是方圆内最有人烟的地方了,有意大利餐厅、日本餐厅,居然还有中餐。
在餐厅吃东西的时候,我在想,我到底来干什么呢。10天前随手买了个机票,我就没想过来三藩干嘛,到现在也不知道。反正一切随缘,挺好。
天黑之前,我要离开这里。在巴士站等了20分钟等不到车,我发现我走错方向了,回三藩的方向不是这一边。慌张之中往另一边奔去,一路依然看不到车站,地图导航的也是错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听说北湾和东湾都挺危险,我越来越慌。直到走了十分钟,终于碰到两个背着书包的女生,刚放学的样子。顾不上太多,我上前问:“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the bus stop is? I need to go back to San Francisco.(请问你们知道巴士站在哪吗?我要回三藩市区。)”她们很热情,跟我说:“Yes~Come on~(知道啊~跟我们来~)”一路上跟我聊,她们问我怎么会来到这里,Strawberry Village是不是有点无聊,我说还好啊,就是找不到路。到了岔路口,其中一名女生说:“OK~ You see it? It's over there~(好啦~看见没?就在那里~)”我“啊?”了一声。另一名热心女生说:“It's okay we'll take you there~(没事我们带你去~)”她的小伙伴说:“No it's just over there.(不用吧就在那里。)”热心女生说:“Come on it's not far away~(拜托那里又不远~)”小伙伴说:“OK you go, I need to go home.(那你去吧,我要回家了。)”热心女生:“No problem~Bye~(没问题~再见~)”然后,她上前跟我说:“Let's go~(我们走吧~)”果然拐弯下了坡就是巴士站了,刚到车站,我要等的巴士刚好就来了。来不及跟她多说几句,我只能跟她说:“Thank you so much~(太感谢你了~)”她挥手跟我道别。谢谢你,来不及问你的名字,亲爱的陌生人。
凌晨五点的海湾大桥日出
凌晨5点多,大巴停在了Transbay Terminal, 我又从圣芭芭拉回三藩了。睡眼惺忪地背起大背囊迈下车,凌晨时分的寒意一瞬袭来,把睡意驱散。此刻三藩犹如空城,黑夜在点点灯火中依然暧昧。我站在街头,看见远处还在亮灯的海湾大桥美得无以伦比。随后,我转过身往反方向走,准备回住处。每往前一步,我便多一分犹豫。我真的想就此离开吗?这是我第三次看见海湾大桥,也是我在三藩的最后两个日子。我真的想再一次擦肩而过吗?脚步越来越慢,直到最后,我停了下来。我总因一念之差而作出错误决定,这次,我不想再抱有遗憾。三藩的凌晨5点多真是冷啊。背着50L的大背包以及身上两台相机和三脚架,我转过身顶着刀刃一般刺骨的寒风往不远处的Pier 14跑去。那一刻连呼吸都是自由的。
我就这样一个人在Pier 14站着,从5点多一直等到7点多。海湾大桥灯灭了,破晓的第一缕阳光从大桥身后的海平面射出来,光芒万丈。
美丽的错误 - 不识路的76路巴士司机
倒数第二天,我要抓紧在三藩最后的时间把list上的心愿都勾掉。走了几个街区,去巴士站等76路。76路的终点站是Battery Spencer(斯宾塞炮台)。众所周知金门大桥是三藩的绝对地标,而观赏金门大桥的角度有很多个,其中Fort Point(尖兵堡)和Battery Spencer(斯宾塞炮台)便是最有名的,还有更为小众的就是Battery Spencer再往上的Hawk Hill。阴差阳错,3个我都去了。Fort Point是爆款观景点,游客人满为患,因为就在桥南边,也就是三藩市区那一边,而且就在海边,很容易到达,视角是往北看北湾以及从下往上看金门大桥。而相比之下Battery Spencer的人设则高冷多了,在北湾的半山上,从上往下俯视金门大桥、旧金山湾、以及远处的三藩市区,绝对碾压Fort Point的视角,而且因为去那相对更麻烦,所以人少了一截。最后便是我阴差阳错“顺路”去了的Hawk Hill, 如果说Battery Spencer是在半山上俯视,那Hawk Hill山顶的位置绝对是高高在上睥睨众生,别说旧金山湾,整个太平洋都尽收眼底了。先不上图,留点悬念,等我慢慢道来。
