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卫生可口的茯茶小镇
周日(8月4日),娃她妈要去家具城,说是别人介绍的,在渭河北岸,很多家具是出厂价,家具城的具体名字没记清,好像有“原点”二字,我想了想,明白了,我国的大地原点在陕西泾阳,以前去过,莫非这个家具城的名字借用了“大地原点”?搜了搜,还真叫这个名字。于是乎,导航走起。
这个家具城很大,但我兴趣不大,中午时分,娃她妈饿了,要求吃饭,我给她说距离这里不远,有个茯茶小镇,专营小吃,茯茶,娃她妈很想去,遂行。
安吴堡吴家大院—安无青训班
填饱了肚子,娃他妈说,接下来全听你的,你说去哪里,咱就去哪里,想想也没啥地方可去,其实泾河峡谷、郑国渠这些自然地理、历史古迹我还是想去看看,但事先没有做过功课,也不知道远不远,还是算了吧,就随便说此处离吴家大院不远,娃她妈闻听大喜,那就带她去看看吧。
安吴堡与吴家大院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北靠嵯峨山,南临清河水,是一块小平原,唐第九位皇帝李适就埋葬在嵯峨山。唐代有一位祖籍江苏的吴姓人来泾阳县做官,喜欢上了这块山清水秀的地方,于是将自家亲属从千里之外迁居此地,并将此地命名为安吴堡,希望吴家后代能够在此地安定祥和的生活。 吴家在此安居下来后,渐渐发展壮大。到清朝时,吴家食盐生意达到鼎盛,商铺分号遍及全国,当时吴家分为东院、西院、南院、北院、中院共五院。而东院吴尉文家的生意最为兴旺。安吴寡妇 不幸的是,吴尉文早逝,他膝下仅有一个儿子吴聘,且患有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为了给吴聘“冲喜”,临近不远的孟店村人—17岁的周莹出嫁到吴家,但婚后十余天,吴聘病故,周莹成为寡妇,人称安吴寡妇。同时,吴周氏也成为吴家惟一的继承人,从此,开始了这个奇女子的商业传奇。当时,吴家正走向衰落,但吴周氏接管家事后,很快让家道中兴,生意扩展,农商房产结合,商业遍及全国,成为陕甘首富。 1900年,慈禧太后仓皇逃往西安,吴家寡妇向慈禧太后捐献了十万两白银,慈禧封安吴寡妇为“二品夫人”,并又亲书“护国夫人”金匾。
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 安吴寡妇没有子女,生前过继了吴家中院的侄子吴怀先为养子。吴怀先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同学,私交甚好。在于右任闹革命的时候,吴怀先就大笔进行资助。对于共产党人,吴怀先同样佩服之极。接手吴氏庄园后,吴怀先将其捐赠给了共产党。从此,青训班这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办学之地。也因此,吴家大院保留了下来。 安吴青训班自创办至1940年奉命撤离,历时两年半时间,共举办14期,组编127个连(队),培训学员12000余名,为抗日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青运史上的丰碑,抗日青年的熔炉”。安吴青训班,也被认为是中央团校的前身。 安吴青训班名誉主任是朱德。训练班办第二期时,胡乔木从延安调来任副主任。后来,又增加了刘瑞龙为副主任。 1938年 8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从前线回延安时亲临青训班视察,分别在干部会议和全体学员大会上讲了话,并给学员题词“学好本领上前线!”
吴家的后人吴怀先,陕西泾阳人,周莹养子。1936年,吴怀先将所有家产捐给国民政府,以做抗日之用,自己则携带家小回到陕西老家。1937年10月,当时的吴家主人吴怀先,将吴家大院借给中共中央青年部,办起青年干部学校。1951年 吴家遣散最后一个管家。1966年 吴家被抄家,吴怀先及妻子、小女儿被送回安吴堡。1972年 吴怀先由于心脏病突发,没有被及时救治,不幸逝世。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周莹侄子,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泾阳崇文塔一瞥
崇文塔,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塔景区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中国最高砖塔。崇文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7.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崇文塔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崇文塔历史久远,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次路过,匆匆一瞥。
帖毕,谢谢浏览!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