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 浙江 有个 温州 ,在 温州 有个 永嘉 ,在 永嘉 有个 楠溪江 。江浙一带自古便是人杰地灵,这里的山水更是寄情于思,令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山有秀美,水有柔长,山水之间,有感而发。在 中国 古诗词的发展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流派—山水诗派,提起 中国 古代山水诗的开山祖师—谢灵运,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 永嘉 ,是 永嘉 的山水成就了谢灵运,使其开创的山水诗风格,也是谢灵运的山水诗,让 永嘉 的美广为流传,为世人是知。
永嘉 的历史悠久,在古代的 温州 地区统称为 永嘉 郡,而现在所说的 永嘉 ,只是 温州 市下辖的一个县,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被贬为 永嘉 太守,当时的 永嘉 郡就是如今的 温州 市区所在,担任 永嘉 太守的两年时间内,谢灵运的足迹遍布 温州 各县市,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楠溪江 ,他的“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诗句就是对 楠溪江 田园山水的真实写照。翻看历史,谢灵运留存于世的山水诗作,共有四十余首,而其中二十篇是写 楠溪江 的,可见 楠溪江 的山水美景是多么的令人着迷,忍不住的我们也想在这片山水之间悠悠漫步。
永嘉 原意“水长而美”,这说的应该就是 楠溪江 , 楠溪江 位于如今的 永嘉 县境内,南距 温州 市区26公里 ,东与 雁荡山 毗邻,西接 缙云 仙都。 楠溪江 风景区面积671平方公里,有七大景区(大楠溪 、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共计800多个景点,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内唯一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 中国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预备清单”。 楠溪江 到底有多美,跟着我们的脚步去看看吧。
永嘉书院 山水田园
来到 楠溪江 的第一站便是 永嘉 书院, 永嘉 书院是整个 楠溪江 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5000亩,集山、水、林、石、滩、瀑于一体,兼容了 楠溪江 所有的景致特征。
走进 永嘉 书院,不见书院先见 楠溪江 ,沿着 楠溪江 畔往里走,风景如画,水长悠悠。据说从前江的两岸生长着许多名贵的楠木树,这些树木,在当时是专供皇家制作家具使用的。因此由于楠木的名声大,所以当地人便称生长这楠木的江,称之为 楠溪江 。
景区内的游览划分了多条线路,滨水观光道、丛林养生道、九道湾休闲步道、梅园健身步道、一线天登山步道、谢公登山古道等等,前半部分是田园风光、养生区域。
永嘉 书院以 永嘉 学派为背景,以商道文化为根基,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贵而朴素、富于文化内涵和精神情趣的现代书院。 永嘉 学派源远流长,南宋时期能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王致远(1193-1257),字仼道,号九山, 永嘉 县黄田乡(今瓯北)千石村人,南宋抗金志士王允初之子,晚年辞官归里,在县城创办 永嘉 书院,这就是最早的由来。
