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江浙一带地方古镇民居情有独钟,徽派民居自不用多说,那是故乡的色彩,肯定是十分欢喜的。于是闲暇的时候,总想一个个慢慢走过,细细体会每一个古镇或是村落的千年往事,看小镇闲适的居民,于平凡市井的生活中寻求来自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安宁,在流年中,让记忆也显得鲜活起来。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其中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初见木渎
山塘古街
木渎山塘街的形成比苏州山塘街要早的多得多了。其历史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吴王为兴建馆娃宫、增筑姑苏台;常年集中大批的劳力、物力,并会聚了许多能工巧匠在此;因而不少人家就在山塘两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镇,因此山塘街也就成为古镇的最古老的一条街。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1935年,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明月寺
明月寺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上,从严家花园往东百米远远望去,那杏黄色的外墙靓丽显目,寺内青烟袅袅,悠远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文革”中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
虹饮山房
古松园
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