76路简直让人望穿秋水,在经过半小时漫长的等待(暴晒下)之后,我终于看见它的身影由远及近,差点感动得跪地而哭。上车买票,咦?第一次见到亚裔司机,年轻的小哥哥,而且一看很明显是华人。还是$2.5车票,哇赞,一直以为过金门大桥连巴士都要额外收费,居然不用。一车都是白人、印度人、blablabla, 不用问都知道大家奔着一个目的地,真是One World One Dream哈哈哈哈。
过完金门大桥,本该没多久就到Battery Spencer。然而,司机还继续开,开了很久都还没听,越开越高。不对劲,全车人都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我打开地图定位,我去,都开到Hawk Hill山顶了。此刻的我又茫然又兴奋啊,我的天,太壮观了,别说金门大桥,整个旧金山湾都收入眼底了。
车上一群老外开始沸腾起来,有赶时间的人更开始aggressive地质问司机。我上前用英文问司机:“Excuse me? We go to Battery spencer?(请问我们去斯宾塞炮台吗?)”他突然用粤语问我:“可以讲粤语吧?”我马上点头说可以。原来他是香港人,新手司机。他像抓到救命草一样跟我说:“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啊。我现在开错路了,要找位置掉头。”我眼睛瞪得眼珠都要掉出来了。???????????????
他跟我说他压根不知道Battery Spencer是哪里,我告诉他就是总站啊,他说总站是什么,他连路线都不知道,纯粹按照别人发给他的路线开,只知道要过金门大桥。 车上也有一些好心人,下车帮他看情况指挥他掉头。我也趁这时间跳下车拍几张,这么难得的机会,毕竟坐公交是来不了这里的。Hawk Hill山顶的视野简直一流,四周都是骑自行车上来的人。可惜我来到的时候刚好中午12点,光线最难看的时候,所以出品如下图,看不下去了。
在Hawk Hill山顶停下来的时候,车上下了一半人。我问司机,这里是不是没其他巴士会来,他说应该是。我又问76这路车多久一班,他说一个小时,难怪我刚等了那么久。看着那些意气用事下车的人,我在想别这么任性吧,难道你走回去。我就不这么冲动了,反正我又不赶时间,而且给了坐巴士的钱居然就兜风了整个山头,爽翻了。接下来司机掉头准备回去,结果在分岔口他又搞错了,下山直开到最西边太平洋,OMG~一路经过了Rodeo Lagoon最终去到了太平洋边的Rodeo Beach,太美了。对我来说,司机简直犯了个最美丽的错误。
车上的人全急了。有个阿姨说:“This is definitely the craziest bus ever.(这绝对是我坐过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巴士。)”最后,司机是靠着Google地图和车上仅剩几名乘客的人肉导航回到正路的。最终到Battery Spencer, 距离我上车时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车上就我一个人下车了,其他都是赶时间的人,已经被绕得没心情下车了,只求司机赶紧开回三藩市区。殊不知我是最满足的人,一个人出来哪也去不了,结果坐了趟超值的巴士。
金门大桥,闻名不如见面
路边下车后,有一小段平缓的上山路,脚下便是整个旧金山湾,比想象中还壮观。
左手旧金山湾,右手太平洋。此刻真心说句,旧金山湾真的美,美在气势上。