景区覆盖 楠溪江 两岸,有趣的部分在江对面,百米碇步横穿 楠溪江 ,这种古代的特色桥梁在 温州 地区很是常见,跨越碇步桥,俯瞰 楠溪江 的景色,旁边还是有长堤可供通行,再旁边又是一座碇步桥,三桥并行于 楠溪江 ,非常的壮观,想要近距离的接触 楠溪江 ,也可蹚水而过,夏日里感受悠悠江水的清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堤坝围水,在 楠溪江 上形成了一方小小的水塘,水质清澈,可见倒影,微风吹来,波光潋滟,碧水青山,好一幅山水画卷。水塘上也不少的游乐设施,这里是景区打造的水上乐园,游船、脚踏车、香蕉船等等,应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
行走在碇步桥上感受 楠溪江 的美景,思考着古代的劳动智慧,看似简单的碇步桥,却是蕴藏着无限的智慧,此景已不多见,仿佛是回到了儿时在河中嬉戏的场景。
对岸的山顶之上是景区 新建 的高空项目,目前正在试运营当中,包括了天空云廊、悬崖秋千、玻璃天桥、玻璃栈道、玻璃滑道等项目惊险刺激的空中项目。跨过 楠溪江 ,这边有多条线路可供游玩选择,可以上山可以攀登,而我们选择了相对轻松的滨水观光线路,感受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
景区虽然是叫 永嘉 书院,但其实这里是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艺术交流、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是 浙江 省重点文化园区。
还有不少的场馆设施在建设当中,目前比较有书院气息的就是文化康养区,这里包含了字圣工坊、翰墨斋、 永嘉 学馆、思文阁等等,在这里可以体验木活印刷技术,可以穿上汉服感受学堂乐趣。
永嘉 学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层楼的院式设计,青砖铺地,白墙灰瓦,木长廊,浓浓的书院氛围,置身于青山绿水间,这样的学术环境,仿佛自己也能赋诗一首。
一楼是展馆,主要是 温州 地区的相关介绍,以及 永嘉 书院、 永嘉 学派的一些介绍。二楼是学堂,还原古代私塾的课堂场景,在这里感兴趣的你可以换上汉服,感受一番古时学习的氛围,低矮的课桌,盘腿而走的蒲团,书卷弟子规,学习人性最基本,是个研学的好地方。
穿越历史的长廊,在原址之上修建的现代建筑,看着远处的天空,不变的山峦棱角,展开一场与古人的时空对话。
离开 永嘉 学馆继续往里走,后面是一片美丽的山水风光,流水潺潺,山林间的鸟鸣声不时的传来,水中鱼儿自由自在。
来自山间的清澈溪流从 永嘉 学馆前淌过,缓缓的汇入了 楠溪江 ,远处一条飞瀑挂在山间,定格在此情此景,恍若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要将书院建在这个地方,如此优美的环境,自然间的灵感更易激发,好似突然有点羡慕起古人了。
金珠瀑飞流直下,站在远处也能听见落水的声音,跌宕的水雾在山间弥散开来,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适合散步静坐。
永嘉 书院这个景区,似书院非书院,更多的还是一些游乐项目为主,除了前面介绍的,还有高空溜索、丛林穿越、真人CS、农家乐、7D影院、迷宫、VR体验项目(飞越楠溪)等等项目。
石门台 九漈飞瀑
石门 台属于 楠溪江 大若岩景区的一处景点,距离陶公洞北约三公里处。景区门口非常的朴素,“ 石门 台”的匾额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
这里主要是看瀑布的,神奇的地方在于不到三公里长的峡谷内隐藏着九条瀑布,瀑有九漈,不是一瀑九级,而是九条不同的瀑布,形态各异,一漈一形,一漈一景。
进入景区内,首先就会壮观的瀑布所吸引,一漈最为壮观,也是拍摄角度最好的一处瀑布,瀑布飞流直下汇入下面的碧潭,响声如雷,可以最近距离的接触。
跨过石桥,下面是碧潭,九条瀑布流下的水最终都是汇集在这里,虽各自为瀑却也一脉相承。九条瀑布除了一漈可以直接观赏,其他的八条瀑布都是分布在峡谷之中,需要沿着步道登山才能寻找。
