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文化大本营
相信来过承德大滩镇的车友们,一定都来过位于承德的大汉行宫景区吧,趁着暑假时光,正好俺小侄女也放假,那就开车自驾游,我们的这次旅行其实重点是丰宁的坝上草原和京北第一草原天路,后来发现在这里不远处就有一下大汉行宫,既然来旅游了,都到跟前了,所以就直接过来了,不给旅行留些遗憾吧。这个地方杰克船长也是第一次来。虽说来之前就在网上查了攻略,很多人都说不太值得一来,因为大家都说门票那是相当贵呀。但是,当你来看过后就会觉得,其实它还是挺值的,让你真正感受一下蒙古特色的文化和草原上马背上的民族生活方式。那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着杰克船长的照片一起感受一下吧。走起亲们!
走进大汉行宫,近观历史感受蒙古帝国时期的草原文化
最“蒙”的行宫 -- 大汗行宫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亲征漠南,在凉陉(今丰宁)驻营扎寨,坐阵指挥蒙古攻金战争。后人为纪念这位一代天骄,铁骑无敌的大汗 ,在丰宁坝上草原建造了这座行宫,供后人留念,大汗行宫以此得名。
我们不禁好奇,具有内蒙特色的行宫有哪些特点,哪些不同呢?1、宫门---苍狼望天 左右两座狮子的大门,我们见得多了,门口一只狼的是不是没见过。它是蒙古族的图腾,蒙古族的战士都以向狼那样为自豪,勇猛团结所向无前。民族信仰---长生天牌坊蒙古信仰的最高神为长生天,成吉思汗的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作为天神选定的代表,成吉思汗会受到长生天的保护和扶植,保证他军事与政治的成功。独具特色的议事金帐成吉思汗召开大会,接待客人,指挥战争的地方,此情此景仿佛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到了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成吉思汗戎马的一生,辉煌的一生。有句古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帝王居所,我们可以在这里谈笑风生。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但这里的景象,可以再现从前,透过这里的一草一木,心神驰往,追忆祖辈,回忆过去。
感受蒙古包的精髓和蒙古特色的建筑和风俗人文
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过去,各盟、旗有公用的大敖包,富裕的人家还有自己的“家敖包”。敖包的数目不尽相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人们出门远行,凡路过敖包,都要下马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以求吉祥。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