下来之后我决定到金门大桥的人行道上走回去对岸。这一走,便是将近3公里,加上我停停拍拍,晒了一个多小时,再也没勇气照镜子。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也是旧金山的象征。大桥的修建是项巨大工程,于1933年开始施工,据说有9人便在修建过程中牺牲。大桥于1937年4月竣工,同年5月27日首次通车,横跨南北,将三藩市与北湾Marin县连结起来。金门大桥上两座巨型钢塔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227米,起雾时更是高耸入云。大桥桥体凭借桥两侧钢缆所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其中每根钢索重6412公吨,由27000根钢丝绞成。从海面到桥面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即使涨潮,大型船只也能畅通无阻。而包括从钢塔两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长2737米。大桥桥面宽27.4米,有6条行车道和两条人行道。1957年前金门大桥依然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而今,长度上它已被超越,但却依然是最著名的。
走在桥面上,稍微有点恐高的人都可能受不了。桥上风不是一般大,我已经放弃发型和表情。
每当有大型车辆驶过,桥面便会给人一种震荡的感觉。尤其注意三藩的观光车BIG BUS SAN FRANCISCO, 自带气场,大风扇一样,每次快速驶过,那阵风简直要把40kg的我甩出去。这一吓,吓得我每次看见它远远驶来,就以一种极其诡异的姿势使劲抓紧栏杆,引路人匪夷所思。
金门大桥闻名遐迩的另一原因居然是“自杀圣地”。据统计,自大桥建成以来,便有一千多人从桥上轻生。居高不下的自杀人数一度使三藩的相关部门头痛不已。安装防护网的提议曾多次被提及,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被搁置。
走完金门大桥回到桥南边,下来便是著名的Fort Point(尖兵堡), 人满为患的金门大桥爆款观景点。据说尖兵堡是为了在战争时期保卫旧金山湾而建的,interesting的是,刚建成美国内战就爆发了。一轮亲测比较后,无论是自拍还是观景,Battery Spencer都毋容置疑比Fort Point适合得多。去完Battery Spencer之后, Fort Point的视野和周围人满为患的状况都已经无法满足我,很快便离开。
双子峰路上最美丽的遇见
坐28路回到市区,我要换乘37路赶在日落前到达双子峰。双子峰之于三藩市就像格里菲斯天文台之于LA一样,是个尽收城市全景的制高点。等37路巴士的地方,又是一个没有站牌只有画地写着BUS STOP的地方。为了确定站对地方,我问了身旁同在等车的金发妹纸。没想到这随便一问路,居然让我意外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友情。
妹纸听我问的是37路巴士,便问我:“Are you going to Twin Peaks?(你要去双子峰吗?)”我回答:“Yes~! It seems that everyone is going there by 37.(对啊!好像大家都是要坐37去那里。)”她说:“Actually I live there. I can take you there~(其实我就住在那里。我可以顺路带你去~)”太棒了,我也想在双子峰上住几天,看尽日出日落。车上,她告诉我她叫Kimber, 只比我大半年,家在纽约,大半年前来到三藩,在一家叫Verve的连锁咖啡厅打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巴士一路盘山而上,三藩的全景已经可以在沿路的房子间隙中窥得一二,我慢慢不淡定了。到站后,她带我下车,还需要沿着阶梯再上山一段路,但也很快。终于到顶了,挡不住的除了四周袭来的妖风,还有我的惊叹。见识过东京、香港、上海、新加坡、悉尼、皇后镇、函馆等闻名世界的天际线,却依然被三面环海群山起伏的三藩折服。在Twin Peaks迎风而立,只觉手中的器材都不足以展示它十分之一的美。
Financial District的CBD天际线真是太美了。三藩没有香港摩天楼群密集,也没有东京那般一马平川,不如悉尼从河谷到海港的支离破碎,也不像皇后镇那样雪山衬托,但三藩就是三藩,让我无限悸动。