沿着崖壁修建的景区步道,周围的环境倒是非常不错,好久没有爬山了,权当是锻炼身体,也是考验意志,想要将九条瀑布的美景全部记录,还是需要一定体力的。
回望景区外面,这是我喜欢的一个场景,深山之中有人家,安静的生活总是令人羡慕。
九条瀑布中,只有三漈是人工而为,其他的八条都是天然形成,三漈是因为水电站修建堤坝而形成,水库的水漫过的堤坝,形成了40米长的弧形瀑布,如丝绢般的淌下。
经过了三漈的长游廊,后面就真正的进入了峡谷,茂密的森林,溯溪而上,阳光也是若隐若现,夏天来到这里很是凉爽。
峡谷内是崇山峻岭,依照山势的溪流,石块毫无章法的随意堆砌,流水潺潺间水声跌宕起伏,叮咚作响,一曲自然的乐章。
山间的风景更适合用慢门拍摄,更显溪流的魅力。
四漈、五漈相对较小,而六漈是隐藏在山坳间的,一不小心就容易忽略,六漈的悬崖特别陡峭,据说在有的时间,雨水不充沛的情况下是看不到的。
七漈也是非常壮观的,四十米的高度落差,很是震撼,八漈、九漈还要继续往上爬山,不过估计也是相差不多,于是我们就没有再往上去。
瀑布很壮观,我却更喜欢峡谷的溪流。
楠溪若舍
晚上住在楠溪若舍,位于大若岩景区周边,十二峰就在旁边。
民宿走的古风路线,古色古香的建筑置身于峡谷之内,就像是穿越了一样,不少的建筑材料都是真正的老物件,有的更是整体搬迁过来的,与环境之间融合的恰到好处。
白墙灰瓦,水岸长廊,安静的环境,这是我喜欢的风格。
房型有多种选择,大床、标间、复式、榻榻米,内外的强烈反差,外景是复古风韵,房间内却是充满了现代化风格。
民宿外面的环境也是非常不错,因为本身就是位于景区内部,自成一派好风光。
特殊的地质结构,下面是清澈的碧水潭,风景很美,让人留恋,民宿所在的位置没有其他的一些建筑设施,在这里更适合慢悠悠的散步。
夕 阳西 下,晚霞渲染了整片天空。
晚餐就在民宿内解决,他们家的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
大堂是前台,同样也是一处酒吧,适合小酌,和三五好友一起聊天游戏。
夜色下的古宅,非常的安静。
石桅岩 浙南天柱
擎天巨峰拔地而起,因形似船桅,故名石桅岩,其相对高度306米,通体皆石,呈浅红色,岩顶如并蒂莲蕾,比肩而耸,更有“ 浙南 天柱 ”之美誉。
石桅岩的最佳观赏角度是在桥上,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石桅岩的全景,犹如鹤立鸡群,非常的壮观。游览石桅岩,先经过上方的大桥,然后从大桥旁边的小路下到河边,河边有步行道可以走近石桅岩。
河水汇聚形成了河湾,可以乘坐竹筏,飘荡河上,悠闲间欣赏石桅岩的独特魅力,河中还有倒影,形成了一道别致的景观,除了竹筏,河边还有皮划艇等其他的一些游乐设施。这个角度也是非常不错的,更显意境,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沿着河边继续往里走,前面才是景区的正大门,检票口还在前面呢。
进入景区之后,是一片竹林,在竹林下行走还是非常凉快的,石桅岩的主要游览方式就是绕着它行走一圈,感受不同角度的风光美景,旁边还有其他的一些山峰,峡谷、溪流等景色。石桅岩也有“华夏之冠”的美称,具有雄·奇·险·秀·幽·奥等特点,主要景点包括小 三峡 ·水仙洞·麒麟峰·水响岩·菠萝岩等等。穿过竹林,可以走左侧的道路上山,然后依次绕着石桅岩行走一圈,刚好是可以回到这个地方,上山之后的不远处,还有一个渡船码头,这一段路是水路,可以选择步行或者坐船,两者的线路其实是一致的。
渡船码头需要排队,因为只有两条船在运行,每条船可以乘坐二十余人。
坐船是穿过峡谷,可以更近距离的感受峡谷风光,抬头仰望是陡峭的悬崖峭壁,峡谷内的碧水潭非常深,据划船师傅的介绍,最深处有二十二米,从表面看全然不觉,这里的水也是全国水质含沙量最少的水。陆路的方向则是从上往下俯瞰峡谷,个人建议还是体验一下坐船的悠哉,整个过程大概也就十分钟,但是排队的时间更长。
眼前的山峰就像是大鹰展翅,直挺挺的山势很是震撼。
石桅岩三面环水,四周是山峦,中间便形成了峡谷溪流,水质清澈透绿,巨大的石块散落其中,坐船下来之后的道路几乎都是平坦的,环绕着石桅岩一直到回到刚刚上山的那个地方。
路上还有一座吊桥通往对岸的山崖,不过现在是封闭的无法上桥过去。
从另一个角度眺望刚刚的大鹰展翅,两座并起的山峰,更像是一对夫妻一样。石桅岩周围环拱着九座高度在100--200米之间的峰峦,它们高低不等,形态各异,如群星托月般,衬托着雄伟的石桅岩。
其实走在环绕的栈道上是看不见石桅岩的风光,只能欣赏到周边的景色,就像是很多的事情,走得太近反而是会看不清迷失了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环绕的峡谷被称之为“小 三峡 ”,峭壁危岩、奇峰怪石、急流深潭,总长约八公里,好一派 永嘉 山水,因为这里靠近 雁荡山 ,风光总是上乘的,从石桅岩到 雁荡山 还有一条专门的旅游公路。
石桅岩的风光是独特的,适合远观眺望,据说有云雾的时候更有意境,四周群山都是云雾缭绕,只有石桅岩的山峰顶部在云端之上,就像是大海中航行的船帆桅杆。
岭上人家烤全羊
在距 离石 桅岩景区不远处三公里的位置,有这样一个地方—岭上人家,以烤全羊而闻名的小村庄。
在石桅岩游览结束已经是中午的时间,我们就直奔岭上人家,一片峡谷之中,只见前方的道路停满了车辆,因为是在深山之中,没有大型的停车场,车子只能沿着公路依次排开,保留一侧能够容纳一辆车正常通行,今天刚好是周六,慕名而来的食客很多,车辆足足排队有几公里,看着此景惊呆了,不过倒是对于烤全羊更多了一份期待。来得晚了就只能停在外面步行进去,交通倒是井然有序,毕竟这里还有交警在指挥交通的。
看到岭上人家的第一眼,也是大呼惊喜,这个地方太美的,深山之中还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村子坐落在半山腰,房屋依次层叠而建,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如今还保留着有400多年历史的田园古村落。如果你去过 贵州 的 西江 千户苗寨,那么你一定会有很多的熟悉感,这般场景简直就是缩小版的 西江 景色,真的非常非常像,仿佛穿越了一样,村子与公路之间是隔着一条溪流,夏天还可以来到这里尽情的玩水嬉戏,垂钓、游泳、抓螺蛳,这里并没有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却是保留了最原始的状态,小时候的我们不就是这样度过夏天的嘛。
青山绿水间,空气清新,环境非常的舒适,走进村子的道路是由一座吊桥所连接,更是增加了一份神秘感,走过吊桥通往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通往了世外 桃源 一般的地方。
村庄里的房子,相互的挨着,越看越觉得像是 西江 千户苗寨,只是房子的结构不一样罢了。
整个村子都只做一道美食,那就是烤全羊,你所看到的这些房子基本上都是农家乐,以餐饮为主,只有少数的几家有客栈住宿。这里的烤全羊,有很多的回头客,据说旺季的时候一天就能卖掉一千多只。
这里的烤全羊别具特色,采用的都是本地山羊,而且都是以小羊为主,整羊先加入香料蒸煮,然后在放至炭火上烤制焦黄,外表酥脆,肉质细嫩,回味无穷,这样一只烤全羊的价格在五六百块,也分鲜冻羊和活羊,整体价格还是非常美丽的,再搭配一些农家菜,和朋友一起过去吃一顿,也是非常不错的,这里的农家菜味道也是非常赞。
红花虫草菌菇炖鸭,汤品鲜美,营养滋补。
南瓜苗,平常里吃不到的新鲜时蔬。
醪糟鸡蛋,采用的是本地土鸡蛋,个头小营养价值高,也是极具 温州 特色的美食。
这道菜的口感非常不错,但是我们大家伙儿吃了许久也品尝不出来,问了老板才知道是萝卜干,只不过是切成片再晒成干,不同于平时所见,非常有特色。
笋干炖肉,岭上人家的周边就有很多漫山的竹林,保留的本地风味,总是那么的吸引人。
苍坡古村 文房四宝
永嘉 自古历史悠久,在 楠溪江 畔保留了不少的古村落,而苍坡古村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苍坡古村背依笔架山,面临 楠溪江 ,原名叫苍墩,最早源于宋代,至今已1000多年历史。
村外的水稻田, 天地间的开阔,造就了古村的人杰地灵,行走其间也是非常的豪迈。