这一天天气太完美,如果能起点云雾,那就壮观了。见过双子峰上云海仙境般的照片,过目难忘。
双子峰的妖风比我想象中还冷,还没到日落已经如此冷。穿着短袖衬衣的Kimber已经有点受不住冷风了,我倒是没所谓毕竟穿得严严实实。夏天临近,三藩日落至少等到8点,而此时才7点。眼见她越抖越厉害,我想了想,忍痛放弃了双子峰的日落和夜景。下来后,她回家添了衣服,然后用Lyft叫了辆车接我们下山。哈哈,第一次在美帝打“嘀嘀”。一路下山,黄昏已经到来,大片房顶被照得反射出暖黄。唉,还是有点心有不甘。Kimber带我去了她上班的咖啡厅,她的同事都对我很nice。她告诉我,比起纽约,她更喜欢三藩。早上跟在纽约的朋友通话时,她也告诉我,三藩更加生活化,更适合养老。
那晚Kimber带我去了Castro和Mission交界的Dolores Park。Castro, 大名鼎鼎的同性恋区。而Mission则是传说中治安很乱没事别去的教会区,又称拉丁区,是三藩最古老的区域。Kimber跟我说:“It's a very interesting place~(那是个很好玩的地方~)”远离了市中心,反而探秘了更加地道的local life。1821年这个区域从西班牙独立后便属墨西哥,所以Mission区早期主要是墨西哥和其他拉丁裔居民。因此,Mission最有名的就是壁画和墨西哥餐,很多街头艺术涂鸦通过绘画的主题来表达对政府和社会的意见,比如拉丁美洲等移民社区矛盾、社会尖锐问题等等。Dolores Park是当地人最喜爱户外活动的地点之一。公园很大,有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广场,狗狗游乐区等。住在周边街区的大多是freelancer、艺术家等。公园有很多人在野餐、玩耍。三五好友,在这便能轻松消磨半天,体验地道的美式日常。走到公园高处,还能欣赏三藩美丽的夜景。
九曲花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三藩的最后一个早上醒来,总觉得跟这座城市相见恨晚,也总觉得我们之间还有故事。早餐后,我抓紧最后时间坐上巴士前往九曲花街。第一天到三藩,多云转晴,我把它设成第一站,却没想到当时自己越走越偏直接走到海湾了。后来第二天阴天,本该从渔人码头直接去附近的九曲花街,我却坐错车去了北湾。最后一天,晴空万里,我不能再错过它了。有时会想,也许上天的决定是对的,它给我选了个最好的日子,要九曲花街在最好的状态下迎接我。
提到九曲花街,很多人会想到它所在的Lombard Street, 但Lombard Street可不只是那么一小段,更准确叫Crooked Street。九曲花街在Hyde与Leavenworth之间的街区,Hyde是最高处,Leavenworth是最底。一路爬坡走了两个街区,终于到了九曲花街最高处。铛铛车3条路线之一的Powell-Hyde St Line便会经过这里。
一开始我以为九曲花街是当地人为了做出点噱头才脑洞大开恶搞出这么一条街,其实不然,这真的是三藩地形的产物。九曲花街是世界上最弯曲的街道,如今成为三藩最吸引人的一条网红街。一个街区,却有八个急转弯,因为坡度大,且Z字形弯曲,车子只能往下单行。如果《极品飞车》这类游戏弄点这样的路就好玩了,哈哈哈。街道上都是花坛,把一条下坡路点缀成迷人的花街。在最高处,整个海湾和远处的科伊特塔尽收眼底。
既然注定再见,你又何必怀念
拿好行李,我要作别三藩,赶往机场。在Powell St站买BART票失败了,我以为自己操作有误,便请求隔壁的一对夫妻帮忙。他教我重新操作一次,最后发现我的信用卡被denied了。身上已经没有现金,我急了。先生跟我说:“Okay okay~ It doesn't matter.(没事没事~不要紧。)”在我目瞪口呆之下,他拿出他的信用卡插进机器,然后把票放到我手中。那一刻我只觉得再多感激的话语都苍白无力。
25岁的生日真的很难忘,也是这段特殊的回忆让我对三藩特别有感情。大概是有故事未完,一年后,我分别又在6月和9月再访。直到如今,三藩仍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