苍坡溪门,这是村子的大门,门口还坐着不少休息的村民,这种牌楼式样的门叫车门,匾额上的“苍坡溪门”是由 温州 已故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大门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全由木料构筑而成,以大斗、小斗、托梁、挑檐建造,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显得端庄古朴。
苍坡的建筑是 中国 古代文化的浓缩,它的建筑理念源自文房四宝。进木结构的村落大门,一条直线的石板道纵贯全村,为笔;石道中间过一桥,由五块大小匀称的石条搭成,为墨;整座村落占地面积最大的为石道两侧的莲池,为砚;而呈长方形的村子则为纸。
村子是由南宋国师李时日设计的,历经千年风雨的沧桑,仍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及古柏,以及砌在村落四周的鹅卵石围墙,墙内树龄很老的榕树,树下的亭和檐上的龙,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最爱池塘里的倒影,将山水间的古村落映衬在意境之间。
池塘分两边,左侧是西池,右边是东池,东池的另外一侧是仁济庙,仁济庙是三面环水带有宫廷风格的古建筑。庙宇檐角微翘,屋檐面稍呈弧形,屋脊线条平缓却充满张力,庙中供奉的不是 菩萨 ,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作周处的人。据《世说新语》载,周处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视其为“三害”之一,与猛虎毒蛇相提并论,后来经人指点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为乡里除害,战死沙场。于是这周处就成了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现在的仁济庙是 楠溪江 民俗馆,里面陈列着一些农民生活日常的器具,在这里还收藏着一幅巨作,长达数十米的油画,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不过描绘的是宋代时候的 楠溪江 风情。
进入苍坡古村,首先游览的就是笔路右侧的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是村内最为显眼也是面积最大的房屋建筑,院子里还有一个大戏台,如今这里更像是一个展馆,两侧是关于苍坡古村的一些介绍说明。
正中间是李氏宗祠,上面的牌匾会发现这个“氏”字多了一点,据说是因为村中还有一些非李姓氏的人家,这一点是表示接纳共处的意思。
苍坡古村是 楠溪江 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村落占地200多亩,房屋50多座,村庄依然保持着原先的格局。目前村庄内还是正常的生活,左侧的一大片都是居民区,只有右侧的一小部分开放游客可供参观。
楠溪书院,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面也是一些展馆,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苍坡自古就有文雅之气,从村子的设计文房四宝的理念中就不难得出,历朝历代取得秀才、举人、进士功名的人在不少数,有 楠溪江 流域最早的文进士、武进士,在十一世还出过一门两进士呢。
走在村子里感受着古风古韵,游客没有很多,更是用心感受,路过的小买铺,木板上的手写标语,勾起了浓浓的儿时记忆,古村保留的总是那些令人回味的而即将逝去的东西。
村中的小路,皆有石块铺就,连两侧的屋舍院墙都是由石块建造,石块上长满了青苔,杂草也不乏生长,片刻的画面,就像是印象记录,往前是村民的生活范围,我们没有再继续行走。
远处的水月堂,这是一个建在水池中样的建筑,初建于北宋(公元1124年),是一座纪念堂。水月堂被古建筑专家誉为 楠溪江 古建筑中的经典,屋脊灵动,四面有檐,而且还是重檐设计,本来是一般的坡屋面就自然异变成歇山顶,因而显得特别生动。进入水月堂由一条石桥所连接,走进院子里面,院墙的设计更是精彩,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观,从外面却看不到内部的丝毫。中堂上方悬挂着“吉州园”匾额,“吉州园”得名于苍坡十一世太祖李樵隐,他曾教授于 江西 吉州,很有声望,晚年归隐苍坡后,为乡里办了许多善事,大家都称颂他。苍坡三十三世李世铺为了纪念李樵隐,于是重修中堂,取名吉州园,意为吉州教育场所。不过目前的水月堂已经改为象棋博物馆,院子中间摆放着巨型棋盘。
水池边角有一座造型独特的亭子,名叫望兄亭,初建于1128年。站在亭子里往村外东南方向眺望,对面就是苍坡的“同胞村”方巷村了。方港村头也有一座造型和“望兄亭”一摸一样的亭子,名叫“送弟阁”,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遥遥相望。
走在苍坡古村内,村民生活依旧,平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漫步古村,恬静安然的环境,让人感受其中,整个村子仿佛都充满着文化的熏陶,文房四宝的村庄设计,在国内也是极少数见。
悠悠楠溪江
楠溪江 的美,美在柔情的水韵,需要最近距离的去感受,于是我们选择了漂流,乘坐竹筏,感受谢灵运所钟情的这片流长的自然山水。
从苍坡古村出来,五分钟便能到达漂流的起点码头,整齐排开的竹筏等待着游人,每只竹筏三张长竹椅可坐六人,船夫用长竹竿手工撑筏,漂流至下游 狮子 岩码头,全程5公里左右,大概需要五十分钟至一个小时,传统的竹筏,急流处会有水漫过,注意鞋子防水。
特意赶在傍晚的时间过来乘坐竹筏,想要感受谢灵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无奈天气突变阴云过境,夕阳是没有希望了,只当是另外一番水墨 楠溪江 ,感受事物的美好,除了事物本身,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楠溪江 古名瓯水,干流总长约140公里,主要位于 永嘉 县境内,江水贯穿 永嘉 ,由南至北,蜿蜒流经 温州 汇入瓯江,最后流入 东海 。 楠溪江 东侧以北 雁荡山 脉为界,西侧是括苍山脉,三面环山,江有三十六湾七十二滩,景色优美,风光迤逦,山水两岸如诗如画,这里是 中国 山水诗的起源地, 中国 水墨画的摇篮。
1600多年前谢灵运来到了 楠溪江 ,初次见面,便也一发不可收拾,任职 永嘉 太守的两年时间内,他游遍了 楠溪江 的每处地域,开创了 中国 古代文学的全新流派—山水诗派,关于他描绘 楠溪江 的诗篇,影响深远,流传至今,包括后唐的李白、杜甫也都随着他的脚步来到 楠溪江 ,泛舟漫游,流连忘返。
中国 的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楠溪江 没有那么的壮观大气,但是却能俘获人心,她的美温柔跌宕,置身在青山绿水间,坐着竹筏随波前行,两岸的风光原始呈现,令人回味无穷,仿佛时间没有发生多少的变化,千年前的文人墨客,他们看到的风景也正是我们眼前所见 楠溪江 的景致。
楠溪江 是低调的,却又不乏内涵,只有当你来到这里,才能真正地感受她的美,江面宽泛水深甚浅,急流跌宕却无汹涌,江岸绿树成荫,远山峰秀岩奇,山涧有瀑有潭, 浙江 的山水令人流连忘返, 楠溪江 的风光打动人心。
竹筏悠悠,江水清澈, 楠溪江 的水质甚高,是全国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
岸边还有不少的本地人,自驾过来在江边野营,江中戏水,感受夏日的清凉,与 楠溪江 来个最亲密的接触,城市里生活久了,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态度令人羡慕。
漂流的后半段,江畔出现了一名赤膊的渔夫,正在用鸬鹚捉鱼,非常的有趣。
江中也突现一名女子,在江上行走?这是什么功夫,仔细一看原来是站在一根漂浮的竹竿上,这也很厉害啊,堪比水上漂,不但但是站着,她还能前后移动,控制竹竿下沉上浮,甚至还能倒立,堪比江湖功夫,手中的细竹竿左右摇摆是用来控制平衡的,青山绿水,红衣斗笠,仿佛穿越到武侠世界。
漂流的终点在 狮子 岩,热闹的江面,这里还有不少人在玩皮划艇, 楠溪江 不只美,更是生活日常。
源头村新貌
都市的生活繁忙紧凑,节假日的时候都喜欢到郊外乡村去走走,到处都是新农村建设,全域旅游更是火热,既然来到了 永嘉 ,那么有这样一个地方不容错过,那就是源头村。
如今的源头村是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颗明珠、典范,村子干净整洁,周边环境风景如画,周末来到这里的游客也是非常多的。
源头村最主要的就是舴艋舟文化,舴艋舟一直都是 永嘉 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作为 楠溪江 唯一货运工具,曾经的舴艋舟在行驶到这个地方就算是到头了,无法再往上走,因此村子得名“源头村”。江边的舴艋舟埠头停靠着不少的舴艋舟,如今是可以给游客乘坐体验的。村子里到处都是有关于舴艋舟的东西,道路两侧的花坛上也是迷你的舴艋舟。
在舴艋舟埠头的旁边有一个造型奇特的建筑,延伸的阳台是船头的形状,这个地方就是船工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正门在背后的街道一侧,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于舴艋舟的老物件,船桨、铁锅、煤油灯,都是历史的记忆。
墙上的图册,讲述着老船工的故事,八十年代开始,陆路交通的逐渐发展,舴艋舟慢慢的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近两年舴艋舟从历史的舞台重新回归,这是传统的文化,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舴艋船在 楠溪江 长期航行中,形成了种种风俗。撑船老大最注意撑好“起头篙”,认为“开船如兵马出师,马虎不得”。因而开头第一篙一定要扎稳扎实。船工以好开头喻好兆头。“起头篙”扎空,或夹于岩缝中,喻一天晦气。从前,由于造船技术落后,加上 楠溪江 航道多滩,又没有气象预报,随时有翻船的危险,故船工行船有种种禁忌:凡带打、碰、撞、翻、歇、漏之类的话不能讲,吃饭忌敲碗打碗,饭后不许将碗反扑,不可用锅铲戳饭焦。
舴艋舟的历史悠久,制作也是非常的复杂,传统的工艺技术也都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博物馆的建设也是对于文化的散播与传承。
博物馆对面的小院子倒是非常有特色,好似隐居的田园生活。
江边的舴艋舟等待着游人。
千年舴艋舟
坐上舴艋舟徜徉在悠悠 楠溪江 上,此刻真的是爱上了。
舴艋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唐代著名大诗人孟浩然有诗曰:“借问同舟客,何时到 永嘉 。”,描绘的便是此情此景,遥想当年的谢灵运,应该也是这样坐在舴艋舟上游历的 楠溪江 。
三国时期的《广雅》中有记载,写道:“舴艋,舟也。”,清代乾隆年间的王念孙在《广雅》的基础上,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其中的《玉篇》写道:“‘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舴艋舟,形状似蚱蜢的小船。
尖尖的船头,竹篾编成的棚,颜色和样子都像竹笋,这也是 永嘉 的一种特色。舴艋舟古色古香,更映衬这山水间的意境,木质的船身,竹制的船篷,取自天地,融合自然。乘坐舴艋舟的体验感比竹筏来得更舒适,上有顶棚可以遮阳挡雨,坐在船上还可以斟茶品茗,山水间的畅快更是一番惬意。
每条舴艋舟可乘坐六至八人,内部空间还是蛮开阔的,船夫一人在船尾划桨前行,船头适合拍照,序注意安全,此段 楠溪江 的水还是挺深的。
这一程的风景足以让人深深的记忆 楠溪江 ,记住 永嘉 的山水。
青山绿水间,碧波荡漾,船桨泛起涟漪,在 楠溪江 上徘徊,越往里走越是回味,后半段的环境越是自然,安静的山水,且听来自自然的声音,闭目感受,耳畔是船桨激起的水浪。
永嘉 ,取自水长而美,在这里深有体会,如果你累了,那么就来 楠溪江 放松一下吧,坐在舴艋舟上,肆意地享受这无尽的山水风光。
舴艋舟的船行距离大概有两公里,是一个来回的路线,起点和终点是同一处码头,船夫一个人划船还是非常辛苦的。
屿北古村 尚书故里
永嘉 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千年屿北古村, 楠溪江 的美景让人留念,这里的人文景观同样也是出众,这样方可称得上是人杰地灵。
屿北村坐落于 永嘉 县岩坦镇,位于岩坦镇北侧,距离 永嘉 县城约60公里。来到村头,前面是整齐规划的新村风貌,后面是朴实沧桑的古村模样。
村子的南面是屿山,因坐落于山之北而得名屿北村,整个村子从风水的角度来说是一个莲花之地,村落三面环山,周边有 金山 、昔山、屿山、 阳山 、和尚山等五座山,酷似瓣瓣莲花,而莲花的中心就是屿北村。
屿北村始建于唐朝,原先是徐氏聚居地,南宋时,吏部尚书汪应辰、汪应龙两兄弟为避秦桧奸党迫害,从 江西 玉山迁隐于此,此后定居在这里已经有三十五世了。屿北古村规划严整,布局合理。环村建有寨墙、护寨河、9座寨门,7座桥梁。村内有7座宗祠,还有30多座古宅,40余座四合院,每座院子都有一个典雅的堂名。
走进村子,沧桑感迎面而来,石头路、石头墙,老旧的古宅,还有依稀可见的红色标语。
古村的村头屹立着一座纪念碑,后面是与之对应的屿北村武装起义纪念亭。
村子里有一处展馆,在这里收藏了很多很多的老旧东西,匾额居多,有些是村子里保留的,有的是从别的地方收集过来的,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门头 上高 高悬挂的“状元及第”,屿北村也是一个人才辈出之地,小小的村庄,曾先后出过1名状元,8名进士,10名贡生和庠生,其 中南 宋时期,曾有过“一门三进士,父子世尚书”的辉煌。
进门之后,迎面而来的就是木雕的圣人孔子像。
房子共两层分三进,有两个中庭,有些融合徽式建筑的特色,建筑本身就是别具辉煌,内部的收藏更是大开眼界,各种木雕、窗雕,匾额、牌坊,等等收藏,就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的汪氏大宗祠最为著名,也是村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
汪氏大宗祠也叫尚书祠,非一般人所能建造的,在宗祠外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樾国流芳”,是无上的荣耀,来到这里,文官需下轿,武官需下马。
村外的池塘夏日里的荷花正在绽放。
屿北村的环境非常优美,古村保存的也还算完好,就是目前可供游客参观的部分较少。
关于美食
永嘉 的美食也有很多,有着 楠溪江 的特色,也有 温州 的大区域影响。
永嘉 麦饼,是来到 永嘉 旅游必不可少的小吃,以前的麦饼是做为路上的干粮,所以个头较大,外皮是酥酥脆脆的,一头下去还能听到咔嚓的声音,梅干菜猪肉的内馅,怎么搭配都好吃。
楠溪素面,其实在很多的地方都有素面,而这里的素面品质更佳,其成品常被交叠成“8”字形,因此又称“8”字面。楠溪沿江居民历来将素面视为食中珍品,常用素面来招待客人。
楠溪江 水质上乘,自然少不了那些来自江中的美食, 永嘉 田鱼、楠溪香鱼、鱼干、螺蛳,都是非常的鲜美。
南瓜汤,这次在 永嘉 是喝了不少,味甜清香。
温州 靠海, 永嘉 距离 温州 非常近,海鲜自然也是不可少的美食。
苦槠豆腐,来自山林中的一种植物果实所制作,有芳香,略带苦味,属于药食,对身体有利。
ENDING
有关于游记和旅行方面问题的朋友可以与我联系,我都会尽量解答!个人微博:熊猫慢游个人微信:buwei111(请注明)微信公众平台:旅摄驿站(buwei_tato)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那你肯定是真爱了,我这么啰嗦,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谢谢你的支持啊!么么哒,收藏哦!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